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松林
目的:探讨淋巴滞留性脑水肿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阻断大鼠脑淋巴引流的方法,建立淋巴滞留性脑水肿模型,观察其行为变化,并从术后不同时间取脑标本,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及TUNEL染色光镜观察、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自术后第2天动物出现明显行为改变;脑膜及脑组织肿胀、充血,小血管壁外膜及 Virchow-Robin 间隙增宽,内含大量水肿液,毛细血管基底膜肥厚,神经元固缩、凋亡或肿胀、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硬脑膜表面凹凸不平,水肿明显.上述变化以术后5天显著.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断后,可以导致淋巴滞留性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与3种传统类型的脑水肿不同,属于另一独立类型的脑水肿.
作者:陈玉社;牛敬忠;夏作理;韩丹春;杨明峰;公丕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NE)分化与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有随访资料(8年)的5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神经内分泌标志.结果:NSCLC表达NSE、S-100蛋白、chromogranin A(CgA)和synaptophysin(Syn)的阳性率分别为28.3%(15/53)、66.7%(39/53)、0/53和3.8%(2/53).NSCLC伴NE分化与瘤体分期(T stage)、治疗后肿瘤易复发和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低.结论:部分NSCLC伴NE分化,伴NE分化的NSCLC瘤体分期高,经综合治疗后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预后差.
作者:云径平;韩安家;熊敏;梁英杰;吴惠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女性,20岁.左上臂反复出现包块5年,再发1个月就诊.患者5年来因左上臂包块在同一部位共做4次手术切除.术后诊断为神经纤维瘤.查体:左上臂内侧12 cm×10 cm软组织包块,质韧、光滑、不活动,压痛明显.B超:左上臂巨大软组织包块,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并见散在暗区;肱动脉显示清晰,血流及频谱未见异常.X线:左上臂中下段约10.5 cm×11 cm软组织块影,其密度均匀,肱骨骨皮质连续,未见破坏征象.
作者:冯选明;张奕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与CD5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中bcl-2蛋白和CD56进行检测.结果: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17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81.0%),阳性瘤细胞多呈弥漫分布,以中心细胞样细胞表达为主.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仅有3例CD56阳性,阳性瘤细胞呈小灶性或散在分布,阳性表达细胞均为中心母细胞.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bcl-2蛋白有较高的表达率,提示由bcl-2基因产物介导的细胞凋亡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亦有CD56的表达,其可能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作者:石群立;陈慧;孙桂勤;严小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粘液样软骨肉瘤的病理特征.方法:通过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1例肺粘液样软骨肉瘤.结果:肿瘤由粘液样基质和疏网状结构的梭形及圆形细胞、软骨母细胞样细胞和小圆形细胞组成,3种细胞梯度移行,形成典型粘液样软骨肉瘤及类似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结构.组化染色显示AB(pH 2.5)、TB(pH 4.0)阳性,Grimelius嗜银颗粒阳性.免疫表型:S-100蛋白、 vimentin、NSE、Syn阳性,小圆细胞和软骨母细胞样细胞还显示HBA71、CgA、Leu7、EMA阳性.超微结构:瘤细胞胞质分布致密核心颗粒. 结论:证实该例为肺原发性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粘液样软骨肉瘤.
作者:邢晓皖;国铮;胡闻;丁敏;王晓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6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0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码RNA(EBERs)原位杂交.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相比,细胞学诊断和DNA非二倍体诊断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6%和55%,两者结合判断不能提高敏感性,并且假阴性率高;细胞学癌阳性病例的癌细胞核EBERs 阳性率92.1%,其中6例DNA二倍体核型病例均呈EBERs阳性,可诊断为鼻咽癌.结论: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不能提高可疑鼻咽癌病人的诊断率,不适用于鼻咽癌筛查.细胞涂片的EB病毒原位杂交方法,在鼻咽癌可疑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在鼻咽癌筛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茂怀;Chang Alexander R;李川军;梁小曼;罗锡源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MDR1 mRNA、nm23H1 mRNA、P-gp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ISH)CSA法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MDR1 nm23H1 mRNA、P-gp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MDR1 mRNA、nm23H1 mRNA、P-gp混合单抗和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28/60)、53.33%(32/60)、51.67%(31/60)和63.33%(38/60).不同克隆P-gp阳性率分别为JSB-1 33.33%(20/60),C219 31.70%(19/60)和C494 16.70%(10/60).nm23H1 mRNA与肺癌的第一站和第二站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P<0.05),而CD44v6呈正相关(P<0.01,P<0.01).MDR1 mRNA和P-gp与CD44v6的阳性表达关系密切(P<0.01),并与肺癌患者吸烟关系密切(P<0.01).MDR1 mRNA和P-gp的阳性符合率为80.64%(25/31).结论:IHC方法检测P-gp能间接反映MDR1 mRNA的转录水平,为准确评估肺癌病人对化疗的疗效提供一种有效手段,MDR的表达与病人吸烟关系密切.
作者:倪灿荣;范淼;朱明华;曹金龙;蔡清泉;许炳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MAPK磷酸化与c-fos和c-jun蛋白表达在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MAPK、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p-MAPK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c-fos和c-jun蛋白呈核型和(或)核浆型;HCC中,p-MAPK、c-fos和c-jun蛋白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p-MAPK表达与c-fos和c-jun蛋白表达强度呈明显正相关,癌旁肝组织中p-MAPK与c-fos蛋白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MAPK信号传导级联异常可能主要在HCC发生的早期起作用;癌旁呈p-MAPK、c-fos或c-jun蛋白表达的肝细胞可能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细胞群.
作者:冯德云;郑晖;蒋海鹰;谭怡;程瑞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D1、Rb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葡萄胎、15例侵蚀性葡萄胎、15例绒毛膜癌组织中两种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期别的增高呈递增趋势,而Rb呈递减趋势,二者在Ⅲ期的阳性表达率与Ⅰ期及Ⅱ期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化疗可降低cyclin D1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而对Rb无影响.结论:cyclin D1的过表达,Rb的缺失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陈梦香;马淑芬;赵素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了p27kip1在67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p27kip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7%,表达呈异质性.p27kip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05)、分化程度(P<0.05)及临床病理分期(P<0.005)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结论:p27kip1在胃癌中低表达反映了其恶性进展,是一个有价值的预后因子.
作者:王福生;蒋丹斌;宋怀宇;荆梦杰;苏媛;张廷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甲状腺的发生与组织学甲状腺起源于原始咽部上皮,即咽一部分上皮逐渐下移形成.它的残件是退化的甲状舌骨管;另外,侧位或侧叶甲状腺可能来源于鳃弓,沿侧位下移至正常位.这些侧位胚胎残件是侧位甲状腺异位或囊肿的胚胎学基础.副滤泡细胞或C细胞可能来源于鳃弓,沿侧位下移至正常位.副甲状腺也来源于腮弓.
作者:廖松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细胞凋亡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阐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对一些疾病的防治(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产生积极影响.从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目前细胞凋亡的研究热点已转移到发现新的凋亡分子、解析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过程上.作者旨在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建新;王文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使大量抗原决定簇被封闭,为获得满意结果,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以暴露抗原决定簇十分必要[1~4].抗原修复的方法较多,其中微波修复法是目前应用广的方法之一,但不同组织、不同抗原其所用微波强度、作用时间及选用缓冲液等均对结果影响甚大.我们对临床外检中多种组织和常用抗体的微波处理条件进行了摸索,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辉;冯德云;颜亚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K-ras基因在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在中国人大肠癌中的特点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微解剖取正常粘膜组织15例、癌组织35例,PCR扩增、DNA测序,检测K-ras第12、13和61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癌组织K-ras突变率为14.3%(5/35),均发生在第12密码子(GGT→GAT).第13和61密码子无突变,正常粘膜组织无K-ras突变.伴有12密码子突变的大肠癌患者年龄较大,大体以隆起型为主,均分布在C和D 期,有较强的侵袭性.结论:中国人大肠癌K-ras突变率为14.3%,低于欧美国家且仅发生在第一外显子的12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大肠正常粘膜无K-ras突变.K-ras突变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体形态和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有关.
作者:袁平;孙孟红;张锦生;朱雄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女性,74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血块,不能自行排尿,尿憋胀半年余,加重1日入院.B超示膀胱内可见4.3 cm×1.9 cm不均质强回声团块.膀胱镜直视下实施手术.手术中见膀胱壁近膀胱颈部偏右侧可见一3 cm×3 cm×2 cm大小菜花样肿物,上有一根小血管向外喷血,肿物为广基.用LOOP电切刀将部分肿物切除,切除组织送病检.
作者:孟芝兰;叶大雄;杨春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p53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NE)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胃腺癌的NE分化、HP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60例胃腺癌中,NE分化伴发率为58.3%,HP感染率为35.0%,p53蛋白阳性率为68.3%.在胃癌肠型组中,HP感染率和p53蛋白阳性率高于弥漫型组(P<0.05).在伴NE分化的胃癌组中,HP感染率高于不伴NE分化组(P<0.05).结论:胃腺癌伴NE分化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和p53基因高表达在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桂律;罗金芳;叶宣光;许祖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大白鼠心脏的病理变化.方法:大白鼠感染管圆线虫后,用光镜与电镜观察其心脏的形态改变.结果:感染30天后的大白鼠右心房室及肺动脉可见成虫寄生,心肌纤维变性,嗜酸粒细胞浸润,内膜细胞脱落,外膜有纤维素渗出.电镜下见肌膜高度水肿,肌丝溶解,线粒体空泡变等.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大白鼠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成虫寄生于右心室,并可致心内膜、心肌及心外膜炎症性改变.
作者:王宗敏;王小同;黄欢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肝脏移植学的研究至今不足50年历史,Welch(1955)首次为犬进行了异位移植,1959年施行犬原位移植取得成功.自Starzl(1963)首次进行人体原位肝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全世界累计已超过2万例.
作者:黄志勇;聂进军;王宁;章宜芬;张少峰;周祀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5年来,病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概念血管周细胞正逐渐被认识,而其相应的实际应用却越来越广泛.现将血管周细胞及其肿瘤的关系介绍如下.
作者:纪小龙;申明识;尹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糖蛋白和p53蛋白在胃癌中的协同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9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gp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为26.25%(68/259)和37.01%(96/259).P-gp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P>0.05);p53除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外(P<0.001),与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P-gp在p53阳性的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的病例,即75% P-gp阳性的病人同时伴有p53阳性.结论:P-gp和p53常协同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并可作为胃癌病人预后判断和临床耐药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施作霖;李建党;黄良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