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敖启林;王国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原发性淋巴瘤, WHO肿瘤分类
摘要: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其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在WHO乳腺肿瘤病理分类中已作为独立病种提出.PBL与其它部位淋巴瘤相比,有其共同特征,也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加全面认识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严格把握其诊断标准,本文对PBL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类型、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综合做一介绍.1 定义或诊断标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Slug在调控宫颈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变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ug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慢性宫颈炎标本25例、CIN 3级标本3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98例,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ug、E-cadherin、α-SMA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Slug和α-SM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随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加强(P<0.01);E-cadher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 Slug可能通过调控EMT从而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王晓萌;杜建层;丁洋;高峰;王恩杰;王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体低分化腺癌伴浆膜潜在恶性上皮样间质瘤1例

    患者男性,74岁,因上腹不适、纳差1个月入院,胃镜示胃体见一2 cm×2 cm大小的溃疡隆起性病变.胃镜活检示腺癌.病理检查眼观:远端胃大部,大弯长17 cm,小弯长11 cm.沿大弯打开,于胃体部小弯侧距幽门切缘4 cm处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1.8 cm×1.5 cm×0.4 cm,切面灰白色,质脆,似侵及黏膜下层.小弯侧脂肪组织内查见淋巴结5枚,直径0.2~0.7 cm,大弯侧查见淋巴结3枚,直径0.7~1.2 cm,切面均灰红色,质软;于胃小弯侧浆膜面见一结节性肿物,大小10 cm×7.3 cm×4.5 cm,表面较光滑,切面呈灰黄色,质韧略脆,局部质硬,似有钙化.

    作者:于琳;葛文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鼠肺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的研究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中细胞的分析检测均以单个细胞为基础,而各种单细胞悬液的制备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若细胞数量不足、细胞粘连成块、样品中杂质碎片过多均可造成分析失败[1-5].本实验采用胰酶消化法和研磨法制备新鲜大鼠肺实体组织单细胞悬液,通过细胞活力测定、FCM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优劣.

    作者:高丽;孙德俊;杨敬平;李姝楠;贾宇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退变椎间盘中新生血管与TGF-β1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取的椎间盘组织,与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及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和CD34在退变椎间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8%(25/38)和63.2%(24/38),在正常椎间盘组织中均未见表达(P<0.05).TGF-β1和CD34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TGF-β1和CD34在病程3年以上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3年以内者(P<0.05).TGF-β1和CD34在脱出型和游离型的阳性表达比突出型更为明显(P<0.05).TGF-β1和CD34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GF-β1和CD34在退变椎间盘组织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证实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江妍霞;王瑞琳;熊光宜;徐瑾;徐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膀胱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目的 观察膀胱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IMPC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体位于膀胱左侧壁的无蒂息肉状,组织学表现为尿路上皮下方浸润性生长的位于空白收缩裂隙内的微乳头芽结构,且浸润膀胱肌层,伴髂血管淋巴结转移,周围膀胱黏膜呈腺性膀胱炎改变,为膀胱原发性IMPC.结论 微乳头结构的存在预示着高分级、高分期、进展快及预后差,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关注和重视各器官的微乳头型病变,有利于对该型病变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云帆;缪琦;王淑芳;赵晓丽;饶晓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巢式PCR和基因测序法检测107例甲状腺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点突变情况(包括93例PTC、5例滤泡癌、1例髓样癌、8例甲状腺腺瘤).结果 93例PTC中,BRAF蛋白阳性者69例,阳性率为74.2%(69/93),BRAF蛋白对照组中仅有1例滤泡癌阳性表达(20%),而8例甲状腺腺瘤和1例髓样癌中BRAF蛋白均阴性表达.在PTC中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2.3%(30/93),在其它类型的甲状腺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93例PTC的临床病理资料与BRAF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的对比分析显示,45岁以下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45岁以上者,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肿瘤直径<1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F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性别、淋巴结转移、血管内瘤栓和腺外浸润等无相关性.结论 BRAF基因突变仅发生在PTC中,其可能对PT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小强;张惠箴;蒋智铭;杜光烨;陆玲娟;董君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rf-2和HO-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GBM及23例瘤旁正常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rf-2和HO-1蛋白在GBM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89.8%)明显增加,与瘤旁正常对照组(34.8%和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40,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胶质瘤复发、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大小、术后放化疗情况与Nrf-2、HO-1蛋白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Nrf-2和HO-1蛋白可能与GBM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有望作为反映GBM的诊断及治疗的生物学新指标,成为GBM的治疗和研究的新靶点.

    作者:滕志朋;余天平;王晨;李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athepsin K在肉芽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Cathepsin K在克罗恩病、结核、结节病、异物肉芽肿等肉芽肿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诊断肉芽肿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athepsin K、CD68在10例克罗恩病、5例结核、4例结节病和5例异物肉芽肿中的表达,并结合阳性细胞数量及其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Cathepsin K在克罗恩病、结核、结节病和异物肉芽肿中活化的类上皮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在成纤维母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在背景中的巨噬细胞中不表达;而CD68表达于所有类型的巨噬细胞.与CD68相比,Cathepsin K的表达更具特异性.结论 Cathepsin K广泛表达于机体各类肉芽肿中,包括克罗恩病、结核、结节病和异物肉芽肿,其可作为诊断肉芽肿的一种有效标记物.

    作者:时姗姗;章如松;余波;王璇;何燕;马恒辉;王建东;饶秋;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从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看乳腺肿瘤诊断如何更好服务于临床治疗

    随着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外科保乳和微创治疗、肿瘤内科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推行,以服务外科为主要目的、以肿瘤定性和分级为核心工作的传统外科病理学已经逐渐向服务和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方向转变,其涉及和涵盖的内容早已远远超出外科病理诊断的字面含义.通过专科化病理诊断提供全面规范的乳腺病理诊断报告以及肿瘤分子治疗的靶向检测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这一趋势.

    作者:步宏;魏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8例LGMS,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15~73岁,中位数44岁.肿瘤位于头颈部3例、四肢3例、左上腹和左下腹壁各1例.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5例α-actin阳性,4例表达desmin,少数病例CD99、BCL-2和CD68阳性,而h-caldesmon、CD34、S-100、HMB-45、EMA、ALK阴性.Ki-67增殖指数8%~30%.结论 LGMS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需与梭形细胞肿瘤及假肉瘤性病变鉴别,手术完整切除后注意随访.

    作者:陈忠;黄海建;陈小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HAML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HAML均为女性,肿瘤均位于肝左叶.镜下示肿瘤均由血管、上皮样或梭形平滑肌细胞及脂肪3种成分混合组成.2例均见髓外造血.免疫表型:HMB-45、Melan-A和SMA均阳性.结论 HAML好发于女性,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梅;刘劲松;徐国蕊;李殿炜;朱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宫颈腺癌伴CIN3及双侧卵巢Brenner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uterine cervix adenocarcinoma)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宫颈腺癌伴CIN3进行液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50岁,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结构.宫颈活检结果为高分化腺癌伴CIN3,术后病理显示宫颈高分化腺癌伴CIN3,双侧卵巢Brenner瘤.免疫组化标记宫颈腺癌及CIN3两种病变p16、Ki-67均强阳性.结论 宫颈腺癌伴CIN3是一种十分少见的恶性肿瘤,液基细胞学普查对宫颈肿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宁;史传兵;杨晓俊;张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乳腺癌研究新进展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对HPV的基本结构、致病机制、致乳癌机制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及研究新思路进行综述.

    作者:陈成;张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LCN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PLCNS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搜索国外24例PLCNS,对25例PLCNS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患儿男性,1岁8个月,血清学HIV阴性,肿瘤位于小脑靠近天幕.镜下显示短梭形肿瘤细胞呈短条索状排列于黏液性间质中,细胞明显异型,核分裂多见.免疫标记SMA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EBV原位杂交阴性,患儿行肿瘤全切除术后5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5例PLCNS中免疫缺陷及放疗无关者(简称:无关者)8例,免疫缺陷合并EBV感染者13例(简称:免疫缺陷者),长期放疗者1例.结论 PLCNS临床特点:无关者可发生于儿童和中年,免疫缺陷者均为中青年;PLCNS多为单发肿块,常位于幕上,多与脑膜相关,免疫缺陷者可发生于脊髓,可多发,可合并多系统平滑肌肉瘤;无关者病程较免疫缺陷者短.PLCNS常体积巨大伴轻度瘤周水肿,可侵蚀颅骨.组织学上免疫缺陷者分化较好;无关组多为差分化平滑肌肉瘤(包括黏液性平滑肌肉瘤).PLCNS预后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疗效尚不清楚.

    作者:周婧;杨国仪;李南云;周志毅;杨树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其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在WHO乳腺肿瘤病理分类中已作为独立病种提出.PBL与其它部位淋巴瘤相比,有其共同特征,也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加全面认识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严格把握其诊断标准,本文对PBL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类型、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综合做一介绍.1 定义或诊断标准

    作者:敖启林;王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制作多聚赖氨酸黏附载玻片四种方法比较分析

    本研究以常规浸泡法、棉签涂布法、一次推片法和两次推片法分别制作多聚赖氨酸黏附载玻片,比较分析四种方法的黏附效果、防尘效果、实用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多聚赖氨酸与蒸馏水以3 : 2比例稀释时,常规浸泡法、一次推片法和两次推片法黏附率均在98%以上,常规浸泡法可用于大批量制作,推片法防尘效果较好且便于操作,两次推片法黏附效果好,一次推片法经济.

    作者:于义娟;朱薇;张萍;李晶梅;漆世华;谢红玲;温文生;吴玉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CIP2A及c-myc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IP2A、c-myc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asal-like breast cancer,NON-BLBC)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对43例BLBC、53例NON-BLBC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IP2A、c-myc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IP2A、c-myc蛋白在BLB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与c-my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6,P<0.01).结论 CIP2A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相关,且进一步支持CIP2A与c-myc之间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作者:周炳娟;张金库;赵文明;李金梅;孙吉瑞;张丙信;乔海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点检测和靶向治疗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逐渐成为热点.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等优点.该文对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其靶点检测做一综述.

    作者:邹丹丹;窦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肝样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少见的胃肝样腺癌进行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标记AFP、Glypican-3及Ki-67,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72岁,消化道钡餐显示胃底占位,胃镜活检病理示腺癌.镜下主要由腺癌区和肝样分化区域组成,两者相互移形过渡,腺癌区主要表现为管状腺癌,特征区域为肝样分化区,呈典型肝细胞癌样表现.癌细胞大,多边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或透明染色.瘤细胞排列方式类似肝癌组织,部分区域血窦丰富.免疫组化染色:肝样分化区域AFP部分(+),Glypcian-3部分弱(+),Ki-67增殖指数20%~30%.结论 胃肝样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胃癌组织学类型,具有肝样结构并产生AFP,根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可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李磊;马洪军;张仁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现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现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7年12月~2011年12月经现场细胞学标本诊断的20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医师先对快速染色的细胞涂片现场评价、标本分流后再经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诊断.结果 20例小细胞肺癌中2例属周围型,支气管镜无法探及,后经CT引导经皮针吸穿刺(percutaneous needle aspiration,PCNA)完成诊断;9例支气管镜下显示无明显异常,行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从纵隔转移的淋巴结中检出小细胞肺癌特征;8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行常规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并结合临床资料完成诊断;1例为胸水脱落细胞制成细胞块完成诊断.结论 现场细胞学将细胞学、免疫组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弥补支气管镜钳夹活检的不足,提高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丁丽红;万丽;董磊;叶民;陈成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