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珍;随立立;骆菊英;李健鸿;陈想兰;李丽红
目的 研究留置导尿管患者在尿道护理中应用新型抗菌材料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2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尿道护理,并使用抗感染药物静滴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新型抗菌材料喷洒(对导尿管和尿道口喷洒洁悠神).比较两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d、7d、14d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 、3.75% 、4.38%;对照组分别为6.25% 、9.38% 、1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护理不良反应.结论 在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道护理中应用新型抗菌材料洁悠神对尿道口 、导尿管及与之接触到的衣物、被褥喷洒,能有效保证尿路的清洁无菌,在尿道口、导尿管壁形成一层抗菌分子膜,预防细菌的繁殖,防止尿路感染,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应用方法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曾新旺;朱秋芸;郑秀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在新生儿无创呼吸机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9月~10月使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机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原固定帽.观察组使用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观察两组使用后并发症发生率、护士操作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操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改良型新生儿呼吸机管道固定帽用于管道固定所需时间短,重复管道固定次数少,管道脱落导致的患儿皮肤压痕发生的现象减少,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印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中综合保暖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期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术中综合保暖护理.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出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及术后麻醉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血压、心率、体温均较麻醉前有轻微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明显(P>0.05),对照组生命体征指标下降幅度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全麻患者施行术中综合保暖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预防低体温发生,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促进患者术后尽快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谢婵英;吴艳琴;陈文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肝素两种不同使用方法 对缩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规应用普通肝素抗凝,首剂肝素使用19mg,采用肝素泵每小时追加6mg,透析结束前1h停止使用肝素.对照组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规应用普通肝素抗凝,首剂肝素使用16mg,采用肝素泵每小时追加6 mg,透析结束前30 min停止使用肝素.比较两组缩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透析后APTT、PT、TT均高于透析前,FIB低于透析前(P<0.05).实验组透析后APTT、PT、TT、FIB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透析器、血路管堵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的使用方法不同对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具有实际影响,合适的使用方法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严燕芳;张月婷;周海燕;林秀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3例,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脾脏大小、术后是否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内径、手术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283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中,79例术后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率为27.92%.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Child-Pugh C级、脾脏≥150mm2、术后未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350×109/L、D-二聚体≥280ng/ml、门静脉内径≥15mm、手术方式为脾切+断流术、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重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引发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 T),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PV T的发生率.
作者: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经脐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采用经脐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经脐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晓琴;宋海良;谢绮雯;龚时文;吴换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对化疗药物致外周神经毒性(CIPN)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科接受化疗药物(长春新碱、紫杉醇、铂类、硼替佐米等)的癌症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对照组130例,按常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第21天和第42天CIPN反应程度和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第42天CIPN反应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致CIPN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珊;户坤;王碧幸;陈丽琴;谭翠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改良胸肩固定带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改良胸肩固定带.对照组使用传统胸带固定.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天数、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天引流量(256.17±45.06)ml、拔管天数(10.9±2.1)d、无皮瓣坏死、皮下积液1例及患者满意度9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胸肩固定带的使用有助于减少乳腺癌术后引流量 、缩短拔管天数、减少皮瓣坏死及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冯锦珊;陈雪梅;卢惠民;梁梅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CBM、维普及中国知网,收集有关循证护理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00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循证护理组250例,常规护理组250例.M eta分析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RR=0.20,95%CI=(0.11~0.35),P<0.00001].结论 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陈奖国;李丹娜;欧密;王会笑;杨明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初产妇9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1d、3d母乳喂养率、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3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护理后1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护理干预运用于初产妇中,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自我效能,提升护理总满意度.
作者:惠丽雅;顾红;陈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铅暴露水平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妊娠期铅暴露孕妇为研究对象,将依从性好、愿意接受健康干预的孕妇作为干预组,给予充分的健康教育、治疗指导及饮食指导.将依从性差、未接受完整的健康干预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婴幼儿早期智力发育状况.结果 干预组分娩时脐带血铅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足月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产、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3个月、6个月时精神发育指数(MDI)和心理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暴露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健康宣教、驱铅治疗及饮食生活方式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妊娠期结局.
作者:黄小明;张凯宁;曹少珍;刘雯;丘秀娟;王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风险溯源控制法在无痛胃镜患者检查风险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溯源控制法实施前(2016年10月~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月~3月)于我院接受胃镜诊疗的患者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胃镜检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风险溯源控制法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安全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风险溯源控制法对无痛胃镜患者实施检查风险防护,可显著降低无痛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彩琴;曾丽娟;林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 ,IC U建设日益完善 ,入住IC U的患者也不断增加.大多数患者在IC U都经历过疼痛、躁动、呼吸困难、焦虑等生理及心理痛苦 ,这些不适感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尤为明显[1 ] .60% ~90% 的患者采用镇静镇痛治疗缓解疼痛、管理躁动和促进机械通气[2 ] ,该治疗已然成为IC U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者:温彩霞;徐玲芬;吴巍;肖乐乐;付国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营养方法.观察组给予鼻空肠管营养+鼻胃管减压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空肠管营养+鼻胃管减压方法能有效满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营养需求,降低患者胃肠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曹连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高危新生儿母亲产前访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产前区住院,1周内即将分娩的200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成人焦虑量表调查两组焦虑情绪,比较两组随访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对高危儿6个月、12个月时评价精神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12个月时MDI、P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降低高危新生儿母亲的焦虑情绪,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钟燕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团队入驻社区行脑卒中三级康复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经治疗后出院的12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团队入驻社区行脑卒中三级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6个月后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6个月后Barthel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团队入驻社区行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杨冬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科住院治疗且病情稳定的94例C H 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干预组实施3个月和6个月后自我护理行为各条目评分和总分及生活质量各条目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HF患者采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从而进一步为CHF患者的院外护理提供参考,以期节约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减轻CHF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陈卓芳;林雪英;梁菊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阶梯式心理疏导对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心理疏导,包括第一阶梯建立互信期,第二阶梯孕期交流支持期,第三阶梯产程情感支持期,第四阶梯产后支持拓展期.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产程、分娩后24h出血量等,母乳喂养成功率、奶涨率、产后技能掌握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28.34±1.87)分,SDS评分为(23.32±1.77)分,对照组SAS评分为(36.81±1.94)分,SDS评分为(29.59±1.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分娩后24h出血量、转剖宫产率、宫缩乏力发生率、奶涨发生率、产后技能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心理疏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明芳;林少英;陈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72例和<50岁组48例.比较两组入室时、入室30min后、60min后、90min后、120min后、150min后和术后2h的体温.结果 <50岁组入室后各时段体温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in、120min和150min体温低于入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入室后30min、60min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in、120min、150min和术后2h体温均高于≥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50岁组,≥50岁组在术中发生体温过低的风险更高.在常规保温处理的基础上,宜针对年龄稍大患者,强化体温监测和护理.
作者:缪志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阴尖锐湿疣患者HPV亚型与微生态的关系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140例及健康女性50例,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和微生态指标检查,比较分析不同HPV亚型患者的微生态改变情况;同时,根据是否行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痊愈率及复发率.结果 140例尖锐湿疣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P H值、白带异常、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型感染者合并支原体、白假丝酵母感染,P H值,白带异常,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感染者合并支原体、淋球菌、白假丝酵母、滴虫感染,P H值,白带异常,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者合并淋球菌、白假丝酵母感染,P H值,H2 O2浓度与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微生态失衡,尤以高危型病毒亚型患者更为严重.加强微生态平衡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燕;邓国辉;吴晓燕;杨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