魏雪;王璇;何燕;章如松;卢梅英;陈辉;周晓军;马恒辉
Six1是同源盒基因家族中的成员,与胚胎细胞发育和器官分化有关,促进细胞分化前的前体细胞增殖和生存。Cyclin D1、Cyclin A1和c-myc在细胞生长和增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ix1通过这些蛋白可调控细胞周期。文献报道,Six1通过组织、血液系统及阶段依赖等多种方式调节癌细胞启动、增殖和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总结Six1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Six1有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生长的靶点。
作者:金爱花;金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HA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HAS进行染色,观察Glypican-3、AFP、Hepatocyte、CEA等表达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学,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 HAS患者平均年龄62岁,其中男性4例(4/5),3例治疗前血清AFP均升高(3/3)。肿瘤由肝样分化区伴或不伴普通腺癌区组成,肝样分化区似典型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肝样分化区Glypican-3、AFP、Hepatocyte呈不同程度阳性,而CEA一般为阴性。5例HAS中伴胃周淋巴结转移者3例、肝转移者2例、卵巢转移者1例。随访6~21个月,其中4例死亡,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12个月。结论 HAS 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与HCC 相似,常有血清AFP 升高,易转移,预后及临床疗效较普通型胃腺癌差,应予以重视。
作者:贾静;陈剑;王华;郑杰;高菲;石雪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中Axin、β-catenin和p53的表达,探讨三者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观察40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和4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反应性胸腔积液中Axin、β-catenin和p53的表达。结果在原发性肺腺癌胸腔积液中,Axin阳性率为30%(12/40),β-catenin细胞膜阳性率为15%(6/40),细胞质阳性率为60%(24/40),p53阳性率为57.5%(23/40)。 Axin阳性率与β-catenin细胞膜表达呈正相关,与p53表达呈负相关。在肺良性疾病胸腔积液中Axin阳性率为77.5%(31/40),β-catenin无阳性表达,p53阳性率为1.25%(5/40)。结论在原发性肺腺癌胸腔积液中Axin表达降低,β-catenin细胞质阳性率高于细胞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呈过表达。提示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癌细胞可能存在Wnt信号的激活。
作者:侯兴华;徐洪涛;李春杨;金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6例局部复发性鼻咽癌和63例原发性鼻咽癌活检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EBER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局部复发性鼻咽癌中p63和CK5/6的强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原发性鼻咽癌(P=0.005和P=0.026);Ki-67的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387);组织坏死、炎性渗出和间质促纤维增生明显;畸形瘤巨细胞多见,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更高。5例复发性鼻咽癌细胞EBERs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阴性。结论(1)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有2个复发间歇高峰,即2~5年和9~11年。(2)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细胞p63和CK5/6强阳性表达率、鳞状分化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3)10.87%(5/46)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细胞EBERs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阴性。
作者:雍娟娟;吴秋良;宗永生;侯景辉;梁建中;匡亚玲;奚少彦;卢佳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球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给予缬沙坦治疗后小鼠尿蛋白及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生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Jagged1、Notch1、Notch胞内域1(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 1, NICD1)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层粘连蛋白(Laminin)的表达。结果缬沙坦可降低糖尿病小鼠尿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的生成(P<0.05),减少糖尿病小鼠肾小球组织中Jagged1、Notch1、NICD1、TGF-β1、Type Ⅳ collagen、Laminin的过表达(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肾小球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生成,防止肾小球硬化。
作者:王晓梅;丁洋;赵玉峰;郝军;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 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 PG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PGN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中女性2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头晕或慢性难治性癫痫,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颞叶或右侧顶叶脑实质内囊性占位。镜下可见肿瘤由星形胶质细胞、少突样胶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构成,呈假乳头状排列,乳头中心为玻璃样变性的血管。免疫表型: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少突样胶质细胞Olig-2阳性,神经节细胞Syn、NeuN阳性。结论 PGNT是一种新增的、少见的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属WHOⅠ级,预后良好。熟悉其病理学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具有乳头状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鉴别诊断。
作者:张安莉;李恒;丁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前有关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中EGFR突变研究为广泛。经典的EGFR突变,如19外显子的框内缺失及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治疗敏感。20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EGFR突变的4%,患者常对EGFR-TKIs可用的大剂量耐药。现就EGFR20外显子的基因结构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陈瑚;余英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女性,1岁1个月,3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左下腹部无痛性质硬包块,近期包块增大明显,并伴有腹泻,无发热、呕吐。体检:腹部膨隆,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下腹部触及一6 cm ×6 cm ×3 cm大小包块,位置固定,质硬,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无异常。 CT检查示中下腹部腹膜后间隙有一巨大肿瘤,97 mm ×87 mm大小,中心部分液化坏死伴钙化,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双侧输尿管,至双肾轻度积水,推压腹膜后及腹腔结构,考虑为恶性肿瘤,以神经母细胞瘤或生殖细胞瘤可能性大。 CT增强扫描示:腹膜后巨大占位,考虑为恶性肿瘤,以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性大或生殖细胞瘤,腹膜后被包围。骨髓穿刺术见少量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腹部B超示:腹腔内探及一102 mm ×93 mm ×65 mm大小的不均质低回声,边界尚清,似有包膜。生化检查:β-HCG 0.138 mIU/ml,癌胚抗原CEA 6.50 ng/ml,NSE 24.24 ng/ml。尿多巴胺2990.0μg/24 h,血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正常。术中见中下腹膜后有一4.5 cm ×3.5 cm ×2 cm大小肿块,打开侧腹膜、右侧腹膜后发现肿块与右肾、右侧肾动静脉、右侧输尿管,左侧腹膜后,左侧输尿管,上部囊壁与十二指肠水平段、降结肠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前壁与空肠及回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后壁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神经纤维融合粘连。
作者:肖学文;张兰凤;李伟松;肖海;范钦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复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复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患者男性,46岁。临床表现为右肺上叶见一肿物,大小4.5 cm ×4.5 cm ×4 cm,切面呈灰黄色,质韧。光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大,胞质量中等到丰富,核仁明显,呈器官样巢、菊形团排列,并伴有鳞状细胞癌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组织表达CgA、Syn、CD56,其中鳞状细胞癌成分表达CK5/6、p63。结论肺复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肺的少见肿瘤之一,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一种,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预后差。
作者:黄文勇;徐晓;黎水仙;钱坤;黎美仁;汪亮亮;欧阳斌燊;胡佳莉;李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 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 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此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MESTK(17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青少年MESTK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女性,17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会阴部液体外溢。镜下见肿瘤呈结节状生长,肿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或纤毛柱状;腺体周围间质细胞丰富似卵巢样,远离腺体的梭性细胞呈束状平滑肌样分化。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7、vimentin阳性,间质细胞SMA、vimentin、ER、PR均阳性,远离腺体的间质细胞desmin阳性。结论 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亦可发生于青少年,且与激素使用史无关,需与发生于青少年具有双向分化的肾肿瘤相鉴别。
作者:张素霞;曾郁;刘芳;江虹;朱海龙;李帅;顾盼;易祥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敬请作者严格按照本刊退修通知单中意见作出相应修改并作修改答复,如有不同意见也可写出说明材料并发回。欢迎您修改时参阅并引用本刊相关文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原发性胃肠外间质瘤(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胰腺原发性EGI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胰尾,15 cm ×14.5 cm ×11.3 cm大小,切面囊实性,包膜完整。镜下见肿瘤由大量成束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CD117、CD34、vimentin、SMA 均(+), S-100、CgA、HMB-45均(-), Ki-67增殖指数<1%。结论原发胰腺EGIST罕见,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表型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丁洪基;姜希宏;徐登科;李安云;刘春燕;王灿;隋中媛;王贵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本次读片资料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号B5-7。患者女性,50岁,体检发现右侧乳肿块1年余。体检: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径约3.0 cm,质地偏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行右乳改良根治术。
作者:钟芳芳;水若鸿;杨文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刊编辑部收到作者的投稿后,经初审符合本刊征稿内容者,编辑部将及时发回执,注明稿件编号并通知作者缴纳审稿费;对通过专家审核的稿件,在进行文字和撰写规范编辑加工后,发送“退修意见单”给第一作者;如作者的修回稿符合退修要求,则进入待用状态。我们将根据各期中心内容遴选稿件,选中的论文在编辑排版后用E-mail通知其校对样稿并缴纳版面费。编辑部咨询电话:0551-65161102,投稿邮箱:lcsybl@163. co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大鼠肝癌细胞系L2肝、脾原位接种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及侵袭转移情况,筛选理想的L2 HCC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7周龄雌性BALB/cA裸鼠随机分为2组,应用肝癌细胞系L2分别对2组小鼠进行肝、脾原位接种造模,观察裸鼠存活率,HCC的发生与侵袭转移率以及肿瘤病理学特点。结果肝原位接种组肝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膨胀性生长,与周围肝组织和腹壁侵袭粘连明显,肺转移率为60%,未见脾转移;脾原位接种组脾成瘤率78%,肝转移率67%,肿瘤亦呈结节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和腹壁也有侵袭粘连,肺转移率11%,明显低于肝接种组( P<0.05)。镜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率为33%。结论肝癌细胞系L2肝、脾原位接种均易成瘤且有肺转移发生,其中肝原位接种动物模型更适用于HCC肺转移机制及体内药物干预等实验分析。
作者:刘勇;唐红;罗霞;阮思蓓;张元;唐明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瘤病( meningioangiomatosis, 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MA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MA进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观察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青少年男性,以癫痫及头痛为主要症状,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病变位于额叶及顶叶。镜下见软脑膜上皮细胞或成纤维样细胞沿脑膜血管间隙侵入大脑皮质,围绕血管生长,周围微血管增生及散在钙化灶或砂砾体形成。免疫表型: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EMA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1%,胶质细胞GFAP阳性,神经元NF和Syn阳性。结论 MA是一种较罕见的颅内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临床以癫痫及头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免疫表型对诊断意义不大,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马强;方三高;李艳青;曾英;罗清雅;肖华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未分化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高级别子宫内膜癌,被定义为一种由中等大小或大细胞构成的、完全缺乏腺样结构、缺乏或伴极少(<10%)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约占子宫内膜癌的9%。目前,由于病理医师对未分化子宫内膜癌的认识不足,使其经常不能被诊断,或者将其归入FI-GO 3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
作者:王建(摘译);刘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24在140例贲门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0例贲门腺癌中CD2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收集新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26例,依据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进行分组,分别提取两组中的总RNA进行RT-PCR检测,计算CD24的相对表达量,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二者的侵袭性。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2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 CD24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腺癌(P<0.05)。 CD24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神经受侵密切相关( 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瘤栓及残端状况无关( P>0.05)。 CD24在两种病理形态学分型中的表达,Lauren分型:弥漫型高于肠型;WHO分型: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及低黏附型癌之间存在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检测结果:CD24在贲门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癌旁组织中微量表达。低分化组相对表达量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 CD24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腺癌中Ⅰ~Ⅳ期CD2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免疫表型一致。结论 CD24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CD24可能参与贲门腺癌的恶性过程,其表达越高肿瘤分化越差。
作者:陈砚凝;张勐;王小玲;杨会钗;王永军;刘月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