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红;吕增华;闫曰莲
在高寒地区野外常见意外事故烧伤后再发冻伤,形成烧冻复合伤.由于烧伤或冻伤的程度不同,除了引起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同时可导致机体其它脏器的损害而合并一系列并发症[1].作者介绍实验动物(家兔)在野外寒冷自然条件下,造成烧冻复合伤时,睾丸的组织学变化,为临床早期救治提供依据.
作者:隆孝才;王昌成;朱海荣;李启华;龚正禄;马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央轴空病的病理特点.方法:通过HE、特殊染色及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2例中央轴空病患者的肌肉活检标本,并复习文献.结果:HE染色肌纤维中央有圆型深红色区,NADH-TR染色见肌纤维中央有圆型无着色的轴空区(尤其在Ⅰ型纤维),该区PAS染色不着色,MGT染色呈紫色,电镜观察显示:轴空区肌节结构消失,肌丝排列紊乱,Z线物质呈水纹状,肌原纤维间未见线粒体、肌管、糖原和脂滴结构.结论:中央轴空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肌活检病理诊断,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对该病确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海青;沈静;乐美兆;梁为俭;张巧泉;周金宝;陈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阐明多囊性肾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多囊性肾细胞癌,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 结果:肿瘤由厚的假纤维被膜环绕,瘤体全部由大小不等的囊腔及无膨胀性实性结节的薄的间隔构成,囊腔被覆透明细胞,异形性小,间隔内含聚集的透明细胞上皮巢. 结论:多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有低度恶性倾向的肿瘤.术前影像学、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的肉眼特征均与囊性肾瘤、囊性部分分化性肾母细胞瘤相似.重要的是本瘤缺乏肉眼所见的膨胀性实性结节.显微镜下的关键特征是间隔内可见聚集的透明细胞巢.
作者:周景;丁华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凋亡与肿瘤内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38例,采用TUNEL法定量检测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LMP-1表达情况和肿瘤内TIA-1+细胞毒淋巴细胞数.结果: (1) 38例鼻咽癌组织学分为角化性鳞癌7例,非角化性癌 8例,未分化癌23例.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72.3、74.6和30.7.角化性鳞癌和非角化性癌与未分化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 38例中LMP-1阳性病例19例,占50%.除外角化性鳞癌后,LMP-1阳性组平均凋亡指数为51.7,高于LMP-1阴性组的37.3,差异有显著性(P<0.05);(3) 每1 000个癌细胞范围内浸润的TIA-1+细胞数为3~75个;在角化性鳞癌中平均12,低于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平均21.4),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外角化性鳞癌后,TIA-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较高(r=0.4047, P<0.05).结论∶(1) 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有显著性; (2)鼻咽癌组织内TIA-1+细胞数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有差别;(3) 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中,LMP-1阳性者凋亡指数高,TIA-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高.说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1的表达具有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姚敏;刘强;顾永平;潘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几年来,对肥大细胞(mast cell, MC)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肥大细胞不仅参与免疫调节、血管生成,而且也参与机体的创伤愈合过程[1,2].为了研究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皮肤肥大细胞和胶原纤维之间的关系,我们将Gomori醛复红法对肥大细胞的染色和Masson三色法对胶原纤维的染色[3]组合在一起,以弥补常规甲苯胺蓝染色法单一染色的不足,并将染色方法进一步改良,使在同一张切片上既可显示肥大细胞,又能显示胶原纤维,便于进行观察和比较.
作者:郑林;赵雁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常用Masson-Fontana黑色素染色法效果、着色感观良好,但是其浸染时间太长,需12~18 h,甚至更长的时间,给快速诊断带来诸多不便.作者在日常染色中,以Gomori氨银液代替M-F液配合微波进行染色,操作简便,着色时间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倪勇;梁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对1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并文献复习. 结果:女性, 48岁,不明原因发热伴体重下降3个月,CT扫描示子宫肿块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细胞位于血管内,伴少许管周浸润.瘤细胞免疫表型CD45(LCA)和CD20(L26)呈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显示EBERs阴性.患者经CHOP联合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结论:血管内淋巴瘤是一种极罕见的B细胞肿瘤,此瘤的诊断只能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上应予以积极联合化疗.
作者:刘艳辉;庄恒国;林华欢;林秋雄;骆新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精度的显微镜系统,它在显微镜成像的基础上加装激光扫描装置,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对于组织内或细胞内部微细结构的观察以及生物样品的定性、定量和定位观察均有很大的优越性[1,2].目前文献报道多限于活细胞生物样品的检测,对于固定的组织和细胞,特别是免疫组化染色后标本的观察很少涉及.作者拟就免疫组化染色后标本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吴名耀;吴贤英;郑瑞明;李乔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170、p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化疗对上述两种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组共56例NSCLC(其中腺癌26例,鳞癌30例)患者p170、p27的表达.结果:(1)未化疗组(A组)p170阳性率为50%(10/20);化疗后(B组)阳性率为77.78%(14/18);未化疗但经随访了解以后化疗效果不佳组(C组)为88.89%(16/18).B、C两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2)p27 3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肺鳞癌阳性指数(LI)与腺癌及癌周正常支气管上皮3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肺癌组织中p170表达对肺癌化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可提示疗效.p27基因表达与化疗无关,但与组织类型有关.
作者:卢山珊;朱启建;王群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和PTEN表达,探讨其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110例,8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用端粒酶原位杂交检测盒检测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用LSAB法检测PTEN表达.结果:星形细胞肿瘤端粒酶活性和PTEN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55/110)和39.1%(43/110).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端粒酶活性程度升高(P<0.01).端粒酶活性与PTEN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与星形细胞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记物,PTEN蛋白可能对端粒酶的活性有调节作用.
作者:王东林;施公胜;鄂群;黄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调查中,发现近几年肺癌的死亡率上升快,其中肺腺癌的发生有升高趋势[1].西方国家的研究也发现肺腺癌尤其周围型腺癌的发生率增高,而鳞癌相对减少.肺腺癌的主要类型一直是周围型[2].
作者:冯晓莉;李凌;孙耘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组织切片中,常见体内各种生理性和病理性色素以及组织离体后经化学试剂溶液的固定、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色素,如甲醛色素、汞、铬和苏木精的沉着物等.在组织切片中这些色素多不溶于水、乙醇和二甲苯中.
作者:肖志芸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35岁,因发现左乳包块1月入院.患者自1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包块约1.5 cm×1.5 cm×2 cm,质硬,迅速增大,就诊时约4 cm×3 cm×3.5 cm.体检:左乳外上象限触及约4 cm×3 cm×3 cm包块,质硬,活动差,边界不清,其他象限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于入院10日后手术切除.
作者:杨承纲;王霖;梁正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在对传统的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的TritonX-100、Tween-20、Tween-80 3种表面活性剂对结核杆菌着色的影响,以期获得更佳的显示结核杆菌效果的方法.
作者:卢立军;眭翔;王一平;韩勇;粱晓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对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例手术切除的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标本做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左肾脏上极见一7.5 cm×6 cm×4 cm界限不清的肿块.镜下见在肾实质内有弥漫大片淋巴瘤细胞浸润.瘤细胞核呈略不规则形,染色质呈凝块状.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LCA、L26、IgA弥漫阳性.病理诊断为弥漫小核裂细胞型.结论:肾脏原发性淋巴瘤甚为罕见.结合文献,其主要诊断依据为:①肾脏内有弥漫大片形态一致的淋巴瘤细胞浸润;②肿瘤主要位于肾脏实质内,肾包膜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内亦可见瘤细胞浸润;③患者浅表淋巴结不肿大,CT检查未见胸、腹腔内有肿大的淋巴结;④骨髓穿刺涂片和活检未见异常细胞.⑤发现肾脏淋巴瘤至少3月后未发现其它部位的淋巴瘤.发生于肾脏的淋巴瘤应与肾脏的肉瘤样癌、Wilm瘤、慢性炎症等相鉴别.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肾切除加化疗和(或)放疗.
作者:张丽华;吕翔;周强;周祀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原理十分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结果的影响甚大,作者在大量的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并经多次验证,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海鹰;颜亚晖;郑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免疫荧光技术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和设备,在中小医院开展有一定的困难.相对而言,免疫组化工作却有一定的基础.但因肾活检免疫组化技术与普通的免疫组化技术仍有着一定区别,较一般的免疫组化要求更高.10年来,笔者行6 000多例肾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查,摸索出一套较为成形的肾活检免疫组化技术,这里对该技术的要点及其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作者:余英豪;郑智勇;曾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肺腺癌正越来越常见,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常见的类型[1,2].细支气管肺泡癌为腺癌的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文献报道占肺癌的1%~9%,且呈逐渐增加趋势.
作者:袁键群;许敬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70岁,因反复上腹胀痛,间歇性恶心、呕吐伴黑便3月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上腹部轻度压痛,大便隐血阳性,血红蛋白88 g/L.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不全性肠梗阻.入院第3天,患者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无肛门排气、排便;腹部平片示气液平面;B超示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空回肠交界处约15 cm处有一肠套叠,经手法复位后,发现局部肠腔内-4 cm×3 cm肿物,尚未突破浆膜.行局部肠段切除.探查肝、胃、结肠、盆腔等处未发现异常.
作者:樊峰;郭玉华;何影娟;吴伟国;王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β1 integrin与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互联系.方法:采用S-P法对乳腺癌组织进行β1 integrin和MMP-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本组乳腺癌β1 integrin和MMP-2表达率分别为84.0%(80/94例)和94.8%(92/97例).β1 integrin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有关,Ⅰ、Ⅱ级组其中度以上表达高于Ⅲ级组(χ2=3.92,P<0.05).本组乳腺癌β1 integrin表达与MMP-2的表达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β1 integrin 2+强度以上表达者中,其MMP-2中强度以上表达率高于1+以下者(χ2=4.70 ,P<0.05).结论:结果显示β1 integrin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细胞的粘附性有很大的关系, 并且β1 integrin与MMP之间的活动可能有内在的联系.
作者:皋岚湘;刘光;丁华野;邓永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