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华;尹辉;纪小龙
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免疫荧光技术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和设备,在中小医院开展有一定的困难.相对而言,免疫组化工作却有一定的基础.但因肾活检免疫组化技术与普通的免疫组化技术仍有着一定区别,较一般的免疫组化要求更高.10年来,笔者行6 000多例肾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查,摸索出一套较为成形的肾活检免疫组化技术,这里对该技术的要点及其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作者:余英豪;郑智勇;曾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对1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并文献复习. 结果:女性, 48岁,不明原因发热伴体重下降3个月,CT扫描示子宫肿块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细胞位于血管内,伴少许管周浸润.瘤细胞免疫表型CD45(LCA)和CD20(L26)呈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显示EBERs阴性.患者经CHOP联合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结论:血管内淋巴瘤是一种极罕见的B细胞肿瘤,此瘤的诊断只能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上应予以积极联合化疗.
作者:刘艳辉;庄恒国;林华欢;林秋雄;骆新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在对传统的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的TritonX-100、Tween-20、Tween-80 3种表面活性剂对结核杆菌着色的影响,以期获得更佳的显示结核杆菌效果的方法.
作者:卢立军;眭翔;王一平;韩勇;粱晓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35岁.因双腰部间歇性胀痛2周入院,无尿路刺激症.查体:双肾叩击痛阳性.静脉肾盂造影提示:双肾积水,以右侧为甚.右侧肾逆行肾盂造影提示:右侧输尿管中上段迂曲狭窄伴右肾积水.抗结核治疗1周,患者疼痛加剧,于1999年7月21日行右肾切除术,术中仔细查看腹膜后及肾周脂肪囊均未触及明确的肿块.手术后第1天少尿,之后4天无尿,患者自动出院.
作者:陈美英;杨生兰;哈英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肝细胞肝癌(HCC)术后转移和复发率高, 肿瘤细胞的分化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但即使同为中等分化的HCC,患者的生存期差异亦很大。我们收集51例具随访资料的中等分化的HCC病例,对其病理形态特征、PCNA指数、DNA指数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曾文姣;张农;许杰;周信达;张月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阐明胸膜肺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关键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纯间质性恶性肿瘤,好发于12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起源于肺、胸膜或纵隔的原始细胞,镜下可见原始胚胎性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瘤细胞有呈巢趋势,酷似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肿瘤原始胚基成分,免疫组化未见有上皮细胞及其他间叶成分标志的表达.另一种成分为梭形细胞,除表现为纤维肉瘤特点外,还向横纹肌肉瘤分化.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应与肺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
作者:陈旭东;周晓军;徐新宇;陈忠豪;吴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肺腺癌正越来越常见,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常见的类型[1,2].细支气管肺泡癌为腺癌的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文献报道占肺癌的1%~9%,且呈逐渐增加趋势.
作者:袁键群;许敬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结肠癌LoVo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剂量As2O3处理LoVo细胞后,通过光镜、电镜、MTT法、AO/EB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As2O3 对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As2O3具有抑制LoVo细胞生长和其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低浓度(0.5~2.0 μmol/L)产生,而在高浓度(5.0~10.0 μmol/L)可引起细胞死亡.结论: As2O3有明显抑制LoVo 细胞生长的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魏晓莹;郑杰;张东生;张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假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描述4例膀胱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男女各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6、27、36、8岁.肿瘤直径分别为3、4、3及5 cm.主要临床症状为肉眼血尿或排尿困难.组织学检查:肿瘤主要成分为梭形细胞, 胞质嗜酸性,有大的卵圆形至梭形泡状核,有1~2个明显的核仁.分裂象少见,无不典型核分裂.3例免疫表型:3例Vim呈弥漫阳性;α-SMA(2例)及MSA(1例)局部少数细胞阳性;2例AE1/AE3多数细胞呈阳性.Des、Myo及EMA均阴性.3例术后分别随访40、16、14个月无复发,1例为近期病例.结论:病损为一种良性、非肿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殖,要避免误诊为恶性.
作者:刘群;张传森;刘风军;李凤芝;高钟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70岁,因反复上腹胀痛,间歇性恶心、呕吐伴黑便3月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上腹部轻度压痛,大便隐血阳性,血红蛋白88 g/L.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不全性肠梗阻.入院第3天,患者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无肛门排气、排便;腹部平片示气液平面;B超示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空回肠交界处约15 cm处有一肠套叠,经手法复位后,发现局部肠腔内-4 cm×3 cm肿物,尚未突破浆膜.行局部肠段切除.探查肝、胃、结肠、盆腔等处未发现异常.
作者:樊峰;郭玉华;何影娟;吴伟国;王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β1 integrin与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互联系.方法:采用S-P法对乳腺癌组织进行β1 integrin和MMP-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本组乳腺癌β1 integrin和MMP-2表达率分别为84.0%(80/94例)和94.8%(92/97例).β1 integrin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有关,Ⅰ、Ⅱ级组其中度以上表达高于Ⅲ级组(χ2=3.92,P<0.05).本组乳腺癌β1 integrin表达与MMP-2的表达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β1 integrin 2+强度以上表达者中,其MMP-2中强度以上表达率高于1+以下者(χ2=4.70 ,P<0.05).结论:结果显示β1 integrin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细胞的粘附性有很大的关系, 并且β1 integrin与MMP之间的活动可能有内在的联系.
作者:皋岚湘;刘光;丁华野;邓永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大鼠胫骨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方法:11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T10~11脊髓横断+右胫骨骨折组和单纯右胫骨骨折组各5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术后3、7、14、21、28天分批处死,骨痂行HE染色和神经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脊髓损伤组早期形成大量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骨痂中神经肽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较少,明显增厚的骨膜内层骨祖细胞、幼稚的软骨细胞胞质内CGRP、GAL、NPY强阳性表达;晚期骨痂中神经肽含量较低,编织骨形成少.结论:正常大鼠骨生长活跃区有丰富的肽能神经支配.脊髓损伤后骨痂中神经肽有显著改变,并引起骨痂量和质的改变,推测神经因素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作者:邓永江;李琳;姚建华;丁华野;李亚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黏液分泌变化和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黏液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对50例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10例慢性胆囊炎的黏液分泌和CEA、CA50、E-cad及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胆囊癌与胆囊炎和腺瘤相比,分泌硫酸黏液明显减少,唾酸黏液显著增多(P<0.05).胆囊癌CEA、CA50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和胆囊炎组(P<0.05),而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伴有转移者E-cad表达更低.胆囊癌PCNA LI高于胆囊炎和腺瘤组(P<0.01).CEA、PCNA过度表达者其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E-cad过度表达者其3年生存率较阴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黏液组化染色和CEA、CA50以及PCNA检测可能有助于胆囊腺瘤恶变和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且CEA、PCNA和E-cad检测可作为胆囊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严粉琴;柳凤轩;阎晓初;刘丽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脏的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组织发生及预后诸因素.方法:2例均行B超、CT或MRI检查,均进行病肾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失访,另1例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对2例肾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未进行任何辅助治疗的患者于手术1年后死亡.2例显微镜下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平滑肌源性肿瘤的特点.结论:肾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有其病理特征,依靠肾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配以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确诊.复习文献,该肿瘤恶性度高,且位置深,一般发现已属晚期,故预后甚差.化疗、放疗效果均不理想,手术切除病肾是唯一可行方法.
作者:章宜芬;黄志勇;周祀侨;周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异常与横纹肌肉瘤(RMS)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16、Rb和cyclinD1蛋白在RMS中的表达状态.结果: p16、Rb和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3%、61.7%和51.1%;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p16和Rb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75.0%(21/28)和67.9%(19/28),明显高于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中的表达(P<0.05); p16蛋白阳性率在Ⅰ、Ⅱ级横纹肌肉瘤分别为75.0%和73.3%,高于Ⅲ级横纹肌肉瘤(45.0%);p16蛋白阴性及cyclinD1蛋白过表达组,局部浸润、复发或转移发生率高于p16蛋白阳性及cyclinD1蛋白阴性组;11/47例(23.4%)出现两种以上蛋白表达异常.结论: p16、Rb和cyclinD1蛋白异常可能与部分横纹肌肉瘤发生发展有关,且横纹肌肉瘤的发生可能涉及两种以上基因异常.
作者:高志安;张世羽;杨光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快速冷冻切片是一种在术中做出病理诊断以便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快速诊断技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常因组织微小,制作不出良好的切片而难以作出病理诊断.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的微小组织冷冻切片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朱玉红;吕增华;闫曰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众所皆知,细胞膜之间的膜蛋白颗粒即脂质双分子中镶嵌的蛋白微粒,这些微粒用常规透射电镜技术则无法观察到.自1970年电镜冷冻蚀刻法(freeze etching)发展以来,已成为研究包括膜间蛋白颗粒、细胞表面连接在内等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方法[1].作者自1993年以来利用该技术分别对正常人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及其携带者的红细胞及骨骼肌细胞膜间蛋白颗粒进行定量计数研究[2,3],观察其在不同状态下颗粒数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本文主要探讨影响蛋白颗粒计数的因素及其意义.因各组的实验、颗粒计数及统计方法都相似,且该病的骨骼肌与红细胞结果一致,而红细胞具有取材方便等优点[4],故以正常人与DMD携带者红细胞之间的膜蛋白颗粒数比较为例详加介绍.
作者:钟秀容;陈文列;吴翊钦;林曦;陈莲云;慕容慎行;林珉妮;王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35岁,因发现左乳包块1月入院.患者自1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包块约1.5 cm×1.5 cm×2 cm,质硬,迅速增大,就诊时约4 cm×3 cm×3.5 cm.体检:左乳外上象限触及约4 cm×3 cm×3 cm包块,质硬,活动差,边界不清,其他象限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于入院10日后手术切除.
作者:杨承纲;王霖;梁正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35岁,左膝跌伤伴疼痛9年,加重及活动障碍1年半,经药物治疗及理疗后病情无好转而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跛行步态,左膝屈曲40°位,触痛,左下肢稍变细.左膝关节正侧位片示髌骨半脱位.临床诊断: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绒毛色素性滑膜病.遂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关节腔内有血性积液50 ml,滑膜增厚充血,半月板漂浮.手术切除半月板、增厚的滑膜及髌前脂肪.
作者:杨继华;尹辉;纪小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软组织黏液样肿瘤也是病理诊断容易误诊的一大类异质性肿瘤.事实上,此类肿瘤的诊断有时较其它细胞形态的软组织肿瘤更困难,特别是有时良恶性难分.基于此故,笔者复习文献简介如下.
作者:郭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