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李静;刘旭东

关键词:超高龄, 脑梗死, 尿激酶
摘要:目的 探讨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的年龄分为超高龄组(≥80岁)和对照组(<80岁),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尿激酶静脉滴注,以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疾病体征情况为依据评判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 d、1 w和半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及死亡的情况.结果 两组有效率、m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龄不应该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机制

    目的 探讨雌激素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1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赋形剂组、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ER受体拮抗剂治疗组、ER-α受体激动剂治疗组、ER-β受体激动剂治疗组、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剂N-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治疗组、ER-β受体激动剂治疗+L-NAME治疗组,每组20只,均进行切除双侧卵巢+制作动脉瘤模型.醋酸去氧皮质酮(DOCA)-盐型诱导颅内动脉瘤小鼠形成的模型,各组分别于DOCA注射后第6天给予赋形剂二甲基亚砜(DMSO)、17-β-雌二醇、17-β-雌二醇联合ER拮抗剂、ER-α亚型激动剂(PPT)、ER-β亚型激动剂(DPN)、L-NAME、DPN联合L-NAME,大鼠出现动脉瘤破裂症状时处死,或给药持续至DOCA注射后第21天时处死.统计分析各组动脉瘤形成情况以及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和动脉瘤破裂率.结果 雌激素治疗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及动脉瘤破裂率显著低于赋形剂组和雌激素+ER拮抗剂组,ER-β受体激动剂组显著低于赋形剂组(P<0.05),ER-α受体激动剂组与赋形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赋形剂组比较,L-NAME组破裂的动脉瘤发生率及动脉瘤破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ER-β受体激动剂+L-NAME组显著高于ER-β受体激动剂组(P<0.05).结论 雌激素能够预防切除卵巢大鼠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与雌激素刺激ER-β受体激活有关,且这种作用依赖于NO的产生.

    作者:李涛;李秀山;计彦新;葛虹;王红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和13例膀胱正常黏膜组织中MACC1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MACC1在膀胱癌组织中蛋白阳性率(65.0%)显著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15.38%;MACC1蛋白表达在浸润性癌(T2-4)阳性率为78.57%,远高于浅表性癌(T1,33.33%);MACC1蛋白在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为81.58%,高于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6.36%);复发者MACC1阳性率为77.78%,远高于初发者阳性率(45.83%).MMP-9在膀胱癌组织中蛋白阳性率(78.33%)显著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30.77%,P<0.05).MMP-9蛋白表达在浸润性癌阳性率为88.10%,远高于浅表性癌(55.56%);在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为92.11%,高于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54.55%);复发者MMP9阳性率为88.89%,远高于初发者阳性率(62.50%).MACC1与MMP-9呈正相关.结论 MACC1和MMP-9蛋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长具有相关性,并能反映出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联合检测有利于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力及患者预后.

    作者:徐松涛;任丽平;盛维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居民文化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结果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率为35.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文化参与率较男性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文化参与率较其他人群高;自然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的人群,其文化参与率是自然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人群的3倍.结论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率较低,性别、文化程度和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作者:贾君麟;黄照权;石武祥;刘建英;高东;麦浩;郭振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石蜡包埋的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各50例,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组织中TRAIL蛋白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TR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依次为:86.00%vs 66.00%;0.180±0.043 vs 0.128±0.021 OD值)(P<0.05或P<0.01).前列腺癌组TR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分别在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伴有和不伴有骨/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次为:88.89%vs 84.38%,0.181±0.051 vs 0.179±0.029;89.47%vs 75.00%,0.182±0.044 vs 0.181±0.036)(均P>0.05).结论 TRAI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但与TMN分期、骨/淋巴结转移无关,增强表达的TRAIL可能与前列腺组织的恶化有关.

    作者:鲍小招;范广民;吴忠明;陈振乾;吴忠标;曾爱平;屈宏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实施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9例老年VAP患者的资料进行病原菌分布情况检测和统计,均实施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病原菌清除效果.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肌酐、尿素氮、天冬氨酸氨基、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结果 共检出49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占大多数;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入组患者均未出现皮疹与呕吐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未出现异常变化(均P>0.05).患者获得了理想的清除效果,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的清除率分别达到100.00%、75.00%以及90.00%.结论 老年VAP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实施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吕聪;周有华;冯长壮;林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16例老年ACS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血小板功能血栓烷(TX)B2、血小板2-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TXB2、GMP-140、P-selectin、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明显上升,而LVEDD、LVESD明显下降,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ACS时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且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更显著.

    作者:胡菁;周全魁;谢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老年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在老年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的28例老年患者术前利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评分标准评分,并对其进行冈上肌出口位X线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术中,在关节镜下切除肩峰前下外侧部分、滑囊及喙肩韧带和增生骨赘等,扩大肩峰下间隙;根据术后评分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定期随访6~24个月.结果 术后UCLA评分,优17例(60.72%),良8例(28.57%),可2例(7.14%),差1例(3.57%),术后优良率达89.28%.术后随访平均得分〔(33.42±5.54)分〕显著高于术前〔(14.32±4.98)分,P<0.05〕.结论 关节镜对明确诊断病情有重要作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在老年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刘军;那键;魏巍;霍维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绝经期早期OSAS受试者87例、绝经期晚期OSAS受试者86例.测量受试者颈围、腹围;应用Epworth嗜睡量表评价受试者嗜睡程度;多导睡眠监测法检测受试者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低通气占AHI的比例,夜间低血氧饱和度(SpO2),长呼吸暂停时间;晨起检测受试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进一步在两组受试者中进行颈围、腹围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与AHI的相关分析.结果 与绝经期早期组相比,绝经期晚期组表现出嗜睡程度更高以及更高的AHI;低通气所占AHI比例在绝经早期组意义明显高于绝经晚期组(P<0.001),夜间低SpO2在绝经晚期组较绝经早期组表现为更低(P<0.05),长呼吸暂停时间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围和收缩压绝经晚期组高于绝经早期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腹围与AHI呈正相关(r=0.914,P<0.001);AHI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822,P<0.001).结论 绝经期女性OSAS严重程度随绝经期延长逐渐加重;肥胖是绝经期女性OS-AS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减体重或为预防和治疗绝经期女性OSAS的重要措施;绝经期女性OSAS严重度增高可提高高血压的风险.

    作者:匡冬梅;袁海波;张征骄;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拟组方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血清及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组方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兔血清及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调节机制.方法 选取9个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盲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1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2 w,取空腹血清及造模膝关节前方部分滑膜组织、股骨内侧髁软骨及软骨下骨及滑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及关节滑液IL-1、TNF-α的含量及变化.结果 肉眼观察西药组关节间隙狭窄程度介于模型组和中药组之间,关节表面粗糙,软骨下骨赘生成明显;中药组关节间隙较其他各组稍窄,关节表面触之稍粗糙伴轻微骨赘生成;中药组光镜下见软骨细胞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模型组软骨细胞大小不均且呈簇状排列;模型组血清及关节液IL-1、TNF-α含量升高(P<0.01).两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及关节液IL-1、TNF-α含量降低(P<0.01),两给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补肾固筋方可以明显降低血清和关节滑液IL-1、TNF-α的分泌水平.

    作者:王恒树;张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IR组以及NBP组各20只,另将NBP组根据NBP的用药剂量分成小剂量组(20 mg/kg)6只、中剂量组(40 mg/kg)7只、大剂量组(80 mg/kg)7只.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IR模型,对比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凋亡细胞数,各组大鼠的caspase-3表达以及NBP组大鼠经不同剂量NBP处理后的caspase-3表达.结果 NBP组和IR组脑梗死体积及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Sham组,NBP组明显低于IR组(P<0.05).NBP组和IR组皮质和海马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Sham组,NBP组明显少于IR组(P<0.05).中剂量及大剂量组皮质和海马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明显少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NBP对于大鼠局灶性IR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还可有效降低caspase-3的表达,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库亚萍;周盛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社区管理方案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社区管理方案的制定,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2个地理上相隔较远的社区,纳入60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9例)与对照组(111例),试验组采取预先制定的心房颤动社区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方案.随访至少12个月,主要终点指标是心血管疾病入院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指标.结果 经过平均22个月的随访,主要终点指标在两组的发生差异显著,试验组(20.1%)低于对照组(33.3%)(RR=0.61,95%CI 0.38~0.96,P=0.03).心血管入院发生比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9.3%vs 31.5%,RR=0.61,95%CI 0.38~0.98,P=0.04);心血管死亡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试验组有降低趋势(RR=0.51,95%CI 0.05~5.53,P=0.58).两组间各种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 0.15~7.10,P=0.99).结论 心房颤动社区管理方案能够改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心血管疾病入院,并有降低心血管死亡发生的趋势,且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作者:曹文斋;张婷;钟德超;石兆云;余江恒;余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CS患者141例(ACS组),冠心病(HD)患者(除外ACS)110例(CHD组),健康体检者15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ACS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7例(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84例(AMI组),分别进行血清Mb、cTnI、CK、CK-MB和hs-CRP检测.结果 ACS患者血清Mb、cTnI、CK-MB和hs-CRP检测值均高于CH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UA组、CH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b、cTn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只检测其中任意一种指标或两种指标.结论 ACS患者血清Mb、cTnI、CK-MB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Mb、cTn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曾桂芬;徐宝灵;刘行超;罗厚龙;农妍;李世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以PWV与ABI为主要内容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攀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1〕. 人们对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动脉硬化的检测技术实现了由有创到无创的跨越〔2〕. 作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主要内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踝臂指数(ABI)不仅对动脉硬化人群的血管评估意义重大,且对无症状的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分层评估亦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红梅;金慧实;梁家彩;张驰;姜宏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不停搏下冠脉搭桥手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体外循环下OPCABG术患者41例,比较术前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2.7±0.8)个,呼吸机辅助时间(30.1±16)h、监护时间(3.5±2.4)d、院内死亡率5%.结论 体外循环下OPCABG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明;肖连波;张玉辉;李国靖;周继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钝挫伤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钝挫伤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5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钝挫伤即刻(D0组)、24 h(D24组)、48 h组(D48组)4组,每组6只.其中钝挫伤组进行钝挫伤的操作后,分别于即刻、24、48 h进行麻醉,与对照组一同摘取左侧腓肠肌,立刻进行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另取新生鼠(N组)2只,宰杀后取下左侧腓肠肌,同样进行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结果新生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显著,在培养第2天便可见少量纺锤形的单核细胞出现;在第3天就大量增殖,当培养5d后,卫星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的肌管;D0组3 d后可见肌卫星细胞,而D24、D48组4 d后可见卫星细胞,到第8天时增殖达到高峰,基本布满大部分培养皿,部分分化融合成肌管,之后增殖速度下降.C组肌卫星细胞含量少,且增殖速度慢.结论 钝挫伤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与增殖具有重要作用,且新生鼠体内的肌卫星细胞并未处于静息状态.

    作者:唐芳;高品操;潘同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脓毒症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诊断筛查脓毒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5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分析PCT、CRP、PCT+CRP筛查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析影响脓毒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的PCT、CRP、WB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CT联合CRP筛查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2.6%、84.4%、87.7%、90.5%、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具有较高的PCT、CRP水平,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质性研究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感受.方法 选取山西省某医院的13名COPD住院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将老年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感受归纳为生理舒适感下降、负性情绪多样、社会功能减弱、健康需求增加4个主题概念.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健康相关信息的评估,关注其健康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梅;高欢玲;刘爱梅;周雪;申华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胃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抢救效果及预后

    目的 探究急诊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胃出血的抢救及预后效果.方法 急性胃出血患者90例,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选择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用药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有效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胃出血能够有效缩短出血时间,患者的恢复用时较少.

    作者:郑林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肪酸结合蛋白4与脂质代谢及体脂分布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与脂质代谢及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85岁老年男性122例,分为MS组72例、非MS组50例.按照MS组分数目分为5组:1组(0组分)、2组(1组分)、3组(2组分)、4组(3组分)、5组(≥4组分).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FABP4水平,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体脂百分比及腰臀脂肪比评估体脂分布情况及肥胖程度,分析FABP4与各脂质代谢指标及体脂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MS组FABP4水平较非MS组显著升高〔(31.44±15.08)ng/ml vs(24.56±5.60)ng/ml,P<0.01〕,随代谢组分增加,FABP4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FABP4与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8、0.493、0.720、0.333、0.553、0.267、0.467和0.470,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FPG、腰臀脂肪比、体脂百分比、舒张压是影响血清FABP4的独立危险因素(b=0.596、0.240、0.325、-0.155、-0.148,均P<0.05).结论 血清中FABP4高水平可增加老年男性MS风险,并参与脂质代谢紊乱及体脂的异常分布特别是腹型肥胖的形成.

    作者:赵翠平;卢爱娇;周海俊;叶新华;胡苏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iRNA和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国内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一位. 膀胱癌具有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早期膀胱癌又无明显症状,因此许多患者诊断出时常已发生转移,导致预后不佳. 鉴于现有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存在不足,亟需新的诊断标志和有效治疗策略. 当前研究表明,在膀胱中存在异常表达的特定miRNA,且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本文就miR-NA和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杰燚;陈红微;田小柯;张霞;张敏;黄海山;许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