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材质尿管在神经外科日常护理应用中的比较

任正华;李芳家

关键词:导尿管, 神经外科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合适材质尿管在神经外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硅胶尿管行导尿术.对照组采用乳胶尿管行导尿术.比较两组尿路感染阳性率、舒适度及溢尿率.结果 实验组尿路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两组舒适度及溢尿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硅胶导尿管与乳胶管相比,具有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对尿路刺激的优点,适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颅内动脉瘤患者.
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采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湿化给氧的效果

    目的 探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气道湿化给氧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气管切开患者70例,根据设定的入选条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给氧方法,使用氧气湿化瓶连接气切面罩结合气切口微量注射泵泵入0.45%生理盐水.干预组采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湿化给氧.观察比较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气管内痰痂形成、血气分析中PaO2平均值、PaCO2平均值.结果 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及气管内痰痴形成、动脉血气PaO2及PaCO2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文丘里与伺服型加热湿化器联合应用湿化给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效果及吸氧舒适度.

    作者:芮祖琴;高学兰;陈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

    目的 评价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和产后出血状况.并对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产程活跃期、第1产程、第2产程和总产程的时间分别为(48.63±12.28)分、(39.14±11.26)分、(124.56±28.75)min、(252.96±54.32)min、(25.36±7.85)min、(285.96±71.3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50.92±12.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阿氏评分分别为25%、75%、0%、2%、9.16±1.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产妇自我效能,改善产妇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况,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率,提高新生儿阿氏评分,是临床产妇分娩可应用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

    作者:古宝兰;王定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位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后6~9周,内瘘成熟6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针头朝吻合口方向穿刺法(逆穿法).观察两组1年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皮下血肿、血栓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高位内瘘选择向心性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好高位内瘘,减少、延缓高位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

    作者:魏大玲;吴敏;李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科采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后的患者78例,根据治疗和临床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踝关节镜术后每8h使用加压冷疗系统治疗1次,30min.并观察两组手术后16h、24h、32h、40h、48h患肢的肿胀和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在术后16h及24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2h、40h、48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处采取持续冷敷,能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使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可降低患者对镇静止痛剂的依赖性.

    作者:车慧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易引起下肢静脉系统的血液瘀滞,并发DVT.DVT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高龄、长期卧床、重度肢体瘫痪、静脉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高半胱氨酸血症、骨折、妊娠、产褥期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2,3].下肢DVT的形成本身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但如果形成栓子阻塞肺组织,可引起肺栓塞(PE),PE患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立即心脏骤停[4].如合并偏瘫的患者发病率则更高,约60%~70%.脑卒中偏瘫患者如积极采取早期预防措施[5],可减少下肢DVT发生.

    作者:吴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疑难血管条件下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会诊经验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没有被医护人员和患者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早期的静脉输液仍采用外周血管,有相当多部分的患者外周无可选的血管时采用会诊置管解决静脉输液问题.对于肘部直视下看不到血管的疑难患者,需要通过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由PICC专业小组成员会诊,解决了血管细、水肿、肥胖等血管暴露差患者的输液问题.2013年2月~2014年3月PICC专业小组成员行疑难血管PICC会诊置管268例 采用该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266例,下肢股静脉PICC置管1例,颈内静脉穿刺1例.解决了会诊科室患者的需求,现将穿刺置管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潘玉芹;李峰;杜华;王今;申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人员专科培训对感染重症负压病房患者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感染重症负压病房护理人员专科培训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9月在感染重症负压病房住院的患者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专科培训前后4个月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配合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 专科培训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配合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感染重症负压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林栋龄;何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38例,均行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旋切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配合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旋切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配合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行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时,有效的护理可明显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洪敬丹;黄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患者保暖腿套的设计及应用

    进行手术的患者,手术前禁食、禁饮,导致机体热量低;手术前的应急、紧张和焦虑等心理;手术时或多或少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补液都会带走患者的体内热量,特别是在手术时下肢裸露皮肤接触金属制的手术床,也存在电灼伤等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2013年3月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保暖方便脱戴的腿套,通过687例患者的使用,效果好,患者和医护人员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938例的资料,对发生跌倒54例患者的跌倒原因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5.76%,高于普通人群的跌倒发生率.跌倒的原因与病情因素、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封闭式环境因素有关.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住院期间的安全.

    作者:刘玲娜;陈克佳;肖根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碱性清洗液加热法对铝制牙托盘清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碱性清洗液加热法对印模铝制牙托盘清洗的佳方法.方法 将修复科取模后的1200个2号上颌铝制牙托盘,回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碱性清洗液加热70℃浸泡后清洗.对照组采用碱性清洗液常温浸泡后清洗.结果 实验组浸泡时间明显缩短,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清洗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腔印模铝制牙托盘采用碱性清洗液加热70℃浸泡后清洗,浸泡时间明显缩短,清洗时间减少,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常温浸泡后清洗效果,护士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器械的周转率提高,且确保灭菌效果.

    作者:赵亚洁;陈锦苏;陈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微量泵在生长抑素静脉泵入治疗效果中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两种微量泵在持续泵入生长抑素中的差异.方法 将200例需使用生长抑素泵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输注泵(非电驱动).对照组采用电脑微量注射泵(电驱动).比较两组使用不同微量泵的时间波动范围、病人舒适度、微量泵通畅度.结果 两组舒适度和输液通畅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微量泵完成生长抑制素泵入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微量泵在持续给药中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在病人舒适度、静脉通畅度对比中,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输注泵(非电驱动)能更好地完成生长抑素持续静脉给药.

    作者:董莹;张先翠;左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8例,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28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水平及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第8天TP、HGB水平、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它具有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金素;詹会智;廖平;阳亚男;许目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个案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科室追踪管理小组按照PDCA工作程序,通过个案追踪法参与患者手术全程护理工作.比较实施追踪法前后(2012年1月~12月与2013年1月~12月)的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护患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案追踪法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情况、工作效率、医护患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个案追踪法既能使科室管理者从患者的角度看护理服务过程,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和安全隐患;又使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关注患者就医的每个细节,两者均将患者的护理成效和健康结局作为护理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郭伟航;谭晓艳;谭玉玲;许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中毒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而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则是洗胃.洗胃是临床上有效、能清除有害毒物,并大限度减少毒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但洗胃操作技术运用得当与否将影响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洗胃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进,现将洗胃时机、洗胃温度与溶液、置管方法及洗胃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金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冰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中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冰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中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老年性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刺激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2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冰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中风吞咽障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作者:周秀梅;区郁岚;陈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I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提高I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RCA找出影响床头抬高的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 应用RCA前后护士抬高床头依从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使用RCA能找到影响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的根本原因,促使ICU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左雪梅;汪海芹;高明珠;黄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注射用奥硝唑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或结晶或疏松块状物.适用于大肠埃希菌、肠道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感染.注射用奥硝唑,为白色的粉末或疏松块状物.适用于治疗脆弱拟杆菌、狄式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包括盆腔感染、腹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败血症、脑部感染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我科2013年6月在用药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注射用奥硝唑存在配伍禁忌.查阅《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及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说明书均未注明与注射用奥硝唑存在配伍禁忌.为了提醒护理人员注意用药安全,我科进行了临床实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健;刘丽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声音干预护理对NICU早产儿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声音干预护理对NICU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入我院NICU的早产儿22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声音干预护理(设置声音干预的暖箱、调低仪器的报警声、病房内播放轻音乐等).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肺动脉压力(PASP)、心脏指数(CI)、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重的改变,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和出生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早产儿干预后PASP和PaCO2均比干预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干预后CI和PaO2均比干预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1周和2周体重观察组逐渐增加,而对照组于1周时增加,2周时有所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和出生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比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NICU早产儿实施声音干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房护理干预对产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母婴分离产妇180例纳入本研究,按照开展乳房护理干预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012年2月~2013年2月)给予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泌乳开始时间和乳房硬度.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乳房硬度I°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给予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后正常泌乳和母乳喂养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傅桃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