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满珍;李艳;余红姐;马庆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对我科符合条件的14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椎管内肿瘤患者早期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专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术后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靳玉萍;程春梅;刘萍;林穆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住我院危重病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的60例患者为试验组,常规吸引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VAP发生情况、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和预后.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36.67%和55.38%(P<0.05).试验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秦玉荣;胡玉兰;朱守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势静脉输液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进行握拳式和握手式静脉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充盈程度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充盈程度及疼痛程度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静脉治疗效果,但握手式静脉穿刺既可以增加静脉充盈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又能减轻患者输液穿刺时的痛苦,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廖平;金素;刘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高膨胀止血海绵对鼻内镜术后鼻腔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62例行鼻内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高膨胀止血海绵与单纯使用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进行对比,48h后取出填塞物.观察两组填塞期疼痛、止血效果、术后鼻腔黏膜肿胀情况,并评判疗效.结果 两组鼻腔填塞物抽取时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填塞期间疼痛程度较小,鼻腔黏膜反应轻,在鼻黏膜肿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使用布地奈德联合高膨胀止血海绵减轻了鼻内镜术后患者的痛苦,效果满意.
作者:吴俊;邹卫珍;沈昌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目前临床留置鼻胃管传统固定的方法,脱管率较高,试图用一种新型材料固定鼻胃管,以期取得良好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留置鼻胃管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材料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并对两组脱管率及固定处皮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固定方法脱管率和固定处皮肤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型材料固定鼻胃管,护士操作简单,粘贴牢固,避免了系带对皮肤的剪切力,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皮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汤云;雍海荣;王楚楚;闵礼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门诊和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收集260例门诊患者,并以254例住院患者为对照,深入探讨门诊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情况.结果 在6个主题重要性的排序上,门诊和住院患者排名前3位的是:业务精湛责任感强、服务态度好、良好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好、良好的护患关系、业务精湛责任感强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这四项门诊患者的得分高于住院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优质护理6个主题35个子项目中有18个条目的 得分在门诊和住院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门诊和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的总体观点相似,但门诊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尤其注重护士的职业素质、业务技能和责任感.
作者:包满珍;李艳;余红姐;马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开胸组,在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28例作为胸腔镜组.比较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胸腔引流量、平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胸腔镜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胸腔引流量少,并发症少,监护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与开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相比,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符合患者美容要求,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两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4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谈晴雯;徐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延伸服务:包括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方案,定期进行家庭指导等措施.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服药、休息、活动、排尿和尿液的观察、心理疏导等给予指导.结果 两组留置双J管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情况及置管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延伸服务,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延伸至出院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是一种较为有效、快捷、经济的健康教育方式,易被患者接受,保证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夏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实施渐进式康复操训练.结果 康复组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渐进式康复操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侧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江端英;侯香传;赵霭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我院第四期50名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下一个循环中得以解决和完善.结果 经过PDCA循环系统的、科学的培训,50名学员顺利完成培训计划,学员满意,与前三期学员比较,成绩显著.结论 PDCA循环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作者:王小丽;李福宣;古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母婴分离产妇住院期间产后抑郁发生的基本情况,探讨导致母婴分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44例健康儿母婴同室(母婴同室组)和117例疾患儿母婴分离(分离组)初产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母婴分离产妇住院期间产后抑郁的检出率较母婴同室产妇高(P<0.05);母婴分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社会支持较差,其中以缺乏社会客观支持为主(P<0.01);照顾喂养新生儿信心缺乏(P<0.05)、产妇认为自身与新生儿患病有关(P<0.01) 及生女婴(P<0.05)是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结论 对母婴分离产妇要给予更多关注,引导其客观认识新生儿的病因,帮助其树立新生儿喂养信心,同时教育产妇和家人要转变重男轻女的思想.
作者:王利;郭丽;曾兰玉;陈清华;林蔓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庭血压监测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36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人透析前、透析后和两次透析间期家庭血压的变化.结果 透析进行到第4周和第8周时家庭血压有明显改善,血压下降与干体重减少呈相关性.结论 家庭血压监测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张延秋;徐德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入住我科的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焦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心理行为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结果 与国内常模比较,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改善其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方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1年5月~2008年10月我科218例肝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5%,肺部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吸烟史、肥胖、既往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病史、术中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血流阻断、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带呼吸机(P<0.01).结论 有效的健康宣教,术后早期活动,加强口腔、呼吸道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等是降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章静;纪任;涂楚云;龚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的佳方法.方法 将20例肿瘤相关性肾衰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两组,每例患者操作10次,对照组5次,用稀肝素封管,肝素浓度为250U/ml.实验组5次,采用浓肝素封管,肝素浓度为3125U/ml.比较两组封管液封管对患者凝血4项(PT、APTT、TT、FIB) 的影响,以及血流量、导管堵塞、置管处渗血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凝血4 项和置管处渗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流量、导管堵塞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浓肝素封管法安全、有效,是肿瘤相关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短期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作者:刘丽;单新莉;白茹;石慧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80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按置管序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地塞米松肝素钠混合液浸泡导管,术后24h于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沿血管走向)2~10cm 处给予75%酒精湿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观察1周内两组穿刺部位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肝素钠混合液浸泡导管联合术后酒精湿敷,可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尤从香;张丽华;张桂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传统的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促进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患者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11年5月~2012年2月行LNSS患者89例,随机分为FTS护理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FTS护理组采用FTS理念指导的优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补液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 FTS护理组术后拔引流管时间2.6±1.03d,术后补液时间4.8±1.0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2.63d.对照组术后拔引流管时间4.3±1.20d,术后补液时间8.6±1.23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8±3.0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FTS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13.6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TS理念指导的LNSS围术期护理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补液量,早期拔除引流管,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宋真;丁萍;岑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袋鼠式护理(KMC)又称皮肤接触护理(SSC)是二十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早期新生儿的一种护理方式.其定义为住院或较早出院的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早期即开始同母亲进行一段时间的皮肤接触,并将此种方式坚持到校正胎龄为40周时[1].WHO总结[2]KMC特点,包括母婴之间早期、持续的皮肤接触;纯母乳喂养;由住院时开始,可持续在家中;新生儿可早期出院;母亲在家中需要足够的支持和随访;作为一种温柔、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早产儿在繁忙的病房中受到日常不良刺激.
作者:昌婷婷;陈金兰;王丙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止血贴包扎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包扎,术后12h后可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包扎法,术后24h拆除绷带,可下床活动.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穿刺处血肿,观察组1例出现伤口渗出现象.观察组皮肤过敏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肢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便秘、尿潴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止血贴包扎安全、可行,且能减少患者腰酸背痛、尿潴留、便秘,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安成玲;李玲;苗宗娥;程林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