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转谷氨酰胺酶2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王玉萍;张娟

关键词:组织转谷氨酰胺酶2, 乙型肝炎, 肝细胞癌
摘要:目的 探讨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GM)2表达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相关的HCC患者,按照TNM分期分为Ⅰ~Ⅳ期,同时对HCC癌细胞株进行培养,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及Western印迹分析TGM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其与HCC分期之间的相关关系,终使用胱胺竞争性抑制TGM2作用通路,探究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与Ⅰ期HCC相比,Ⅳ期时TGM2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免疫染色分析显示TGM2的大量表达主要见于HCCⅢ期及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肿瘤组织水平(P<0.05);使用胱胺后48 h后HCC细胞的存活率下降至大值的36.5%左右,其可使caspase-3的活化降低1.5倍,其终导致磷酸化的AKT表达显著减少,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HCC中TGM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及分期相关,通过竞争抑制TGM2的作用通路可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胃癌细胞MKN45根据药物干预分为联合组〔胃泌素(10-6 mol/L)+丙谷胺(10-2 mol/L)〕、胃泌素组〔胃泌素(10-6 mol/L)〕、对照组(不加药物培养液),培养24、48 h,获得上清液,采用酶标仪检测光密度值,并测定OPN水平和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水平.结果 胃泌素组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OD值均明显高于联合组、对照组(P<0.05);在胃癌MKN45培养中检测出OPN,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OPN表达增加,胃泌素组OPN水平明显高于联合组、对照组,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胃泌素参与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过程,促使OPN表达,丙谷胺对此过程具有抑制作用,为胃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苏薇;吴会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胆管癌组织中c-Met、Gab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c-Met、Gab1在胆管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c-Met、Gab1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胆管癌组织52例和癌旁胆管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Gab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Met、Gab1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在癌旁胆管组织(P<0.05);c-Met表达与胆管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Gab1表达与胆管癌分期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示胆管癌组织中c-Met与Gab1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5).结论c-Met、Gab1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可作为胆管癌重要标记,对胆管癌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胆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作者:李志锋;石荣亚;霍曼;孙明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54例)和非老年组(<60岁,8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术前胆囊情况、术后病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临床表现及症状基本相同;老年组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病史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治疗前非老年组白细胞计数(WBC)〔(12.05±7.415)×109/L〕显著高于老年组〔(10.26±5.549)×109/L〕(P<0.05),两组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胆囊壁增厚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6.9%vs 52.5%)(P<0.05),老年组胆囊周围积液和胆囊穿孔均多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老年组和老年组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比例分别是1.3%和7.8%,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较年轻患者既往史更复杂、胆囊炎症更重.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症状体征与血液检查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毅明;偰光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诊治过程,探讨佳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10眼)ARNs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应用优化方案进行诊治.结果 所有病例中,1例双眼发病,8例单眼发病,7例(8眼)为典型的ARNs临床表现,2例(2眼)以非典型的视网膜血管炎为早期表现,且其病毒拷贝数较其他病例高.早期予以抗病毒治疗和激素治疗后,除1例外,其余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眼底病灶逐渐消退,随病程进展发生视网膜脱离后,视力急剧下降.通过治疗中的房水监测,病毒拷贝数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逐渐下降,平均3~5 w下降至较低水平.本组病例中1例(1眼)仅行药物治疗后随访1个月、2例(2眼)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随访6~10个月,未发生视网膜脱离,7例(7眼)于发病后2.5 w至6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其中6例(6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随访1~6个月网膜复位良好(100%),1例(1眼)放弃手术治疗.1例(2眼)随访1个月后失访.单眼患病患者随访中对侧眼均未发病.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联合房水病毒检测实现了ARNs的早期诊断,该方法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早期诊断后应用足量抗病毒药物,尽早应用激素药物,联合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可提高ARNs的治疗效果.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针对性治疗.以视网膜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不典型病例与房水病毒拷贝数较高有相关性,且病毒拷贝数与疾病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付丽萍;王晨光;程岩;苏冠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射频消融术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对老年肝癌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术(PEIT)治疗老年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肝癌患者60例,根据接受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行RFA+PEIT,对照组30例行RFA.对比分析两组完全消融率、一般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73.3%、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现发热、腹痛、腹胀、肝区不适等不良反应,持续3~10 d,经内科积极对症治疗,上述症状可缓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 w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内科对症治疗后1个月AST、ALT、TBIL与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联合PEIT治疗老年肝癌安全、有效、仅引起短暂的肝脏损伤、明显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符亮;温春阳;王爱平;吴洋洋;许艳;王瑶;董岚;孙亚臣;郝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致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位原因〔1〕. 据统计, 2006~2011 年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为0. 013% 〔2〕,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以上,且大部分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属晚期,5 年生存率低于15% 〔3〕.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治疗是具有 EGFR 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4〕. 吉非替尼诱发的急性间质性肺炎( ILD ) ,是不常发生但却是潜在致命性药物相关毒副作用〔5〕,其通常发生于给药后的1~2个月〔6〕. 相关文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吉非替尼导致ILD的发生率为1. 43% ~5. 80% 〔7~10〕,但吉非替尼所致ILD相关死亡率高达22. 8% ~31. 6% 〔11,12〕.

    作者:程双慧;王旭;郭晔;孙超;徐英辉;马克威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个性化干预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干预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改变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干预有助于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马静;张红娟;武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结肠癌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

    结肠癌( CRC)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 近数十年来,随着癌干细胞( CSCs)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对CSCs相关信号通路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2007 年首次从CRC组织中分离出 CSCs,也是早发现于消化道肿瘤中的CSCs〔2,3〕,是存在于肿瘤细胞中的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群,其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和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低生存率和耐药性密切相关〔4〕,从而通过调控相关的表面标志物和信号通路成为靶向治疗肿瘤的关键. 本文就影响CSCs的相关信号通路综述如下.

    作者:赵敏;张苏闽;卞尧尧;曾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术前TNM分期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单因素分析104例早期胃癌(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两组患者在pN分期上差异显著(P=0.0014),而在诸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径、胃切除类型、切除淋巴结数量、大体分型、肿瘤分化、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MS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84.62%(88/104);N分期准确率为77.89%(81/104),其中对pN0、pN1、pN2和pN3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46%(70/87)、63.64%(7/11)、75%(3/4)和50%(1/2);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3.65%(87/104),其中Ⅰ、Ⅱ、Ⅲ和Ⅳ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15%(86/101)、100%(1/1)、100%(0/0)和0%(0/2).结论 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在pN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健;任刚;蔡嵘;郭辰;李华莉;贺文广;汪登斌;李文华;吴湘如;张文杰;赵建溪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1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和诊断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至2014年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1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中,良性肿瘤16例,以腺瘤常见.恶性肿瘤126例,以腺癌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使其难以早期被诊断,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结论 小肠肿瘤大部分为恶性肿瘤,需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警惕性,内镜检查和CT有助于小肠肿瘤的诊断.

    作者:丁一鸣;张原;王雪梅;刘玉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肺动脉高压中作用及尼索地平对其影响

    目的 探讨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大鼠肺动脉高压〔5-羟色胺(HT)诱导〕中对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尼索地平(Nis)与此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原代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HT(1μmol/L)组,Nis(1×10-5、1×10-6、1×10-7及1×10-8 mol/L)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大鼠PASMCs增殖,Western印迹法及RT-PCR法检测PASMCs增殖细胞的RhoA、Rho激酶mRNA及Rho激酶的调节亚单位p-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基(MYPT)1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Nis均能明显抑制5-HT诱导的PASMCs增殖(P<0.05),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并且降低5-HT诱导的RhoA、Rho激酶mRNA表达及MYPT1磷酸化.结论 5-HT作用下肺动脉高压大鼠PASMCs存在增殖及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异常表现,Nis能够抑制该细胞异常增殖并调节信号通路表达.

    作者:杜梅素;岳春景;杜景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肺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 老年胃溃疡合并肺炎患者74例,盲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7例,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埃索美拉唑;对照组37例,给予利奈唑胺+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6,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8、IL-6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4+/CD8+等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WBC、hs-CRP、NEUT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胃溃疡合并肺炎的治疗可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利奈唑胺、埃索美拉唑联合用药,降低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

    作者:严菲;郭小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血红素氧合酶-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O)-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糖尿病组(糖尿病模型)、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组(糖尿病模型+hemin治疗).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HO-1、核因子相关因子(Nrf)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RT-PCR检测大鼠视网膜HO-1、Nrf2、pERK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HO-1、Nrf2、pERK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O-1为绿色荧光,Nrf2、pERK为红色荧光,对照组大鼠只检测到极少量的HO-1、Nrf2、pERK阳性表达.糖尿病组大鼠HO-1、Nrf2、pERK阳性表达均增加,hemin组大鼠视网膜HO-1、Nrf2、pERK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糖尿病组、hemin组大鼠视网膜HO-1 mRNA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min组大鼠视网膜HO-1 mRNA和HO-1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hemin组大鼠视网膜Nrf2 mRNA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min组大鼠视网膜Nrf2 mRNA和Nrf2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hemin组大鼠视网膜pERK mRNA和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min组大鼠视网膜pERK mRNA和pERK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O-1水平升高,HO-1水平升高可能通过Nrf2/ERK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赵伟;李瑾;朱向东;陈卫芳;楚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自拟炎消散方蜡泥外敷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自拟炎消散方蜡泥外敷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150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金刚藤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97例,采用炎消散方蜡泥外敷治疗,均治疗60 d,结束后观察疗效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40.21%、91.75%)显著高于对照组(18.87%、73.59%,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自觉疼痛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KP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以上积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无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IgA、C3、C4显著提高,IgG、IgM显著下降(P<0.05),且以上5个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炎消散方蜡泥外敷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作用机制和提高免疫力有关.

    作者:万莉;王新梅;龚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炎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104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2% ~3%七氟烷持续吸入;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3μg/ml.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苏醒质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不同时刻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和T2时刻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8水平较T0时刻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T1和T2时刻血清IL-6、TNF-α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效果显著,且可降低POCD发生,引起炎症反应少.

    作者:徐鹏;胡壮文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脉络膜新生血管组)和Endostar组(脉络膜新生血管+Endostar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Endostar组大鼠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后1 d,Endostar组大鼠玻璃体注射5 mg/ml的Endostar 10μl,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玻璃体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PCR测定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VEGF、CXCL1和HIF-1α 蛋白水平.结果 Endostar组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厚度、渗透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VEGF、CXCL1、HIF-1αmRNA和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ndostar组VEGF、CX-CL1、HIF-1αmRNA和蛋白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Endostar组VEGF、CXCL1、HIF-1αmRNA和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star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ndostar降低VEGF、CXCL1和HIF-1α水平有关.

    作者:李伟;苏锐锋;付笑笑;杨洁;张垒;谭小波;苏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老年脑外伤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老年脑外伤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老年脑外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两组患者均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减压术.对照组于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同时进行,具体操作方法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认知功能状态、Cor、IL-6和TNF-α含量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GOS)、格拉斯(GC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3 d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和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分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FIM评分和NC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or、IL-6和TNF-α含量较明显术前上升(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 GOS和GCS评分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结论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老年脑外伤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应激反应小.

    作者:马淮滨;熊金丹;颜福根;李家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喘可治注射液联合舒利迭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介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喘可治注射液联合舒利迭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介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102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舒利迭基础上结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介质、凝血功能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大呼气流速(PEFR)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相比于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相比于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FEV1、PEFR和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TNF-α、IL-6、IL-8、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联合舒利迭可提高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钱俊峰;王洪源;徐芳;尹章勇;李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73例,按照患者的认知功能分为正常组(n=62)、轻度组(n=71)和痴呆组(n=40).比较三组血浆中UA、Hcy及hs-CRP表达水平及其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分析UA、Hcy及hs-CRP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血浆UA、Hcy、hs-CRP表达水平及MoC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轻度组血浆UA、Hcy及hs-CR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痴呆组,而MoCA评分显著高于痴呆组(P<0.05);与轻度组相比,正常组血浆UA、Hcy及hs-CR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浆UA、Hcy及hs-CRP表达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712、-0.722、-0.701,均P<0.05);血浆UA表达水平与Hcy及hs-CRP呈正相关(r=0.734、0.697,均P<0.05),血浆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70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浆UA、Hcy及hs-CRP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UA、Hcy及hs-CRP水平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并且各指标之间联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作者:秦敬翠;邵丽;何清;陆燕;马海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及其影响因素

    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 22亿,占总人口的16. 1%,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 43亿〔1〕.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健康老龄化的提出,诸如生命意义感等反映老年人健康和福祉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生命意义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老年人成功老化、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因而探讨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远胜于其他年龄群〔3~5〕. 本文从生命意义感的概念、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测量工具及影响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姜娜;尚少梅;李国平;邱志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