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芳;尹海鹰;农彩梅;韦雪丹;黄曲云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脊髓损伤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5~90天,康复组导尿管留置时间28天以内患者,进行无菌间歇导尿.比较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同患者膀胱容量的改变与泌尿系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时间35~90天,其泌尿系统感染率为95.12%,膀胱容量平均为294±6.98ml;康复组导尿管留置时间28天内,其泌尿系感染率为35.89%,膀胱容量平均为455±6.7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应早期拔出导尿管,进行间歇导尿,有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连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采取有效家庭消毒隔离对HBV感染者家庭成员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53例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其家庭为单位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隔离组和对照组.隔离组采取系列家庭消毒隔离措施,对照组按惯常方式自主采取措施.在研究开始前后分别对两组所有家庭成员进行HBV表面抗原(HBsAg)及抗体的检测.比较两组家庭成员感染率的变化.观察周期为2年.结果 实施前两组HBV感染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HBV感染者的家庭内实施系列消毒隔离措施,可以降低其家庭成员的HBV感染率.
作者:宋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癌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癌性疼痛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疼痛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疼痛自我管理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及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建意;白宗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对136例CAPD患者进行抑郁状况和社会支持两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APD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1.62%;抑郁组患者的社会支持低于无抑郁组;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社会支持是CAPD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CAPD患者发生抑郁较常见,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患者抑郁状况的作用,并加以有效利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朱利敏;陈彬;范淑芳;赵梦遐;李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为100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严重程度评价.结果 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为37%,且与年龄、病程、伴随疾病关系密切.结论 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障碍,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有效.
作者:熊玉干;王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炎琥宁具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ACTH释放, 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体外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维生素B6注射液用于全胃肠外营养及因摄入不足致营养不良,进行性体重下降或在发热及持续性腹泻等情况对维生素B6需要量增加时的补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我们发现上述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为给临床提供用药依据,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低年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及影响因素,以期建立针对性的护理专业情感教育实施方案,改进课程设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我院10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专业认知及影响因素.结果 合格回收的94份问卷中,65名护生认为护理专业有意义,占69.15%,认为意义一般29名,占30.85%.认为护理专业意义重大的护生和认为意义一般的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课程设置的评价以及是否改换专业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护理操作技术的评价以及就业态度两个维度上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生主要监护人学历、工作辛苦程度是影响护生对专业作用及意义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低年级护生专业认知尚不足;影响其专业认知的主要因素是护生监护人学历、工作辛苦程度.
作者:徐志芳;尹海鹰;农彩梅;韦雪丹;黄曲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40例急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用处理措施.结果 140例急危重病人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安全转运.结论 急危重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合作及全面的监护,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效保证病人安全转运的关键.
作者:陶敬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由于PICC置管具有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经济有效,且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置管后可来福接头暴露在身体外,当患者睡眠、更换衣服、伤口发痒和触摸穿刺处周围皮肤时会导致导管拔出,尤其是对于ICU、神经内外科病房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的患者拔管率更高.为固定PICC导管,避免导管滑脱,减轻患者拔管后反复穿刺的痛苦,我科采用医用弹力网套固定PICC导管,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霞;李云霞;张东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URP术中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原因分析和预防.方法 对TURP术中病人的护理潜在危险,预见性护理与观察术后48h内病人有无下肢神经受损、下肢栓塞以及皮肤的完整性、低体温等情况.结果 TURP术中无电灼伤、术后无骶尾部皮损、上肢麻木不适、髋关节及腹股沟区疼痛、下肢温度降低、术毕改变体位后低血压或晕厥、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的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正确地安置手术体位、术中严密的观察和妥善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因截石位安置不当、大量的使用甘露醇电切液、变换体位等所导致的并发症和意外.
作者:孙小燕;杜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髋部骨折患者158例,其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3例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包括术前高危患者的评估、对于全身条件暂时不能承受手术的患者,及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术后应用抗凝药物、指导功能锻炼.并健康宣教、严密观察下肢及全身情况、抗凝药物副作用.结果 本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肺栓塞,愈后均良好.结论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骨折患者重要的护理内容.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万军;李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加床和病房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状况,为改进医院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通过对随机抽取的40例加床患者(加床组)和60例病房患者(病房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在舒适等级比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舒适评分,两组患者均得分不高,且加床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舒适度方面与病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加床组得分低于病房组.环境舒适度两组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加床会影响住院患者的舒适度,环境舒适影响大,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环境,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张玲玲;周瑛;冯焯仪;张永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伴发心功能不全的病危患者静脉输液穿刺针的佳选择.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入住我科的伴发心功能不全心脏病病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输液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实验组输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套管平均留置天数、再次穿刺置管率.结果 两组并发症中的套管堵塞及其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及液体外渗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穿刺针平均留置天数和再次穿刺置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结论 心血管疾病伴发心功能不全病危患者静脉输液穿刺针应选用中心静脉导管,尽可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充分保证治疗及抢救的及时性、有效性,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李中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患者98例,连续2天在患者的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第1天采用常规固定针柄法为对照组,第2天采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为实验组.应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测评患者静脉滴注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是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疼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玉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神经外科进行层级培训的方法及效果,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方法 采用层级培训管理模式,对20名护理人员采用教师分层级,将培训贯彻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工作过程中的培训,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结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及护理工作胜任力与培训前比较明显提高(P<0.001).结论 层级培训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工作胜任力,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郭素华;邹海丽;卢隆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搭桥手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良好疗效已经得到认可.但术后早期心律失常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129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对其术后12h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叶文娟;龚倩;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甘露醇、葡萄糖和氯化钠[1].它有组织脱水作用,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据报道[2],复方甘露醇相比于20%甘露醇,具有不良反应少,不易析出结晶的优点.复方甘露醇是我科常用药物,但近期出现了2例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人工肝治疗患者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肝治疗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患者7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护理.并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首次穿刺时间、置管率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首次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股静脉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股静脉置管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留置导管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期间股静脉穿刺次数,减少股静脉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叶永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饮食宣教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2月~2011年3月50例入住我科的老年DN患者,通过入院时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和宣教6个月后SGA,了解老年DN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宣教6个月后老年DN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对老年DN患者进行饮食宣教能改善其营养状况.
作者:张怡;李光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未时脐敷麝黄膏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9例肝硬化腹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按子午流注理论采取未时(13~15时)脐敷麝黄膏.对照组按治疗护理流程上午脐敷麝黄膏.疗程30天后,观察腹围和24h尿量变化.结果 治疗30天,观察组24h尿量3050±450ml,对照组24h尿量2200±320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81,P<0.05);两组腹水消退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2.15,P<0.05).结论 未时脐敷麝黄膏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卓晓英;肖春玲;罗小华;李淑慧;赖姿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