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男;曾慧红;傅爱香;庄德葆;朱清仙
目的 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男性24例(61.54%),女性15 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尤以掌指部为主.临床上,66.67%病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33.33%病例伴局部压痛、肿痛症状.10.26%病例曾有局部外伤史,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29%.以MRI为代表的影像学成像显示病变与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相连.大体上,病变包膜纤薄或无包膜.镜下病变呈分叶状,每个小叶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裂隙状血管腔隙和大量玻璃样变胶原间质所组成.部分病变形态多样,局部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及微静脉型血管瘤病变相似.免疫组化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部分梭形及星形细胞表达α-SMA、calponin及CD163,少数病变局灶弱阳性表达β-catenin(胞质)、CD68、MSA及h-Caldesmon,裂隙状腔隙内衬扁平细胞表达CD34、CD31及FⅧRAg,提示为血管性腔隙.结论 F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肌腱、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典型的FTS多发生于青年人及成年人,以男性居多,好发于上肢,掌指部占多数,少数病变切除后可复发.
作者:毛荣军;樊长姝;杨克非;郭莉;谢乐;房惠琼;李启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ADAM-1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8例SACC石蜡组织和20例新鲜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RT-PCR法检测SACC组织中ADAM-1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AM-17蛋白在48例SACC组织中阳性率为72.9%(35/48),ADAM-17mRNA水平在20例SACC中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40±0.18),两者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和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有相关性.结论 ADAM-17在SACC中高表达,可能介导癌组织生长、侵袭和转移,其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章建国;张弘;李峰;黄华;施公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球足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6,TRPC6)和podocalyxin的表达和分布,探讨足细胞蛋白TRPC6和podocalyxin在MN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病理以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行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TRPC6、podocalyxin在各组肾组织中表达及分布的改变,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肾组织podocalyx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连续均匀分布,阳性荧光信号表达强,MN组表达减弱,且分布不均或节段性缺失,部分呈点状、短线状不连续分布,肾病综合征组较非肾病综合征组减弱更明显;TRPC6在对照组肾小球有一定的表达,沿肾小球基膜呈均匀连续线型分布,MN组TRPC6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增强,且呈点状、团块状不均匀分布,肾病综合征组较非肾病综合征组更明显.结论 TRPC6和podocalyxin在正常肾组织沿肾小球基膜呈连续线状均匀分布;MN患者肾小球内TRPC6表达增加,podocalyxin表达减少,且分布形式亦发生变化,提示TRPC6和podocalyxin等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改变及分布异常可能是MN蛋白尿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
作者:李大勇;曹海霞;范亚平;王锋;达展云;张天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能够自动完成免疫组化染色的所有步骤,具有节省试剂、染色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染色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以及整体染色的一致性.使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要求每次染色流程必须包含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试剂和仪器功能的可靠性.但一般的阳、阴性对照片因组织较大,给待染色组织裱在载玻片的下端提供了较小的区域,不利于使用小剂量模式滴加试剂(如LabVision Autostainer采用的微量滴加技术,小试剂量低至80 μl),也不利于检测滴加的试剂对组织的覆盖效果.
作者:孙廷谊;孔令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以生物学差异为划分依据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已从高分子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其相关因子包括ER、PR、HER2基因、p53基因、Ki-67蛋白表达等,这些生物学指标不但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而且对乳腺癌的治疗有指导性的研究价值.
作者:何伟丽;王宁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脏横纹肌中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SD大鼠心肌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心脏横纹肌中CSE的表达,棕褐色为阳性表达.结果 心脏横纹肌组织中无CSE阳性表达,心脏血管组织中有CSE阳性表达.结论 心脏横纹肌不含有CSE.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硫化氢不在心脏横纹肌中代谢生成,主要由外源途径生成.
作者:张涛;张海涛;刘朝中;谈诚;黄丛春;王俊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细胞生命进程经历从生到死多个阶段,涉及基因表达程序在整体机制控制下的一系列协调性改变.遗传信息网络在整体机制中控制基因组表达程序,地位至关重要,是细胞分裂时发生的可遗传性而不涉及DNA链自身序列改变的稳定性分子变化,包括microRNA及其非蛋白编码RNA、DNA甲基化(常发生于CpG岛)及组蛋白尾修饰(影响染色质结构).microRNA是一种由22个左右核苷酸组成的非蛋白编码微小RNA.Bartel等[1,2]于1993年首次从线虫中发现,至2009年已经识别的人类microRNA达900多种.据生物信息学评估,人类基因组有30%~60%受microRNA调控.
作者:张众;Xiao Gary Guishan;石宇;李连宏;谢丰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肾小球足细胞中CD2相关蛋白(CD2AP)的表达,探讨其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NS患者54例,10例同期肾肿瘤切除患者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肾活检后常规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肾组织行免疫荧光法CD2AP和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1)双重标记,对肾小球CD2AP的表达进行定位;分别用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CD2AP的表达,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nephrin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的结构变化,并定量测量足突密度.结果 (1)NS患者肾小球中CD2AP的表达及nephrin的表达下调,足细胞足突不同程度融合,足突密度降低.(2)病理表现为微小病变性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和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NS患者CD2AP表达及nephr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CD2AP与nephrin表达呈正相关,病理表现为MCD和FSGS的NS患者CD2AP表达与足突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首次发现原发性NS患者肾小球足细胞中CD2AP的表达降低,且在MCD和FSGS中与足细胞病变程度相关,提示CD2AP低表达在足细胞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D2AP有利于诊断足细胞病变的早期检测,对CD2AP表达减低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史秀岩;张春;付应峰;朱忠华;朱红艳;易丽霞;付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塑料包埋技术结合四环素荧光标记制作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的关键步骤及应用.方法 选取四环素荧光标记的兔股骨进行塑料包埋,Leica SP 1600切片机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后用苦味酸品红染色,并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相比较.结果 四环素荧光标记不脱钙骨组织经塑料包埋技术处理后,可清楚地观察类骨质形成、植入体及周围骨组织的整合程度,与常规石蜡包埋相比,染色层次分明,组织移位形变小.结论 应用塑料包埋技术制作四环素荧光标记不脱钙骨组织切片,有利于行骨形态计量分析以及植入体与骨整合的研究.
作者:王勇平;李晓琴;张辉;蒋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人脾破裂后不同时间内脾脏组织形态学特点、SMA阳性细胞表达规律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为法医实践中脾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切除标本69例,按破裂损伤时间分为0~6 h组、7~12 h组、13~24 h组、25~48 h组、49~72 h组、73 h~7天组、8~14天组、>14天组.常规染色观察破裂出血区边缘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破裂出血区边缘SMA阳性细胞表达规律;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破裂出血区边缘含铁血黄素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1)脾损伤时间6 h内者可见纤维素渗出,个别中性粒细胞浸润;(2)脾损伤时间7~12 h者可见纤维素渗出,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3)脾损伤时间13~24 h者可见少量SMA阳性细胞稀疏散在分布;(4)脾损伤时间25~48 h者可见较多SMA阳性细胞网状分布;(5)脾损伤时间49~72 h者可见大量SMA阳性细胞自出血区边缘呈放射状长入出血区.经统计学处理,上述各组间SMA阳性细胞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3 h~7天组及8~14天组可见肉芽组织形成;(7)>14天组可见瘢痕形成;(8)正常脾脏组织内可见含铁血黄素,不同破裂损伤时间含铁血黄素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应以破裂出血区边缘组织学变化时为主.纤维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SMA阳性细胞数量及分布特点、肉芽组织及瘢痕形成可作为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的指标.含铁血黄素沉积对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不可靠.
作者:赵元峰;孟刚;陈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CK7、Calponin、CD117、Ki-6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和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中的免疫表型及其病理组织形态学差异,以提高对该类肿瘤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发生于涎腺的26例BCA和17例ACC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并免疫组化标记(CK7、Calponin、CD117、Ki-67).结果 临床特点为两种肿瘤的发病年龄相似,但发生部位不同,ACC好发于腮腺以外的小涎腺,BCA多数发生于腮腺;病理特点为前者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并累及周围组织;免疫组化显示两种肿瘤存在免疫表型差异:其中CD117在ACC和BCA之间的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BCA和ACC之间的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C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病理特点上与BCA鉴别主要基于两者的生长方式和组织形态学检查,CD117和Ki-67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作者:徐瑶;印洪林;陆珍凤;余波;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78岁.发现右臀部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物1年.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头颈部正常,影像学双肺阴性,腹部B超各脏器未见肿物.术中见肿瘤位于皮下组织,未累及皮肤、真皮及骨组织,术后未予以治疗.
作者:杜薇;郑智勇;曲利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是Ca2+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ANXA1与多种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的分化、增殖、侵袭、转移及肿瘤预后关系密切.ANXA1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将为肿瘤的诊断、治疗、预防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刘清华;朱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睾丸性不育症中Livin、Bim蛋白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和Bim蛋白在睾丸性不育症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TUNEL) 技术检测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 睾丸性不育症生精细胞中Liv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睾丸组织(P<0.05);Bim蛋白表达和AI明显高于正常睾丸组织(P<0.05).Livin与Bim和AI呈负相关(r=-0.427,r=-0.399,P均<0.05),Bim与AI呈正相关(r=0.414,P<0.05).结论 人睾丸组织表达Livin蛋白,Livin和Bim蛋白参与了精子形成过程.AI与生精障碍程度相关.
作者:成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73岁,1993年3月第一次发现左腰部包块,边界清楚,大小为4.5 cm×4 cm×3.5 cm,术后镜下见肿瘤外附纤维性包膜,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围绕血管排列,核质均匀,细胞温和(图1),可见胶原纤维.2008年8月患者第二次发现左腋窝包块,细胞学穿刺考虑为恶性肿瘤,术后见附皮肤肿块,大小为3.5 cm×3 cm×2 cm.上附梭形皮肤,大小为3 cm×1 cm.镜下肿瘤细胞密集与稀疏交错,密集区细胞丰富呈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图2),核分裂2个/10 HPF.稀疏区血管丰富,壁薄,可见鹿角样血管,局灶区域黏液变及脂肪变,少数淋巴细胞浸润.患者开始行MAID化疗方案.2个月后,左下腹壁又发现包块,术后见肿块,4 cm×2.3 cm×2 cm大小;上附梭形皮肤,3.5 cm×1 cm大小;切面可见结节,1.3 cm×1.3 cm×1.3 cm大小.
作者:王大翠;潘华雄;周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AIDS患者系统性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马尔尼菲青霉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多发性皮下结节等,并出现继发神志不清、四肢痉挛、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癫痫症状.经皮下结节穿刺液培养、纤支镜肺活检确诊为系统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可系统性全身性播散,在诊断时需与组织胞浆菌病、结核病及肿瘤鉴别,病理活检和真菌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时诊断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刘桂红;顾莹莹;姜桔红;莫明聪;陈国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脊索瘤(chordoma)是起源于胚胎时期残余脊索组织的一种罕见骨肿瘤,呈低至中度恶性,包含上皮和间叶组织两种成分.脊索瘤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其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常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该文现对有关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珊珊;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蓝染色阴性的螺旋状、微需氧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尤其是亚洲人的胃液中,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HP的感染率在我国高达50%以上[1],因此,胃黏膜活检后进行HP染色已成为一种常规检测项目,现流行的HP染色是硝酸银法,此银染技术程序复杂.本院现采用的瑞氏染色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此方法简单、背景清晰,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晓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I3Kp110β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I3Kp110β在138例结直肠腺癌、2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腺瘤、3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腺瘤、10例结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PI3Kp110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LGIN腺瘤、HGIN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p110β在结直肠HGIN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LGIN腺瘤、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结直肠癌组织中PI3Kp110β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间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PI3Kp110β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PI3Kp110β对评判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高向前;吴淑华;李扬扬;曹璋;纪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 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囊体积比、肾小体数密度、肾小体和肾小球长径、近端肾小管管腔和管壁面积及其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 IgA免疫荧光染色,IgAN组皮质部见较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比,IgAN组肾小体体密度增大,肾小囊体密度增大,肾小球体密度减小,球囊比减小,肾小体数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肾小体长径增大,肾小球长径减小,近端肾小管管腔面积减小,管壁面积增大,腔壁比减小.结论 IgAN大鼠肾小体和肾小囊增大,肾小球减小,近曲小管细胞体积增大,管腔变小.
作者:彭胜男;曾慧红;傅爱香;庄德葆;朱清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