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少见前列腺癌类型4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滕梁红;张冬梅;卢德宏;赵兰;许建军;赵莉红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病理学, 变异型,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少见的前列腺癌类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5例少见前列腺癌类型标本进行染色,回顾性分析其穿刺活检标本的临床资料.结果 302例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标本中发现45例(14.9%)少见类型,患者年龄56~86岁,血清PSA值2.8~100 ng/ml.对45例标本进一步观察组织学特征检出导管腺癌4例;尿路上皮癌1例;基底细胞癌1例.在39例前列腺腺泡癌组织学变异型中发现萎缩型3例、假增生型11例、泡沫样腺体型13例、印戒细胞型12例.这些少见的前列腺癌类型通常和经典的前列腺腺泡癌共存,其中仅有5例为单一形态.结论 少见前列腺癌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经典的前列腺腺泡癌有所不同,提高对其病理形态学的认识水平并正确理解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诊断及与其他黏液性骨肿瘤的鉴别

    目的 探讨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骨内AAM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将其与1例软组织AAM、1例黏液样软骨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1例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2例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round cell liposarcoma,ML/RCL)及4例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 myxoma,I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镜下骨内AAM由稀疏排列的细胞及富含黏液的水肿性间质组成,细胞呈星形或梭形,部分细胞呈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核小,梭形,细胞间可见疏松排列的纤细红染的胶原成分,胶原间可见大小不等扩张的血管,局部可见肿瘤浸润骨皮质进入周围肌肉组织.免疫表型:所有肿瘤组织均表达vimentin,骨内AAM与软组织AAM尚表达SMA、actin,未检测到ER、PR的表达,软组织AAM表达PR及CD34,两者均未检测到desmin的表达.黏液样软骨肉瘤及黏液性脂肪肉瘤尚表达S-100,黏液纤维肉瘤及肌内黏液瘤尚表达CD68.结论 骨内AAM罕见,诊断时应结合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与其他含黏液的肿瘤相鉴别.

    作者:宫丽华;孙晓淇;孟淑琴;刘宝岳;黄啸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抗原热修复退色法在HE切片改做免疫组化染色中的探索

    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在病理诊断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目前病理科较常用的常规方法.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经常遇到HE染色的会诊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而无相应的组织蜡块或多余的细胞涂片白片,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只能在原HE染片上做免疫组化染色,此时需将HE染片退去HE染色,改做免疫组化染色.目前,采用抗原热修复法退色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通过探索、实验及临床应用发现其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波;任仕俊;陈怀敏;张杰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外阴及阴道Ewing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发生于外阴及阴道的Ewing肉瘤(Ewing's sarcoma,EWS)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要点.方法 对2例发生于外阴及阴道的EWS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分别发生于37岁及29岁女性,肿块长径为5~8 cm.病理形态学显示:肿瘤组织由紧密呈片或小叶状分布的细胞组成.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细胞膜均弥漫CD99着色,FLi-1核着色,vimentin染色阳性.结论 发生于外阴及阴道的EW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小细胞性肿瘤,恶性度高,早期便可转移或复发,预后差.

    作者:曹培龙;王鸿雁;王凯;王春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尸检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患者进行系统病理解剖,观察死因.结果 2例尸检肺组织均可见弥漫的肺泡损伤,纤维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内广泛的透明膜形成,并见水肿液;肺泡腔内见息肉样机化物.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结果诊断为AIP.结论 AIP是一种原因不明、爆发性起病、并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机化期改变,透明膜的形成是其明显特征.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弥漫网状、细结节及磨玻璃样阴影.AIP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AIP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江瑞康;刘华;王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正常青年前列腺大体和组织学特征及分泌蛋白表达

    目的 探讨正常青年前列腺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特征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分泌蛋白94(PSP94)的表达.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对4例正常青年前列腺的大体形态、各区的组织学特征和两种主要分泌蛋白的表达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眼观:前列腺被膜在前列腺尖部较厚,体部较薄,底部菲薄,前列腺尖部的腹侧无被膜;前列腺矢状面及经近段尿道的前列腺连续横断面上可显示中央区(CZ)、外周区(PZ)、移行区(TZ)的大致轮廓,位于尿道两侧的TZ是相对清晰的两个独立小叶,冠状面能较好显示CZ和PZ的位置关系,前列腺各区之间未见明显分界线;镜检CZ的腺泡大,腺上皮形成许多复杂的乳头状嵴突入腺腔,细胞拥挤边界不清,胞质较暗,有细小颗粒,核大,苍白且高低不齐,间质较致密,含有多量平滑肌束环状包绕腺泡;PZ腺泡小而圆,细胞均匀分布边界清楚,胞质透明,核小染色深,常靠近基底部,间质疏松,分布着稀疏的平滑肌;TZ的腺泡和上皮形态和PZ相似,但间质致密,由交叉的平滑肌组成.PSP94在PZ腺泡上皮细胞呈强表达,CZ表达不稳定,TZ染色较弱,PSA在前列腺各区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别.结论 前列腺被膜在前列腺的不同部位厚薄不均且不连续;前列腺的大体切面上各分区之间无截然的解剖分界线;前列腺各区的组织学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分泌蛋白的表达亦有所不同.

    作者:张娟;徐瑞;丁彩霞;姚敏;高洪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苗勒腺肉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6例子宫苗勒腺肉瘤(uterus Müllerian adenosarcoma,U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6例UMA临床特点、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及肿瘤免疫表型,并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4例发生于子宫内膜,2例发生于宫颈.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盆腔疼痛和子宫颈息肉.全部行手术治疗,4例术后辅以化疗,2例放疗.4例发生于子宫内膜者形态学均为低级别腺肉瘤,术后辅以化疗至今无复发;2例发生于宫颈者均合并有软骨肉瘤异源性成分,术后辅助放、化疗2年后因肿瘤复发死亡.镜下所有病例均可见不规则囊性扩张、裂隙样腺体和肿瘤间质以腺周套袖样及息肉样突入腺腔的形态学特征,肿瘤间质核分裂象2~12个/10 HPF.2例伴有软骨肉瘤异源性成分者,其中1例同时伴有高级别多形性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并浸润肌层.免疫表型:6例肿瘤上皮CK均呈强阳性表达;上皮:ER、PR和vimentin均(+),CD10(-),Ki-67增殖指数1%;肉瘤间质:全部表达vimentin,4例表达ER、PR;1例表达SMA、desmin,3例表达CD10,Ki-67增殖指数4%;2例伴有软骨肉瘤分化者局灶表达S-100蛋白.间质细胞Ki-67增殖指数20%,明显高于低级别腺肉瘤4%的表达.结论 UMA临床罕见,患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正确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学观察.低级别腺肉瘤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早期且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较好,晚期且合并肉瘤成分过度生长者及伴有异源性分化者预后差.肿瘤的复发率较高,应长期密切随访.

    作者:李新霞;马明福;常彬;古丽那尔·阿布拉江;张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切除病肝标本4例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介入治疗后切除病肝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4例介入治疗后切除送检的病肝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例1经介入治疗后,肝癌病灶全部发生凝固性坏死.例2、3经介入治疗后,见凝固性坏死灶,同时发现HCC病灶.例4经介入治疗后,肝组织中未找到癌组织.例3、4的坏死灶均为肝硬化的假小叶结构.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组织病理学诊断在HCC介入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避免漏、误诊.

    作者:周正平;纪小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M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继发性MGCTS的石蜡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与63例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type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DGCTS)相比较,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GCTS好发于中老年人,较良性GCTS发病年龄略大,通常见于下肢负重大关节周围.多为局部多次复发病例,影像学呈明显恶性改变,关节旁软组织有巨大肿块影,骨组织有广泛浸润性破坏,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2例MGCTS均继发于DGCTS,镜下仍保留部分DGCTS细胞构成,炎症背景中有较多大滑膜样单核细胞增生并伴有异型性,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核偏位,排列松散,免疫标记示Clusterin强阳性.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并见大片凝固性坏死,较多脉管内瘤栓.MGCTS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略高于DGCTS.结论 MGCTS大多继发于DGCTS或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真正的肿瘤细胞可能是恶变的大滑膜样单核细胞,此细胞Clusterin免疫组化标记阳性,有助于MGCTS的病理鉴别诊断.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是MGSTS影像学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MGCTS的诊断需综合评估诸多诊断依据,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以及肿瘤体积大、广泛浸润性生长、大片坏死、脉管内瘤栓等生物学特征.

    作者:周隽;张惠箴;蒋智铭;汤莉;刘亮;陈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一种复合固定脱钙液在临床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临床病理检查经常遇到骨及钙化组织标本,常规处理方法是先固定,待充分固定后进行脱钙处理,然后进入常规制片程序,到完成病理诊断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固定、脱钙处理,其速度快、效果好,同时制成的切片又和常规处理的不含骨组织的切片一样,不影响对病变组织的诊断?一直是病理同行探讨的问题.我们从复合固定脱水A-F液的配制中得到启示,该操作方法简单、省时、固定脱钙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司明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颈癌中Smad4和Runx3表达与HPV16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Smad4、Runx3蛋白表达和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mad4、Runx3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PCR技术检测相应标本中HPV16感染情况.结果 Smad4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0%(20/25)、69.8%(44/63)、40%(18/45),差异有显著性(P<0.01),Runx3在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4%(21/25)、69.8%(44/63)、40%(18/45),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Smad4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Runx3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mad4、Runx3两者之间表达无相关性;HPV16与Smad4表达呈负相关(r=-0.327,P<0.05).结论 Runx3蛋白表达下调,以及HPV16通过影响Smad4蛋白表达缺失,共同阻断TGF/Smads信号转导通路,促使子宫颈病变不断发展.

    作者:李巧稚;阿提开姆·阿布都克热木;王燕;程杰;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和蛋白检测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石蜡样本EGFR基因检测的结果,探讨EGFR基因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EGFR蛋白表达,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水平,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EGFR扩增情况与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50例NSCLC中免疫组化检测EGFR阳性20例(40%),FISH检测阳性11例(22%),免疫组化检测强阳性的病例仅75%经FISH检出EGFR基因扩增,弥漫阳性的病例仅21.4%经FISH检出EGFR基因扩增,免疫组化与FISH检测结果一致性较低,而免疫组化检测EGFR阴性者有4例FISH检测显示EGFR扩增.EGFR扩增与NSCLC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与免疫组化检测EGFR表达结果不相一致,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晓秋;王东关;孙希印;高虹;王琳琳;李新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卵巢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卵巢浆液性癌以前多认为是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或上皮内陷形成的皮质包涵体.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显示卵巢浆液性癌存在二元发病模式,分别为低级别与高级别浆液性癌.低级别癌由良性、交界性肿瘤发展而来,多伴有KRAS、BRAF或ERBB2突变;高级别卵巢癌大多来源于输卵管上皮,常伴有TP53突变.本文现从卵巢浆液性癌的组织学分级、免疫表型及组织起源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吴春;韦玮;石群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肝血管瘤伴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

    患者女性,43岁,无明显诱因右下腹疼痛10 h就诊.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余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肝右前叶可见一不规则稍低密度影,大小11.6 cm×12 cm,密度不均,中央可见散在更低密度影,CT值:26~30 Hu,边界不清晰(图1),盆腔内见有积液.WBC 12.6×109/L、RBC 3.8×109/L、Hb 81 g/L.CA199:47.94 U/ml、CA125:227.2 U/ml.临床诊断:肝占位性病变,疑似肝癌.

    作者:张永辉;邱建龙;陈远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少见前列腺癌类型4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探讨少见的前列腺癌类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5例少见前列腺癌类型标本进行染色,回顾性分析其穿刺活检标本的临床资料.结果 302例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标本中发现45例(14.9%)少见类型,患者年龄56~86岁,血清PSA值2.8~100 ng/ml.对45例标本进一步观察组织学特征检出导管腺癌4例;尿路上皮癌1例;基底细胞癌1例.在39例前列腺腺泡癌组织学变异型中发现萎缩型3例、假增生型11例、泡沫样腺体型13例、印戒细胞型12例.这些少见的前列腺癌类型通常和经典的前列腺腺泡癌共存,其中仅有5例为单一形态.结论 少见前列腺癌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经典的前列腺腺泡癌有所不同,提高对其病理形态学的认识水平并正确理解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作者:滕梁红;张冬梅;卢德宏;赵兰;许建军;赵莉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卵巢Sertoli细胞瘤1例

    患者,62岁,孕3产1,子宫次全切除术后19年.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排尿困难伴腹胀半个月,外院B超示盆腔肿物遂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上方可触及一不规则肿物,其基底部为实性,有结节,活动度可.B超示盆腔内可见不均质混合性回声,大小14 cm×13 cm×9.5 c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肿物底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少许无回声.B超诊断:盆腔肿物.MRI平扫:盆腔可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影,前方为囊性,大小5.6 cm×9.8 cm,信号较均匀,后方以实性为主,大小8.2 cm×8.5 cm,信号不均.

    作者:石涛;徐东坡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趋化因子RANTES/CCL5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常见的类型.趋化因子CCL5亦称RANTES,是一种能使白细胞作定向移动的小分子分泌蛋白,属细胞因子类.近发现CCL5可能对DLBCL的发生与转移起关键作用.现将近年来CCL5在DLBCL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章敬成;罗佳;刘繁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淋巴瘤亚型检测中的应用

    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它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1],淋巴瘤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8位[2].在HE染色和免疫组化单一标记的基础上诊断淋巴瘤有时较难,尤其是遇到肿瘤细胞同时存在较多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情况.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免疫组化方法,以不同的酶系统催化不同显色底物呈现不同颜色,从而在同一张切片上同时显示两种不同抗原的表达.本文应用T/B淋巴细胞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同一张淋巴组织切片中检测T/B淋巴细胞肿瘤,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与免疫组化单一标记染色结果一致.

    作者:刘洪博;刘艳彩;张新丽;侯素平;邱雷;张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输尿管癌中MMP-9、uPA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输尿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两步法检测51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组织中MMP-9和uPA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51例标本中MMP-9和uPA阳性率分别为60.8%(31/51)、64.7%(33/51).(2)MMP-9、uPA蛋白过表达存在相关性(P=0.000,r=0.835).(3)MMP-9和uPA的表达均与年龄(P均=0.000)、临床分期(P均=0.000)、组织学分级(P=0.001,P=0.00)及病理分级(P=0.014,P=0.042)明显相关.(4)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分析表明,MMP-9蛋白阴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5.00个月)明显大于阳性组(50.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uPA蛋白阳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7.00个月)明显较阴性组(65个月)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MMP-9阴性/uPA阴性组患者(13例)中位生存时间(65.00个月)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5.464,P=0.000).(5)Cox比例风险模型(χ2=236.769,P=0.000)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P=0.044)、组织学分级(P=0.000)、手术方式(P=0.001)及uPA过表达(P=0.016)为影响输尿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输尿管癌组织中存在MMP-9、uPA的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等级相关性,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在细胞外基质和基膜的降解过程中MMP-9和uPA可能有协同作用,终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不利于预后.联合检测二者表达可作为预测输尿管癌发生转移的危险性及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刘刚;关英华;任小强;米建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S100P与Ki-67的表达

    目的 观察人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S100P与Ki-67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30例前列腺增生(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及30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S100P与Ki-6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结果 (1)S100P蛋白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BPH组织中的阳性率(93.33%、90.00%)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组(20.00%)(χ2=38.953,P<0.01);S100P蛋白在高、中、低分化PCa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Ki-67在PCa组织中阳性率(63.33%)明显高于BPH(13.33%)及正常对照组(6.67%)(χ2=22.763,P<0.01);低分化PCa组Ki-67阳性率比高、中分化组明显增高(P<0.05).(3)PCa组织中S100P和Ki-67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r=-0.077,P=0.689).结论 前列腺发生癌变后S100P与Ki-67表达分别会发生下调与升高,可能预示肿瘤更具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PCa的发展趋势及预后评估.

    作者:李胜水;许华;张凤梅;李双标;肖丽;刘岩;张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介绍一种骨髓穿刺活检标本的标准化处理方法

    近年来骨髓活检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但国内制片、特殊染色技术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现介绍作者在工作中探索出的比较规范的操作方法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莫明聪;陈国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