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陈文静;张江宇;赖日权;张佳立;吴坤河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外阴肿瘤, 梭形细胞型肿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i-67染色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62岁.发现右侧外阴肿物4年余.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镜检: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和稀疏细胞区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周围.细胞间细条索状、粗绳索样或疤痕样胶原纤维不规则性或石棉样的胶原物质沉积.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均为阳性,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透射电镜EMTP组织处理仪制样方法

    对透射电镜制样国内许多学者及研究人员在标本的取材时间、包埋、染色等环节进行了有效的探索[1~3].透射电镜制样周期较长,在长时间制样过程中,传统手工制样较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从而影响标本的脱水和包埋剂的浸透,并终影响电镜下的观察结果.我们采用德国LeicaEMTP组织处理仪进行制样,主要在标本脱水与浸透环节.并与常规制样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作者:林如辉;黄美雅;陈文列;黄云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neurilem-moma,PN)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在会阴部的PN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女,31岁,会阴部肿块渐增大4年,无疼痛.边界清楚,切面灰白,实性,呈多结节状,质地中等.镜检:肿物位于皮下,约有30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组成,直径0.5~2.0cm不等,每个结节均见纤维包膜包绕,大多数结节以细胞致密区(Antoni A)为主,无或少有细胞疏松区(Antoni B).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核呈锥形、仿锤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和螺旋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vimentin和S-100蛋白弥漫阳性,GFAP与GPG 9.5部分呈阳性.结节外包膜EMA、CD34阳性,瘤细胞阴性.NSE、CD57、ER、PR、CD68、α-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阴性.结论 丛状神经鞘瘤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点的外周神经肿瘤,应与丛状神经纤维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和婴儿和儿童丛状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等相鉴别.

    作者:郜红艺;赖日权;杨志;张佳立;张江宇;吴坤河;饶金;阮红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FAK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LSCC和癌旁组织中FAK和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在癌和癌旁组织中,FAK和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两者的表达与LSCC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与肿瘤病理学分级相关(P<0.01).在癌及癌旁组织中FAK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并且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FAK与E-cadherin在mRNA水平或蛋白水平其表达呈负相关(r=-0.287,P<0.05;r=-0.287,P<0.05).结论 FAK的表达增高与E-cadherin的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生过程,是LSCC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物,对预测LSCC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国政;赵瑞力;张笑颖;郭艳丽;杨植彬;董稚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5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51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51例胶质母细胞瘤标本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呕吐,CT和MR检查示颅内界限不清的占位性病变,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强化.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血管明显增生,伴有出血和坏死,坏死灶周围瘤细胞常排列呈栅栏状.免疫组化显示GFAP和vimentin均呈强弱不等的阳性,Ki-67表达较高,阳性细胞数平均为28.94%,而其它标记物的表达不尽相同.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来源于星形细胞,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颅内肿瘤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特殊类型的胶质母细胞瘤须注意与胶质肉瘤、恶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等相鉴别.

    作者:周春辉;郝卓芳;廖德贵;黄世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1例

    患者女,71岁,腹胀20天,加重4天人院.B超提示:盆腔实质性占位,盆腔大量积液.CT示:盆腔内膀胱后方肿物,考虑恶性占位,来自卵巢可能性大,腹水及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肺未见异常.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胃黏膜增粗,余未见异常.肝、胆超声诊断:脂肪肝、肝囊肿.胸部X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未见实质性病变.

    作者:梁月勉;何春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i-67染色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62岁.发现右侧外阴肿物4年余.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镜检: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和稀疏细胞区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周围.细胞间细条索状、粗绳索样或疤痕样胶原纤维不规则性或石棉样的胶原物质沉积.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均为阳性,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作者:陈文静;张江宇;赖日权;张佳立;吴坤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SYT在诊断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SYT在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monophasic fibrous synovial sarcoma,MFSS)的诊断及与其它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MFSS 36例、其它梭形细胞肿瘤32例,其中包括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7例、纤维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检测sYT蛋白在上述病例中的表达.结果 SYT在MFSS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67%(33/36),其中15例呈弥漫强阳性表达(>80%的瘤细胞核呈强阳性),12例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50%~80%的瘤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SYT在其他梭形细胞间叶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37%(19/32),其中6例呈弥漫强阳性表达(>80%的瘤细胞核呈强阳性),7例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50%~80%的瘤细胞核呈强阳性.结论 SYT蛋白在MFSS和其他梭形细胞肿瘤中均有较强的阳性表达,提示SYT抗体在MFSS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作用有限.

    作者:蔡颖;周晓军;周航波;吴波;印洪林;杜军;陆珍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s,CHL)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洲和北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占所有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95%,以青年人居多[1,2].在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2008年新分类中,CHL仍分为四个亚型即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NS)、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MC)、富于淋巴细胞型(lymphocyte-rich,LR)和淋巴细胞减少型(1ymphocyte-de-pleted,LD)[3].该病的形态学特征概括为(1)特征性Hodgkin/Reed-Steinberg(HRS)细胞;(2)肿瘤细胞稀少,不到总细胞数的1%;(3)大量的炎症细胞背景,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1,2,4].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瘤细胞来源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就此作以论述.

    作者:王英;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动脉栓塞12例尸检分析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的尸体解剖与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水平,减少其漏诊、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信阳市1999年1月~2008年6月的12例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尸体解剖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存在血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规范、全面、细致的尸体解剖是暴露肺动脉栓塞的关键,临床上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率,降低其临床死亡率是今后不可忽视的课题.

    作者:雷雨广;蔡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D163在皮肤梭形细胞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皮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种类较多,如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FX)、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CC)、梭形细胞/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DFSP)和平滑肌肉瘤等,这些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形态学诊断有时比较困难.一般来说,AFX是一个排除性诊断,是根据免疫标记CK和S-100蛋白表达阴性,而组织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阳性而做出的诊断.

    作者:黄文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大体及镜下观察,结合sP法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女,3岁11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左肺囊性肿物.组织学特征:大体表现为含气的单纯囊肿,囊肿内可见细分隔;镜检囊壁被覆良性上皮,其下为原始间叶细胞增生,可见明显的横纹肌母细胞分化,部分梭形细胞呈纤维肉瘤样改变,其余囊壁及细间隔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被覆呼吸道上皮,可见平滑肌,灶性钙化,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等良性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原始间叶细胞desmin及myogenin阳性.结论 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形态学上貌似良性,预后较好,难与其他先天性良性肺囊肿区分,故应仔细观察多取材,镜下寻找囊壁内原始间叶成分,从先天性肺囊肿中分辨出这一罕见儿童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牛会林;王凤华;刘威;刘鸿圣;伊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硬脂酸和组织脱蜡透明液替代二甲苯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目前绝大多数病理切片的制作仍延用传统的石蜡切片制作技术.病理制片过程中,组织的透明和切片染色前后的脱蜡、透明三个环节,普遍采用二甲苯作为透明、脱蜡剂.二甲苯属有毒物质,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麻醉及粘膜的刺激作用[1],且二甲苯在组织处理过程中,易使组织收缩、硬化变脆[2],对切片质量有一定影响.为此,我们通过反复试验,对传统石蜡病理制片方法进行了改良,应用无毒性的硬脂酸和组织脱蜡透明液完全替代二甲苯,取得了良好的制片效果,并有效避免了二甲苯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王青霞;安会渡;刘征艳;郭大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泥沙样钙化病灶53例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X线提示泥沙样钙化病灶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5例乳腺临床触诊阴性钼靶X线提示乳腺阳性病灶行定位切除活检,并对其中53例泥沙样钙化病灶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合相应钼靶片结果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 105例中原位癌及浸润癌23例,非典型增生病变22例,良性病变60例;其中钼靶X线有泥沙样钙化53例,包括原位癌及浸润癌17例(32%)、非典型增生8例(15%)、良性病变28例(53%).泥沙样钙化病例占总病例数50.5%,其中原位癌及浸润癌占总原位癌及浸润癌73.9%.结论 泥沙样钙化在原位癌、浸润癌及良性病变中各有特点,表明钙化灶的不同特点与病变的不同性质有关.对那些钼靶--病理对照表现具原位癌、浸润癌倾向的泥沙样钙化病例应及时做定位活检.

    作者:孙春杰;顾岳山;王晓晶;张晓君;胡晓春;王金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1例APA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部分辅以免疫表型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5岁,其中9例发生于绝经前.临床主要表现为宫腔占位,宫颈内口赘生物和不规则阴道出血.光镜下肿瘤呈纤维肌性间质中出现腺上皮细胞轻度到非常明显非典型性及结构复杂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免疫表型:间质细胞SMA弥漫强阳性表达,desmin局灶阳性,CD10局灶阳性;腺上皮及间质细胞ER、PR均强阳性;Ki-67少量散在阳性表达,p53阴性.维多利亚蓝染色:间质胶原纤维红色,弹力纤维蓝色,平滑肌纤维黄色.随访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APA是一种罕见的子宫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须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Mtillerian混合瘤、腺纤维瘤和腺肉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鉴别.病变彻底切除是治疗APA的主要手段.

    作者:韦玮;石群立;周晓军;武卫平;李凤山;马恒辉;周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椎管内生殖细胞肿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生殖细胞肿瘤(IVC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和PAS特殊染色.结果 IVCGCT的组织学形态与起源于性腺和其它性腺外的生殖细胞肿瘤相同,免疫组化染色见生殖细胞瘤的肿瘤细胞主要表达PLAP+、CD117卅;卵黄囊瘤的肿瘤细胞主要表达AFP+、CK+和PLAP+.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殖细胞肿瘤包括一组罕见的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肿瘤,主要发生于中线部位,80%以上发生于第三脑室,松果体区是好发部位,而椎管内的生殖细胞肿瘤则比较罕见.

    作者:徐新运;吴鸿雁;樊祥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学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曾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至上世纪下半叶,发病率明显增加,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此类肿瘤,除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以外,临床上主要见于青年男性,但病起始于胎儿发育阶段.TGCT发病率在种族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有色人种远低于白种人,但新西兰非白种人的Maoris人发病率与白种人相似;而同属高加索人中的北欧居民发病率却呈明显区域性差异,丹麦与挪威高而芬兰明显低[1-3].

    作者:张众;李连宏;范姝君;夏雪雁;谢丰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9例肝脏钙化性巢状间质-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长期随访研究

    肝脏内有一罕见的原发性肿瘤,曾先后被报道为骨化性间质-上皮性肿瘤(3例)、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巢状梭形细胞肿瘤(4例)以及巢状间质-上皮性肿瘤(6例).现本文报道9例该类肿瘤,其中3例之前已被报道.这些病例均来自AFIP.患者年龄在2至33岁间,均为偶然发现.其中4例自童年(从4至10岁)起就发现肝脏内钙化结节;1例伴有Cushing综合征,但于肿瘤切除后症状缓解.

    作者:樊祥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塞舌尔527例猝死患者尸检分析

    目的 分析塞舌尔527例猝死的原因及特点.方法 收集塞舌尔维多利亚医院病理科527例猝死病例的尸检资料.结果 527例中,男404例,女123例.猝死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其余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结论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尸体解剖对明确猝死患者死因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赵鹏;高鹏;Rubell Brewer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IK细胞对A549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 研究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A549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AO/EB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MTT比色法表明随着CIK细胞与肺癌细胞效靶比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强(P<0.01).CIK细胞作用于肺癌细胞24 h后,形态学观察肺癌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结论 体外制备的CIK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作者:李花;孙抒;李香丹;杨万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鼻咽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患者男性,37岁,因鼻塞1个月、右颈部淋巴结肿大7天入院.查体:鼻翼无煽动,双侧鼻腔内见分泌物,鼻咽顶部见一肿物,大小约2.5 cm×2.2 cm×1.8 cm,触之易出血.右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5枚,直径约1.5~4.5 cm,活动差,无压痛,其它体格检查无特殊.鼻内镜示鼻咽部肿大,表面糜烂,触之易出血,考虑鼻咽部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罗春华;肖方星;郑启忠;聂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