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桃枝;韩向阳;蓝程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率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0例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按照脱机前RDW水平分为RDW增高组(RDW>15.4%,n=31)及非RDW增高组(RDW≤15.4%,n=49),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首次脱机情况.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DW与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评估RDW水平预测患者首次脱机失败临床价值.结果 与非RDW增高组比较,RDW增高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长(P<0.001),入院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01);首次脱机失败率亦较高(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RDW水平与入院APACHEⅡ评分、血糖、hs-CRP、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DW增高是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RDW水平预测首次脱机失败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77.5%,佳诊断截点为15.69%.结论 RDW可能是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首次脱机失败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脱机筛查的指标之一.
作者:徐胜;王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有氧+力量混合运动对老年大鼠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小强度运动组(SL组),中强度运动组(ML组),大强度运动组(HL组)和对照组(CG组).8 w后进行水迷宫测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水迷宫测试:与CG组相比,SL组和ML组潜伏期显著降低(P<0.01),随着运动强度升高,潜伏期呈增高趋势(P<0.01);SL组和ML组穿越虚拟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1),随着运动强度提高,穿越平台次数呈降低趋势(P<0.01).免疫组化:SL组和ML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P<0.01).结论 中小强度有氧+力量混合运动能够促进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并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作者:蓝永生;张殿禹;蒋艳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老年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地西他滨+盐酸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DCAG)方案化疗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DCAG方案化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中医症候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322,P=0.0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700,P<0.05).两组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败血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整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AG方案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AML疗效可靠,安全性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中医症候;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起良好作用.
作者:吕妍;刘明珠;张雪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学资料、手术治疗及各项检查等资料,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与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相关性,并重点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 1228例患者中,610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326例发生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为10.67%,敏感性为89.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8.2%,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94.1%,通过χ2检验,认为肿瘤大小、手术年份和前哨淋巴结检出数目与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明显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OR=1.886,95%CI:0.379~11.502)、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OR=0.627,95%CI:0.386~0.743)、HER-2(OR=1.302,95%CI:0.135~2.675)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HER-2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T淋巴细胞因子变化及相关机制,分析安肤止痒湿敷方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性皮肤瘙痒患者96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健康老年人5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患者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治疗A组(49例)和治疗B组(47例).治疗前分离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淋巴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干扰素(IFN)-γ〕水平,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细胞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并采用改良的瘙痒症状评分表评估瘙痒症状严重程度.治疗A组口服氯雷他定常规治疗,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肤止痒湿敷方,连续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FA-1、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IL-2、IFN-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IL-4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A组和治疗B组IL-2、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B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治疗A组(P<0.05).结论 LFA-1、ICAM-1表达上调可能介导了老年性皮肤瘙痒患者T淋巴细胞因子失衡;而安肤止痒湿敷方可通过纠正T淋巴细胞因子失衡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刘春保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与高胰岛素血症、瘦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老年患者206例,行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睡眠状况,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血糖代谢及胰岛功能,并测定血浆瘦素(Leptin)水平.根据PSQI结果,将PSQI>7分患者确定为睡眠障碍组,PSQI≤7分为非睡眠障碍组,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睡眠障碍组腰围、PSQI评分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Lept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焦虑状态发生率及合并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ptin、FPG、2 h Ins、焦虑状态与睡眠障碍独立相关.结论 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睡眠障碍与高瘦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焦虑状态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糖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敏;王兆鹏;孙常铭;杨新宏;冯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枸橼酸钾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 27只大鼠随机分为枸橼酸钾组、肾结石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大鼠喂普通饮用水,肾结石组喂氯化铵和乙二醇混合液致石剂,枸橼酸钾组喂上述致石剂的同时给予枸橼酸钾液灌胃,共14 d.测定24 h尿钙离子和尿草酸浓度、血生化指标,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肾结石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肾组织Tamm-Horsfall蛋白表达.结果 枸橼酸钾组和肾结石组24 h尿钙离子和尿草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结石组24 h尿钙离子和尿草酸浓度高于枸橼酸钾组(P<0.05).肾结石组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枸橼酸钾组和对照组(P<0.05),枸橼酸钾组血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对照组大鼠肾小管未见草酸钙结晶;肾结石组大鼠多数肾小管内见草酸钙结晶,肾小管扩张;枸橼酸钾组部分肾小管内见草酸钙结晶,肾小管扩张,但均较肾结石组轻.对照组肾小管无草酸钙结晶形成,枸橼酸钾组草酸钙结晶分级得分低于肾结石组(P<0.05).肾结石组Tamm-Horsfall蛋白表达强度低于枸橼酸钾组和对照组(P<0.05),枸橼酸钾组Tamm-Horsfall蛋白表达强度高于肾结石组(P<0.05).结论 枸橼酸钾能够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增强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组织Tamm-Horsfall蛋白表达强度.
作者:刘英;王志勇;杨德慧;刘晓伟;高旭红;徐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可降解生物镁合金在动物体内的溶血及过敏试验.方法 通过制备可降解生物镁合金浸提液,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肉眼分别观察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日本大耳家兔红细胞溶血反应.结果 生物镁合金浸提液的皮肤过敏试验为阴性,皮肤反应计分为0,致敏率为0,表明其对皮肤表现为弱致敏性;生物镁合金浸提液体外溶血性试验未见明显溶血或凝聚现象,表明其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结论 可降解生物镁合金浸提液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符合规定.
作者:崔志琼;杨滨;甘佼弘;林欣;徐晟;刘玺;张海娜;郭振;王晔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在重症肺炎中的表达及TNF-α/IL-10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4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49例、存活75例)、60例普通肺炎和60例健康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和IL-10,并计算TNF-α/IL-10比值.比较重症肺炎死亡和存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7 d及出院或死亡时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采用四分位法将治疗前TNF-α/IL-10比值划分为4个区间q1、q2、q3和q4,比较4个区间的死亡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10比值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在重症肺炎中高,普通肺炎次之,健康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治疗后4、7 d和出院时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均表现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和死亡2个亚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阶段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TNF-α/IL-10比值4个区间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q1相比,q2、q3和q4区间的OR值为1.46(95%CI 1.22~1.75)、2.18(95%CI 1.58~3.01)和4.12(95%CI 2.32~7.32).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机体存在过度炎症反应,治疗期间炎症反应的降低可能暗示治疗好转,基线水平的TNF-α/IL-10比值过高,可大大增加死亡的风险.
作者:王雷;王晓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射干对河西走廊地区沙尘所致大鼠慢性咽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脱臼处死,光镜下观察咽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河西走廊地区沙尘可明显升高大鼠体内TNF-α、IL-1、IL-6、NF-κB、MDA的含量,降低T-AOC水平;射干可通过降低TNF-α等的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阻断沙尘对咽部组织的损伤作用.结论 射干阻断沙尘损伤咽部组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NF-κB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刘雨娟;王莉;姚兰;蔺兴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应激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曲马多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比较术后VAS、手术前后血浆皮质醇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12、24、72 h VAS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2 h 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且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
作者:王路平;王虎山;李淑娟;尹征;赫兰蓄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对照组(C组)、鱼精蛋白升主动脉给药组(A组)和远隔缺血时处理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组(R组).R组于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患者右下肢实施3个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3组脱离CPB后10 min时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在10 min内输注,C组及R组经右颈内静脉给药,A组经主动脉根部给药.给予鱼精蛋白前1 min(T1)和给药后15 min(T2)时取左房血样,进行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检测血清补体C3a、C5a浓度;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e)、肺动脉压(PAP)和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结果 与T1比较,C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DO2、RI、Ppeak、PAP显著升高,OI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R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DO2、RI、Ppeak、PAP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降低,OI显著升高(P<0.05);R组和A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其效果与经主动脉途径给予鱼精蛋白相似.
作者:邓恢伟;潘道波;王先学;周爱国;黄芙蓉;郭华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sTREM)-1、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肺炎组、3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为支气管炎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志愿者就诊时抽血检测血清sTREM-1、IL-17、hs-CRP的水平,肺炎组入院后第1、4、7天检测血清sTREM-1、IL-17、hs-CRP的水平.结果 肺炎组与支气管炎组第1天血清sTREM-1、IL-17、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炎组sTREM-1、IL-17、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肺炎组第4天、第7天血清sTREM-1、IL-17、hs-CRP与第1天相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第7天血清sTREM-1、IL-17、hs-CRP分别与第4天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肺炎组入院第1天、第7天sTREM-1、hs-CRP下降幅度比IL-17显著大(P<0.05);肺炎组sTREM-1、IL-17浓度与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CURB)-65呈正相关(r=0.690,r=0.622,均P<0.05).而hs-CRP的水平与CURB-65评分无相关性(r=0.122,P>0.05).结论sTREM-1可望成为评价肺炎炎症程度的新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血清sTREM-1、IL-17、hs-CRP的水平,对临床上预测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志英;周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引起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胃癌细胞中表达变化情况,并试图阐明Hp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收集感染或未感染Hp患者胃黏膜标本,使用Hp同SGC-7901细胞系及人原代胃上皮细胞共培养,采用RT-PCR法检测Hp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胃黏膜PD-L1表达,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AGS细胞中PD-L1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Hp上调CD4+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表达及Hp刺激后AGS细胞促进CD4+T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Hp阳性组PD-L1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FN-γ和TNF-α促进AGS细胞中PD-L1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Hp上调CD4+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P<0.05).与对照组相比,Hp刺激后的胃癌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凋亡(P<0.05).结论 Hp感染导致了PD-L1分子表达上升,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作者:曹龙磊;龚治林;于杰;周启昌;叶辉;郗昌磊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掌握天津市城镇职工骨质疏松(OP)患者基本特征,分析随访2年期间OP患者骨折发生率并识别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 利用2008~2013年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30%抽样人群,筛选出在2009~2011年有过至少1次OP诊断、年龄≥50岁的OP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2年期间骨折发生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66197例,57.8%(3823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3.1±9.5)岁.仅19.4%(12855例)的患者在基线期使用过抗OP药物.随访2年期间,6.9%(4585例)的患者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主要集中在椎体、髋部和下肢,三部位患者人数约占骨折患者总人数56%.高龄、女性和基线期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是影响骨折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OP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率低. 高龄、女性、基线期全因住院患者骨折风险更高.
作者:刘新灵;吴晶;刘俊;赵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NC组),90例新诊断的单纯糖尿病患者为T2DM组,92例2型ED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ALA治疗组(A组,47例)及常规治疗组(B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risin水平,观察治疗前后EDN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变化.结果血清Irisin水平依次为NC组〔(353.11±97.88)ng/ml〕>T2DM组〔(319.24±92.12)ng/ml〕>EDN组〔(291.56±89.03)ng/ml〕(P<0.05或0.01);血清Iris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UAlb)/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2、-0.510、-0.614、-0.638、-0.638、-0.552、-0.579,P<0.05或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密度脂蛋白(HD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α呈正相关(r值为0.578、0.556、0.641,P<0.01);治疗后A组Irisin水平显著上升,UAlb/Cr显著降低(P<0.05);B组UAlb/Cr、Irisin水平无明显变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UAlb/Cr、PGC-1α是Irisin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ALA通过增加血清Irisin水平对EDN患者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刘云涛;简磊;潘敬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有氧运动结合抗阻练习的运动锻炼模式对中老年人身体能力的影响.方法 募集上海某区无专业运动经验,40~60岁的89名(男39名,女50名)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骨密度、大摄氧量、曲臂及伸膝、握力、单脚闭眼站立、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背力、纵跳.运动干预8 w,不进行饮食监控与干预,也不进行强制性的集中运动锻炼,以受试者自觉自动参与为主.结果 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体脂率下降明显(P<0.05),且与运动A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性B组握力显著上升(P<0.05),男女性运动B组坐位体前屈在运动后显著提高(P<0.05),女性A、B两组差异显著(P<0.05);男女性运动B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长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选择反应时运动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伸膝成绩显著提高(P<0.05),与男女性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大摄氧量明显增加(P<0.05),A组与B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骨密度T值则均略有所提高,女性运动B组比运动A组骨密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长期坚持规律性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体重,降低体脂率;运动锻炼改善了各项身体素质,尤其上下肢肌力增强显著,有氧能力有所提高,更能维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
作者:鱼芳青;郝惠雄;李真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系统评价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选取关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多态性研究,提取相关信息.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剔除不符合哈温平衡的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利用比值比(OR)和95%CI评价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基因模型采用等位基因模型(C vs T)、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显性基因模型〔CC vs(CT+TT)〕和隐性基因模型〔(CC+CT)vs TT〕4种基因模型.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在总体分析中发现,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亚组分析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和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等位基因模型C vs T OR=1.47,05%CI:1.21~1.78,P=8×10-5;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 OR=2.01,95%CI:1.38~2.91,P=2.3×10-4;显性基因模型CC vs(CT+TT):OR=1.52,95%CI:1.11~2.10,P=0.01;隐性基因模型(CC+CA)vs AA:OR=1.72,95%CI:1.28~2.32,P=2.9×10-4〕.心肌梗死易感性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的显著相关性存在于亚洲人群中(等位基因模型C vs T OR=1.21,95%CI:1.02~1.44,P=0.03;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 OR=1.44,95%CI:1.01~2.05,P=0.04),在高加索人群中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AMI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心肌梗死易感性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在亚洲人群中存在显著关联性.
作者:李丽娟;刘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10% ~5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依托,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同时依靠社会卫生服务开展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综合防治模式已成为慢性病管理的关键〔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发展,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已被证实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敏感性、神经传导功能、身体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 本文对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在DPN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核心力量结合有氧运动对老年女性动态平衡与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存在中度跌倒风险的老年女性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核心力量结合游泳训练)和对照组(游泳训练),每组8人.每周锻炼3次,每次约40 min,持续12 w.锻炼前后测定受试者动态平衡和跌倒风险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锻炼后动态平衡得分显著增加(P<0.01);8点星移偏移(SEBT)测试(右腿支撑时)左腿在8个方向、(左腿支撑时)右腿在8个方向的测定值均较实验前显著增加(P<0.01,P<0.05);跌倒指数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锻炼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 w核心力量结合游泳练习能够显著提高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作者:刘善云;王晓晗;于金龙;连志强;王亚慧;张洪侠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