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星辉;杨竹林
bcl-6基因首先在伴有3q27转位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中发现,编码一个由706个氨基酸组成的锌指蛋白.该蛋白异常表达被认为是相关淋巴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在淋巴瘤中,bcl-6主要表达于B细胞性淋巴瘤,在T细胞淋巴瘤(TCL)中,鲜见有表达.
作者:郭瑞珍;揭伟;唐文台;肖庆邦;梁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基底细胞腺癌和7例腺样囊性癌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电镜(2例)的观察.结果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在免疫表型方面非常相似;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之间在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差别.结论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的鉴别诊断基于两者的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观察有助于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卓夏阳;贾云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标准化试剂盒的出现使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不断提高,染色时间大大地缩短,同时也使术中冷冻切片的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成为可能.笔者尝试用标记的葡聚糖聚合物法(labeled dextran polymer,LDP)对44例术中冷冻组织样本进行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旨在探讨术中冷冻样本快速免疫组化染色在冷冻组织的快速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作者:李俸媛;刘卫平;蒋莉莉;刘一念;廖殿英;张文燕;李甘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在疑难病例的病理会诊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做一些特殊染色来辅助诊断,可是患者所提供的常常只是一张或几张HE染色的切片,如做特染须再找出原蜡块重新切片,而大多数会诊患者常是由外地而来,往返不便.笔者从事病理工作多年,摸索出一种方法,用此法做特殊染色简单、快捷,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亚非;张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骨髓活检不仅关系到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而且影响治疗及预后,由于骨组织是由无机钙盐构成,骨盐主要是羟基磷灰石的结晶,即磷酸钙和碳酸钙.致组织质硬,难以直接制片.
作者:朱小兰;张威;骆新兰;蔡秀玲;姚军;刘雪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cl-2和p5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0%(53/93),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p53表达阳性率为43%(40/93),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但p53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差于p53阴性组(P=0.01).当分析bcl-2和p53联合表达时,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各组间有差异(P<0.05).其中bcl-2(+)/p53(-)表达形式多见于Dukes A和B期肿瘤(41.0%,23/56).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P<0.01)和p53表达(P<0.01)是结直肠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其他指标,包括bcl-2和p53联合表达情况等均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2和p53表达水平可提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但bcl-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不是一个单独作用的预后指标,而p53虽与其它生物学特性关系不大,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直肠癌预后指标.
作者:陈益定;彭佳萍;张苏展;郑毅雄;郑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以声带原位癌和早期微小浸润癌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声带从良性到恶性病变各阶段中DNA倍体及基因表达的变化,并结合其临床生物学行为,深入了解其实质.方法对18例声带肿瘤性病变做激光扫描细胞DNA分析并进行随访.对62例声带病变,以声带原位癌(CIS)和早期微小浸润癌(EMIC)为主,与声带浸润性癌、声带息肉分别分为3组,检测p53、Ki-67和bcl-X的基因表达并作各组间对比.结果 DNA倍体分析表明CIS、EMIC和浸润性癌不同,前两者几乎都是二倍体,而后者90%为异倍体;随访结果示CIS、EMIC病人无1例死于肿瘤; 还发现DNA二倍体和有DNA凋亡峰的肿瘤患者预后好,而肿瘤呈异倍体的患者预后差.免疫表型:p53蛋白在声带肿瘤性病变中表达异常高;86%的CIS、EMIC和91%的浸润性癌都表达p53蛋白,阳性指数分别为2.35和2.26,同时此两组的Ki-67的阳性平均指数也分别为29%和27%,与声带息肉差异有显著性(P<0.01).另一方面,bcl-X的表达从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呈递减态势,以浸润性癌中下降明显,与息肉病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2).结论声带良性病变、CIS、EMIC及浸润性癌在基因表达和DNA倍体上表现有所不同,提示它们各自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声带原位癌的表现界于良恶性之间,在治疗上有必要提倡保守疗法.另外,p53和Ki-67的共同检测对癌变和癌的诊断有很大意义.
作者:林梅绥;陈颖;金嘉平;花井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DPC4基因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技术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DPC4;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和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Smad4蛋白的DPC+4-SW620(PCDNA3.1-DPC4转染的SW620高转移性结肠癌细胞株)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mad4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量;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VEGF的mRNA表达量.结果阳性质粒组DPC+4-SW620细胞的Smad4蛋白表达强于空白质粒组PCDNA3.1-SW620和未转染组SW620;DPC+4-SW620组细胞上清液VEGF蛋白分泌明显减少,与PCDNA3.1-SW620组和SW62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PC+4-SW620组细胞与PCDNA3.1-SW620组细胞中VEGF mRNA半定量结果和SW620组比较,其表达量分别下降28.3%和4.5%.结论 DPC4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中VEGF的表达.
作者:罗庚求;李景和;文继舫;肖德胜;胡忠良;柳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增殖和凋亡相关因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156例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标本分别进行EGFR、Ki-67、bcl-2和p53的染色.分析两个增殖相关因素(EGFR、Ki-67)之间和凋亡相关因素(bcl-2、p5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上述4者在正常胃黏膜中均呈阴性表达,EGFR在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呈第一高峰,Ⅰ级癌时表达下降,Ⅱ~Ⅲ级癌时呈现第二高峰,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6.6%)高于不典型增生(41.4%)(P<0.01),bcl-2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Ⅰ级癌中的表达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Ⅱ~Ⅲ级癌(P<0.05), p53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且表达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2)EGFR、Ki-67和p53的表达与胃不典型增生程度、胃癌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且,EGFR和P53与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Ki-67虽未达统计学标准,但也有此倾向.(3)EGFR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而bcl-2和p53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EGFR和Ki-67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bcl-2和p53分别作用于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陈嘉薇;李莹杰;田丽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乳腺原发淋巴瘤很少见,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1‰[1],而伴梭形细胞分化的恶性淋巴瘤更为罕见,且易误诊.笔者近诊断1例原发于双侧乳腺的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
作者:鲁昌立;王军臣;符雪莲;卢婉平;石凤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64岁,无意间发现右侧颈部肿块4 d.外院B超示右侧甲状腺偏大,结节状改变伴颈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见恶性肿瘤细胞,提示转移癌可能来院诊治.右乳腺癌外院根治术后3年,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型导管癌.体检:右颈部扪及直径1.5 cm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
作者:黄伟良;姜筱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bcl-2基因家族促凋亡蛋白Bax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同时评价它作为肿瘤治疗潜在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一种可诱导性表达的MT-Ⅱ调节系统,在外加锌离子(ZnSO4, 100 μmol/L) 的条件下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快速生长的A549细胞系作为靶细胞,获得表达Bax基因的稳定转染子.结果 Bax基因过表达的细胞显示广泛的细胞死亡.TUNEL实验证实细胞核的碎片化,从而提示这种细胞死亡是凋亡.流式细胞仪显示在诱导后24 h,有14.68%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结果表明这个表达系统能够在体外评价Bax基因的抗肿瘤效果;Bax基因能够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因此,Bax 基因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基因.
作者:王家昆;于欣欣;李江;杨新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肺间质血管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对3例行尸体解剖的SARS病例肺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探讨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死亡的SARS病人肺部病变除弥漫性的肺部损伤(肺泡腔内可见细颗粒样或泡状水肿液、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肺泡间隔内表面可见透明膜覆盖,有的区域肺泡腔内出现机化性改变等)外,肺间质内的毛细血管簇状增生及血管壁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结论 SARS的肺部血管病变是一个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变化,可能与SARS 病毒的蛋白导致的剧烈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纪小龙;申明识;尹彤;徐薪;陈咏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27岁.因阵发性头痛、出汗1年余,血压间歇性升高2个月入院.血压高达190/140 mmHg,口服降压药不能缓解.腹部B超、131I-MIBG检查、肾上腺CT和MRI均提示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胞瘤可能.24 h尿儿茶酚胺2次检查均增高,以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主(548.7 μg/24 h和1 014 μg/24 h).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
作者:王晓颖;袁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为临床肿瘤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以CK20 mRNA为标志物,应用RT-PCR对20例常规病理检查未检见淋巴道转移的结直肠癌及其所属186枚淋巴结进行了检测.结果有8例(40%)54枚(29.03%)淋巴结呈现阳性扩增,对照的非癌淋巴结呈阴性.结论 RT-PCR是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青;丁彦青;张福明;李国新;张素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yclinD1、PCNA和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单纯性增生30例、复杂性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和子宫内膜腺癌47例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16.7%、30.0%和57.8%.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P<0.05),cyclinD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和Ki-67在非典型增生组标记指数(LI)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组,子宫内膜腺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P<0.05),PCNA和Ki-67 LI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CNA和Ki-67在cyclinD1阳性表达组的LI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实现的.
作者:何莲芝;黄文斌;张莹;张正荣;杨军文;徐国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大量抗原决定簇被封闭,为了获得满意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是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而表面活性剂Tween-20和Triton X-100的合理应用,则可以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率以及背景的清晰度.
作者:丁伟;高晓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29岁.妊娠36周,初产,骶左前位.因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术.娩出一女婴,体重2 500 g,无畸形.并在羊膜腔内见一圆形肿物,有少许结缔组织与胎盘相连.肿物儿头大,呈暗红色.整个手术顺利,术中失血约200 ml.
作者:于慧明;王艳玲;白仲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不同程度排斥反应中肝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应用TUNEL方法检测肝移植术后肝细胞的凋亡.结果同系大鼠间未出现排斥反应,非同系大鼠间肝移植术后均出现排斥反应,发生排斥反应的移植肝脏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未出现排斥反应的移植肝脏肝细胞凋亡无显著增加.结论肝细胞凋亡是移植肝脏排斥反应中细胞损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侯宁;文载律;李为民;陈乐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毛基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毛源性肿瘤,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常可遇到,但是,如果不注意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程、发病年龄及显微镜下主要特征,可误诊为恶性肿瘤.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0月在细胞学室接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且术后经组织病理诊断为毛基质瘤的病例共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长青;李进;张世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