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日权;王蔚
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的制备是病理技术工作中一项特殊的技术,其制备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临床肾病诊治工作的开展。为提高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制备技术、准确把握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作者收集141例肾穿刺活检组织标本,在组织标本的切割分配与固定、半薄切片的制备以及常规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方面,对肾穿刺活检组织切片的制备进行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长乐;高丽丽;司海鹏;章如松;何燕;马恒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人源γ-分泌酶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s disease, AD)发病直接相关,其组成复杂,由早老素-1( PS1)、PEN-2、APH-1和nicastrin 四个亚基组成。 AD 属于膜嵌入式蛋白酶,通过底物切割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细胞功能。异常切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产生过量的淀粉样蛋白( Aβ)。 Aβ易在脑部发生沉积,从而诱发AD。本组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单颗粒分析,报告分辨率为4.5 A°的完整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这一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包含一个马蹄形的跨膜结构域和来自nicastrin亚基的一个胞外结构域( ECD),其包含19个跨膜束(TMs),ECD直接定位在跨膜束的蹄形成的空心空间上面。有趣的是, nicastrin胞外结构域在结构上类似于一个以谷氨酸羧肽酶 PSMA 为例的肽家族结构。这一结构为了解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韩鸿雁;许春伟(摘译);李晓兵(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检测自噬基因Beclin 1和MAP1LC3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探讨自噬与黑色素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标本(包括正常表皮、表皮痣、放射性生长阶段的黑色素瘤、垂直生长阶段的黑色素瘤和转移性黑色素瘤)中Beclin 1和MAP1LC3的表达。结果随着肿瘤的进展,瘤细胞胞质中 Beclin 1和 MAPLC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 <0.05)。正常表皮、表皮痣、放射性黑色素瘤、垂直性黑色素瘤和转移性黑色素瘤中Beclin 1、MAP1LC3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5%、58%、49.5%、17%,100%、95%、50%、44.4%、17%(P<0.05)。结论黑色素瘤中Beclin 1和MAP1LC3表达与肿瘤的进展呈负相关,且二者表达与预后因素有关。
作者:苏远婷;江从军;吴礼高;武士伍;张汝芝;金慧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19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1)样本的算术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 q检验用英文小写q;(9)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F值等);(10)比值比用英文大写OR;(11)95%可信区间用95% CI表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抗酸染色主要使用对象是抗酸菌中的抗酸杆菌,其属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体,常侵犯全身各组织及器官,尤其是以肺、淋巴结等多见。由于其内含大量脂质,故对一般染液不易着色,从而影响诊断及治疗。常规抗酸杆菌染色多采用传统的Ziehl-Neelsen法[1],但染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易出现沉淀,滴染时切片上染液残渣易造成污染。本科室在配制染液时通过对碱性品红用量的调整及对比染色,能较好的显示抗酸杆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开军;孙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常规组织制片中,切片是重要的技术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标本的观察效果[1]。好的切片机是整个制备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制备1张好的切片,病理工作人员必须将技术、知识和技巧进行完美的结合。首先,待切样品的质量是关键因素,而样品质量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的准确无误,包括固定、脱水、包埋等[2];必须选择正确型号的切片机以及合适的钢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时需认真考虑样品类型、大小、厚度,兼顾操作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其次,要切出高质量的切片,操作者丰富的经验必不可少。操作者必须懂得切片机的工作原理,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节以达佳效果;能应对常见故障,消除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3];无论使用钢刀还是一次性刀片,切缘必须锋利,且不能有任何缺口或杂质附着。
作者:马恒辉;周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ERG蛋白在各种血管源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血管源性肿瘤(血管瘤12例、上皮样血管瘤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5例、Kaposi肉瘤3例和血管肉瘤5例)和2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中ERG和CD31蛋白表达。结果30例血管源性肿瘤均弥漫性表达ERG和CD31, ERG表达与血管源性肿瘤类型和良恶性无关,ERG表达与CD31表达相一致。2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中,除1例上皮样肉瘤表达ERG外,其余均不表达ERG。 ERG在血管源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7%。结论 ERG是一种高度敏感和比较特异性的血管源性肿瘤标志物,可与CD31联合应用于血管源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红莺;黄文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女性,51岁,5个月前行双侧乳腺肿物粗针穿刺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双侧乳腺浸润性癌;穿刺标本免疫表型:左侧乳房浸润性癌细胞PR(++)、E-cadherin(+)、HER-2(++), ER(-);右侧乳房浸润性癌上皮细胞E-cadherin(+);ER、PR和HER-2均(-)。患者无乳腺癌家族史,穿刺术后给予化疗,化疗后左侧乳房肿块明显减小,右侧乳房肿块无明显变化。遂行手术治疗。体检:双乳对称,大小正常,双乳皮肤无红肿、溃疡,无“酒窝征”、“橘皮样”变,双乳头对称,无固定、回缩、高抬,无乳头溢液、乳头糜烂,于右侧乳腺12点方向距离乳头3cm处扪及一大小8.0cm×4.5cm肿物,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右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于左侧乳腺12点方向距乳头约6cm处扪及一大小4.0cm×2.0cm肿物,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左侧腋下触及一大小2.0cm×2.0cm淋巴结,质实,表面光滑,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CT示:双侧乳腺上部增大,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块影,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左侧大小2.8cm×2.9cm,右侧大小2.6cm×3.9cm,左侧腋窝可见肿大淋巴结。双肺野清晰,双肺内未见明确病灶。纵隔无肿大淋巴结,心包及胸腔无积液。
作者:肖学文;张兰凤;范钦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开展肾脏病理的医院寥寥无几。山东省交通医院自2010年3月与济南齐鲁医学检验所合作接收来自全省的肾穿刺活检远程邮寄病理检验标本以来,截至2013年12月共接收3216例,前后选择4种固定液用于光镜标本的固定,对其染色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如下。
作者:房爱菊;甄军晖;程凤凤;戴宗燕;石冉冉;孟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简称电镜)检查中,为确保检查的效率及拍片质量,所提供的超薄切片除应具备厚薄适中、平整、无刀痕和颤痕特征外,还需干净、结构反差效果好。由于生物样品本身结构的反差低,需经过重金属染色才能在电镜下显示清晰的超微结构。利用重金属离子对不同细胞结构的结合能力不同,使细胞内各结构对电子产生不同的散射能力,显示在荧光屏上,产生不同的反差[1]。以往实验均采用铀-铅双染法进行染色,由于该染色方法影响因素较多,结果常不稳定,故人们对染色液、染色方法和染色工具做了许多改进与探索[2,3]。近几年来河南中医学院病理实验中心对传统的染色方法“漂浮式滴染法”进行了改良[4],在关键的细节上给予注意和处理,有效地获得无污染的切片,现将具体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湘花;董修兵;孙丽敏;马超;李瑞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PAS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组织中除具有典型室管膜瘤结构和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外,还有多少不等、成片或散在的脂肪细胞。免疫表型:S-100、GFAP、EMA广泛强阳性,CK、NF均阴性。 Ki-67增殖指数较低(<2%),部分可达20%以上。特殊染色:PAS染色脂肪样细胞阴性,脂肪染色阳性。电镜下可见室管膜细胞典型结构。结论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在室管膜瘤结构基础上可见大量脂肪细胞,需与黄色瘤型室管膜瘤及伴有脂肪分化的其它颅内肿瘤鉴别。光镜观察结合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可资鉴别。
作者:赵海燕;张彦;邓永键;刘巍;黄冠;韩慧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1645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经皮肾活检的1645例标本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1645例肾活检穿刺成功1597例,成功率为97.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5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8.7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例较高,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多,其次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苏南地区高血压性肾损伤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较苏北地区多见,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则低于苏北地区。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江苏地区常见的肾小球病,其中以IgA肾病发病率高;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多见;某些肾脏疾病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
作者:弓玉祥;陈平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环保透明剂对人体无毒无害,透明效果较好,已广泛应用于石蜡组织制片技术中[1,2],并有替代二甲苯的趋势[3,4]。作者发现在冬季室温较低的环境下,与其他季节相比,经环保透明剂透明处理的乳腺癌石蜡组织在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时,出现ER、PR阳性表达明显下降现象;在排除组织处理过程中其它影响因素后,将环保透明剂预温(25℃)后再进行组织透明处理, ER、PR 的表达恢复到平均水平。关于环保透明剂处理组织时的温度对免疫组化抗体表达结果的影响,国内少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不同温度环保透明剂分组透明处理实验组织,结合免疫组化,探讨环保透明剂在不同温度下透明处理的乳腺癌石蜡组织中ER、PR表达的差异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晓燕;武军驻;陈廷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女性,31岁,因反复鼻塞、流涕、打喷嚏2年入院,自感嗅觉减退,无明显头疼、头晕等不适。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未见异常,鼻腔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右侧鼻腔明显狭窄,双侧鼻腔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鼻中隔向右偏曲,双侧中鼻道可见表面光滑暗红色肿物,与双侧鼻中隔黏膜及下鼻甲粘连,并延伸至后鼻孔,鼻咽部无异常新生物及分泌物。 MRI示:鼻腔内见不规则等T1、混杂长T2占位病灶,病变向后部分突入后鼻孔, T2 WI内见不规则条状低信号。边界尚清楚,病变大小3.7 cm ×3.6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1、2)。
作者:宋新兰;付娟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262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微钙化、纵横比、腋窝淋巴结及乳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共检出314个肿块,超声影像学诊断乳腺良性肿块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7.3%,误诊率为2.7%;超声影像学诊断乳腺恶性肿块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2.9%,误诊率为7.1%。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良恶性肿块在肿块形态、边缘、回声、微钙化、纵横比、腋窝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超声影像学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并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作者:李安洋;孟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病变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 TLR4)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2例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ilial neoplasia, CIN)以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LR4、PI3K、AKT、NF-κB蛋白的表达;抽提石蜡组织总DNA,用PCR法检测组织中HPV 16的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LR4、PI3K、AKT和NF-κB 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0%、59.4%、77.8%,28.0%、56.3%、73.0%,24.0%、56.3%、79.4%,8.0%、48.4%、81.0%,并且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表达增强(P<0.05);HPV 16在3组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感染率分别为8.0%、48.4%和81.0%(P<0.05)。 TLR4、PI3K、NF-κB蛋白及HPV 16均与子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PI3K和AKT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NF-κB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LR4分别与HPV 16(r=0.303,P=0.015;r=0.633,P=0.000)和PI3K(r=0.254,P=0.045;r=0.386,P=0.003)密切相关;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3K与AKT密切相关(r=0.298,P=0.018)。结论 HPV 16感染上调TLR4在CIN中的表达,TLR4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共同作用对子宫颈上皮从炎症→CIN→子宫颈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PV 16的感染可能是影响通路分子表达改变的前提条件。
作者:石海燕;左艳丽;林齐睿;李巧稚;胡维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临床上内窥镜微创检查的大量开展,胃肠道黏膜活检标本已成为病理检测工作的重点之一。改善内窥镜活检组织标本的制作流程,减少操作步骤,缩短操作时间很关键,作者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找到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维娜;庞亚丹;徐双双;于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介导运动的受体( receptor for 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HAMM)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在人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肝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67例HCC及相应癌旁组织,用 RT-PCR技术检测 RHAMM 和HIF-1α mRNA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HCC中RHAMM和HIF-1α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呈正相关( P<0.001)。二者与患者HBsAg阳性、Child-Pugh分级、血清 AFP 水平、微血管侵犯、肿瘤有无包膜、大血管癌栓均无显著相关( P>0.05);与癌灶数目、Edmondson分级、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 P<0.05)。 HIF-1α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结论RHAMM和HIF-1α与 HCC 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RHAMM可能参与肿瘤微环境缺氧条件下细胞的转变过程。
作者:陈俊林;赵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Spitz肿瘤是一组发生于青年人,主要由梭形及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Spitz黑色素肿瘤包括良性的Spitz痣,恶性潜能未定的非典型Spitz肿瘤和Spitz样恶性黑色素瘤。目前通过皮肤病理学形态上鉴别惰性病变或是侵袭性致命肿瘤仍是一个难题。有研究表明, Spitz肿瘤存在包括ALK基因融合在内的多种基因融合,且这些基因融合肿瘤具有特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此作者对17例伴有ALK基因融合的Spitz肿瘤(5例Spitz痣和12例非典型Spitz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基因融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2~35岁,病变以下肢多见,厚度1.1~6 mm,特征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梭形交错排列的黑色素细胞在真皮层呈丛状生长,除免疫组化ALK阳性外,所有病例均经FISH证实有ALK基因重排。经PCR检测确认,其中11例为TMP3-ALK融合(5例Spitz痣和6例非典型Spitz肿瘤),6例DCTN1-ALK基因融合均为非典型Spitz肿瘤。形态学上伴DCTN1-ALK基因融合的肿瘤瘤细胞更具多形性,且2例还有前哨淋巴结的转移。作者认为, Spitz痣/肿瘤存在明确的不同分子亚型,需要对伴有基因融合Spitz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陈佳菁(摘译);余英豪(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