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萍;钟华生;邹音;张淑正;肖强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卵巢上皮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而且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 mRNA的表达与VEGF有相关性.结论 HIF-1α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通过介导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陈素琴;高立亚;张英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4例大肠癌组织及其转移灶中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 MMP-2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72.1%)显著高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53.8 %)(P<0.05),而TIMP-2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35.6%)显著低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66.3%)(P<0.05);MMP-2和TIMP-2在大肠癌原发及转移灶中表达均具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结论 MMP-2和TIMP-2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癌细胞MMP-2的表达明显增强,TIMP-2的表达明显下降,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肖秀英;周晓燕;孙孟红;杜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时PCR 技术(real-time PCR)是在PCR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因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在常规PCR 基础上运用荧光能量传递技术,加入荧光标记探针,巧妙地把核酸扩增、杂交、光谱分析和实时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借助于荧光信号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准确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FFPE)组织保存了疾病状态下的核酸的变化,准确检测这些变化对疾病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实时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形态学指导下,运用实时PCR检测FFPE组织中核酸变化的研究报道已经陆续出现,为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张迎春;孔庆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胃肠道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亦称黏液细胞癌(mucinous cell carcinoma, MCC),在病理活检中经常见到,早期诊治预后良好,而进展期则极富浸润性和高转移率,生存率明显降低,预后不良[1~3].SRCC细胞形态变化多样,类型和背景复杂,在常规切片HE染色中,缺乏经验者容易漏诊和误诊[4],临床病理工作者应予重视.
作者:何春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 例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见到大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呈CD45RO、CD3 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标志物CD8 及TIA-1阳性.结论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病理形态上要注意与淋巴瘤鉴别;在其发生学上可能与流产后体内高激素水平状态的突然消失有关.
作者:郭爱桃;刘爱军;韦立新;陈乐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骨组织切片上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计量与免疫组化有较大难度.这是因为常用的包埋介质石蜡只能用于不含钙或含钙很少的组织,而骨组织富含钙盐,所以必须先脱钙.脱钙的骨组织可做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但骨小梁的结构遭到了破坏,不能进行组织形态学计量,从而丢失了骨的生长与钙化方面的信息.塑料包埋的不脱钙骨组织虽能行组织形态学计量,却难以兼顾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因此,建立一种可靠的、简便的且同时适应于三者的不脱钙骨组织包埋方法是骨病理学研究的关键.
作者:李朵;魏启幼;范松青;蒋谊;袁凌青;戴如春;谢辉;廖二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例1,女性,17岁,因头枕部肿物2年余,近2个月逐渐增大而入院.体检:头枕部有一2 cm×1.5 cm大小红褐色肿物,质较硬,表面破溃,有暗红色带臭味的血性液体渗出.
作者:丁洪基;徐志秀;常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因其结果定位明显,操作简单,实验条件及设备要求不高,又能将形态、代谢和机能密切结合起来,使纯形态的病理学发展成了形态与免疫信号相结合的现代病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各种科研工作.然而在免疫组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非特异性染色,从而对实验结果的判定造成严重影响.使用生物素-卵白素或生物素-链霉卵白素检测系统,热修复抗原后的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着色(假阳性)影响染色结果,特别是富含线粒体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肾脏组织中,其定位于细胞质极易引起误判,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无效[1],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摸索,总结出一种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作者:王永军;王珩;王小玲;刘世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7个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上PTEN(10q23)和DMBT1(10q25)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标记物,分析18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 18例髓母细胞瘤中,位于10q23 上的LOH比率为24%(9/37可分析标记);位于10q25上的LOH比率为47%(9/19可分析标记).结论在髓母细胞瘤中,染色体10q25上高比率的杂合性丢失提示,位于该位点上DMBT1基因的遗传学改变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殷晓璐;许雁萍;吴浩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性,57岁,因脐周疼痛3天、加重1天入院.疼痛呈阵发性,无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体检:中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未及明显肿块.实验室检查:血WBC 8.66×109/L,N 0.82.B超示:右下腹回盲部一92 mm×34 mm低回声均质包块,边界清.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见回盲部有一充盈缺损,境界较清,回盲瓣开放,部分气钡进入回肠,考虑回盲部占位病变,肠套叠待排.临床诊断回盲部占位,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下腹部肠间组织少量粘连伴纤维化,腹腔内少量渗液.回盲部探及直径5 cm 左右肿块,进一步检查发现肿块位于阑尾根部,质地中等,边界较清,阑尾腔堵塞充气,呈半透明状,手术切除阑尾及部分回盲部组织送病理检查.
作者: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由于结核杆菌属抗酸菌,其菌体壁上含有脂质,一般不易着色.常规Wade-Fite法染色使用汽油、松节油混合液代替二甲苯脱蜡,以保存菌体脂质不受破坏.我们通过反复探索,发现通过在染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文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cyst,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组织发生.方法对9例良性、1例恶性和1例发生间变的PTC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PTC,女性8例,男性1例,年龄38~78岁,平均病程7.8年;2例恶性PTC年龄分别为82岁和47岁,平均病程为5年.良、恶性PTC共同特征为增生的鳞状上皮组成的瘤团中央突然角化,恶性PTC皮损迅速扩大,病理特征包括较多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以及瘤组织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结论良、恶性PTC的区分应该依靠临床和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癌等.
作者:沈宏;乔刚;王一玲;施桂芬;许爱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罕见,其形态有多种变异,易与其他肿瘤相混淆.2004年WHO对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新的分类[1],并提出了诊断标准,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益华;吕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5例宫颈恶性黑色素瘤通过光镜、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随访.结果 5例平均43.4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肿物;镜检示肿瘤细胞异型性大,细胞形态多样,表现为痣样细胞、上皮细胞、梭形细胞或混合细胞.免疫表型:HMB45、Melan-A(MART-1)、tyrosinase、S-100蛋白、vimentin均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HMB45、Melan-A(MART-1)、S-100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
作者:于晓红;秦赟娜;魏宝秀;付秋风;孙丽萍;张南;钟少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数量病理学和体视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小区域结构的形态参数,如计算面积、周长等,这些方法在其他医学学科也有应用.传统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数格法、求积仪法、重量法及图像分析法.这些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数值精度低或者需要昂贵的图像分析设备的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方便、准确且易于普及的小区域形态参数测算方法.
作者:鲁澄宇;王海燕;李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性,58岁,因咳嗽、咯痰2个月,心悸1周入院.体检:BP:15/11 kPa,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血常规示:Hb 130 g/L,RBC 3.83×1012/L,WBC 6.9×109/L.ESR>82 mm/1 h.超声心动图示:(1)右室壁心包脏层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2)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广泛性心肌缺血,低电压.胸部X片:(1)心包积液,(2)轻度肺淤血,(3)左膈面上稍高密度影,考虑为心包脂肪或胸膜增厚.CT示:心包积液,纵隔内有增大的淋巴结数个(可能为积液所致).
作者:杨志蓉;张文燕;刘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例1,男性,37岁,因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半年前出现不明原因头痛,以胀痛为主,偶伴头晕,无呕吐.自服止痛药(具体不详)稍缓解.入院当日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部剧烈胀痛伴喷射性呕吐.体检:双侧眼球侧面凝视不能,双侧视乳头中度水肿,颈抗阳性.CT示:左侧脑室占位,梗阻性脑积水.MRI示:双侧脑室明显扩大,以左侧为主,室间隔呈弧形向右移位,第三脑室受压变窄.左侧脑室前下方有一团块状异常信号区,直径约2cm,增强扫描有少许强化.双顶叶脑白质内多数点状长T2影.
作者:史蕾;蒋莉莉;刘卫平;李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女性,50岁,无意中发现左腹部肿块就诊,平时偶有阵发性隐疼,无明显的规律性.16岁初潮,周期28~37天,持续3~6天.孕3产2.查体:消瘦,心肺检查正常.肝脏下像达锁骨中线肋下2 cm,质软;脾脏未触及.腹区未触及肿物.心肺X线、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型.子宫颈轻度糜烂.子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度可,质硬,表面不光滑.左右附件正常.左下腹触及一肿物,8 cm×6 cm×5 cm,无压痛.CT示:左中下腹部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影,大小约8.2 cm×6.6 cm×5.8 cm,大部分边缘清楚.肿块上半部分隔明显,内密度不均,与左腰方肌接触紧密.初步诊断:左中下腹囊实性肿块.临床诊断腹膜后肿瘤,作肿块切除术.
作者:崔前进;韩金霞;张祥盛;郭梅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伴间质横纹肌样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表现.结果肿瘤由良性上皮成分和肉瘤性间质成分组成,肉瘤成分过度生长.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分布,细胞大,胞质丰富嗜酸性并可见嗜伊红包涵体.免疫表型:vimentin、CK、NF、CD57、CD99、CgA、Syn阳性,SMA散在阳性,而desmin、EMA 、CD10、GFAP、MyoD1、Inhibin-α、HMB45和S-100蛋白阴性.组织化学染色PAS阴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单个或小巢肉瘤性间质细胞.结论子宫腺肉瘤伴间质横纹肌样瘤分化是一种罕见的混合性Müllerian肿瘤,应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横纹肌肉瘤和低分化癌等鉴别.
作者:吴伟;胡锦林;倪型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KAI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Dong等[1]于1995年首次从人的染色体11p11.2中分离出该基因,并且证实 KA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高表达.
作者:马荣;陈曦海;隋丽华;刘娟;耿晓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