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理心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生长因子的影响

孙影;于清华;孙光伟

关键词:理心汤, 动脉粥样硬化, 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理心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3只,模型组23只,辛伐他汀组、益心舒胶囊组理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各15只,应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模型. 8 w后,连续3 d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测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对实验大鼠主动脉、心脏、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理心汤能够明显降低PDGF-B和VEGF含量,对bFGF 和TGF-β1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理心汤抑制血管平滑机增殖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老年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手术中采用纳米碳示踪剂;而对照组术中不采用纳米碳示踪剂.检测手术前后两组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2+)水平,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60.7±15.4)min、(24.4±6.5)ml和(4.88±0.52)d,对照组为(164.5±17.1)min、(26.1±5.3)ml和(5.02±0.48)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TH和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H低下、低Ca2+患者比例分别为2.4% (1/42)和4.8% (2/42),对照组则为16.7% (7/42)和21.4% (9/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作者:汤国军;童骎;胡丛岗;姚叶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厚朴酚对脓毒症大鼠模型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厚朴酚对脓毒症大鼠模型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厚朴酚低、高剂量组(4、8 mg/kg厚朴酚),每组10只.模型组及厚朴酚组均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腔找到盲肠,盲肠不做结扎穿刺.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进行分类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2 含量;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因子(NF)-κB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低、高剂量组肺泡结构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中蛋白浓度,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TNF-α、IL-1β、IL-6、ICAM-1、MIP-2、MDA含量及XOD活性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升高(P<0.01),p-NF-κB p65及p-IκBα表达量下调(P<0.01).结论 厚朴酚可能通过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抑制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

    作者:段金旗;林艳;赵芹芳;徐昌富;马丽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大脑前部和后部皮质萎缩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神经心理学特点

    目的 了解前部及后部皮质脑萎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前后部皮质脑萎缩患者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表现为大脑前部皮质萎缩组11例、大脑后部皮质萎缩组12例,选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韦氏智力量表中的图画填充测验、木块图测验、数字广度测验对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评估不同大脑皮质区域萎缩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结果 大脑后部皮质萎缩组MoCA、MMSE总分均显著低于大脑前部皮质萎缩组(P<0.05),大脑后部皮质萎缩组ADL总分略高于前部皮质萎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后部皮质萎缩组视空间测试中的评分显著低于大脑前部皮质萎缩组(P<0.05);而注意力、计算力测试中的评分则显著高于大脑前部皮质萎缩组(P<0.05).在图画填充测试中大脑后部皮质萎缩组评分显著低于大脑前部皮质萎缩组(P<0.05).结论 大脑前部皮质萎缩以注意力和计算力损害较为突出.大脑后部皮质萎缩以突出的视觉空间损害为特征,此外还合并有短时记忆、注意、定向、知觉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王露;楚兰;刘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chemerin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标本65例为观察组,18例无明显神经系统疾病的成人血清标本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MMP-2、MMP-9和chemerin的表达.结果 两组血清中MMP-2、MMP-9和chemeri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MMP-2、MMP-9和chemerin的表达与梗死灶体积密切相关;MMP-2、MMP-9的表达与是否伴有高血压密切相关,chemerin表达与是否伴有糖尿病密切相关.观察组MMP-2和MMP-9之间呈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2、MMP-9和chemerin高表达对促进病变的形成有一定价值,MMP-2和MMP-9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鹏;杨海明;马存凯;于海东;郭应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心脏结构及功能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心脏结构及功能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165例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监测24h动态血压和进行心电图或心脏彩超检查,其中心房颤动患者61例,对比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平滑指数(SI)、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及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充盈峰的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的大峰值速度(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结果 心房颤动组SI(0.53±0.09)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0.79±0.12),杓形血压比例(4.92%)显著低于窦性心律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LAD、LVMI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LVEF、E/A显著低于窦性心律组;SBPF与 SI呈正相关(r=0.491,P<0.05),SI、SBPF与LAD、LVMI 呈负相关(P<0.05),与 LVEF、E/A 呈正相关(P<0.05);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1.692(95% CI:1.281~4.264))、LVEF(0.503(95% CI:0.261~0.961))、LAD(1.428(95% CI:1.164~5.619))、SI(1.527(95% CI:1.264~3.961))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SI越小、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越低,左心室容积和质量指数越高,心房颤动发生的概率越大.

    作者:史琳;杨传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ON-1、hs-CRP、Lp-PLA2、NSE 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酯酶(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PON-1、hs-CRP、Lp-PLA2、NSE 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 ;χ2=6.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ON-1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Lp-PLA2、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 ;χ2=4.48,P=0.03).结论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血清PON-1、hs-CRP、Lp-PLA2、NSE 水平及神经功能.

    作者:庞红立;关东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PCI术中的引导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引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冠脉造影引导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7例行血管内超声引导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临床基线资料、PCI围术期情况、PCI治疗成功率,并分析PCI失败原因;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变长度((37.86±12.51)mm)明显长于对照组((31.79±10.20)mm;t=2.59,P=0.01);观察组 JCTO评分(2.37±0.77)明显高于对照组(1.85±0.67;t=3.49,P=0.00).观察组手术时间((135.31± 14.4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75.84±13.73)min;t=20.24,P=0.00),支架长度((70.18±12.54)mm)明显长于对照组((58.75± 12.30)mm;t=4.40,P=0.00),PCI成功率(71.9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 ;χ2=4.71,P=0.03).两组PCI失败患者中,观察组导丝入假腔后导丝未能入真腔发生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 ;χ2=4.52,P=0.03);对照组导丝在入口即进入假腔的发生率(68.42%)明显高于观察组(25.00% ;χ2=11.47,P=0.00).观察组 PCI 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 ;χ2=8.56,P=0.00).结论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PCI术中的指导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PCI术成功率,降低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士超;丁同斌;单秋菊;李岩;蒋友旭;秦星汉;法宪恩;简立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理心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理心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3只,模型组23只,辛伐他汀组、益心舒胶囊组理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各15只,应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模型. 8 w后,连续3 d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测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对实验大鼠主动脉、心脏、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理心汤能够明显降低PDGF-B和VEGF含量,对bFGF 和TGF-β1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理心汤抑制血管平滑机增殖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影;于清华;孙光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干部血骨保护素浓度与骨量异常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干部血骨保护素(OPG)浓度与骨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干部,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其左侧髋关节、左侧股骨颈、左侧大转子、左侧粗隆间部位的骨密度(BMD).将入选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异常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OPG浓度,分析OPG与骨量异常间的关系.结果 ①骨量异常组血OPG平均浓度(1.522(1.375) ng/ml)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2.049(1.53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民族分层后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骨量异常组平均年龄((74.800±7.581)岁)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70.960±7.92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民族分层后汉族人群骨量异常组平均年龄((76.63±7.232)岁)明显大于骨量正常组((72.080 ±8.0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维吾尔族年龄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维吾尔族血OPG浓度与粗隆间BMD、髋关节BMD呈正相关(均P<0.05),但控制年龄因素后二者无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81(95% CI 1.038 ~1.125)为独立于血OPG、体重指数、腰围、血钙、民族、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生活在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干部血OPG浓度与骨量异常无明显相关性,年龄为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梅生;杜玉英;周晓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同给药方式患者房水与血浆药物浓度的差异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经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后,对房水及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预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10例,A1组:术前1 d给药,6次/d,A2组:术前2 d给药,4次/d,A3组:术前3 d给药,4 次/d. B组给药方式为术前3 d给药,4 次/d,并于手术当日分别在术前7.5,15,30,45,60 和120 min单一剂量给药.术中抽取100 μl房水置于EP管中,并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将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置于EP管中,放置-80℃冻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测定房水及血浆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 A1,A2及A3组房水及血浆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1,P=0.478). B组单一剂量给药后房水中药物浓度逐渐上升,45.0 min时达到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且45 min 与7.5,15.0,30.0,60.0 及120.0 min 时药物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0,0.010,0.012,0.029);血浆中药物浓度逐渐上升但不明显,在45.0 min时药物浓度达到高,之后逐渐下降,45.0 min时血浆药物浓度与7.5,30.0,60.0及120.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33,0.05,0.016);且血浆药物浓度远远低于房水药物浓度(均P<0.05).结论 白内障术前1 d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6次/d的方式效果佳.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单一剂量点眼后45 min房水中药物浓度达到高值,血浆药物浓度远远低于房水药物浓度.

    作者:张鲁洁;魏琳;蔡春梅;范思均;李晓琴;梁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再通后24h ASPECTS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再通后24h Alberta脑梗死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变化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存档的CT影像.使用所有可用的纵向位片进行ASPECTS,仅量化急性缺血性改变.将ASPECTS作为多分类有序变量,采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PECTS与临床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选6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以基线ASPECTS为应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基线ASPECTS(0~7分)与较差的基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47,P=0.006)和无冠状动脉疾病(OR:0.42,P=0.020)有关;基线ASPECTS与术后7 d或出院NIHSS评分(P=0.011)和术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P=0.042)有关.以患者术后24h的ASPECTS为应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评分较低的24h ASPECTS与较差的基线NIHSS评分(P=0.011)和较高的基线收缩压(P=0.029)有关;24h ASPECTS与术后7d或出院NIHSS和术后90d mRS评分,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2b/3等术后临床结果变量密切关联(均P<0.01).多元分析表明,较高的24h ASPECTS预测较好的临床结果(90d mRS评分0~2)(OR:1.72,P<0.001)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于再灌注治疗后24h ASPECTS的变化在预测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中有重要作用,而患者基线处成像主要用于排除不易行血运重建的患者.

    作者:柯伟;邓小容;李文澜;卢祖能;杜敏;杨昊;刘永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成都市空巢老人健康照护需求及满足

    目的 调查并分析成都市空巢老人健康照护需求及其满足现状.方法 横断面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问卷对成都市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3 个社区共593 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确认存在的健康照护需求共11 572个,已满足需求4 732个(40.9%);每位空巢老人健康照护需求的中位数为20(1~42)个,已满足6(0~39)个.需求率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健康监测(94.7%)、慢病监测(66.9%)、保护与安全(60.7%)、知识(56.6%)和社会支持(50.5%),相应满足率分别为84.2% 、87.9% 、5.9% 、34.5%和42.8% ;专科护理(5.6%)与精神和情感支持(7.7%)的需求率虽较低,但相应未满足率却高达93.4%和83.3% .文化程度、月收入、慢病种类、用药数量与需求个数之间呈正相关,与配偶居住者需求多于独居者,城区老人需求亦多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社区;文化程度、月收入与已满足需求个数之间呈正相关,城区老人已满足需求个数多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社区.结论 空巢老人健康照护需求复杂,且仍存在大量未满足需求,可为完善中国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李智;赵艺璞;谭敏;胡秀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每组确诊并手术治疗的410例中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5例.试验组进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测量并对比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于术前及术后7d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3 d、7 d试验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对中老年NSCLC患者的手术损伤和肺功能影响较小,对血糖水平影响不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王献;张灿斌;李纪远;郑帅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需要充足的血氧供应才能维持心脏持续有效地舒缩做功.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内维持机体氧稳态的主要调控转录因子,通过调节血氧利用、葡萄糖代谢、血管生成、组织重塑等过程,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病理生理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陈斌;陶敏;康品方;王洪巨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5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细胞 A2780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5基因表达对人卵巢癌 A2780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人卵巢癌A2780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FABP-5 mRNA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干扰siRNA序列,实施瞬时转染卵巢癌A2780细胞.将人卵巢癌 A2780细胞分为FABP-5 siRN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FABP-5基因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评价沉默FABP-5基因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 和 Western 印迹法显示,FABP-5 siRNA 组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FABP-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FABP-5 siRN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FABP-5 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迁移、侵袭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特异性干扰FABP-5 基因表达可抑制人卵巢癌 A27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因此,FABP-5 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有效靶点.

    作者:李霞;刘世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血清TNF-α、IL-10、IL-1β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的Wistar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七氟烷组.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吸入纯氧,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对照组进行血管分离处理(假手术),模型对照组及七氟烷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比较三组神经功能评分、血清TNF-α、IL-10、IL-1β水平、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七氟烷组和模型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七氟烷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七氟烷组和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烷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七氟烷组和模型对照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七氟烷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性损伤,降低脑梗死面积.

    作者:王涛;郑洪洪;徐志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信息技术在老年人虚弱中应用研究进展

    据报道,2015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1].然而长寿不一定代表健康,因此,常用健康预期寿命表示人们能够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时间.目前,我国健康预期寿命与人均预期寿命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表明大部分老年人在生命的后阶段处于失能状态,完全依赖于他人的照护[2].

    作者:姜茹鑫;王西鸽;李慧敏;曹琴琴;李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5羟维生素D3、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2 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25 羟维生素D3(25-OH-VitD3)、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T2DM患者207例,DPN组128例,非DPN组7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OH-VitD3和Hcy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2型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血清25-OH-VitD3水平明显低于非DPN,而Hcy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年龄、病程、FPG、HbA1c和高血压为影响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DPN患者血清25-OH-VitD3降低,Hcy和CRP水平升高,年龄、病程、FPG、HbA1c和高血压为影响DPN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孝优;伍绍铮;廖勇;冯海魄;颜红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K2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维生素K2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及老年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MHD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K2的水平,分析观察组血清维生素K2水平与其血管钙化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老年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维生素K2水平为(2.47±0.94)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1.05)nmol/L(P<0.05).根据血管钙化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再分组,钙化组患者的血清维生素K2水平均明显低于无钙化组,重度钙化组患者的血清维生素K2水平明显低于轻度钙化及中度钙化组患者(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维生素 K2 水平与其血管钙化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40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管钙化与糖尿病、血磷、血钙及血清维生素K2水平等因素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有糖尿病、血磷异常、血钙异常及血清维生素K2异常均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血清维生素K2水平与其血管钙化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患有糖尿病、血磷异常、血钙异常及血清维生素K2异常均是老年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玉梅;马书玲;郭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220例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坏死组织刮取物接种于真菌培养皿内,30~37℃培养1~2 w,观察有无菌群生长.结果 50~59岁男性农民为该病症的主要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下占比达84% ;手术治疗是目前重症真菌性角膜炎首选治疗手段,患者占比82.28% ,药物保守治疗者占比17.73% ;眼部外伤史或植物性外伤史(45.91%)、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病史(31.82%)为诱发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镰刀菌属为主要致病菌55.45% ,其次依次为曲霉菌属23.18% 、念珠菌属9.09% 、其他菌属3.18% ;临床表现分别为眼红100.00% 、眼痛100.00% 、畏光97.27% 、流泪95.45% 、分泌物增多94.55% ;典型病变为菌丝苔被100.00% 、伪足91.36% 、卫星灶90.00% 、免疫环或内皮斑83.64% 、前房积脓50.00% 、角膜穿孔45.91% .结论 明确掌握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阻断病情持续恶化,而当前手术治疗为其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闻兴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