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

贾君麟;黄照权;石武祥;刘建英;高东;麦浩;郭振友

关键词:文化参与,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 文化活动场所
摘要: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居民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结果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率为35.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文化参与率较男性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文化参与率较其他人群高;自然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的人群,其文化参与率是自然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人群的3倍.结论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率较低,性别、文化程度和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千金子对表达人G250基因小鼠renca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千金子对表达人G250基因小鼠renc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成功扩增的人G250基因编码区序列定向插入到pRNAT-U6.1/Neo质粒真核表达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pRNAT-U6.1/Neo-G250,将该质粒转染renca小鼠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单克隆,扩大培养后经Western印迹鉴定人G250基因的表达.将该细胞在不同浓度含千金子二萜醇(111μg/ml、333μg/ml、1000μg/ml、3000μg/ml、9000μg/ml)的培养基中培养,MTT法观察千金子二萜醇对表达人G250基因小鼠renca细胞体外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 h后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并随浓度增加增殖速度减慢越明显,空白组与3000μg/ml及9000μg/ml浓度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P=0.006,P=0.000).结论 中药千金子使表达人G250基因小鼠renca细胞增殖能力降低,renca细胞体外生长被显著抑制.

    作者:赵俊峰;郑少斌;杨旭凯;张林超;潘世杰;陈瑞廷;王蒙蒙;李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江苏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险的影响

    作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同时也意味着整体人口结构的衰老,这势必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首当其冲〔1〕. 本文以江苏为例,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

    作者:王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线粒体功能不全在重症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

    在重度失血、严重感染、酸中毒、缺氧等致病因素导致重症休克的过程中,微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 NE)或P物质( SP)的反应性降低,引起休克晚期血液循环动力低下,出现顽固性低血压、重要脏器低灌注,严重影响着休克的治疗和预后,是重症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 因此,以纠正血管反应性为靶点,成为防治重症休克的主要措施之一.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与细动脉平滑肌细胞( ASMCs )收缩功能低下与结构损伤密切相关. 能量代谢障碍、三磷酸腺苷( ATP)生成减少等因素引起的离子泵活性下降、细胞内外离子交换障碍,是引起ASMCs膜超极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单纯给氧并未有效恢复血管反应性,提示ATP生成减少不仅是缺氧的问题,更主要的可能是ATP的生成过程发生了障碍,也就是与ATP生成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出现了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3〕.众所周知,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mPTP)是维持线粒体功能与结构完整性的多蛋白复合物〔4〕;多种致病因素引起mPTP开放,导致溶质和水非选择性进入线粒体内膜,破坏线粒体膜电位,使氧化磷酸化解耦联,ATP生成障碍,引起线粒体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即线粒体功能不全〔3~5〕. 鉴于线粒体功能不全在能量代谢障碍及其在ASMCs膜超极化中的作用,学者们开始关注线粒体功能不全在重症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 本文综述线粒体功能不全在重症失血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导致的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

    作者:王淮淮;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IL-2、IL-4、IL-6水平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CD)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炎症指标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TGCD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取胆囊造瘘术进行治疗,PTGCD组30例在超声辅助下行PT-GCD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水平,并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结果 PTGCD组患者均经一次置管成功,术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4、IL-6水平均有所上升,但PTGCD组上升的幅度较小.IL-2水平均有所降低(均P<0.05).PTGCD组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GCD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作者:李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癫痫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癫痫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 61例癫痫患者(癫痫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阻)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癫痫组、脑梗阻患者发作后1 h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癫痫组高于脑梗阻(P<0.05);癫痫组、脑梗阻发作后24 h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发作后1 h(P<0.05).发作后1、24 h脑电图检查异常癫痫患者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脑电图检查正常的癫痫患者,且随着脑电图检查异常的逐渐严重,血清IL-1β、TNF-α水平越高(P<0.05).经Pearson秩相关分析,脑电图检查结果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72、0.738,P<0.05),癫痫发作1、24 h后,血清IL-1β与TNF-α均呈正相关(r=0.785、0.816,P<0.05).结论 血清IL-1β及TNF-α在癫痫患者体内呈高表达,并且与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呈正相关,IL-1β及TNF-α可作为脑电图检查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郑艳;陈岚;余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条件的选择

    目的 探讨分离及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佳条件.方法 选取不同周龄(2、3、4、8 w)的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对不同的培养基(L-DMEM、DMEM/F12),血清体积分数(7.5%、10%、12.5%、15%、17.5%),首次换液时间(48、72、96 h),换液方法(全换液、半换液)分组进行培养,每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数目的变化,细胞融合80%~90%时进行消化计数,记录达到传代要求的时间,取第三代细胞绘制BMSCs生长曲线,各组间免疫荧光检测CD34、CD44的表达率.结果 ①第2~3周SD大鼠达到传代要求时BMSCs数目多、所需时间短,第8周BMSCs含量明显减少,难以形成集落生长,细胞融合不到50%;DMEM/F12培养基中的细胞贴壁早、活性强,L-DMEM培养基中的细胞生长缓慢,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 h全换液和48 h半换液组细胞数目多,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全换液细胞数目少,72 h半换液杂细胞多,细胞呈全分布,二者增值速度慢,与前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体积分数越高细胞生长分化越快,时间越短,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代培养中高体积分数的细胞易老化.②接种圆形BMSC培养6 h后贴壁,分化成圆形、类圆形或多角形;72 h后有少量短梭形、星形细胞分散、贴壁生长,部分细胞伸出一支或多支伪足,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约6 d后BMSCs细胞集落呈放射状排列,伸出长短及粗细均不规则,伴形态各异的伪足、细胞胞核大、核仁清晰;约10 d细胞能融合80%~90%培养面;传代后24 h内可见细胞已完全贴壁,3 d可见以梭形为主的细胞铺满80%~90%培养面;经过1~2次传代后,细胞呈放射状或平行排列,形态趋于一致.③传代2 d后,细胞缓慢生长,处于生长停滞期;3 d起细胞转入对数生长期,4~5 d至高峰后转入平台期,细胞倍增时间约39.5 h.④传代BMSc存在CD44抗原表达,阳性率98.3%,而CD34呈阴性表达.结论 全骨髓贴壁筛选法是一种获得高纯度BMSCs简单、有效的方法;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SD大鼠育龄为2~3 w,接种密度80%~90%培养面,培养基为DMEM/F12,合适血清体积分数为10%,72 h首次全换液)BMSCs在体外生长状态良好,增殖速度快,DAPI可作为标记BMSCs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可作为细胞免疫组化的基础染色.

    作者:李倩晓;那荣妹;刘百亭;于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3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PCT组(A组)及常规治疗组(B组);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按照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B组由经治医师按照AECOPD诊治指南及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率、二重感染率及临床有效率.A组根据影像学分为AECOPD合并肺炎组(A1组)和单纯AECOPD组(A2组),对血清PCT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二重感染例数均低于B组(P<0.05);A1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A2组(χ2=6.414,P<0.05);PCT取0.180μg/L时能鉴别AECOPD是否合并肺炎,诊断的敏感性为64.5%,特异性为71.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 0.587~0.826,P=0.002).结论 AECOPD患者入院后根据血清PCT水平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能够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天数,同时减少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降低二重感染率;血清PCT水平能协助判断AECOPD患者是否合并肺炎.

    作者:石建邦;吴健卫;徐非洲;刘恋;张佳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6SrRNA基因检测在老年糖尿病烧伤脓毒血症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6S核糖体RNA(16SrRNA)基因检测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烧伤脓毒血症耐药性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老年糖尿病烧伤患者可疑脓毒血症患者41例外周静脉血标本共45份,将每份标本分别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培养以及16SrRNA基因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细菌病原体检测的阳性率,以PCR及血培养阴性、阳性患者血常规、TNF-α、IL-6、CRP、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PCR和血培养检测阳性率和操作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SrRNA基因检测及血培养方法阳性及阴性标本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16SrRNA基因检测及血培养方法阳性及阴性标本患者FPG、2 h 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1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低于革兰阴性菌,但是行血培养阴性患者中有部分患者PCR检测阳性.结论 老年糖尿病烧伤患者应早期行血常规、TNF-α、IL-6、CRP检测、监测FPG、2 h PG变化,一旦有潜在脓毒症风险,行16SrRNA基因PCR检测,判断细菌特征,早期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16SrRNA基因PCR检测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烧伤脓毒症患者细菌感染特异性、快速性、敏感性均较高,操作时间短,不受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影响.

    作者:刘向荣;李明华;朴春丽;米佳;刘扬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18和-35的表达

    目的 检测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18和-35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老年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21例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IL-18和IL-3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血清中IL-12、IL-18和IL-35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中IL-12、IL-18和IL-35的表达与病变的不同阶段相关,观察组中IL-12和IL-18具有正相关性,而其他指标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12、IL-18高表达、IL-35低表达与病变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有关.

    作者:安文静;冯喜英;关巍;华毛;久太;杜发茂;崔金霞;拉周措毛;李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武汉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知信行调查

    目的 探讨武汉市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单分析相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武汉市某养老院及部分社区随机抽取657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健康促进情况.结果 被访老年人中69.9%患有慢性病,18.7%患两种慢性病,11.9%患3种及以上.高血压患病者多,占被调查者的30.1%,其次是心血管疾病(14.8%)、糖尿病(12.6%)、关节炎(12.3%).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患关节炎(P<0.05).55.3%的老年人不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只有4.4%了解较多.慢性病患者对其所患慢性病了解较少、了解一些、了解很多的比例分别为41.0%,52.3%,6.8%.21.5%的老年人从不锻炼,71.7%从不吸烟,15.4%过去吸烟,12.9%现在吸烟.以前吸烟或缺乏锻炼者患癌症的危险高于不吸烟和经常锻炼者.结论 慢性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吸烟、缺乏锻炼均是罹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应加强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老年人慢性病认知水平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作者:唐聪;李檬妤;王斌;谈迪心;张丹丹;李绪辉;许奕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预测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预测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价值.方法 132例ASTEMI患者按照血清25-(OH)D3水平分为25-(OH)D3缺乏组(B组,<50 nmol/L,n=54)及25-(OH)D3正常组(A组,≥50 nmol/L,n=78),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MVA的发生率.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MVA发生的关系,并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水平预测MVA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Killip心功能分级较差(P<0.05);B组入院时血糖、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A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A组(P<0.05);MVA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25-(OH)D3水平与入院时血糖、血清BNP、cTnI、CK-MB、hs-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正负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缺乏(<50 nmol/L)是ASTEMI患者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95%CI:1.033~1.30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预测MV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77.9%,佳诊断截点为42.30 nmol/L.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可能是ASTEMI患者发生MVA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当重视血清25-(OH)D3水平的检测,及时补充VitD以降低患者MVA的发生风险,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魏秀邦;赵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居民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结果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率为35.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文化参与率较男性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文化参与率较其他人群高;自然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的人群,其文化参与率是自然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人群的3倍.结论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率较低,性别、文化程度和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作者:贾君麟;黄照权;石武祥;刘建英;高东;麦浩;郭振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1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单纯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施以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分析记录两组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相关措施实施后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餐后血糖、TG和空腹血糖水平以及SF-36量表各项目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干预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情绪控制、坚持运动、正确服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自我监控以及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指标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能够高效控制病患血脂以及血糖,使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遵医行为获得显著提高.

    作者:杨秋;任毅;任伶俐;崔素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胃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抢救效果及预后

    目的 探究急诊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胃出血的抢救及预后效果.方法 急性胃出血患者90例,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选择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用药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有效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胃出血能够有效缩短出血时间,患者的恢复用时较少.

    作者:郑林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以PWV与ABI为主要内容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攀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1〕. 人们对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动脉硬化的检测技术实现了由有创到无创的跨越〔2〕. 作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主要内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踝臂指数(ABI)不仅对动脉硬化人群的血管评估意义重大,且对无症状的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分层评估亦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红梅;金慧实;梁家彩;张驰;姜宏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 APN)是脂肪细胞所特异性分泌的一类糖蛋白,它也是调节机体脂类代谢及血糖稳态的重要因子. 已知结论显示,APN可以抗动脉硬化,促进骨骼肌的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抑制肝糖的生成,改善胰岛素抵抗( IR). 此外, AP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 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本文现将此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毛宇;鲁晓平;韩立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福辛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影响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CHF模型,6 w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CHF组、Fos10组、FOS20组(福辛普利10、20 mg·kg-1·d-1).治疗8 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透射电镜观察左室心肌组织形态的改变;TUNEL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CHF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LVM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显著下降(P<0.01);与CHF组比较,Fos10组和Fos20组大鼠LVEDP、LVM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显著升高(P<0.01),且Fos20组效果明显.电镜下观察:Fos10组和Fos20组心肌损伤程度较CHF组明显减轻.结论福辛普利可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CHF大鼠心室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

    作者:谢亚芹;赵娟;李秀华;冯翔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机制

    目的 探讨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1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赋形剂组、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ER受体拮抗剂治疗组、ER-α受体激动剂治疗组、ER-β受体激动剂治疗组、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剂N-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治疗组、ER-β受体激动剂治疗+L-NAME治疗组,每组20只,均进行切除双侧卵巢+制作动脉瘤模型.醋酸去氧皮质酮(DOCA)-盐型诱导颅内动脉瘤小鼠形成的模型,各组分别于DOCA注射后第6天给予赋形剂二甲基亚砜(DMSO)、17-β-雌二醇、17-β-雌二醇联合ER拮抗剂、ER-α亚型激动剂(PPT)、ER-β亚型激动剂(DPN)、L-NAME、DPN联合L-NAME,大鼠出现动脉瘤破裂症状时处死,或给药持续至DOCA注射后第21天时处死.统计分析各组动脉瘤形成情况以及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和动脉瘤破裂率.结果 雌激素治疗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及动脉瘤破裂率显著低于赋形剂组和雌激素+ER拮抗剂组,ER-β受体激动剂组显著低于赋形剂组(P<0.05),ER-α受体激动剂组与赋形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赋形剂组比较,L-NAME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及动脉瘤破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ER-β受体激动剂+L-NAME组显著高于ER-β受体激动剂组(P<0.05).结论 雌激素能够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与雌激素刺激ER-β受体激活有关,且这种作用依赖于NO的产生.

    作者:李涛;李秀山;计彦新;葛虹;王红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音乐治疗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认知功能和抑郁情绪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10次团体音乐治疗活动,每周一次,每次60 min.连续10 w,随访5 w.使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和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在治疗前、治疗后5 w、10 w对两组患者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MMSE、CSD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抑郁情绪.

    作者:刘丽纯;刘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湿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23的表达及白芍总苷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老年湿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以及白芍总苷(TGP)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老年湿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GP组,每组70例,同时选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同时局部外用地奈德乳膏,TGP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TGP胶囊(0.6 g,3次/d).分析三组患者IL-17和IL-23的表达情况以及TGP治疗前后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同时对比分析常规治疗组和TGP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TG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2个月后两组水平均显著降低,且TGP组的表达减少更显著(均P<0.05);此外,TGP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健康人相比,湿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明显增加,TGP能够调节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应用于湿疹的治疗.

    作者:刘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