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马瑞;罗丁;卢璐;郭小川;周俊合;符文彬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精灸
摘要:目的 探讨精灸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物.两组治疗2次/w,两次治疗时间间隔72 h,10次为1个疗程,4 w内完成全部治疗.依据WOMAC骨关节炎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功能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灸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具有很好的镇痛效应,并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且安全性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癫痫伴记忆认知损伤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

    我国目前约有1 000万例以上的癫痫患者,在其伴随症状中30%~4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包括对一般知识的注意力、空间结构记忆、言语记忆、阅读学习及精神活动等方面,患者尤其以长短时记忆能力、视觉空间记忆能力受损为显著[1].大脑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代谢紊乱、兴奋性神经递质过度释放、组织酸中毒、甚至神经组织结构变异等成为经常重复性痫性发作后累及记忆与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2].神经突触可塑性变化也是癫痫伴随学习记忆与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赵爽;张胜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64层螺旋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64层螺旋CTA评估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经颈部血管彩超发现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99%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完成颈动脉MRI及CTA检查,并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斑块内出血(IPH)组和非IPH组,比较两组CTA影像学特点(包括斑块内CT值以及是否存在斑块溃疡)的差异性.结果 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99%的患者97例,狭窄颈动脉共114条,其中存在IPH者67例,IPH的发生率约为58.8%.CTA检查结果示IPH组斑块内平均CT值为(87.13±14.82)HU,非IPH组为(35.17±12.47)HU,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查结果示IPH组存在斑块溃疡者53例(79.1%),非IPH组5例(10.6%);CTA评估斑块溃疡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75%,两组在是否存在斑块溃疡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存在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可使用CTA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以斑块内CT值以及斑块溃疡作为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治疗.

    作者:余浩佳;丁玉宝;张慧;辛世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术中转开腹术的预后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术中转开腹术的预后.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330例,其中有中转开腹者29例(研究组),对照组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数据和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中转开腹的原因有瘤体过大(31.03%)、过度粘连(41.38%)、肿瘤侵及邻近组织、出血过多和位置难以处理.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恢复饮食所需时间、肛门开始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行腹腔镜微创术中转开腹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更差,主要原因为瘤体过大和过度粘连,中转开腹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近期疗效更差,因此术前做好准确的评估,再来实施更具体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更好.

    作者:陈钢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西南地区人群尿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西南地区人群尿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3例T2DM患者(T2DM组) 和23例T2DM合并CHD患者(DC组)及38例健康对照(NC组)的血、尿脂联素水平,探讨各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尿白蛋白/肌酐(ACR)等的关系. 结果 DC组尿脂联素水平较T2DM组及NC组均明显升高(分别为20.91±4.59 vs 17.75±1.90 μg/ml,20.91±4.59 vs 13.61±5.74 μg/ml,P<0.01),T2DM组较NC组明显升高;DC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也明显升高(分别为5.73±1.78 vs 8.43±3.55 μg/ml,5.73±1.78 vs 14.46±4.18 μg/ml,P<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T2DM组尿脂联素水平与血清脂联素相关,而DC组则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ACR相关,进一步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DC组影响尿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CR、HbA1c及TC是(Y尿脂联素=0.004X ACR+2.83XHBA1C +4.055XTC-30.224).结论 尿脂联素水平改变与T2DM大血管病变有关,其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

    作者:董靖;李志勇;卢旻鹏;陈德智;赵小兰;陈燕梅;瞿文娟;程昌琴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HIF-1α、CXCR4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其下游基因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几乎无表达.HIF-1α、CXCR4蛋白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 HIF-1α、CXCR4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提示HIF-1α可能通过调控CXCR4及VEGF蛋白的转录,进而促进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前列腺素E2激活YAP正反馈回路促进小鼠结肠炎后结肠再生及癌变的分子机制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PGE2)激活Ye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AP)正反馈回路促进小鼠结肠炎后结肠再生及癌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DLD1结肠癌细胞株或基因稳定敲除细胞株,在有/无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的条件下,采用重组PGE2或PBS孵育,采用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定量PCR、转录和增殖法进行比较分析.采用DSS法诱导C57/BL6小鼠结肠炎模型(对照鼠),同时构建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基因敲除鼠(15-PGFH-KO)、YAP基因敲除鼠(YAP-KO)、和双基因敲除(DKO)小鼠,采用吲哚美辛抑制PGE2合成信号通路,检测下游基因表达及结肠再生和癌变功能.结果 PGE2处理结肠癌细胞株导致YAP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5-PGDH-KO组鼠结肠组织中PGE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敲除细胞(WT)组增长了2.5倍,吲哚美辛处理后15-PGDH-KO组鼠YAP的表达水平及下游靶基因水平均较WT鼠显著升高.吲哚美辛处理显著降低PG过氧化物合成酶(COX)-2及PGE受体4基因(EP4)的转录水平,转染YAP持续激活突变体(5SA)可显著增加 COX-2和EP4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转录水平,敲除YAP后上述现象消失.对照鼠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导致结肠炎,注射PGE2促进小鼠发生结肠再生;YAP敲除鼠并未发生结肠再生,同时口服DSS后迅速死亡;15-PGFH敲除鼠结肠组织再生比对照鼠更快,且体重恢复更快、结肠长度和结肠炎组织学得分更高.上述现象可以被注射吲哚美辛逆转.YAP敲除鼠或15-PGFH敲除鼠诱导结肠炎后未发现自发性肿瘤,YAP/15-PGDH双基因敲除鼠出现息肉并终发展成原位癌.口服吲哚美辛可有效防止双敲除鼠自发性肿瘤的形成.结论 PGE2可增加YAP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从而促进 COX-2及EP4的表达水平增加,这一信号回路可促进扩散的结肠癌细胞系增殖和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再生,持续性激活进一步可导致息肉和小鼠结肠肿瘤的形成.

    作者:陶英歌;付高洁;国向东;刘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丁丙诺啡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

    目的 探讨丁丙诺啡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82例老年急腹症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给予丁丙诺啡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术后疼痛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浓度变化,并对比两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插管后即刻和插管5 min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插管后即刻和插管5 min后观察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P<0.05),且各时刻观察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和术后12 h两组血清CRP、Cor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血清CRP、Cor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实施丁丙诺啡超前镇痛并不会导致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手术应激反应.

    作者:倪勇;高峰;白露;张朝庆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原、热休克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热休克蛋白(HSP)70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合并肺炎组)、老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00例.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所有患者均实施对症支持治疗,对比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死亡者和存活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差异.结果 合并肺炎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远高于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且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肺炎患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且死亡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远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中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可用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郭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肢体功能训练并耳穴贴压对失眠中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肢体功能训练联合耳穴贴压对失眠老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的112例老年失眠患者完成了该联合疗法的实践治疗,于治疗前及90 d治疗后,分别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进行检测,并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90 d治疗后,患者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9.17±4.26)分改善为(10.60±3.17)分(P<0.05);经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0.18%.结论 肢体功能训练联合耳穴贴压利于调节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也利于患者心情愉悦、心理得到暗示,总体疗效明显.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依据每搏变异指数调控冠心病患者术中的液体管理

    目的 探究每搏变异(SVV)用于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的容量管理中,指导输注量与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关系.方法 择期行OPCABG患者160例随机分为SVV组(80例,依SVV值变化管理液体容量)与对照组(80例).5个时间点采集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即T0:患者入室时;T1:诱导15 min后;T2:诱导插管后60 min;T3:切皮后5 min;T4:拔管前.术后2、12、24和48 h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SVV指数.结果 SVV组SVV在各时间点没有显著性变化,对照组 T1~T4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VV组MAP在 T1~T4增高,对照组 T1~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MAP在T1~T4均显著低于SVV组(P<0.05).SVV组HR在 T1~T4降低,对照组 T1~T4明显升高(P<0.05).两组T1~T4的炎性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对照组的炎性细胞因子在T1~T4均显著高于SVV组(P<0.05).两组T1~T4皮质醇及CRP浓度均比T0显著升高.对照组的皮质醇和CRP在T1~T4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皮质醇及CRP在T2~T4均显著高于SVV组(P<0.05).结论 SVV用于OPCABG中患者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维护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并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有效.

    作者:秦东泽;梁法禹;张涌;郭建军;郭林静;韩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长沙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损伤的特点

    目的 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损伤特点.方法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整群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MCI筛选和认知功能评测.结果 MCI者MMSE平均得分为(18.98±4.62)分,正常者平均得分为(27.39±2.43)分,二者MMSE总分和各项得分的差异均显著(P<0.001),且在计算、延期记忆、语言复述和理解能力上得分相差较大;除物体确认和识别外,不同年龄MCI者MMSE总分和各项得分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长沙市社区老年人MCI以遗忘型为主,其特点主要是逐渐加重的计算、延期记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损伤.

    作者:王爱民;周颖;黄灿;彭翔;杨胜;谭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临床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76例,按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ACS组41例,招募健康对照组38例,ACS组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 mg组22例和普伐他汀40 mg组19例治疗,其他治疗按指南无差异,在入选后即刻、治疗14 d后抽外周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化验指标.结果 AC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ACS患者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调节ACS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强化他汀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孟锐;李新建;何水波;穆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CYP4F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CYP4F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 对285例汉族CAD患者(冠心病组)和264例非CAD患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基因扩增和基因分型,分析CYP4F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558139和rs2108622多态性与CAD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吸烟史和体重指数(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A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CAD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01);CAD组CYP4F2基因rs1558139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s2108622的CC基因型频率在CA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CAD患者的危险因素是男性、有吸烟史、高BMI;CYP4F2基因rs1558139多态性与CAD无明显相关性,CYP4F2基因rs2108622多态性与CAD相关,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发生CAD的风险增加.

    作者:赵平;常培叶;蒋鹏;格日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北五味子多糖对中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北五味子多糖对脂多糖(LPS)处理的中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及北五味子多糖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LPS处理的中性粒细胞的IL-6含量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结果 北五味子多糖可以抑制IL-6的分泌,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与LPS组相比,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16 h抑制作用好,与LPS组相比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LPS可使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作用16 h,LPS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北五味子多糖组凋亡指数随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而增加,5 mg/ml北五味子多糖作用16 h促凋亡作用好,与LPS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 北五味子多糖可减少LPS处理的中性粒细胞IL-6的含量,并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

    作者:李洪涛;李嘉仪;王春梅;陈建光;孙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17、-2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目的 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IL-17、-2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清标本59例为观察组,20例经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的血清标本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结果 两组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IL-17、IL-23和MCP-1的表达与钙化灶密切相关,IL-12的表达与钙化灶无明显相关性,四者的表达与纤维化无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IL-17和IL-23呈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有重要作用.IL-17、IL-23和MCP-1升高可能与钙化灶的形成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刘锐;姜凤伟;任卓;马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对老年颅脑创伤患者血浆ET、CGRP、S-100β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老年颅脑创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S-100β含量的影响.方法 老年颅脑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另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1、3、5 d检测患者ET、CGRP、S-100β含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常规组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与常规组ET、CGRP、S-100β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ET、S-100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入院后1、3、5 d,观察组ET、S-100β含量均低于常规组,CGRP含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常规组GCS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CS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降低老年颅脑创伤患者血ET、S-100β水平,升高CGRP水平,是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作者:韩吉中;邓华江;官明;陈礼刚;刘亮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BNP)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DH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再给予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使用超声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血浆BNP 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E/ 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A、减速时间(DT)均降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DHF 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浆BNP 水平,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国芳;栗晓乐;谢豪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窖蛋白-1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检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窖蛋白(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31的表达,关注Caveolin-1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58例确诊为眼睑基底细胞癌并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留取术后的石蜡包埋组织,选择皮肤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术后石蜡包埋组织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中Caveolin-1、VEGF和CD31的表达.结果 Caveolin-1、VEGF的阳性率、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Caveolin-1、 VEGF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大径密切相关,Caveolin-1与Ki67指数密切相关,Caveolin-1、 VEGF阳性率和MVD值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aveolin-1和VEGF、Caveolin-1和MVD呈负相关.结论 眼睑基底细胞癌中Caveolin-1低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Caveolin-1与肿瘤间质的血管生成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玲玲;余萍;云亚歌;王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Aurora-A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中Aurora激酶(Aurora)-A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关注二者表达的特征和相关性.方法 49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并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留取术后蜡块组织,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Aurora-A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Aurora-A和Survivin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Aurora-A和Survivin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密切相关,Aurora-A的阳性率与脉管侵犯和肌层浸润密切相关,Survivin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Aurora-A和Survivin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癌中Aurora-A和Survivin高表达可以促进病变的形成和发展.Aurora-A和Survivin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李松;王运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新鲜距骨颈骨折诊疗的研究进展

    距骨骨折少见,占足部骨折的3.4%,在全身骨折中占0.32%[1].在跗骨骨折中发病率第二,仅次于跟骨骨折[2].由于高能机制,距骨骨折一半以上发生在颈部,通常为斜形骨折.由于距骨无独立滋养血管,仅靠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形成血管穿通支供血,距骨颈复杂的解剖特点和特殊的解剖位置,距骨颈在距骨乃至下肢独特的作用与骨折类型的多样性,使缺血性坏死(AVN)、创伤后骨关节炎、畸形愈合等高并发症发生率与功能受限常见,因此距骨颈骨折治疗对外科医生而言困难且具有挑战性,合理治疗非常重要[3].近十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发展、修复骨骼和血管合成材料的应用,新鲜距骨颈骨折的治疗得到改善.

    作者:陈园;樊攀;杨华瑞;鲍同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