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健康长寿的十大因素(四)

郑秋甫

关键词:保健, 健康, 长寿
摘要:8 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对人体健康长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解放前由于贫穷落后,卫生条件差,疫病流行,疾病传染,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等随处可见.由于医疗水平低,新生儿死亡率高,儿童天折多;有病诊断不清,治疗办法少,地方病无防治措施;结核病、乙型肝炎发病率高却又无法医治,甚至肺炎夺去不少人的生命.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意义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促进老龄人群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家庭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回访制度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我院从2007年开始建立老年患者门诊电话回访制度,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对其实施情况及实施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薛朝霞;陈燕侠;荆明霞;杨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及体重指数的相互关系,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来我科疗养的1127名飞行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比较各年龄段、高脂血症与血脂正常、超重和肥胖者与体重指数正常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统计学差异,以及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出现低龄化倾向;高脂血症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血脂正常者,分别为17.2%和3.9%;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相关(r=0.195,P<0.001).结论 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对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庆峰;王争羊;马晓菊;敖卓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儿童重症肺炎血清TNF-α及s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小儿肺炎时,致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8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48例)、非重症肺炎组(40例);另选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的动态变化.结果 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为58.7±10.8 ng/L、sICAM-1为22.5±6.4 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5±5.1 ng/L、4.2±1.8 ng/L(P<0.01);重症肺炎组患儿TNF-α为82.6±21.3 ng/L、sICAM-1为31.6±9.2 ng/L,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的30.5±14.1 ng/L、17.5±4.4 ng/L(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sICAM-1的过度释放,TNF-α、sICAM-1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杨淑荣;鹿欣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患者血压与肾功能减退的关系

    背景:增高的血压一般与肾功能的降低有关.本文主要评估肾功能减低的速度,血压对肾功能恶化的影响,以及有蛋白尿的患者与其血管性疾病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杨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胺碘酮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胺碘酮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胺碘酮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例老年男性患者,不规律使用胺碘酮治疗1年后出现咳嗽、咳血,伴气短、发热,呼吸困难,肺部爆裂音.胸部CT示:双肺片状浸润影、磨玻璃样变、弥漫索条及网格状.病程急剧发展,出现Ⅰ型呼吸衰竭、呼吸停止,经对症处理给予机械通气、激素、抗生素并停用胺碘酮等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胸部CT影像学改变基本吸收.结论 胺碘酮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应根据病史、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治疗中应及时停用胺碘酮,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给予激素及机械通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董宏艳;韦丽青;亓鹏;冯莉;张倩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亲属活体肾移植36例分析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而亲属活体肾移植疗效确切,是目前肾移植理想的方法.近年来我院施行亲属活体肾移植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英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营养因素在前列腺癌演变中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地区大量人群的研究,发现微小潜伏型前列腺癌的病理发病率是相似的,然而,前列腺癌的临床发病率却存在巨大差异[1].中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是1/100 000,美国白人的发病率是45~65/100 000,而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是102/100 000[2].

    作者:费翔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白癜风患者的性格及情绪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白癜风患者与A型性格及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张伯源教授编制的中国版的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白癜风患者进行A型性格及情感测定,并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4例白瘢风患者TABP分值为27.26±6.57,多数为混合型性格,与常模相比无差异.SAS分值为46.08±10.06;SDS分值为49.39±11.58,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白癜风患者多数为混合型性格,焦虑、抑郁量表均值在中等程度或以上,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属心身性皮肤病范畴.

    作者:张恒;杨雪琴;高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质指数基础上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体质指数(BMI)、腰围(WC)指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方法 ,于2009年3月~6月对某部40~87岁人员进行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获得完整资料456份.对WC、BMI及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6人平均BMI为24.09±3.15,平均WC为82.89±8.89 cm.在同一BMI分层内男、女有腹部肥胖者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均高于无腹部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一BMI分层内,腹部肥胖者心血管病危险度增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后,其特点仍存在.结论 腹型肥胖者心血管病的患病危险性更大,应重视其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意义.

    作者:于明;张凯博;李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4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寻求降低误诊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福州总医院收治的14例PHPT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PHPT患者,13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者中,7例为甲状旁腺腺瘤,5例为甲状旁腺增生,1例为甲状旁腺腺癌;误诊病种达10余种,38例次,主要为各种类型关节炎,泌尿系结石,多发骨髓瘤等.14例患者误诊率高达85.71%.结论 应提高对PHPT的认识,对疑诊者早期检测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行颈部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减少PHPT的误诊率.

    作者:王艳桥;陈频;徐向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亚健康状态的饮食营养防治

    亚健康这一概念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mkna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的提出被称之为80年代后期的医学新思维.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改变,食物中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元凶.据我国预防医学会调查表明,中国有90%以上的人完全缺乏或错误认识营养知识,因此,加强亚健康状态饮食营养的防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刚;张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3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全身综合性护理,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护理计划和对策,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 13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治愈88例(64.7%),好转37例(27.2%),死亡11例(8.1%).结论 合理化的护理是改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预后,提高其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那薇;伍翊;张丽芬;韩卓琳;张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脏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检验指标.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项目.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军队老干部诊疗科室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民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医患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在此大环境下,预防军队老干部诊疗科室(老干科)医疗纠纷工作更是难度增加,因此,探讨老干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水晴;刘学员;阳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部队抗震救灾疗养团保健疗养与探讨

    2008年8月~11月我疗区共接收5批部队抗震救灾疗养团,分别来自兰州战区医疗队、空军系统英模代表、总部机关干部,总计192人,其中干部123人,随员69人.

    作者:刘晓玲;郑多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海滨疗养对高血压疗养员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海滨疗养对高血压疗养员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高血压疗养员分为海水浴体疗组(体疗组)和常规疗养组(常规组)观察血压变化,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仪作入院时和疗养结束后左心房功能检测,并与同期120例未疗养在门诊就医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体疗组与常规组经20~30 d海滨疗养后与疗养前比较,所测LADd、LARV、LAEF、LASV、Pmax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体疗组与常规组比较LADd、LA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LAEF、LASV、Pmax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疗组、常规组血压及左心房功能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海滨疗养有利于高血压疗养员血压改善和心功能康复.

    作者:戴蓉;郑芳;王俊;韩峭青;何胜洪;刘莉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现状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2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心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院内感染,多合并基础疾病,多伴有其它致病菌检出,抗菌药物体外敏感实验表明细菌耐药性高.易感因素有:高龄(76.2%)、住院时间长(71.4%)、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100%)和机械通气(100%).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已成为院内感染中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多药耐药性严重,治疗上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作者:张凤华;王大利;王婷婷;王晶;韩丽霞;贾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以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主因突发双下肢麻木、无力伴二便费力50 d于2009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2009年9月21日16:00散步时突然出现腹痛、腰痛,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酸痛及无力,疼痛难以忍耐,伴二便费力,在当地医院经超声、CT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予止痛、对症等治疗,9月23日傍晚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及尿失禁,约2 min后缓解,清醒后不能回忆发病过程,以后抽搐未再发作.

    作者:孙彦波;刘若卓;王金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皮射频消融去除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多中心安全性和验证原则的队列研究

    高血压是全球健康的1个主要问题,目前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仍不理想,部分患者尽管应用了5种抗高血压药,血压仍不达标.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的Krum等应用经皮导管射频消融去除肾交感神经,并评估这种疗法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马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然是我国一个非常严峻的健康问题,虽然近10余年抗-HBV治疗药物推陈出新、策略日新月异、试验性研究结果层出不穷,主要的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例如,如何选择疗效评价的适替代标志(optimal surrogate marker)、如何提高干扰素治疗应答率、是否可以给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制订确定的治疗期限、如何预防和减少以及更早发现耐药突变等等.HBV病原学,包括病毒核酸和抗原的检测,对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不可或缺,下面分别就HBV病毒核酸和抗原检测方面的进展作一个简单总结.

    作者:王春江;陈金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