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兰;张新华;孟奎;石群立
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均涉及到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作者:罗泊涛;郑洪;李德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5岁,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1年入院.膀胱镜检查:在膀胱右侧壁可见1.0cm×1.0cm乳头状新生物,颈部2点位置可见1.5 cm×1.5 cm乳头状新生物.
作者:邓元;樊长青;曹培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导管内扩散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的关系.方法:对192例浸润性乳腺癌的导管内扩散情况及其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导管内扩散阳性88例(45.8%);其中脉管累犯阳性组中,导管内扩散阳性率为56.6%,明显高于脉管累犯阴性组(34.4%),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导管内扩散阳性组中,c-erbB-2阳性率为72.7%,高于导管内扩散阴性组(54.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25).导管内扩散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导管内扩散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呈现正相关,浸润性乳腺癌中伴导管内扩散者更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作者:施红旗;刘庆伟;楼善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临床表现为左腹股沟包块伴皮肤破溃,查体发现1.2 cm×0.8 cm×0.5 cm的包块,在当地医院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切除包块并送病检.
作者:张传山;程虹;黄高昇;胡沛臻;张静;马福成;王文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是将数百个组织按预先设计的需要在某种载体(如载玻片、尼龙膜片等)上排列成矩阵的缩微组织切片.
作者: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张立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较少见,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结外淋巴瘤的2.5%,组织学类型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或MALTorma,与桥本甲状腺炎关系密切.
作者:吕炳建;许敬尧;高力;金梅;周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鉴别肺原发性腺癌与转移性腺癌中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方法:20例肺原发性腺癌:10例高分化,包括3例乳头状、3例腺泡状、3例混合型腺癌和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低分化,包括4例黏液腺癌(其中1例为印戒细胞癌)和6例混合型腺癌.另选20例的胃肠道及卵巢腺癌,免疫组化应用TTF-1抗体.结果:95%的肺原发性腺癌表达TTF-1,而胃肠道及卵巢腺癌完全不表达.结论:对于确定肺原发或转移性腺癌的病理诊断,TTF-1是一个有用的特异性抗体,特别是在体积较小的肺活检标本或原发灶不明而仅有肺内转移时.
作者:韩高华;周晓军;孟奎;陆珍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喉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2例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及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以声音嘶哑、喉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病变均位于声门上,以具有丰富嗜酸性胞质、巢状排列为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2例均因短期内发生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结论:喉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形态上需与低分化鳞癌、甲状腺髓样癌、肺神经内分泌癌、副神经节瘤和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等相鉴别.
作者:房新志;王振华;柴敏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南京市病理质控管理委员会1997年成立,根据首届任期内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病理质控量化指标的制定和运用十分重要,现予以介绍.
作者:南京市病理质控管理委员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本质的认识及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体被推广应用.
作者:徐明堂;路会民;李彦坤;陈素丽;许志明;张红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例1,患者男性,78岁.右下腹壁肿块6个月,渐增大,近1个月皮肤破溃不愈.
作者:平金良;章步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OS-732细胞系促血管生成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其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解剖显微镜、光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骨肉瘤OS-732细胞系血管生成活性,并探讨VEGF抗体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结果:OS-732细胞系具有较强的促血管生成能力,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组织中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呈阳性表达,且VEGF呈持续高表达.给予VEGF抗体后VEGF抗体组血管数目、瘤细胞数低于PBS对照组.结论:VEGF、bFGF、TGF-β1可能共同参与骨肉瘤OS-732细胞系诱导的血管生成,其中VEGF可能起着主要作用,VEGF抗体能抑制本细胞系的血管生成.提示VEGF抗体对骨肉瘤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颖嘉;文戈;王东;高奉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软组织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肌组织、脉管、滑膜和间皮的非上皮性骨外组织的肿瘤,其种类繁多,目前仅WHO正式命名的软组织肿瘤就达两百多种.
作者:杨翎;范钦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肌源性调节蛋白在小细胞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小细胞恶性肿瘤,包括19例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6例的腺泡状横纹肌肉瘤、3例的Wilm瘤、14例的Ewing肉瘤/PNETs、14例的神经母细胞瘤以及4例的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行MyoD1、myogenin、MSA、desmin、myoglobin和CD99染色标记.结果:MyoD1和myogenin阳性核染色分别见于21/29(72.41%)和20/29(68.97%)的横纹肌肉瘤.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外,4例MyoD1与5例myogenin核染色阴性者没有重叠.3例Wilm瘤中2例幼年型MyoD1核染色阳性,而myogenin只有1例核染色阳性,另1例成年型Wilm瘤二者均染色阴性.14例的Ewing肉瘤/PNETs和14例的神经母细胞瘤未见核阳性染色.MyoD1和myogenin核阳性染色与横纹肌肉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在较小的原始肿瘤细胞中MyoD1和myogenin核染色比例较高,而具有骨骼肌分化的、较大的横纹肌母细胞核阳性染色比例较低.在横纹肌肉瘤中,MyoD1阳性核染色的肿瘤细胞比myogenin多,myogenin多在小的肿瘤细胞核上染色,而MyoD1无论小的原始肿瘤细胞或是稍大的具有骨骼肌分化的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SA、desmin和myoglobin在小细胞肿瘤中染色的敏感性较低.结论:对于小细胞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MyoD1和myogenin是两种高度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当疑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或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时,应使用一组抗体,包括MyoD1、myogenin、MSA、desmin、myoglobin等有助于确定诊断.
作者:张声;曾赛凡;苏子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对Epon812包埋的半薄切片进行光镜观察,其染色多数采用盐基性染料如美蓝、甲苯胺蓝、结晶紫、硫堇和碱性品红等无需脱脂的单色染色法.
作者:杨传红;赖晃文;郑文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新近研究发现,在实体肿瘤组织中,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结肠癌等,NOS活性和酶蛋白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密切相关[1].
作者:刘钧;赵永年;朱治健;黄一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医学研究中,通过组织切片来观察疾病的病理变化极为重要.
作者:李莉;翟同钧;陈融;胡维诚;Patricia D.Polinsky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6(IL-6)在实验性早期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分别检测HGF及IL-6在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水平和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GF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HGF、IL-6在肝癌旁组织肝细胞胞质中表达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均下降.人肝癌细胞系中HGF强阳性表达,实验组HGF、IL-6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化学致癌剂诱发实验性早期肝癌过程中,IL-6可能是激活HGF的细胞因子,HGF以自分泌机制发挥促肝细胞增殖的效用.HGF、IL-6有望成为早期肝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王征;阮幼冰;刘胜洪;官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抗酸染色法有多种,根据本科近10年来应用不同抗酸染色法的经验,对8例已确诊为结核病的病理切片及细胞学涂片,从染色效果、操作难易程度及染色时间方面,用6种不同抗酸染色法[1~4]反复染色对比实验结果,推荐一种经典的、简易的、快速实用性强的抗酸染色法--萋纳石炭酸染色法.
作者:侯卫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女性,48岁,以左侧颈部肿块就诊.体检时发现颈部左侧近圆形肿块,直径2.5 cm,活动尚可,不发热.
作者:王妍;米小轶;谢成耀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