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原发性软骨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方应国;螘国铮;王晓秋;章格宁

关键词:肺肿瘤, 软骨肉瘤
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发生.方法:通过HE、组化及免疫组化观察2例肺原发性软骨肉瘤,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由粘液样基质和疏网状结构的梭形细胞及软骨母细胞组成,例2还存在幼稚小圆细胞,三种细胞梯度移行.组化染色显示AB(pH 2.5)、TB(pH 4.0)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梭形细胞及软骨母细胞S-100蛋白、vimentin和NSE阳性,例2 Syn阳性.小圆细胞CD99、S-100蛋白和NSE阳性.结论:肺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组织发生来自支气管软骨组织和肺原始性间叶组织.临床特征表现肺门和肺两型与预后相关,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肿瘤的针吸细胞学诊断

    目的:探讨骨肿瘤针吸细胞学的诊断标准.方法:分析46例骨肉瘤针吸细胞学涂片,并与 24例骨巨细胞瘤和12例骨转移性癌进行对照,找出骨肉瘤的细胞学特征,并与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观察到骨肿瘤中有关 10种细胞学改变:骨肉瘤涂片中,多形性大核细胞(91.3%),核仁明显(69.5%),单核瘤巨细胞(76%),多核瘤巨细胞(65.2%),核分裂象(36.9%),出血、坏死(93.4%).骨巨细胞瘤以多核巨细胞(100%)、无多型性大核细胞(87.5%)为主要成分.骨转移性癌则以无多形性大核细胞(100%)、核仁明显(75%)、有核分裂象为主要特征.三者均有出血、坏死.骨肉瘤的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对照符合率为93.4%,骨巨细胞瘤为87.5%,骨转移性癌为91.6%.结论:这种方法简便快速而准确,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对于骨肿瘤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手段之一.

    作者:张闽峰;刘会发;林福地;孟家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

    目的:建立实用有效的动物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的过程及机制.方法:采用符合国人引起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多种因素(化学致癌剂MNNG、酒精、胆汁等)进行组合诱发多组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研究胃癌前病变异型增生(GED)、肠化生(IM)及胃癌之间的关系.结果:诱发2例腺胃腺癌(均为45周的MNNG普通组),33例腺胃GED,4例十二指肠及小肠腺癌(MNNG加强组3只,MNNG乙醇组1只)等;腺胃GED全部是胃型,发生于幽门腺区27例,胃底腺区6例;各组均未观察到IM.结论:(1)建立的动物模型成功地诱发出胃癌及癌前病变;(2) MNNG诱发大鼠的胃腺癌及GED均来源于胃型上皮,在癌变及演进过程中,逐渐显示肠型特点,为肿瘤异质性表现,证明胃癌前病变亦具有异质性;(3) IM可能不是癌前病变.

    作者:石宇;李连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病理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病理质量控制--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10年工作回顾

    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医院病理科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是应用现代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并结合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一门应用诊断科学,是目前公认的疾病诊断手段中可信赖的定性诊断.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医院总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作者:倪型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肾脏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脏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typical angiomyolipoma,AA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4例曾误诊为肾肉瘤样癌或恶纤组的AAML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中1例和另3例典型AML作电镜观察.结果:AAML具有以下的病理特点:①肉眼上切面呈棕褐色,可伴有坏死及出血;②光镜下表现为富细胞,主要由胞浆丰富嗜酸性的单核或多核多形性瘤巨细胞和梭形的肉瘤样细胞及胞浆透明成片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缺乏成熟梭形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及脂肪细胞少或无;③巨核畸形核及核内胞浆包涵体较多见,但未见核分裂象;④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CD68(+)、CK(-),而SMA瘤巨细胞阴性;⑤电镜示瘤细胞胞浆内线粒体和糖原较丰富,并见直径约100 nm的密电子颗粒,未见明确的黑色素颗粒前体及成熟的黑色素颗粒.随访6~36个月均健在.结论:肾脏AAML可能仅在组织形态上呈肉瘤样特征,而实际仍属良性病变.其特征性的免疫组化表达及超微结构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秀玲;王群姬;朱启建;方周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以皮肌炎样表现为特征的血行播散性结核--附3例尸检

    目的:为了避免临床误诊,对结核病的肌肉病变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复习25例经尸检证实为急/亚急性血播散性结核的病例,其中3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和肌肉损害,分别在患者生前诊断为皮肌炎(2例)和多发性硬化症(1例).对其骨骼肌进行详细的镜下观察.结果:四肢肌、膈肌、食道和喉的横纹肌均有程度不同的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1)肥大或萎缩;(2)嗜酸性、玻璃样和絮状变性;(3)溶解和凝固性坏死;(4)巨噬细胞增生;(5)淋巴细胞灶状浸润.食管、胃、肠和膀胱平滑肌有收缩带样坏死.结论:骨骼肌损伤可能和结核性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收缩带样坏死无疾病特异性,可能是肌组织频死状态的一种形态学表现.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金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应用RAPD技术检测肺巨细胞癌转移细胞株的遗传学改变

    目的:用RAPD技术检测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细胞株的遗传改变.方法: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细胞株PLA-801D和低转移株PLA-801C,用100条各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经PCR扩增,扩增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1.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透射仪上观察照相.结果:100条引物绝大多数能扩增出明显的条带,多数引物产生的条带在高低转移株之间无差异,表现为单态性;其中17条引物产生多态性,表现为带的有无、移动和强弱差异.结论:用RAPD技术检测出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可能与肿瘤转移表型相关.

    作者:李淑蓉;陈意生;魏泓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乳腺癌cyclin D1的扩增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检检测57例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并结合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ER的表达进行临床病理预后分析.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及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乳腺癌cyclin D1/CCND1基因的表达及扩增.结果:显示57例乳腺癌中42例在瘤细胞核内有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73.6%,其中强阳性11例,中阳性14例,弱阳性17例,阴性15例.16例乳腺癌中2例有cyclin D1/CCDN1基因扩增.ER阳性率为67%.结论:cyclin D1的过度表达和扩增与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级无关.ER和cyclin D1没有表达的病人可能预后差.乳腺癌的发生除与cyclin D1有关外可能还与其它癌基因及抑制癌基因如Rb、Bcl-2和ER等的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崔全才;周旭东;许雅;杨堤;顾长芳;刘彤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初探

    随着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对病理诊断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病理诊断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和减少差错的发生,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trol,QC)和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 体系,只有少数大医院根据各自的经验和习惯在进行摸索.因此,如何尽快建立病理诊断的QC和QA体系,全面提高病理科的诊断质量,减少病理诊断中的差错,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姚建国;刘凤阁;董耀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良、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新类型和少见亚型的病理诊断

    外周神经肿瘤的类型和亚型繁多,组织形态多变,造成病理诊断、鉴别诊断的困难,尤其是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诊断更为困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良、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的新类型和少见亚型进行了文献复习,并简介如下,仅供同仁们参考.

    作者:郭立新;杨光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小脑髓母细胞瘤猝死1例尸检

    患者男,9岁.1995年6月2日不慎从高处摔下致头部受伤,伤后开始出现头痛,一直在当地卫生院诊治,效果不佳.1996年1月4日因头痛加剧在当地私人诊所治疗,先静滴500 ml葡萄糖液体,随后患儿在用含维生素C、维脑路通等扩张脑血管药的100 ml生理盐水后,突然死亡.

    作者:魏茂富;卢仁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肾穿刺组织荧光加苏木精染色效果观察

    在肾脏病理诊断中,确定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的沉积是很重要的.肾穿组织切片荧光染色后,肉眼和普通光镜下是无色的,不易观察组织结构,加染苏木后,则易行光镜观察,对荧光无影响.

    作者:李捷艳;黄春鑫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病理学术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安徽省临床病理科工作程序规范(试行)

    一、活体组织检查程序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是从患者活体采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协助临床明确诊断,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客观地判断预后.它是临床病理科的主要工作之一.

    作者:安徽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p-MAPK、cyclinD1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检测p-MAPK、cyclinD1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140例大肠癌中p-MAPK、cyclin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130/140)、87.1%(122/140)和66.4%(93/140);50例相应癌旁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50)、6.0%(3/50)和2.0%(1/50).三者阳性表达率和阳性强度均以大肠癌中为高(P<0.01);大肠癌中p-MAPK与cyclinD1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与p53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APK活化可能是cylinD1激活的原因之一,并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生中可能不是通过MAPK信号传递通路起作用的.

    作者:李景和;文继舫;冯德云;郑晖;颜亚晖;程瑞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复合皮真皮-表皮连接区结构再生与功能重建

    目的:为了解复合皮(CS)真皮-表皮连接(DEJ)区结构再生及其对CS功能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经胰蛋白酶处理的异体乳猪真皮与自体表皮重组CS,并以自体表皮为对照(C组),对移植术后2~124周的活检标本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①CS组表皮和真皮生长快、成熟早,乳头层组织疏松有序,毛细血管增生迅速,20~24周时,乳头和皮钉及以致密板为中心的半桥粒、锚丝、锚纤维等DEJ区结构形成,以靠近毛细血管部位的上述结构再生迅速而密集;②C组早期水泡发生率高(P<0.05),DEJ区缺乏锚丝和锚纤维;至48周时上述结构稀疏而不典型.结论:CS有较好的外观、抗挛缩和耐磨功能与DEJ区结构再生密切相关,异体乳猪真皮具有引导血管再生和正常化作用,加速了DEJ区结构形成和功能的重建.

    作者:姜笃银;陈璧;史颖辉;胡大海;汤朝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膀胱癌肉瘤1例

    患者男,59岁.出现全程血尿半年,有大量血块,伴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膀胱检查发现膀胱内有大量菜花状肿物,手术见巨大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约9 cm×8 cm大小,行膀胱全切及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

    作者:李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促纤维化小圆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5例促纤维化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常规组织学(HE)、免疫组化(ABC法)和电镜技术检测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5例中2例多次局部复发,2例在随访中,1例确诊后4个月死亡.该肿瘤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组织呈单结节或多结节状浸润生长,伴有明显致密的成熟纤维性间质增生,肿瘤细胞主要为大小比较一致的小圆形细胞,呈团状或巢状埋于增生纤维间质中,少数病例部分区域肿瘤细胞显示有不同分化特点.免疫组化:5例均有上皮表达(AE1/AE3或EMA),3例表达NSE,1例间质表达desmin,1例间质表达vimentin.其中1例做了电镜检查,细胞内可见张力原纤维和桥粒.结论:(1)促纤维化小圆细胞肿瘤发病年龄跨度较大,发生部位可在腹腔也可在腹腔外;(2)该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大部分肿瘤细胞为无明确特点分化的上皮性小细胞,并埋于显著纤维化的间质中;(3)少数病例肿瘤细胞可因发生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特殊分化,较成熟特殊分化是预后好的标志;(4)此瘤预后与发生部位、分裂活性及分化有关.

    作者:高冬霞;廖松林;石雪君;回允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往往误诊为滑膜肉瘤、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肉瘤,为此我们对3例上皮样肉瘤进行了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来源.

    作者:周祖平;贾振军;刘维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建立临床病理质量控制机制的意义--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介绍

    1 质控中心成立前上海市病理科基本情况1.1 病理科设置全市设置病理科(室)的医院共120余家.其中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院90家.

    作者:施达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胃癌Ha-ras、APC基因的电镜原位标记

    超微水平的电镜原位分子杂交(又称电镜原位分子)技术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镜技术.它能在超微水平对特异性DNA或RNA进行精确定位,给生物学及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为了对胃癌癌基因(Ha-ras)和抑癌基因(APC)进行定位,作者将电镜酶细胞化学有关技术[1]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2]结合起来,建立了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秦蓉;苏英豪;吴红阳;董聿明;杨光霖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