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切缘阳性危险因素及预后

王思灵;王丽雅;陈玉榕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环形电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切缘阳性危险因素及术后复发.方法 323例老年CIN患者入院后行宫颈冷刀锥切(CKC)术或环形电切除(LEEP)术,依据术后病理结果,44例子宫颈切缘阳性患者为观察组,279例子宫颈切缘阴性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对子宫颈锥切阳性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外切缘阳性患者15例(34. 09% ),内切缘阳性患者29例(65. 91% );两组手术方式、宫颈上皮腺体受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IN分级、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16/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碘不着色区大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对子宫颈锥切阳性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LEEP术、宫颈上皮腺体受累、宫颈柱状上皮Ⅲ级异位、宫颈癌(Ⅰa1~Ⅰa2期)、高危HPV感染(HPV16/18)是子宫颈锥切阳性的危险因素.术后2年随访,观察组CIN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7. 24,P<0. 001).结论 LEEP术式的选择、宫颈腺体受累、发生Ⅲ级宫颈糜烂、高级别CIN病变程度、高危HPV16、18的感染是子宫颈锥切阳性的危险因素,有上述因素患者术后存在复发的风险.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GST-π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与患者耐药、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与患者铂类化疗耐药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术后卵巢癌组织中GST-π蛋白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接受6~8个疗程的铂类药物化疗,观察GST-π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铂类耐药的关系.结果 化疗耐药组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89. 58% )显著高于化疗敏感型组(59. 09% ,P<0. 05);不同年龄、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病理学类型、发生大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腹水量的患者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GST-π蛋白阳性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显著性关系,与患者铂类药物化疗耐药性关系密切.

    作者:祁彦萍;杨建敏;冯磊;张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肾损伤患者肾小球TRPC6和ILK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肾损伤患者肾小球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 TRPC6)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行肾脏穿刺活检且24 h尿蛋白>1 g的患者肾组织标本共25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RPC6、ILK在肾小球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体外培养人原代肾足细胞,10-7mol/L的阿霉素诱导足细胞12、24、36 h至其损伤,Western印迹检测TRPC6、ILK蛋白情况.使用脂质体2000将pcDNA3. 1-TRPC6质粒、pcDNA3. 1分别转入足细胞建立TRPC6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组,仅加脂质体2000的为空白对照组,检测转染48 h各组TRPC6、ILK蛋白情况.结果 TRPC6多表达于足细胞,除高血压肾损伤组织外,其余类型肾损伤TRPC6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 05);ILK多表达于足细胞和系膜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中ILK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 05).体外阿霉素诱导24、36 h时TRPC6、IL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 TRPC6过表达组足细胞IL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 05).结论 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肾损伤患者肾小球中TRPC6、ILK的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和糖尿病肾病.上调足细胞TRPC6表达可提升ILK表达,二者共同参与足细胞损伤.

    作者:陈晓玲;彭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中老年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 对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中老年人群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中老年人群共计1 734人,年龄均≥45岁,全部人群需完善调查问卷,检测临床实验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结果 使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族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 BMI)、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三酰甘油( TC)、总胆固醇(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发现随着HbA1c升高颈动脉IMT随之增加(回归系数为0. 013, P=0. 034),HbA1c低水平组较高水平组颈动脉IMT约增加0. 08 mm,哈萨克族比汉族人群颈动脉IMT约增加0. 04 mm,哈萨克族比维吾尔族人群颈动脉IMT约增加0. 06 mm.结论 在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中老年人群中,HbA1c与颈动脉IMT显著相关,且颈动脉IMT有民族差异性,

    作者:李娜;杨晓萍;王淑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胃癌干细胞制备方法及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机制

    目的 探讨胃癌干细胞制备方法及其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机制.方法 建立胃癌细胞成球培养方法,采用球形克隆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测定培养胃癌干细胞(GCSCs)及SGC7901细胞的致瘤性和侵袭性.通过Transwell迁移试验测定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和GCSCs细胞在胃癌转移性中的作用.用基因芯片筛选出该细胞中高表达分子ANTXR2,分析其在干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1)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培养后开始贴壁生长,培养条件为RPMI-1640(10. 0% FBS);GCSCs细胞为悬浮生长,培养条件为无血清培养基,细胞贴壁生长后呈梭形的间质形态;(2)球形克隆:GCSCs细胞瘤球数量为(63. 92 ± 4. 51)个,显著多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6. 49±0. 70)个(P<0. 05);(3)平克隆实验:GCSCs细胞瘤球数量为(9. 61±1. 59)个,显著多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1. 78±0. 82)个(P<0. 05);(4)成瘤实验:裸鼠体内移植1×104个球细胞即可发生肿瘤,GCSCs细胞移植瘤直径,显著大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P<0. 05);(5)Transwell迁移:GCSCs细胞穿过基底膜细胞数为(171. 92±12. 31)个,显著高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85. 39±4. 91)个(P<0. 05);结晶紫染色可以看出,GCSCs细胞穿过基底膜细胞数多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6)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中ANTXR2阳性细胞比例占4. 98% ,GCSCs细胞中ANTXR2阳性细胞比例占85. 48% .对ANTXR2阳性的胃癌组织切片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显示:ANTXR2与干细胞标志CD44有共定位现象.结论 采用成球培养法能成功分离/富集胃癌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克隆及成瘤能力,ANTXR2在胃癌干细胞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胃癌预后指标.

    作者:邹兴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术前超声造影联合FNAC定位与定性检查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使用超声造影剂显像、定位前哨淋巴结( SLN),并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C)定性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SLN状态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63例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并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患者;治疗前二维彩超及造影后观察、定位SLN,并记录淋巴结个数及特征,之后进行超声引导下FNAC检查,定性淋巴结是否转移;依据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通过超声造影发现SLN 91枚,SLN检出率为100% ;SLN FNAC检查结果和术中冰冻、术后常规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准确度93. 65% ,灵敏度75. 00% ,特异度100. 00% ,假阳性率0. 00% ,假阴性率25. 00% .结论 通过术前超声造影联合FNAC定位、定性检查来诊断乳腺癌SLN是否转移的方法,定位准确,定性可靠,方法简练,设备要求少,特别是节约了术中时间、减轻了医生压力,可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SLN状况的一个新方法.

    作者:吴晓琴;刘晓岭;于志强;钟洁瑜;郝璐;胡慧;崔军威;刘军;程苒;孙德胜;韦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DM)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DM患者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法评估营养状态,检测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β2-微球蛋白( MG)等肾功能指标,并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微型营养评分平均(15.01±4.58)分,营养不良51 例(63.38%),潜在营养不良27 例(34.62%),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病程≥5年、膳食不合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7%、BUN、Scr、β2-MG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是老年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DM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比较突出,内分泌科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证良好的营养供应.

    作者:张艳;汪婷;康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脑缺血再灌注( CIR)损伤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EX组(100 μg/kg DEX,腹腔注射,术前30 min)、瑞沙托维(RES)组(3 mg/kg RES,腹腔注射,术前30 min),每组10只(终成模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进行CIR大鼠模型诱导. CIR术后2 h及24 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IR术后24 h取大鼠脑组织,TCC染色法观察大脑梗死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 p65和p-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IR术后24 h,与模型组相比,DEX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有了显著改善(P<0. 05),而与RE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模型组相比,DEX组的脑梗死体积和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比例均显著减少(P<0. 05),而与RE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DEX组大鼠脑组织中TLR-4、NF-κB p65和p-IκB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 05),而与RE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CIR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邢娜;李平乐;张建文;邢利卡;张卫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下肢CT静脉造影( CTV)结果确诊为DVT的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另将82例未发生DV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 d检测患者的Fib及D-D水平,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记录两组出现血流缓滞的患者比率.结果 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测显示,观察组的血流缓滞率41. 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 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779,P=0. 005).两组术前血浆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 d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Fib、D-D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Fib、D-D单独检测(P<0. 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血浆Fib、D-D水平存在异常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浆Fib、D-D水平及双下肢静脉彩超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松杰;张清旭;吴晓滨;陈绪彪;邱雪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缬沙坦/沙库必曲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高血压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多种脏器功能损伤,致死率相对较高〔1〕.高血压新药缬沙坦/沙库必曲是由缬沙坦和沙库必曲按照1∶1摩尔经过溶解并经添加水溶性氢氧化钠诱导结晶合成〔2〕,沙库必曲经肝脏羧酸酯酶酯化后转变为有活性的脑啡肽酶(NEP)抑制剂LBQ657,发挥竞争性抑制NEP的作用〔3〕.其通过血管紧张素(Ang) Ⅱ受体阻滞剂(ARB)/NEP双重抑制作用达到控制血压、排钠、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等多种作用〔4〕.本文就缬沙坦/沙库必曲降压作用机制、降压效果、安全性及在亚洲高血压中的优势进行综述.

    作者:朱青;王永刚;李敏;张帅;孙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及SIRT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去乙酰化酶(SIRT)3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P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并注射等体积无菌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模型组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并给予链脲佐菌素溶液.根据禁食8h后空腹血糖水平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判断造模是否成功. APS低、中、高剂量组在模型制造成功后分别给予100、200、400 mg·kg-1·d-1三种不同剂量APS.给药8 w后测定各组血糖水平、体重变化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大鼠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活性氧( ROS)及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3 mRNA转录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SIRT3蛋白表达.结果 糖尿病病情方面,模型组血糖和FIN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5),体重显著下降( P<0. 05),APS处理组血糖和FINS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 P<0. 05).氧化应激方面,模型组中GSH、SO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同时ROS、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5).APS处理组GSH、SOD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 05),呈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ROS、MD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 05).模型组SIRT3转录和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 05),APS处理后该蛋白转录和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 05).结论 APS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缓解糖尿病的发展,这可能与促进肌肉中SIRT3转录和表达介导有关.

    作者:贺映侠;朱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健康对照组),B组(糖尿病模型组),C组(健康大鼠ATO干预组)和D组(糖尿病大鼠ATO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对B组和D组大鼠进行实验性1型糖尿病诱导.采用ATO(10 mg·kg-1·d-1,喂饲)对C组和D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8 w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和体重值,干预治疗后的第1、2、4、8周,检测各组大鼠的各时相点24 h尿中尿白蛋白(UAL)、血尿素氮(SUN)和血肌酐(Scr)水平;8 w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前列腺素(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Smad2蛋白表达水平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TO治疗8 w后,D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B组(P<0. 05),但仍明显低于A组、C组(P<0. 05);D组空腹血糖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从第4周开始,与B组相比,D组大鼠24 h UAL、BUN、Scr水平明显降低(P<0. 05). 8 w后,与B组相比,D组大鼠肾脏组织内IL-1β、IL-6、IL-10、PGE2、TNF-α和CR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5),Smad2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5).而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TO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抑制TGF-β1/ Smad2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胡琼丹;胡柯琴;樊均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GF-β1及IL-17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门诊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6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中重度32例、轻度患者28例);另外选取同期老年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痰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检测IL-17及TGF-β1水平,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观察组患者给予吸氧、静脉滴注氨茶碱、雾化、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以及哮喘轻度组与哮喘中重度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FEV1%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诱导痰中IL-17、TGF-β1、FEV1%水平,分析观察组诱导痰中IL-17与TGF-β1及FEV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哮喘中重度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哮喘轻度组,FEV1%明显低于哮喘轻度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FEV1%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7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 P<0. 05),IL-17与FEV1%呈负相关(P<0. 05).结论 IL-17及TGF-β1参与了老年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细胞免疫反应及气道炎症,IL-17及TGF-β1可以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病情判定和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作者:甘兵;陈正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脂、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对老年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血脂、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PD治疗的60例老年ESR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肾功能正常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透析前、透析1 w后和透析30 d后的血脂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透析前,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P<0. 05);透析1 w后,研究组TG、TC、LDL-C、SOD水平较透析前升高,MDA、CRP、IL-6、IL-8、TNF-α水平较透析前降低(P<0. 05);透析30 d后,研究组TG、TC、LDL-C、SOD水平较透析前及透析1w后显著升高,MDA、CRP、IL-6、IL-8、TNF-α水平较透析前及透析1 w后降低(P<0. 05).结论 PD能改善ESRD患者的血脂水平、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减少ESRD患者的机体损伤.

    作者:郭利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两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在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在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94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纳洛酮.比较两组阻滞效果、术后2 d内视觉模拟(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18 h和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后地佐辛首次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24 h地佐辛用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老年肱骨骨折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纳洛酮能够延长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翠宝;魏南服;余亚丁;刘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和脑脊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转化生长因子( 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 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的水平低于治疗前,ADL评分、VEGF和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P<0. 05),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ADL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VEGF和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更好,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水平,升高VEGF与TGF-β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作者:马飞;陈涛;邓益东;刘艳慧;彭霞;郑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和维生素E在人肺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维生素(Vitamin)E对人肺腺癌细胞NCI-H1395生长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CCK-8和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掺入实验检测NAC和Vitamin E对肺腺癌细胞NCI-H1395增殖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和免疫组化检测NAC和Vitamin E对细胞活性氧(ROS)生成和对细胞DNA损伤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NAC和Vitamin E对细胞中p53和γ-H2AM蛋白水平的影响,CCK-8进一步检测加入p53 shRNA后NAC对肺腺癌细胞NCI-H1395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C组和Vitamin E组对肺腺癌细胞NCI-H1395具有促增殖的作用(P<0. 05).与对照组相比,NAC组和Vitamin E组显著降低ROS生成量(P<0. 05).与对照组比较,NAC组和Vitamin E组8-羟基鸟嘌呤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 05).与对照组比较,NAC组和Vitamin E组肺腺癌细胞NCI-H1395中p53和γ-H2AM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P<0. 05),基本降低到零表达.加入p53后,抗氧化剂NAC不能引起肺腺癌细胞的增殖.结论 抗氧化剂NAC和Vitamin E对肺腺癌细胞NCI-H1395具有促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53的失活相关.

    作者:李工;薛晓光;郑剑霄;邱圣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糖尿病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处死大鼠获取视网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视网膜标本HIF-1α、Glut-1和VEGF的表达.检测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红蛋白(H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稳态模式评估法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 Spearman分析糖尿病大鼠HIF-1α、Glut-1及VEGF与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视网膜组织内均有HIF-1α、Glut-1和VEGF表达,实验组HIF-1α、Glut-1和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两组TG、TC、LDL-C、HDL-C、FPG、FINS、HbA1c和HOMA-IR检测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内HIF-1α、Glut-1与血脂血糖指标呈正相关(P<0. 05),与HDL-C呈负相关(P<0. 05),VEGF与FBG和HOMA-IR呈正相关(P<0. 05),与HDL-C呈负相关(P<0. 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HIF-1α、Glut-1和VEGF高表达,HIF-1α、Glut-1和VEGF表达异常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

    作者:符杰;冯俊;张雨;廖丽娅;胡嫚丽;邓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应用尿激酶的效果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 老年高血压首次脑出血患者88例依据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是否采用尿激酶血肿腔灌注治疗分为观察组42例(使用)及对照组46例(不使用).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5 d外周血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累积死亡率;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 观察组术后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 945,P=0. 047).术后5 d,两组外周血TNF-α、IL-6及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外周血D-D与TNF-α(r=0. 619,P<0. 01)及IL-6均呈正相关(r=0. 813,P<0. 01).术后两组CSS及BI均显著提高(P<0. 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采用尿激酶血肿腔灌注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

    作者:刘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脂康对中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的影响及肾脏保护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脂康在中老年糖尿病肾病发病进展中对血脂的影响及肾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随机分对照组(30例,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和血脂康组(35例,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基础上联合血脂康0. 6 g,早晚各一次,口服),两组均治疗12 w.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脂、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酐(C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统计两组随访1~2年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ER 、Cr 、SOD、MDA、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2 w后,两组TG、TC、LDL-C、UAER、MDA、CRP、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血脂康组TG、TC、LDL-C、UAER、MDA、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 05);HDL-C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SOD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明显升高(P<0. 05),且血脂康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随访1年及2年时两组患者糖尿病肾病进展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血脂康治疗糖尿病肾病,不仅可有效改善血脂,还能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薛铸;郑士富;朱秉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40例(稳定组),分为轻-中度组18例〔Ⅰ期及Ⅱ期,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50%〕,重-极重组22例(Ⅲ期及Ⅳ期,FEV1占预计值<50% ),同时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抽取20例(急性加重组),并取20例无明显疾病,未吸烟的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关系.结果 稳定组及急性加重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稳定组TT3、 FT3、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急性加重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急性加重组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与健康对照组及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稳定组中轻-中度组TT3、FT3、TT3/TT4与重-极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OPD稳定组TT3/TT4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正相关(r=0. 942,P<0. 05),TT3与PaO2呈正相关(r=0. 781,P<0. 05).结论 COPD各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可发生改变,COPD血清TT3、FT3的减少预示着COPD病情的加重.

    作者:宁红娟;辛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