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中Naked1的表达及意义

赵月;孙波;张盛;王恩华

关键词:肺肿瘤, Naked1,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Naked1(NKD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对35例新鲜肺癌组织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0例NSCLC石蜡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在79%的新鲜肺癌标本中,NKD1的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而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在78%的NSCLC免疫组化标本中,NKD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1).在肺鳞癌中NKD1的表达低于腺癌,并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TNM分期(P<0.01)呈负相关,NKD1低表达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正常表达者(P=0.01).结论 在NSCLC中,NKD1 mRNA上调,而蛋白水平下调,其蛋白的下调程度与临床病理因素和不良预后相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中Smad4与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Smad4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NSCLC各种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NSCLC组织及60例距离肿瘤10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Smad4与p53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其表达差别.结果 Smad4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而p5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Smad4的低表达、p5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mad4和p53的表达与NSCLC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Smad4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及p53的表达升高可能与NSCL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术后常规检测Smad4及p53,对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闫继东;张志勇;任淑华;吕铮;刘爱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 探讨儿童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儿童IMT进行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其中例1、2症状均为反复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岁、5岁,胸片均为支气管旁实性肿块.例3年龄为11岁,因乏力、食欲不振、贫血就诊,B超示盆腔实质性肿块.镜下可见肿瘤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构成.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胞质内vimentin、desmin、MSA、SMA灶性或弥漫性阳性,myogenin、myoglobin、S-100和CD117为阴性,其中1例ALK阳性.结论 IMT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肿瘤,原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软组织和内脏,需与肉芽组织、结节性筋膜炎、平滑肌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等鉴别.

    作者:王雪莉;史青;孙和国;奚政君;张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29例大肠腺瘤及115例大肠癌组织中LC3、Beclin-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且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5).Beclin-1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但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p53及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1),且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经Spearman 秩相关检验,Beclin-1蛋白与p53蛋白相关系数为0.224 3,成正相关表达(P<0.05).结论 在大肠癌中,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凋亡能力的下调并存;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和判断大肠癌的进展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眭怡群;冯一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AD51基因G135C单核苷酸多态性及p53突变在肺癌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RAD51基因G135C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病理特点及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肿瘤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以PCR-RFLP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AD5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危险性以及肺癌病理特点的关系;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例组进行p53突变的检测.结果 (1)RAD51基因型G/G、G/C和C/C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7.5%、15.0%和1.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5%、7.5%和0.与携带G/G的个体相比,携带RAD51变异基因型(G/C和C/C)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癌风险(P<0.05);(2)RAD51基因型与肺癌的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3)RAD51 G135C基因型在不同p53基因突变状态肺癌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AD5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有关,携带RAD51变异基因型(G/C和C/C)的个体易患肺癌.

    作者:彭亚婷;熊一峰;徐姗;王珊珊;梅金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包涵体性纤维瘤病2例

    例1女性, 18个月,因右足第二趾远节足趾肿物15个月入院.家长于15个月前发现患儿右足第二趾有一肿物,随患儿生长肿物逐渐增大,并有触痛.查体:患儿右足第二趾远节趾可见一0.8 cm×0.8 cm大小肿物,肿物呈半圆状突起,表面光滑,颜色深红,质较硬,有压痛,不活动;肿物将趾甲床挤向前方,趾甲翘起.X线检查:骨质未见异常.例2男性,13个月,发现左小趾肿物半年余.查体:患儿左小趾内侧可见一0.8 cm×0.5 cm大小肿物,与趾甲无关,无触痛.X线检查:骨质无异常.

    作者:胡晓丽;宋兰云;赵林胜;宁培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中IGFBP-4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GFBP-4(insulin-like growth-factor-binding proteins-4)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IGFBP-4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GFBP-4蛋白阳性率为10%,胃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84%,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25%;胃癌组织中IGFBP-4蛋白表达高于胃上皮内瘤变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1),胃上皮内瘤变与正常胃黏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胃癌中IGFBP-4蛋白阳性率为57.14%,低分化胃癌中的阳性率为88.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胃癌阳性率为55.0%,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86.96%;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9.04%,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结论 IGFBP-4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

    作者:李晓杰;胡玉林;陈灿斌;吴海燕;谢志斌;谢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CXCL12和CXCR4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XCL12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胃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XCL12和CXCR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XCL12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到CXCL12、CXCR4的表达,但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CXCL12阳性与CXCR4阳性呈正相关(r=0.276,P<0.05).胃癌CXCL12和CXCR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CXCL12和CXCR4阳性表达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的患者.结论 胃癌中CXCL12和CXCR4的高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预测胃癌的转移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邹萍;张佐阳;吴继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解读

    肺腺癌是肺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50%.肺腺癌不同的组织亚型在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和遗传学上有很大差异.近年来,尽管对这一类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需要对肺腺癌亚型有一普遍接受的标准.原来的分类,包括2004年WHO分类既不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的新进展,也不能满足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的需要.为此,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于2011年2月公布了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表1)[1].

    作者:朱雄增;张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膀胱肾源性腺瘤1例

    患者男性,75岁.因左腰部持续性、发作性绞痛,伴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入院.患者1972年因输尿管结石行开放手术治疗;1996年因膀胱结石经尿道行手术治疗;现腹部B超示双侧肾多发性结石,膀胱充盈欠佳,左侧壁可见3.2 cm×1.2 cm大小中等回声,不能移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顶壁处可见一菜花样隆起,大小2.5 cm×2.5 cm,疑为膀胱癌.遂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于膀胱左侧顶壁处见一乳头状肿物,有蒂,2.0 cm×1.5 cm大小,于蒂部切除肿物送病检.

    作者:秦桂萍;华玉兰;侯海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软组织肉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软组织肉瘤是间叶源性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根据肿瘤细胞遗传学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有着特殊的遗传学改变且核型简单;另一类则缺乏特殊遗传学改变但常常有着复杂的核型,这两类肿瘤在分子发生机制、治疗和预后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和掌握其分子生物学改变对于肿瘤的诊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春霞;李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致死2例尸检病理观察

    目的 明确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主要病变及致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例猝死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相似病例比较.结果 2例尸检显示:主动脉壁出血被撕裂形成血肿,终升主动脉外侧壁破裂.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结构紊乱,滋养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外侧壁破裂急性大出血,心包填塞,致死.结论 主动脉壁变性、弹力纤维断裂、小血管出血,在中层形成血肿,导致外侧壁破裂急性大出血,心包填塞猝死.

    作者:陈勤;陈蓉;王烨;张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AS染色法在哮喘大鼠模型杯状细胞染色中的应用

    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中,常需研究支气管黏膜杯状细胞的增生状况,从而了解哮喘的严重程度.其中常用的杯状细胞染色法为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法(PAS法),本文对该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朱惠源;张建立;张国俊;孟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眼观:肺组织1块,其上布满0.2~0.8 cm大小不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质偏硬,与周围肺组织界清;切面灰白色,实性,较大者似有编织状.镜检:肿瘤细胞梭形,细胞密集区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其中可见呈腺管状排列的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稀疏区间质玻璃样变,小血管玻璃样变.未见核分裂象,细胞分化良好,无非典型性、无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SMA、actin均(+),CD31、CD34、p53、CD117、HMB-45、D240、Melanin、Ki-67均(-),BCL-2、PR(+),ER(+),呈腺管状排列的增生肺泡上皮TTF-1(+).结论 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疾病,确诊需要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转移病灶辅以内分泌治疗,具有复发倾向,通常患者长期生存.

    作者:苗英;张占春;杨海涛;于慧敏;黄春鑫;俞吉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KLF6-SV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KLF6的剪切变异体KLF6-SV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NSCLC和40例良性肺疾病(肺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肺脓肿、肺结核、肺的硬化性血管瘤等)中KLF6-SV1蛋白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检测42例NSCLC和40例良性肺疾病中KLF6-SV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KLF6-SV1在NSCLC中的蛋白阳性率为71.4%(30/42),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P<0.05).KLF6-SV1基因mRNA的阳性率为69.0%(29/42),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肺疾病(P<0.05).KLF6-SV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水平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LF6-SV1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型、组织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F6-SV1的过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早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今后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并有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作者:陆庭勋;范钦和;彭韬;肖秋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肋骨血管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肋骨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分析2例肋骨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例1女性,65岁,右侧胸腰部疼痛3年余,CT提示肿瘤位于右侧第11肋,术中见3.2 cm×2.2 cm×1.4cm大小的实性肿块并破坏周围骨质,手术切除11肋及其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肋骨毛细血管瘤.例2男性,46岁,体检胸透偶然发现右侧胸壁肿块,CT提示肿瘤位于第6肋并破坏骨质.病理形态学上为肋骨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肋骨的血管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肿瘤,在胸壁的鉴别诊断中常被遗漏.临床常无症状,病理形态较典型.

    作者:肖桂香;欧阳焱黎;镇鸿燕;宗阳如;刘丽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体外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样本制备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透射电镜制样方法及超微结构观察的作用.方法 采用M254 MC培养基及添加剂HMGS培养和纯化人表皮MC;分别采用常规制样方法和以PET聚酯薄膜为培养细胞的支持物制备透射电镜样本.结果 人表皮MC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常规制样标本可观察人表皮MC及其树状突起横切面的超微结构.PET聚酯薄膜作为培养MC支持物的样本可观察人表皮MC和树状突起的完整超微结构及树状突起的纵切面超微结构.结论 PET聚酯薄膜可作为人表皮MC体外培养良好的支持材料.应用不同样本制备方法可以观察MC的超微结构,使用PET聚酯薄膜作为细胞支持物制备的标本更利于MC黑素体代谢和转移的观察.

    作者:徐丹丹;李伟秋;方斌;黄清霞;梁伟全;梁彦;钟耀棠;王腾彬;周远军;陈玮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体组织切片的Giemsa染色法诊断输入性疟疾

    疟疾可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来检查疟原虫或疟原虫抗原阳性是实验室确诊疟疾的关键.利用人体组织切片查见疟原虫,取代血涂片镜检确诊疟疾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在法医病理鉴定中遇到1例,对组织切片进行了Giemsa染色,并尝试摸索适宜的染色条件,清楚地显示了疟原虫在脑、肝脏组织深部血管内的形态及发育状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洁清;沈忆文;詹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中肿瘤微环境转移的价值

    目的 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果 (1)TMEM存在于胃癌组织中;(2)TMEM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01,P=0.006),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病理特点无关(P均>0.05);(3)TMEM与有无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01).结论 证实胃癌中存在TMEM,TMEM密度可以预测胃癌血道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血道转移危险性的新预测指标.

    作者:齐蕾;单丽辉;柴翠翠;周秋锋;姚珂;顾云鹤;周敏;韩伟;王立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细胞自噬:病理学研究的新热点

    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中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生命现象,其主要作用是清除和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以及多余的生物大分子,并利用降解产物提供能量和重建细胞结构,在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生命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在自噬过程、自噬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自噬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制、自噬与细胞生存、凋亡和肿瘤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邱冬梅;陈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球部巨大Brunner腺腺瘤1例

    患者男性,44岁,因间断黑便伴贫血1年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末梢血HG 93 g/L(正常值110~160 g/L).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见一肿物,大小4 cm×5 cm,有蒂较粗,表面局部充血水肿(图1),给予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病变隆起,行黏膜下剥离术(ESD),依次将蒂分层高频电刀切除;创面轻微渗血,给予高频电刀止血.术后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结果:十二指肠球息肉.

    作者:侯晓琳;何春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