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玲
目的 探讨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分别于建立体外循环前(T1)、建立后30 min(T2)、停机时(T3)及停机后2 h(T4)、6 h(T5)及24 h(T6)采集桡动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及IL-6水平,采用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比较患者在不同时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清TNF-α水平在T1时刻低,于T2时刻开始升高,于T4时刻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开始下降(T5),并于T6时刻再一次升高,但仍显著高于T1时刻(P<0.05);血清IL-6水平在建立体外循环后迅速上升,于T5时刻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T6时刻仍显著高于T1水平(P<0.05);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体外循环建立后出现升高,于T4时刻达到高峰,之后出现下降(T5),于T6时刻再一次升高(P<0.05);血清TNF-α峰值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631,0.657;P<0.05);血清IL-6峰值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535,0.609;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促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清TNF-α及IL-6 水平升高,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越加重TNF-α、IL-6 的释放,加重术后炎性反应.
作者:曾祥君;吴岳恒;种朋贵;虞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冲击波对老年髌骨劳损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按国际上通用的关节功能诊断标准,结合髌骨劳损症的特点,确定老年髌骨劳损的诊断标准.采用小剂量、中剂量冲击波刺激法,分别对患者进行2个疗程治疗,6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按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其治疗前后病情、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参加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冲击波治疗老年髌骨劳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健;孙辉;张建华;蔡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UMO特异性蛋白酶(SENP-1)蛋白在老年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45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选取脑胶质瘤癌灶旁未见明显组织学改变的组织区域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ENP1蛋白在老年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表达的结果,比较SENP1蛋白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脑胶质瘤组织中SENP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ENP1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预后的关系.结果 SENP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SENP1在临床分期为Ⅲ和Ⅳ期的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Ⅰ和Ⅱ期,在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大病灶组织中SENP1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小病灶组(P<0.05),在不同性别患者中,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ENP1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脑胶质瘤的病灶大小相关.SENP1阴性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 SENP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增强,且与老年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SENP1阴性表达的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
作者:黄琦丹;陈家康;刘全;郑捷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表达与注意及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为观察组,其中Hcy水平>15 μmol/L 19例,≤15 μmol/L 16例.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Hcy、连续操作测验(CPT)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比较不同血清Hcy水平患者的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CPT及WCST评分,分析患者血清Hcy水平与CPT及WCS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PT中的正确反应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正确平均反应时及干扰项错误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WCST中的正确测验数及分类完成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Hcy>15 μmol/L者CPT的正确反应数均明显少于Hcy≤15 μmol/L者,正确平均反应时及干扰项错误数均明显多于Hcy≤15 μmol/L者,WCST中的正确测验数及分类完成数均明显少于Hcy≤15 μmol/L者,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明显多于Hcy≤15 μmol/L者(P<0.05).两组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cy与CPT中的正确反应数和WCST中的正确测验数以及分类完成数均呈负相关,而与CPT中的干扰项错误数和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以及随机错误数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注意及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临床诊治过程中可监测患者血清Hcy水平以辅助治疗.
作者:王金成;葛怡然;王朝敏;高明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辛伐他汀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获得老年人辛伐他汀安全性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和病例报告.RCT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余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检出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45篇,病例报告27篇.①RCT文献结果:老年患者使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肝脏转氨酶升高、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辛伐他汀60 mg肝脏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辛伐他汀2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g与20 mg、20 mg与40 mg辛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皮疹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报告分析结果:11例确定为辛伐他汀导致的不良反应,14例很有可能,5例可能.结论 老年患者使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但与某些药物存在不良相互作用,需关注其相互作用,开展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智慧;张永军;全淑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河湟谷地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2和细胞趋化因子(CCL)7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湟谷地新发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6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SSTR2和CCL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对SSTR2和CCL7阳性表达的影响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STR2在胃癌组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低(P<0.05);CCL7在胃癌组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胃癌组中SSTR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组(P<0.05);有浆膜浸润、肿瘤直径大、淋巴结有转移以及TNM分期为Ⅲ~Ⅳ期者的CCL7阳性表达率均远远高于无浆膜浸润、淋巴结无转移以及TNM分期为Ⅰ~Ⅱ期者(P<0.05).SSTR2和CCL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SSTR2的缺失和CCL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河湟谷地胃癌的发生.
作者:马玉滨;燕速;于鹏杰;赵林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集137例肝脏彩超诊断为NAFLD的住院T2DM患者,分别采集病史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 137例患者中NAFLDFS>0.676者33例,NAFLDFS<-1.455者21例,NAFLDFS-1.455~0.676者83例.Pearson分析显示进展性肝纤维化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HOMA2-IR呈线性正相关;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酸(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呈线性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SBP升高和RBC、WBC、TC减少是T2DM合并NAFLD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OR=1.279、1.076、0.374、0.674、0.574).结论 胰岛素抵抗、SBP升高是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WBC、RBC及TC升高则是肝纤维化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魏美丽;孙立娟;吕斌;林思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强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拥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资料证实了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如对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脏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而他汀类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论.他汀类药物可能存在抗肿瘤作用,也有学者指出这类药物降脂可能增加肿瘤发病风险及促进肿瘤发展〔1〕.辛伐他汀是临床广泛处方的一类脂溶性他汀,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都表明,辛伐他汀可能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辛伐他汀对肿瘤发生发展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朱辉;徐书杭;刘超;蔡可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人类口腔鳞癌(SAS)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AS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进行处理后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采用涂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 小室模型对SAS细胞进行体外侵袭力检测;划痕实验研究槲皮素对SAS细胞迁移的影响;明胶酶谱法测定SAS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法研究槲皮素与SAS细胞迁移和侵入相关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槲皮素可以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SAS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中,随着槲皮素浓度提高,SAS细胞迁移数目呈递减趋势、细胞侵袭能力呈递减趋势;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槲皮素抑制SAS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的表达.结论 槲皮素抑制SAS细胞生长能力,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以及NF-κB蛋白的表达阻断SAS细胞迁移、运动以及侵袭.
作者:魏建宏;乔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61名≥6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宗教信仰方面社会支持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女多的得分高(P<0.01),文化程度高总分也高(P<0.05),丧偶的低(P<0.01),与配偶同住的高于单独居住的(P<0.01),月收入高总分也高(P<0.01),有照料的明显高于无照料的(P<0.01).结论 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得分偏低,加强对留守老人的支持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习琼;林登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高频率超声影像评价白藜芦醇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 选择200~220 g Wistar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8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白藜芦醇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白藜芦醇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日接受10、20、30 mg/kg白藜芦醇苷灌胃处理.4 w后采用高频率超声影像检测各组的心脏左室结构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和后壁厚度(LVPWd)、左室长轴切面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及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和每搏心排血量(SV)〕,取大鼠心脏组织进行TTC染色计算左室梗死面积占心室面积的比例,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LVAWd、EF、FS、SV及血清SOD水平均降低,LVIDd、LVIDs、LVEDV、LVESV及血清CK、LDH和MDA水平均升高(P<0.05);除白藜芦醇苷低剂量组LVAWd、LVIDd与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高、中、低剂量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各组LVPW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占心室的比例为(22.45±4.03)%,高于假手术组的0%(P<0.05);白藜芦醇苷高、中、低剂量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占心室的比例依次为(12.63±3.06)%、(17.09±2.77)%和(20.86±3.82)%,均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占心室的比例均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苷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其效果与药物剂量有关,高频率超声影像在评价白藜芦醇苷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上有一定准确性.
作者:雷刚;夏建国;雷丹;贾伟;黄雪兰;郭家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重度抑郁症(MDD)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思维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1〕.世界卫生组织(WTO)专家预测2020年后MDD将会成为现有疾病中致残和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之一,其终身患病率可以达到15%以上〔2,3〕,这将会给全球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4〕.尽管中医药和西药治疗MDD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仍然缺乏抗MDD的特效药物,同时西药抗MDD的治疗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D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也是极其复杂的,涉及遗传〔5,6〕、肥胖〔7〕、应激〔8〕、心理、环境、内分泌、神经、社会等多种因素.近几年来关于MDD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例如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活性上调机制逐渐引起了抗MDD研究者的高度重视〔9,10〕.30%~50%的MDD患者血清伴有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增加〔11〕,且伴有雌激素含量降低,海马GC受体(GR)减少,并影响GR和盐皮质激素(MR)比值,造成海马神经元损伤并抑制HPA轴活性,同时可以使GC对HPA轴反馈抑制减弱,造成HPA轴亢奋,加重MDD病情.可见MDD脑内神经元损伤机制与HPA轴失调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HPA轴与MDD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杰;费洪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结肠癌病人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与结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结肠癌患者168例,其中男88例,女80 例,结肠癌Ⅰ期44例,Ⅱ期43例,Ⅲ期40例,Ⅳ期41例.此外选取健康对照40例,所有入组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统计分析血清中IL-6、TNF-α水平和结肠癌病程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结肠癌Ⅰ期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6及TNF-α水平与结肠癌病程具有正相关.结论 血清中IL-6、TNF-α水平在结肠癌患者中的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随着结肠癌病程增加,其水平亦明显升高,因此,血清中IL-6、TNF-α水平可作为筛选和评估结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鹏飞;张玉军;朱振龙;安永辉;陈进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对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评估能力及食管癌管壁厚度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CT影像征象,将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可切除型、不容易切除型和开胸探查型,将CT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壁厚度<3 cm时肿瘤病变多限于壁内浸润,壁厚3~5 cm时外侵率为37.5%,壁厚>5 cm者外侵率高达97.0%.结果表明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的CT影像诊断与术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螺旋CT可在术前正确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可使部分食管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胸探查.
作者:张春柱;康志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Ⅰ受体(R)、IGF-Ⅱ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11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IGF-Ⅰ、IGF-ⅠR、IGF-Ⅱ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对比不同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患者术后6个月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结果年龄大、分化低、临床分期晚的患者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GF-Ⅰ(P=0.013)、IGF-Ⅱ(P=0.030)、IGF-ⅠR(P=0.020)、肿瘤N分期(P=0.010)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老年胃癌根治术后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樊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白细胞分类、神经功能缺损与临床预合的关系.方法 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分类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探讨白细胞分类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和残疾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比值均高于独立生活组,死亡和残疾组各时间点1、7、14 d 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独立生活组(均P<0.05),相关因素分析N/L水平(P=0.02)、NIHSS评分(P=0.015)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白细胞分类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彦平;张保朝;温昌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辽宁省贫困地区留守老人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该人群的生存质量.方法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贫困地区7个贫困县(康平县、建昌县、朝阳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义县、彰武县、岫岩满族自治县)725例留守老人进行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辽宁省贫困地区留守老人的生存质量在4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生理(52.36±13.06)分、心理(49.27±12.45)分、社会关系(48.06±12.51)分、环境(44.24±13.7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子女回家频率、文化程度、收入是影响生理方面得分的主要因素,收入、子女回家频率、家庭和睦程度是影响心理方面得分的主要因素,收入、自理能力、家庭和睦程度是影响社会关系方面得分的主要因素,收入、居住类型是影响环境方面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 辽宁省贫困地区留守老人的生存质量得分低于中国普通老年人的平均得分,生存质量状况较差,应该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加大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作者:隋佳;张会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标志物CD31、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56例行手术切除的GIST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检测;分析GIST患者VEGF表达情况,CD3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数目(IMVD)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VEGF阳性表达中12例预后良好,17例预后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②预后好和预后差的患者CD105-IMVD值分别为(17.34±1.71)和(27.49±2.67);CD31-IMVD值分别为(13.67±2.39)和(19.57±4.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患者预后与VEGF阳性、CD31-IMVD、CD105-IMVD值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N分期、肿瘤直径、CD105-IMVD值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血管标志物CD31、CD105、VEGF可作为GIST患者的预后指标,CD105可作为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袁征;李珍;孙彦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1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连续选取82例住院治疗的ACI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治疗14 d.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清晨取肘静脉血,采取双抗体夹心联酶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VEGF、Ang-1浓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第3天、第14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第7天时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第3天、第7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ng-1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与各组治疗前相比,VEGF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浓度在治疗后第7天达到高峰.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4天分别与各组治疗前相比,Ang-1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Ang-1浓度在治疗后第14天仍呈上升趋势.结论 法舒地尔可促进脑缺血后VEGF、Ang-1的高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吴春芳;沈晓明;乔利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病种中老年人群的疾病经济负担与经济风险.方法 采用疾病家庭经济风险指数(FR)和相对风险度(RR)指标测量不同病种中老年人群的疾病经济负担和经济风险.结果 恶性肿瘤、脑卒中及两种及以上慢性病中老年人群的家庭经济风险较高.两种及以上慢性病、脑卒中、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中老年人群相对整体慢性病中老年人群的疾病经济风险较高.慢性病中老年人群相对非慢性病中老年人群的疾病经济风险较高.患者就医行为和疾病费用结构差异会导致不同慢性病门诊、住院和自我治疗方式下的经济负担与经济风险差异.结论 医疗保障制度应根据慢性病病种和类型的经济风险差异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者:李湘君;王中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