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电针对老年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周德才;王少雄;黄程

关键词:额颞部颅脑损伤, 早期综合康复, 电针, 执行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电针治疗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8、12 w后,观察组持续性应答数(RP)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12 w 后,观察组患者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6 w后,观察组错误应答数(RE)、RP、非持续性错误(NRPE)都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16 w后,观察组画钟测验(CDT)、选择完成分类数(CC)、RFP都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电针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执行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核心技术的佳优选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方法中核心技术的佳选择与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1200例(120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射频消融腔内闭合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A组)、内翻腔内隔绝成形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B组)、激光腔内闭合术+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组(C组)、传统手术组(D组),每组300例(300条下肢)。于术后5、20、120、360 d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皮肤淤血率、皮肤坏死率、疼痛率、麻木率、皮肤感染率、皮肤色素减退率、大隐静脉再通率、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8项指标。结果术后5d:皮肤淤血率 A、B、C 三组较 D 组低(P<0.05);疼痛率、麻木率B组低于A、C、D三组(P<0.05);皮肤感染率及皮肤坏死率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皮肤色素减退率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0 d:疼痛率、麻木率B组较A、C、D三组低( P<0.05)。术后360 d:大隐静脉再通率B、D两组较A、C两组低( P<0.05);浅静脉曲张复发率B组较A、C、D三组低( P<0.05)。结论大隐静脉内翻腔内隔绝成形术联合经皮透光负压旋切的组合方式可作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优选方法。

    作者:李国剑;杨镛;杨国凯;万嘉;马震寰;陆平;杜玲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同步治疗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给予个体化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疗程过后获取患者癌组织的病理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将患者分为 EGFR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19例,比较两组同步放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结果 EGFR阳性组完全缓解率为28例(68.29%),EGFR阴性组完全缓解率为3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EGFR的表达程度与治疗结果明显相关,EGFR可作为判断癌细胞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作者:姚忠彬;何明远;赵红福;赵志鹏;程光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进行全麻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对于患者术后细胞免疫、炎症细胞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各组麻醉用药不同:单独使用浓度为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泵注20 min (右美托咪定组);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氟比洛芬酯组):总剂量为100 mg;联合应用浓度为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和100 mg氟比洛芬酯(联合用药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以上四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术后3 d,采取患者静脉血3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与右美托咪定组、氟比洛芬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整体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氟比洛芬酯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抑制型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氟比洛芬酯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三组与对照组相比,三组的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B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抑制型T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结论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牛惠;周研;孔渊;刘馨;张慧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电图改变及生长抑素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 DM)大鼠视网膜改变及生长抑素表达的变化。方法取54只雄性Wistar大鼠行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以建立DM大鼠模型。另取Wistar雄性大鼠5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大鼠的早期视网膜电图( ERG)改变及生长抑素( SS)表达的变化,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大鼠DM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建模后1 w DM模型组振幅没有改变,但与对照组比较,杆细胞反应及大反应的a波和b波的潜伏期都显著延长(P<0.05),SS表达降低(P<0.05),建模后6 w时DM模型组除潜伏期持续延长外,振幅也开始下降(P<0.05)。结论 DM大鼠早期即出现大反应及杆细胞反应的a波和b波的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随病程进展,SS在视网膜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

    作者:盛晓光;孙亚东;马彦;高凯;于军;孙清阳;赵巧丹;谢立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认知障碍的预防作用

    目前临床对于老年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首先推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治疗。虽然手术创伤小、无需全麻,但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肺、脑等脏器功能障碍和手术应激等多因素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 )发生率增加〔1〕。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交感神经阻滞、镇静等功效。大量研究证实,右美托咪定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2〕。本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TURP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王宏宇;陈晓宇;王大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青果葛根配伍液对醉酒大鼠肝脏的抗氧化作用

    目的:探讨青果葛根配伍液对醉酒大鼠肝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青果葛根配伍液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白酒灌胃造模,连续灌胃4 d后称大鼠重量,处死,取出肝脏后将大鼠肝脏制成肝匀浆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两项指标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空白对照组、青果葛根配伍液高、中、低、剂量组肝匀浆中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SOD则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醉酒大鼠肝脏组织MD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SOD则降低,青果葛根配伍液对上述指标有调控作用,对肝脏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张艺;何鸿雁;陈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PLID)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老年PLI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在显微内镜下行后路腰椎间盘切除( MED)治疗,观察组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主诉疼痛分级法( VR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RS评分和VAS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86.89%)与对照组(8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老年PLID患者创伤小,并可改善术后疼痛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时愔;王开化;田全良;汪涛;王启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运用自我效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均会发生变化,如不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终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几方面〔1〕,通过自我效能的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段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AQ服药依从性问卷对160例城镇高血压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其中文化程度、有无并发症、病程、药物不良反应为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结论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待于通过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健康教育来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君;孙鹤;杨璇;滕孝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住院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患病状况调查及预后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48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患病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分≤GOS≤3分)和预后良好(4分≤GOS≤5分)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清创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48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占主要〔310例(64.58%)〕,其次为单纯性骨折170例(35.42%),且55例(11.46%)患者出现脑脊髓漏;84.17%患者合并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其他损伤;除脑部损伤外,170例(35.42%)患者存在脑部以外部位损伤,以腹部和胸部伤为主,入院时220例(45.83%)存在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疾患;85.00%的患者在引流管保留条件下对创面行Ⅰ期封闭,9.79%患者因头皮大面积缺失转行Ⅰ期 VSD+Ⅱ期转移皮瓣移植手术;入院时445例(92.71%)存在意识障碍,其中昏迷45例(10.11%);预后不良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手术时间、心律失常、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 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FPG、入院GCS评分、心律失常、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病情较重,常易伴发其他系统疾患,且高FPG、昏迷、心律失常、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均可影响患者预后,治疗期间需加以关注并进行干预,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包改辉;许健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农村社区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风险比较

    目的:比较农村社区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的冠心病风险,筛选出需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的人群。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研究对象,利用“Framingham 10年冠心病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总共分析2000例,其中糖尿病164例,非糖尿病对象1836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冠心病(疑似)比例为15.2%和12.0%( P=0.232)、可进行生活方式治疗的比例39.6%和39.16%( P=0.905)以及需进行药物治疗的比例20.12%和23.26%( P=0.361)。两组风险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当比例的老年人被列为冠心病(等危)组,两比较组的风险比例差异不显著。

    作者:杨舒尧;王珍;沈旭慧;叶翎;孙国艳;张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病理及诊疗特点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SPC)的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该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21例 SPC 患者,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0~75岁,其中>60岁为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以乳房肿物就诊的16例,行以乳头溢液就诊为5例。根据Luminal分子分型,其中 LuminalA 型为14例,LuminalB 为7例。21例中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的1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5例,行乳房切除+腋结活检+内分泌为2例,乳房单纯切除+内分泌和腺体切除+假体+内分泌的各1例。结论 SP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通常发生于老年女性,有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以乳房肿物及乳头溢液就诊,经过手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预后较好。

    作者:常鑫;常伟东;鹿洪勇;王新宇;王莹;徐景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该院2011~2014年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 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13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1000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 DDDs)及同期院内感染(入院>48 h获得) PA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美罗培南的用量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823,P<0.000);左氧氟沙星的用量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726,P<0.001、r=0.725,P<0.002);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的用量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824,P<0.000;r=0.562,P<0.024)。结论抗菌药物用量与PA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PA的耐药率。

    作者:林志航;庄权权;明德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生理性衰老过程的地域特征--基于上海和平凉2个地区的衰老调查

    目的:探究生理性衰老过程的地域特征。方法选用衰老评估量表(AES),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平凉两地中老年人群衰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地域人群的衰老特征。结果平凉地区人群的总体衰老程度高于上海,无论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还是自我体认,衰老程度都高于上海。结论衰老过程明显受地域因素的影响,与不同地区的综合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胡燕;梁治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浆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因胸痛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患者150例,其中AMI患者75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狭窄程度≤25%患者75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cTnI、血脂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和肽素水平。随访3个月观察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①AMI组患者cTnI浓度与血浆和肽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cTnI与和肽素二者无相关关系( P>0.05)。②三支冠脉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和肽素均显著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及二支冠脉病变组( P<0.05);三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和肽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与二支病变组和肽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MI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AMI组根据Gensini积分分组,各组间和肽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④随访3个月MACE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显著升高,对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和肽素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HF)及死亡的预测因素,可以用于AMI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血浆和肽素水平可能成为 AMI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隋希喆;吕田;杨明晖;李真;于红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等相关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该院并行冠脉造影( CAG)检查确诊的86例 CHD合并DM 的老年患者,单支病变组43例,双支病变组27例,三支病变组16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HbA1c、空腹血糖(FPG)和DM病程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HbA1c、FPG和DM病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其中HbA1c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 CHD合并 DM患者,HbA1c判断价值优于 FPG水平及DM病程;HbA1c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赵璐;赵航;李付勇;温滨红;王瑛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间断短效胰岛素应用辅助高糖高脂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 T2DM)血糖波动模型。12 w后,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 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TUNEL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血糖波动组大鼠MDA水平、SOD活性与正常组、持续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持续高血糖组大鼠小肠上皮可见少数阳性凋亡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血糖波动组凋亡阳性细胞较持续高血糖组增多更加明显(P<0.01)。血糖波动组、持续高血糖组Bcl-2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降,Bax显著升高(P<0.05),血糖波动组Bcl-2的表达较持续高血糖组进一步下降,Bax进一步升高( 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可明显加速小肠上皮细胞凋亡。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血糖波动所致的氧化应激有关,Bcl-2/Bax参与氧化应激的过程。

    作者:李胜男;李伟;周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硫氢化钠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大鼠氧化应激及血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糖尿病(DM)大鼠视神经病变(DON)的防治作用及其对氧化应激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的影响。方法在5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另40只建立DON模型,对32只造模成功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NaHS处理组,各16只。 NaHS处理组通过玻璃体腔注射NaHS生理盐水溶液(剂量为100μmol/kg体重),对照组和DM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 ,共8 w。对三组大鼠的视神经髓鞘切片行劳克坚牢蓝染色,观察三组切片中视神经髓鞘结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比较髓鞘所占比率的差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的H2S水平,分别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酶联免疫法(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CNTF水平。结果8 w 后三组大鼠血浆中 H2 S水平比较差异显著,且 NaHS 处理组高于DM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显微镜下可见DM模型组与NaHS处理组大鼠的视神经髓鞘结构出现明显溃变,NaHS处理组溃变程度较DM模型组明显减轻,两组髓鞘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aHS处理组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DM模型组和NaHS处理组大鼠的ROS和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aHS处理组水平低于DM模型组(P<0.05);DM模型组和NaHS处理组大鼠的SOD水平及CNT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NaHS 处理组水平高于DM模型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NaHS可作为外源性H2S供体,提高体内的H2S水平,而H2S可以防治DON,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血浆中CNTF水平有关。

    作者:冉瑞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 T2DM患者78例,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伴有血管病变患者45例为观察组,血糖控制较好、无血管病变患者33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Glu、HbA1c、F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Glu和HbA1c水平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HbA1c(OR=1.23,P<0.05)、Fg(OR=1.45,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水平APTT(OR=0.87,P<0.05)是 T2DM 患者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发生血管病变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引起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高水平 HbA1c、Fg及低水平APTT是T2 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品力;陈燕玲;王春城;宋军;赵占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肾损伤分子1在常见肾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肾损伤分子( KIM)-1在常见肾脏损伤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的肾损伤疾病初诊患者82例为观察组,其中包含高血压肾损初期患者31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3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18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尿中KIM-1水平并检测同期血清肌酐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关系并采用 ROC 曲线分析尿KIM-1水平用于各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尿KIM-1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尿KIM-1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肾损伤患者尿 KIM-1水平与其血清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r=0.835,0.826,0.874,P<0.05);ROC曲线分析尿KIM-1水平用于各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尿KIM-1水平用于各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良好。结论常见肾损伤疾病患者尿 KIM-1水平较高且与其病情相关,尿 KIM-1水平用于常见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良好,可作为常见肾损伤疾病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作者:李宁;柴成国;吴风春;曹雷;吴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