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醇溶性伊红Y染液配制与染色方法

程国平;徐建勤

关键词:醇溶性伊红Y, 染色法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苏木精的报道很多,而有关伊红的文献却较少,从而使许多实验室对伊红配制及染色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无从下手,特别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醇溶性伊红Y这种情况更为常见.由此,我们基于伊红Y的化学性质和染色原理对醇溶性伊红Y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通过实践提出以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HE染色切片的伊红染色效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腿软组织淀粉样瘤1例

    患者,男,82岁.发现左大腿包块10余年.10余年前,无意巾发现左大腿有一包块,约鸡蛋大小,无痛感,当时未就诊,之后缓慢增大,无明显不适;近2年增大迅速,近日出现疼痛.否认免疫细胞性肿瘤和慢性病史.查体:左大腿前内侧触及20 cm×15 cm包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质硬,有压痛.左股骨干正侧位片示:未见明显骨质异常.MRI:左大腿中上段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内实性肿块.临床诊断:软组织肉瘤.

    作者:郑建云;杨团民;刘冰;王美妮;李凤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1例尸检及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 探讨心室肌致密化不全(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VN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例心窒肌致密化不全的尸检材料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左、右心室肌增厚、疏松,心内膜完整、光滑,向心室肌内凹陷,形成小裂隙,未见其他心脏畸形.镜下见心室肌近心内膜处多量不规则扩张的腔隙,内衬扁平上皮,上皮细胞下为薄层疏松纤维组织,与正常心内膜结构相似.累及左、右心室,以左室为更明显.结论 VNC是一种少见但很重要的疾病,有特殊的病理学改变,诊断可以依靠超声心动图;病变常有遗传学的背景,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及家族筛查均十分重要.

    作者:殷敏智;张忠德;马靖;吴湘如;奚政君;储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快速石蜡切片对免疫组化抗原检测的影响

    超声快速石蜡切片因其制片质量可以与常规石蜡切片相媲美,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制片的时间能满足术中快速诊断的需要,使得超声快速石蜡切片在一些中小医院的应用较为广泛.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级医院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对疾病分型和预后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超声快速石蜡切片对免疫组化抗原检测是否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介绍如下.

    作者:郑俊;骆利康;何晓燕;吕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显色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癌中HER-2/neu

    1987年slamon等首次报道HER-2蛋白过表达与乳腺癌及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缩短及近期复发有关.抗HER-2人源化抗体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已广泛应用,显色原位杂交(CISH)在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方面较为成熟,但在子宫颈病变的研究中报道较少.我们分别采用CISH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子宫颈鳞痛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状况,探讨CISH在检测子宫颈癌HER-2基凶扩增中的作用.

    作者:姜长青;于建宪;黄维清;常宏;杨彦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良性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分析1例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肿块位于左颈部,生长缓慢.大体为结节状,包膜完整,切而部分囊性变.镜下显示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脂肪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均弥漫性强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8、CK、CK5/6,不表达desmin、TTF-1、GFAP,,此外,梭形细胞阳性表达p63、Calponin、SMA、CD10、CD34,不表达细胞膜抗原EMA.而与之相反的是上皮样细胞阳性表达EMA不表达SMA、CD10、CD34.结论 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的颈部下方、锁骨上方及胸骨上方,需要与其它双向分化的肿瘤尤其是高级别肉瘤如滑膜肉瘤或腺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鉴别,故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周隽;张惠箴;蒋智铭;施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液基细胞学在非妇科领域的应用分析

    新柏氏液基薄层制片技术(TCT)在妇科细胞学检查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其相对于传统涂片的优越性也很明显;但液基细胞学在非妇科领域的应用仍存有争议,尚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对本院1 100例胸腹水、气管刷片的TCT制片进行了细胞形态学观察,并从中取部分与传统涂片对照,探讨TCT制片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作者:杜芸;刘鹿宁;王珩;苏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肌局灶性纤维化猝死2例

    心肌局灶性纤维化(focal myocardial fibrosis)所致猝死并非罕见,国外已有文献报道[1],目前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我们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16岁,学生.晚自习后回家途中倒地死亡.死者平素体质不好,脸色较苍白,经常自称乏力,步行一段路就喘粗气,需休息才能缓解.

    作者:郑娜;任亮;朱少华;刘良;黄光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肿瘤中受体酪氨酸激酶RO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RON在肾肿瘤中的表达以及RON表达与肾肿瘤局部侵袭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8例肾透明细胞癌、20例嫌色细胞癌、3例嗜酸性细胞腺瘤肿瘤组织RON表达.结果 RON在肾嫌色细胞癌中表达强度高,透明细胞癌其次,而在嗜酸性细胞腺瘤中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透明细胞Fuhrman核分级3-4级阳性表达强度高于核分级1或2级(P<0.05);肿瘤直径>7 cm的RON表达强度大于<7 cm病例;RON在存在.肾盂侵袭的病例中有较高表达的趋势.结论 RON肾细胞癌的演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怀静;任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报道1例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出汗、心慌、气短1年,以低血糖原因待查入院.CT示左肾上方及左肾前下方见3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与肾分界不清,大小分别为9 cm×8 cm×7 cm、7 cm×7cm×7 cm和4 cm×4 cm ×4 cm.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中心不均匀强化.临床、CT检查考虑为左.肾癌.行左肾癌根治术.眼观:左肾上、下极分别见一肿块,切面灰白色,部分区见有坏死,与肾界限不清.镜检:肿瘤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排列成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部分区域血管丰富,细胞密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部分区域细胞稀疏伴纤维化、黏液变性.肿瘤超过60%的区域内(尤其是肾下极肿块)瘤细胞丰富密集,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4个/10 HPF),边缘呈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可见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弥漫阳性,CD99、bcl-2阳性,Ki-67增殖指数>20%.病理诊断:左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低度恶性).术后随访24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非常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应与肾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治疗以手术完全切除为主,并注意长期随访.

    作者:赵大华;田东;吴淑华;朱玉红;吕增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颈非典型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Ⅲ级形态学及增殖分化特征比较

    目的 探讨子宫颈非典型性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AIM)与子宫颈CINⅢ形态学及增殖分化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AB黏液组化染色,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角蛋白(CK)10、1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55例原诊断为CINⅢ的病例和14例子宫颈息肉伴成熟性鳞状上皮化生(OSM)组织病理学特征,黏液残留情况,细胞增殖活性和分化程度;采用半巢式PCR检测HPV16E6DNA.结果 (1)参照Crum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在CIN Ⅲ中有1例经组织形态观察符合AIM的诊断标准,即重新诊断为AIM;(2)根据鳞状上皮中的黏液残留情况,从55例CINⅢ中鉴别出7例AIM;(3)AIM的Ki-67表达高于OSM(P=0.022),明显低于CIN Ⅲ(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CK10在AIM和CIN Ⅲ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14在AIM和CINⅢ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AIM的HPV16感染检出率为71.4%与CIN Ⅲ的榆出率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结论 在Crum的AIM形态学诊断标准基础上,结合本研究中各项指标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提出AIM与CIN Ⅲ的鉴别诊断依据:①核分裂象数≤15/10 HPF,位于上皮下1/3层;②病理性核分裂象罕见;③AB染色显示有黏液残留;④Ki-67 PI<50%;⑤CK10弥漫表达于除基底副基底层外黏膜上皮各层.

    作者:贾薇;潘晓琳;陆天才;胡文浩;蒋金芳;李洪安;陶林;杨安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2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23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做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表现为微小浸润、中度浸润和弥漫浸润三种形式,主要根据骨髓造m组织与肿瘤成分的比例和分布而定,其中微小浸润常需行CgA/NSE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结论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光镜及免疫组化,以提高检出率并鉴别于横纹肌肉瘤、骨Ewing肉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作者:王凤华;张美德;夏健清;曾荣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胶质瘤组织芯片制作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随着新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的不断被发现,对其功能的进一步研究,终都将回到组织学水平.因此,先进的组织学研究方法即组织芯片(tissue chip)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1].为更好地掌握这一实验技术,我们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尽量减少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制片的成功率.

    作者:霍红梅;翟德忠;朱卿;钱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骨膜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

    患者,男,9岁.3天前右侧膝关节处突发疼痛.CT平扫示:右侧股骨下端后缘见局限骨质缺损改变,大小约1.31cm×1.29 cm,边缘骨质密度增高且不齐整(图1),提示为干骺端纤维件缺损,行肿瘤切除术.

    作者:薛松;孟刚;吴正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部位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部位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复习2例多部位发生的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4和37岁,CT示双肺及肝弥漫结节影.病理学检查发现肝和肺结节的镜下形态相同,即在黏液样的间质背景中可见条索样、小巢状或单个散在分布的上皮样瘤细胞,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伴胞质内管腔形成,腔内偶见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内皮标记(CD34、CD31和F8),不表达CK、CD68、ER、PR.结论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肿瘤,多部位同时发生者容易被误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张芬;刘艳辉;庄恒国;罗东兰;骆新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细胞周期素E和p53在乳腺癌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和p5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和相瓦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观察82例乳腺癌、15例乳腺良性肿瘤与15例正常乳腺组织的eyclin E和p53的表达.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肿瘤中cyclin E和p53无表达,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E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0%和60.98%(P<0.05),cyclin E和p53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cyclin E和p53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P<0.05),共同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cyclin 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明显的一致性,并在肿瘤的进展中起一定的作用,cyclin E和p53在乳腺癌中的共同阳性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军;张桃华;陈玲玲;胡永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中Rb2/P130、PTEN及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组织中Rb2/P130、PTEN及Ki-67的表达以及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2例单纯型增生过长、31例复杂型增生过长、36例不典型增生、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b2/P130、PTEN和Ki-67的表达.结果 Rb2/P130、PTE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不典犁增生、子官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Rb2/P130、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牛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过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Rb2/P130、PTEN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均<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Rb2/P130阳性表达缺失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TEN阳性表达缺失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Rb2/P130、PTEN蛋白表达与Ki-67呈负相关(P<0.003.P<0.000).结论 Rb2/P130、PTEN蛋白与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有用标记物.

    作者:陈柯;陈晶晶;王晓秋;胡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尼美舒利引起严重肝损伤致死尸检1例

    临床上,尼美舒利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治疗风湿痛、头痛、外伤痛,癌症疼痛等,而且因消化道副作用较小而被临床广泛接受,尤其是在小儿解热镇痛剂的应用上比较广泛[1].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机制该药曾被认为是一个安全性好(胃肠道反应少),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非甾体抗炎药.但近年来,其严重肝毒性反应,国外多有报道.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多的是有关尼美舒利对于食管癌、结肠癌和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2],但有关尼美舒利引起肝脏损害的报道则非常罕见.近年来,国外已陆续报道了多起与应用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病例报告,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死亡[3].现将2007年11月我们在尸检工作中遇到的1例冈服用尼美舒利引起严重肝损害而死亡的病例报道如下,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韩松瑛;刘树森;玄延花;任香善;宋京郁;林贞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阑尾管状类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阑尾管状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2例阑尾管状类癌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阑尾管状类癌均为女性,分别为16岁和23岁,临床表现均为右下腹痛,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瘤均位于阑尾尖部,直径分别为2 mm和3 mm,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排列成不连续的管状和短索状结构.免疫表型:CD56、NSE及CgA均呈局灶性阳性,Syn及CK20均为阴性,1例CK7为局灶性阳性,CEA均为弥漫性阳性.随访均为无瘤生存.结论 阑尾管状类癌极为罕见,体积很小,上皮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均有表达,局部切除即可治愈,须与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

    作者:姜勇;何度;肖坚;张秀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颈鳞癌中MHC-Ⅰ类呈递抗原相关蛋白表达与HPV16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子宫颈炎组织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MHC-Ⅰ类抗原呈递相关蛋白(TAP1、TAP2、β2-MG、HSP70)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子宫颈炎组织以及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抗原呈递相关蛋白TAP1、TAP2、β2-MG和HSP70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 TAP1、TAP2和β2-MG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1%、60%和61%),均低于子宫颈炎组织(77%、95%和96%,P均<0.05).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维、汉族问TAP1、TAP2和β2-MG阳性表达有差异(P<0.05).在子宫颈炎组织中,维、汉族间TAP1、β2-MG阳性表达有差异(P<0.05).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中β2-MG表达与HPV16感染关系为正相关(r=0.216,P<0.05).汉族子宫颈鳞癌中,TAP2与β2-MG间存在正相关(P<0.05).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中,TAP1与β2-MG、TAP1与HSP70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子宫颈鳞癌中TAP1、TAP2和β2-MG的表达量下降,导致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表达降低,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一种机制,且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相关性呈现差异,提示不同蛋白在不同民族问子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

    作者:海米提·阿布都力木;杜靖;拉莱·苏祖克;郝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 按照2007年WHO CNS肿瘤分类标准,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5~2007年间16岁及其以下儿童颅内和椎管内肿瘤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CNS肿瘤共330例,占同期全部4 788例CNS肿瘤的6.89%.其中男性196例,女性134例.病理组织学类型前3位依次是:星形细胞瘤94例(28.48%),胚胎性肿瘤58例(17.58%)和颅咽管瘤49例(14.85%).299例颅内肿瘤中,幕上192例,幕下107例.椎管内31例.结论 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和颅咽管瘤是常见的儿童CNS肿瘤组织学类型.男性好发.随着年龄增长,CNS肿瘤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前卜位CNS肿瘤中除胚胎性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外,均以低级别肿瘤多见.

    作者:桂婷;张庆慧;张廷国;周志强;刘文君;李红;王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