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芳;栗晓乐;谢豪杰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家兔血小板聚集率与创伤性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1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kg-1·d-1灌胃,B、C组给予浓度为0.575 mg/ml的氯吡格雷药液5 ml·kg-1·d-1灌胃,B组连续灌胃7 d,C组连续灌胃14 d.检测3组家兔服药前、服药7、14 d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并检测各组家兔服药14 d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记录创伤的出血量.结果 3组家兔服药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服药后第7天,B、C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01);第14天,B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时间无明显延长,创伤性出血量无明显增加(P>0.05).第14天C组血小板聚集率与A、B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C组的出血时间较A、B组显著延长(P<0.01),创伤性出血量较A、B组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家兔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创伤性出血量与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不停用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未明显增加创伤性出血量;血小板聚集率暂不能作为术前停药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君晴;陈旋;李文谦;曾祥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将他们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75例,对照组则为单纯的确诊为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45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通过1年的随访了解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0.0% vs 57.8%,P<0.05);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室间隔厚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9.3% vs 33.3%,P<0.05);多处钙化高于对照组(58.7% vs 28.9%,P<0.05);接受药物治疗的概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0.7% vs 33.3%,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发生急性左心衰竭(28.0%)和不稳定心绞痛(48.0%)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6.7%,P<0.05),其中有4例患者心肌梗死.结论 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钙化,症状不突出,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人数多.慢性肾功能不全在预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国栋;叶健烽;黄志超;简政威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SAP患者97例,按照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组50例与肠外组47例.肠内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水平变化.结果 肠内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8.541、6.536、7.926,均P<0.05);肠内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6.745、7.632,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肠外组(t=20.708、10.839,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低于肠外组(t=10.765、7.331,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低于肠外组(t=16.695、18.152、14.081,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SAP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肖红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肢体功能训练联合耳穴贴压对失眠老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的112例老年失眠患者完成了该联合疗法的实践治疗,于治疗前及90 d治疗后,分别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进行检测,并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90 d治疗后,患者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9.17±4.26)分改善为(10.60±3.17)分(P<0.05);经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0.18%.结论 肢体功能训练联合耳穴贴压利于调节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也利于患者心情愉悦、心理得到暗示,总体疗效明显.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研究软肝消臌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大鼠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2.5 g·kg-1·d-1)、中剂量组(5 g·kg-1·d-1)及高剂量组(10 g·kg-1·d-1),每组15只.模型建立后每天灌胃治疗,持续5 w.治疗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γ免疫计数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采用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TL)水平.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Ⅲ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Ⅲ水平明显偏低(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均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 软肝消臌汤10 g/kg剂量能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AST、HA、LN及PC-Ⅲ水平,升高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对肝硬化大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赵康;赵詹东;刘黎明;张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56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的含量,统计分析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口腔黏膜病的发病关系.结果 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TGF-β、IL-1β及IL-6的含量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此外,口腔黏膜病不同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膜病患者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亦可用于黏膜病分型的诊断依据.临床上可通过阻断炎症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改善或减轻口腔黏膜病的病程,为口腔黏膜病生物治疗开辟一新途径.
作者:明智慧;单笑;高凤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累及野调强放疗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岁以上、单纯放疗的43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全组行累及野调强放疗,98%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剂量为60~66 Gy/30~33 F,95%临床靶区(CTV)剂量50~54 Gy/30~33 F.结果 43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进食梗阻为首发症状者占79.1%,原发部位胸下段占48.8%,病变长度>5 cm占45.4%;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9.4%,按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Ⅱ期占32.6%,Ⅲ期占67.4%;合并慢性疾病者占69.8%.全组近期有效率为88.4%;1、2年生存率为分别55.8%和30.2%;影响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为放疗前病灶的GTVnx体积大小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局部晚期较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较少;累及野调强放射治疗近期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是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汪朝歌;李多杰;李红伟;何斌;蔡汉飞;段诗苗;江浩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治疗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临床案例,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各42例.单一用药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使用瑞舒伐他汀钙5 mg/次,1次/d;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25 mg/次,2次/d,疗程均为3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及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均得到显著治疗效果,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经过治疗1、3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其中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单一用药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改善,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郑奇;谢秀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切口裂开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χ2=5.238,P=0.022).腹腔镜组尿潴留、淋巴囊肿、阴道断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郜水菊;王素琴;徐胜东;常青;李秀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老年T1a期肾癌患者进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LN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T1a期肾癌患者103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LNSS组48例,平均年龄(65.1±3.0)岁;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组55例,平均年龄(64.5±3.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在术前、术后1 d、术后6、12个月取血测量血清肌酐.随访12~78个月,获得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LNS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LRN组(P<0.01);两组围术期并发症(肺炎、脑梗死、肺栓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SS保留了患者肾功能,临床上对老龄局限性小肾癌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高嘉林;安伟;傅耀文;王颂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热休克蛋白(HSP)70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合并肺炎组)、老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00例.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所有患者均实施对症支持治疗,对比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死亡者和存活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差异.结果 合并肺炎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远高于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且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肺炎患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且死亡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远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中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可用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郭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与血清抵抗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未经治的初诊为亚临床甲减的患者50例作亚临床甲减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抵抗素、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记录维生素(Vit)B12、叶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抵抗素、叶酸明显下降,而 HCY明显升高(均P<0.01).TSH与抵抗素呈负相关(r=-0.484,P<0.01),而与HCY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 亚临床甲减可通过诱发抵抗素和HCY的变化加重其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并且两指标对判断亚临床甲减疗效及疾病的发展、治疗有辅助作用.
作者:施庆君;代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诊断为STEMI并自愿随访的老年患者218例,检测AIP、血生化及超声等指标.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及无MACE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生化、超声、AIP等指标,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IP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AIP水平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IP升高是STEMI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507,P<0.05];在AIP预测MACE能力的ROC中,其曲线下面积为0.764(95% CI为0.680~0.874,P<0.05);当AIP取0.20时,其预测MACE的敏感性为76.32%,特异性为84.44%,准确性为83.03%.结论 方便、经济的AIP检测对老年患者STEMI后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AIP水平超过0.20时患者STEMI后发生MACE的风险较大.
作者:郭继芳;高凤敏;赵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将其分为重度粥样硬化组(n=32)、轻度粥样硬化组(n=33)、单纯脑出血组(n=31),另选取3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对比四组生化指标水平、颈动脉血管病变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斑块患者hs-CRP及HbA1c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Hb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脑出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s-CRP、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粥样硬化组及轻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A1c高;IMT与hs-CRP、HbA1c呈正相关;hs-CRP、HbA1c、IMT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软斑患者hs-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溃疡斑、扁平斑、硬斑患者(P<0.05).结论 hs-CRP及HbA1c均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忠银;田力;邹小媚;董又坤;邢细红;夏红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CYP4F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 对285例汉族CAD患者(冠心病组)和264例非CAD患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基因扩增和基因分型,分析CYP4F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558139和rs2108622多态性与CAD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吸烟史和体重指数(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A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CAD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01);CAD组CYP4F2基因rs1558139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s2108622的CC基因型频率在CA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CAD患者的危险因素是男性、有吸烟史、高BMI;CYP4F2基因rs1558139多态性与CAD无明显相关性,CYP4F2基因rs2108622多态性与CAD相关,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发生CAD的风险增加.
作者:赵平;常培叶;蒋鹏;格日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血尿酸(UA)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CHF患者268例(男138例,女130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功能水平分为Ⅰ、Ⅱ、Ⅲ、Ⅳ级分别为126、42、47、53例.所有入选老年CHF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血脂系列等项目;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描述各统计量特点,用Pearson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UA与老年CHF患者LVMI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入选的老年CHF患者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UA、血肌酐与LVMI呈正相关(分别r=0.122、0.115、0.330、0.208;均P<0.05),甘油三酯(TG)与LVMI呈负相关(r=-0.204,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PG、TG、血UA、血肌酐与LVMI有线性回归关系(均P<0.05),且血UA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为0.33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UA、TG、FPG为心室重构的共同影响因素(标准系数分别为5.886、-3.632、2.739,均P<0.05),血UA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仍然大.结论 血UA水平与老年CHF心室重构明显相关,且这种关系独立于肾功能之外.
作者:张佩迪;刘培钊;杨艳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增龄对男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男性体检者461名,剔除因动脉阻塞不能评估动脉僵硬度的51例,剩余41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按不同年龄段分为五组:Ⅰ组<30岁69例;Ⅱ组30~39岁101例;Ⅲ组40~49岁85例;Ⅳ组50~59岁79例;Ⅴ组≥60岁76例.检测左右侧baPWV(LbaPWV和RbaPWV),取LbaPWV、RbaPWV的平均值作为baPWV值.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baPWV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年龄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baPWV,Ⅰ组(1 390.77 ± 164.92) cm/ s,Ⅱ组(1 437.60 ±108.81)cm/ s,Ⅲ组(1 562.26±108.60)cm/ s,Ⅳ组(1 612.99±111.66)cm/ s,Ⅴ组(2 011.89±445.91)cm/ s.随着年龄的增大,Ⅰ ~ Ⅴ组baPWV 逐渐升高,与Ⅰ组比较,Ⅱ组无明显增快(P =0. 340);与Ⅱ组比较,Ⅲ组明显增快(P =0. 000);与Ⅲ组比较,Ⅳ组明显增快(P =0.000);与Ⅳ组比较,Ⅴ组明显增快(P =0.000).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aPWV 与年龄呈强且为正的直线相关(r =0.702,P =0.000)。结论 年龄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呈强正相关,男性脉搏波传导速度呈增龄性变化,即年龄越高,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动脉僵硬度越大.提示增龄性变化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晓英;刘俊霞;卢萍;舒莉;蒋代富;黄静;周满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IL-17、-2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清标本59例为观察组,20例经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的血清标本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结果 两组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IL-17、IL-23和MCP-1的表达与钙化灶密切相关,IL-12的表达与钙化灶无明显相关性,四者的表达与纤维化无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IL-17和IL-23呈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有重要作用.IL-17、IL-23和MCP-1升高可能与钙化灶的形成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刘锐;姜凤伟;任卓;马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内科腹膜透析的132例患者进行营养、炎症状态及各种并发症情况调查,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64例和老年组(>60岁)68例,老年组根据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随访23个月,记录生存和转归情况.结果 青年组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腹膜炎、低钾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两组钙磷代谢紊乱和贫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32例患者中有12例(9.09%)死亡,4例(3.03%)拔管改血液透析,5例(3.79%)到其他医院治疗,111例(84.09%)继续在该院治疗.中青年组死亡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两组死亡原因分析:心脑血管并发症6例(50.00%),感染并发症5例(41.67%),消化道出血1例(8.33%).不同营养状况老年患者临床指标两两比较发现,轻中度营养不良组血钾(K)、血磷(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均低于营养良好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营养良好组(均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除TC水平高于营养良好组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8.2 mg/L者共47例,其中青年组[8例(12.50%)]显著少于老年组[39例(57.35%),P<0.05].老年组CRP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和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这也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低于年轻患者的主要原因,应重视老年全方面的管理.
作者:林萍;贾冶;贾红彦;边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PGE2)激活Ye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AP)正反馈回路促进小鼠结肠炎后结肠再生及癌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DLD1结肠癌细胞株或基因稳定敲除细胞株,在有/无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的条件下,采用重组PGE2或PBS孵育,采用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定量PCR、转录和增殖法进行比较分析.采用DSS法诱导C57/BL6小鼠结肠炎模型(对照鼠),同时构建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基因敲除鼠(15-PGFH-KO)、YAP基因敲除鼠(YAP-KO)、和双基因敲除(DKO)小鼠,采用吲哚美辛抑制PGE2合成信号通路,检测下游基因表达及结肠再生和癌变功能.结果 PGE2处理结肠癌细胞株导致YAP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5-PGDH-KO组鼠结肠组织中PGE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敲除细胞(WT)组增长了2.5倍,吲哚美辛处理后15-PGDH-KO组鼠YAP的表达水平及下游靶基因水平均较WT鼠显著升高.吲哚美辛处理显著降低PG过氧化物合成酶(COX)-2及PGE受体4基因(EP4)的转录水平,转染YAP持续激活突变体(5SA)可显著增加 COX-2和EP4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转录水平,敲除YAP后上述现象消失.对照鼠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导致结肠炎,注射PGE2促进小鼠发生结肠再生;YAP敲除鼠并未发生结肠再生,同时口服DSS后迅速死亡;15-PGFH敲除鼠结肠组织再生比对照鼠更快,且体重恢复更快、结肠长度和结肠炎组织学得分更高.上述现象可以被注射吲哚美辛逆转.YAP敲除鼠或15-PGFH敲除鼠诱导结肠炎后未发现自发性肿瘤,YAP/15-PGDH双基因敲除鼠出现息肉并终发展成原位癌.口服吲哚美辛可有效防止双敲除鼠自发性肿瘤的形成.结论 PGE2可增加YAP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从而促进 COX-2及EP4的表达水平增加,这一信号回路可促进扩散的结肠癌细胞系增殖和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再生,持续性激活进一步可导致息肉和小鼠结肠肿瘤的形成.
作者:陶英歌;付高洁;国向东;刘磊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