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祥;赵金凤
目的:研究14-3-3γ在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 pcDNA3.1-14-3-3γ重组载体,使用pcDNA3.1-14-3-3γ或pcDNA3.1对体外培养的H9c2(2-1)细胞进行转染。实验分为四组:pcDNA3.1-14-3-3γ+Iso损伤组,pcDNA3.1+Iso损伤组,Iso损伤组及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细胞组)。 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细胞中14-3-3γ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增长率;取培养液检测各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法检测重组质粒转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Iso损伤使心肌细胞的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降低、细胞增长率降低、细胞凋亡增加,转染pcDNA3.1-14-3-3γ重组质粒后再进行Iso损伤,则MDA含量显著减少、SOD活性增高、细胞增长率增高、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14-3-3γ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对抗和保护作用。
作者:王莉萍;王俊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ROC曲线法评价血清胱抑素( Cys)-C检测在早期肾病诊断中诊断价值,确定其佳临床诊断临界点。方法应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79例和各种肾病患者88例的Cys-C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肌酐( Scr),计算肌酐清除率( Ccr),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Youden指数。结果 Cys-C的水平随肾功能的减退而逐渐升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06,并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采用Youden指数大的切点为临界点,确定诊断临界点为0.91 mg/L,诊断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7.3%、96.2%、95.3%、81.0%和86.8%,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Cys-C 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敏感标志物,能为临床及时发现早期肾病并对其作出诊断提供判断依据;使用ROC曲线评价简单有效,并可用来客观确定佳临床诊断临界点。
作者:黄海樱;陈波;周强;嘉红云;冀天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降低冠心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 DES)后,近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 ISR)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0至2012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变化和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 CAG)评价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术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t=3.22、2.81、3.15,均P<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术后hs-CRP水平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69,P<0.05);③再狭窄率的比较,观察组(2.1%)明显小于对照组(12.0%)(χ2=5.1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PCI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有降低ISR发生的作用。
作者:许丽华;闻子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桑葚提取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同时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2.0、4.0、6.0 g· kg-1· d-1)的桑葚提取液,给药40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及肝脏测定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桑葚提取液可以提高小鼠肝脏中的SOD、GSH-Px活性和降低 MDA含量。低剂量桑葚提取液提高小鼠血清中的SOD、GSH-Px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的作用较明显。结论桑葚提取液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邓秀婷;罗姮;李彦彬;杨高群;徐远超;林秀澄;李朝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PN)联合肠内营养支持(EN)对老年肺癌(LC)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恢复价值。方法选择老年LC患者84例,将患者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PN结合EN支持,而对照组术后仅给予PN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手术10 d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A、IgG、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24 h尿素氮(24 h UP)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IgM、IgA、IgG、TLC、ALB、TF和24 h UP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免疫指标IgM、IgA、IgG、TLC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10 d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 LC患者术后给予 EN联合PN支持有利于患者免疫力提升和营养的改善,并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徐黎;魏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自主呼吸实验(SBT)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纳入观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SBT组(30例)进行脱机,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SBT组( P=0.0001、P=0.0005),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与SBT组比较无差异( P=0.283)。脱机成功率及脱机48 h 后接受无创通气率两组间无差异( P=0.222、P=0.765),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 P=0.687)。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553、0.640)。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 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自主呼吸实验法,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费东生;潘道卓;宋文雨;于晓提;杨锁柱;韩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RHD)患者心脏二尖瓣瓣膜上Th17细胞轴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IL-21、IL-6、IL-23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选择20例 RHD患者及12例非RHD对照组二尖瓣瓣膜组织( NRHD组),应用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 IL-17、IL-21、IL-6、IL-2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RHD组HE染色可见瓣膜组织部分出现纤维化和钙化,局灶性散在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存在 IL-17、IL-21、IL-6、IL23的表达且定位于细胞质中,炎性细胞主要位于血管旁。 RHD组 IL-17、IL-21、IL-6、IL23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及其乘积评分均明显高于 NRHD组(P<0.05)。结论 RHD 患者瓣膜中Th 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高Th17表达可能是引起RHD持续瓣膜损害的一个潜在机制。
作者:文韵;桂春;黄伟强;文宏;韦恒;郑慧蕾;曾志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钠肽( BNP)和生物电阻抗评价尿毒症血液滤过患者血容量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价值。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肾内科尿毒症行血液滤过治疗患者30例,当血滤后患者生物电阻抗值与健康人对比无差异时,设为患者达到容量平衡。分别检测患者血滤前、后血清BNP水平,记录血滤前、后生物电阻抗值;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血滤前、后的左心房内径( LAD)、左心室内径( 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①尿毒症患者血液滤过前、后血清BNP水平差异显著(P<0.01),尿毒症患者血滤后BNP水平仍高于正常。②尿毒症患者血液滤过前、后IVST、LVPWT、LVEF的差异显著(P<0.05)。③尿毒症患者血滤前、后细胞外液和总体液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多存在左室肥厚,BNP 水平升高;BNP联合生物电阻抗能准确评估尿毒症患者的容量负荷和左心结构。
作者:万美燕;邹作君;崔永军;夏平;韩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江汉油田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对江汉油田5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334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失能率为13.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婚姻状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听力下降、视力下降;保护因素有:参加健身活动,常做家务,适度饮酒。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率为8.41%,促进机构养老的因素分别是:高龄、收入较高、睡眠质量好;抑制因素有:女性、教育程度高、婚姻状态、收费价格。结论经常健身活动、家务劳动和适度饮酒的老人不易失能,而高龄、婚姻异常、患慢病、听力和视力下降的老人容易失能;高龄、收入高、睡眠好的老人更愿选择机构养老,而女性老人、文化程度高、夫妻共同生活的老人不愿选择机构养老。
作者:李明秋;黄海华;牟鑫;江皋轩;陈庆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市某社区60名老年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系统社区健康教育,共干预6个月,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运用医学应对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应对方式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面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女性SUI 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会范;刘春雷;张忠玲;索晋柳;王雪格;赵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microRNA-135a(miR-135a)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定量 PCR检测痴呆期AD(DAT)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表面健康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中miR-135a含量。结果 MCI和DAT患者血清 miR-135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DAT组低于MCI组(P<0.05);MCI和DAT患者脑脊液总体miR-135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DAT组低于MCI组(P<0.05);且miR-135a对于早期AD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Aβ42。结论血清miR-135a可能为AD,特别是早期AD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刘辰庚;孟双;张跃其;王培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DCSI)对糖尿病大鼠初期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2%链脲佐霉素(STZ)65 mg/kg建立DM模型,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联合给药高剂量组(H,二甲双胍105 mg/kg+DCSI 378 mg/kg),联合给药中剂量组( M,二甲双胍105 mg/kg+DCSI 189 mg/kg),联合给药低剂量组( L,二甲双胍105 mg/kg+DCSI 94.5 mg/kg),降糖组( PN,二甲双胍105 mg/kg)。8 w后,采集大鼠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联合给药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升高(均P<0.05)。轴突-神经胶质连接趋于正常,毛细血管壁变粗,阻塞减轻。结论 DCSI对 DM 大鼠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广红;徐广宇;安丽萍;邵晓彤;李洪宇;杜培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普遍采用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BREF)对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12例老年甲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58.61±13.27)、(57.40±11.91)、(60.24±14.68)和(52.61±13.98)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文化程度患者高于低文化程度患者(P<0.05),未婚患者高于已婚或离婚患者(P<0.05);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收入患者高于低收入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是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整体偏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是住院老年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潘海燕;丁元林;孔丹丽;吴美芬;于海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河北省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加剧,养老服务问题也将愈加凸现。周康等〔1〕建议以公建民营和民办公助为主要模式,保留一定比例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以高端群体为对象的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适度发展。傅玳〔2〕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认为,可以在城乡结合处集中开发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并配有老年公寓、老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等设施,使老年既有居家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齐潘云等〔3〕对大庆市区托老院所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课题组〔4〕对湖南城镇居民养老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湖南城镇居民养老供需矛盾突出的结论。没有赡养人、子女赡养有实际困难的老年人及不愿在家中忍受寂寞的老年人集中到托老所等托老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要,将成为解决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桂玲;周稳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罗汉果提取物对负重游泳训练大鼠物质代谢及抗运动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两组各45只。对照组:采取负重游泳训练。观察组:在负重游泳训练的过程中对大鼠进行罗汉果提取物灌胃。结果干预6 w后,观察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睾酮水平、皮质酮水平、肝糖原储量、肌糖原储量、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尿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罗汉果提取物能够增加负重游泳训练后大鼠的睾酮含量,改善物质代谢,显著提高大鼠的抗运动疲劳能力。
作者:喻聪;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发生感染的诊断方法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需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321例(排除因感染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所见及手术后处理等均详细记录。对于术后确定感染的患者进行CRP、ESR、血常规、降钙素原、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定期复查以及腰椎MR 检查。结果321例患者中有6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浅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0.2%。结论患者腰椎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需结合术后临床症状、CRP、ESR、血常规、降钙素原、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及MRI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腰椎术后感染的病因多与患者身体状态及其他潜在疾病及术前、术后的营养状态高度相关。手术前后加强营养,调整患者状态,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以及同时对其他潜在疾病进行治疗,对于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对于有慢性疾病及年老体弱患者,应适当延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加强术后营养护理。
作者:胡海峰;李野;周彬彬;李建;邹云龙;刘景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接受 PCI的AMI患者中术后无复流65例为观察组,术后血流正常灌注135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史(χ2=4.179,P=0.041)、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χ2=7.729,P=0.005)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G)(t=1.146,P=0.253)、甘油三酯(TC)(t=1.017,P=0.3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1.594,P=0.1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0.746,P=0.456)、白细胞计数(WBC)(t=0.975, P=0.331)、肌钙蛋白(cTnI)(t=0.684,P=0.495)、肌酸激酶同工酶(t=0.958,P=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 t=2.467,P=0.015);不同HbA1c浓度的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史、HbA1c、心功能 Killip 分级、左室室射血分数( LVEF)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HbA1c升高组 PCI术后无复流危险因素发现,糖尿病史、梗死前心绞痛、术前 TIMI 血流分级、HbA1c、LVEF水平是AMI HbA1c升高组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升高PCI术无复流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受限进一步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糖尿病史、梗死前心绞痛、术前TIMI血流分级增加、HbA1c水平升高、左室功能受损是 AMI HbA1c升高组患者 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彬;闫雅芳;刘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邯郸市空巢老人心理现状及可行性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式选择本市空巢老人308例为研究组和健康非空巢老人300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心理状况。结果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显示,研究组老年人在注意力集中、感到自己有价值比例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过分担忧及无缘无故害怕方面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显示,研究组老年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空巢老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明显,社会和社区应该给予重视,积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通过政府领导、社会支持和援助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缓解空巢老年人心理问题,提升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王培培;王雪丹;孙健;刘凤丽;张勇;周燕;程冉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过多地使用农药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农药残留、农药中毒、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1〕。200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到138.6万吨,而2011年已经达到173万吨,位居全球榜首〔2〕。老年人作为受教育程度、抵抗力较低的易感人群,农药的接触和使用危险性更大〔3~5〕,不同地区农村老年人群结构、农药使用种类等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了解江苏和河北地区老年人群结构和农药使用情况。
作者:周海腾;王少康;印虹;杨阳;稽昱;唐华丽;孙桂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郁颗粒对慢性应激性刺激所致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明确与皮层和海马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性刺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利用蔗糖水消耗、Open-field开场、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消郁颗粒对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的NGF和BDN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郁颗粒组体重和糖水消耗体积显著增加,游泳总路程、远站台区路程、近站台区路程、上台潜伏期、近站台区时间和远站台区时间显著缩短,显著增加近/远站台区时间比例(P<0.05,0.01)。此外,消郁颗粒可显著增加额叶皮层和海马NGF和BDNF的表达,并可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结论消郁颗粒对慢性应激刺激所致抑郁大鼠有一定改善作用,该作用与增加额叶皮层和海马NGF和BDNF的表达有关。
作者:喻斌;张臻年;杨丽;梁涛;周玲玲;程海波;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