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韩艳;王振福;孙虹;陈现红;陈彤

关键词:帕金森病, 神经递质, 多巴胺
摘要: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并观察抗PD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测定了2007年8~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6t例PD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对患者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第Ⅱ、Ⅲ、Ⅴ部分评分.评分结果与患者多巴胺(DA)水平行相关性分析.观察患者停用多巴丝肼片后48h和服药后1.5 h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 PD组的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4.39±2.31,7.35±2,74,P<0.01),其它神经递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DA水平与UPDRS评分和Hoehn & Yahr分级呈负相关(r=-0.317,P=0.013;r=-0.430,P=0.001).服用多巴丝肼片后脑内DA水平明显高于停药后(9.95±3.94,4.38±2.10,P<0.01).结论 PD患者脑内DA存在明显变化,利用脑功能分析仪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为PD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知名何健专家风采录著名消化内科专家赵东海教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本刊2009年第11卷各期内容重点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

    8 临床上有几种心功能分级?如何应用?目前常用的是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该分级是依据活动和症状的关系来分级,比较粗糙,也是人为的分级,但当前应用普遍.

    作者:郑秋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北京地区军队离退休老年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发病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交(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探讨其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0年5月~2004年5月间,对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老年糖尿病人群进行眼底检查.如发现有微小血管瘤或更严重的改变则确诊为DR,并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4年中新发D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207例糖尿病患者参与检查,平均随访3.8年,DR的患病率从2000年的19.8%上升到2004年的21.6%,发病率为14.01/1000人年.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微量尿白蛋白定量与DR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 该研究组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较以往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为高,但其DR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较其它调查组明显降低,表明对相关危险因素良好的控制可有效降低DR的发生.

    作者:王兆艳;李昕;张卯年;李星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136例老年腹股沟疝术后患者中有68例(50.0%)发生尿潴留,发生原因中泌尿系基础疾病占32.4%、麻醉占29.4%、疼痛占26.5%、排尿方式改变占7.4%、术中骚扰膀胱占4.4%.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易出现尿潴留,应针对尿潴留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娄媛媛;王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为部队中老年群体实施保健知识快速普及服务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部队官兵尤其是中老年和机关工作人员,迫切需要军队医院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保健服务[1].

    作者:程正祥;尹曦华;翟鸿雁;沈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发生及预后

    目的 深入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55例CRF患者和71例非CRF患者进行临床情况分析,回顾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CRF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比率明显高于非CRF组.(2)CRF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RF组,以频发房早(43.6% vs 26.7%)、房颤(32.7%vs 15.5%)、多源室早(36.4%vs 16.9%)、室早RenT(16.3%vs 4.23%)、短阵室速(12.7%vs 2.82%)以及窦性停搏(18.2%vs 7.04%)、房室传导延迟(29.1%vs 13.0%)明显增加为特点.(3)CRF组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4.6±1.4 vs 2.8±1.1)、ST段压低幅度(2.6±0.5 vs 1.9±0.7)、ST段压低持续时间(7.3±3.2 vs 4.1±2.6)明显高于非CRF组.Holter记录到心肌缺血发作时.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CRF组明显低于非CRF组(18.2%vs52.1%).(4)随访期,CRF组急性冠脉综合征(41.8%vs 21.1%)、急性左心衰竭(10.9%vs 1.4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RF组.(以上比较均P<0.05).结论 CRF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心肌缺血程度高于非CRF组,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多;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作者:苗冬梅;秦爱梅;曹瑞华;刘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14名PICC留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照组外涂肝素钠乳膏.结果 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6.48%,对照组为16.98%,P<0.01.结论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优于肝素钠乳膏.

    作者:詹燕;延雅青;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找准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制定个体化的健康计划,实施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适与循证药物治疗等规范化管理,并跟踪随访.结果 (1)本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68.15%,其中65.07%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通过3年健康管理,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了10.65%(P<0.01),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患者治疗率达到96.68%;经合理调整用药,尼群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的服用率分别提高了31.25%、32.61%和104.39%(P<0.01),硝苯地平服用率下降了66,35%,传统复方制剂服用率下降了36.17%(P<0.01);(4)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54.40%,死亡率下降了32.16%.结论 通过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作者: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作者投稿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与抑郁症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62例心绞痛反复发作伴心电图ST-T改变老年患者分为抑郁症组29例,非抑郁症组33例,通过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脉狭窄程度.结果 抑郁症组冠脉多支病变占79.3%,4例冠脉正常;非抑郁症组多支病变占48.5%,无冠脉正常者,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及冠脉狭窄程度.

    作者:王凡;徐宁;张涵;王艳;王峰;杨伟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健康飞行人员窦性心率正常值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健康飞行人员窦性心率正常值范围,为其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仪,采集3 313名健康男性飞行人员常规心电图并分为4个年龄组,计算和分析各年龄组心率的中位数和95%范围的正常上、下限.结果 正常心率中位数为68.1次/min.95%范围的正常上、下限为51.1~92.9次,min,心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快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飞行人员窦性心率偏慢,正常心率范围以50~90次/min较为合理.

    作者:戴伟川;李艳娟;胡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秦皇岛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慢性肾脏病调查

    目的 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方法 对秦皇岛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106人进行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白蛋白等检查.结果 秦皇岛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CKD的患病率为17.0%,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0.6%、18.9%、34.0%及11.3%.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CKD患病率较高,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干预和治疗.

    作者:李长春;周柱亮;杨群生;杨丹;张志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克拉霉素致药物性肝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咳嗽、畏寒、发热6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病史多年,无药物过敏史.缘于6 d前因洗澡受凉,次日感全身不适,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并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测体温39.0℃.予以布洛芬0.2 g及抗病毒颗粒冲服.

    作者:李路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去势雄性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

    目的 通过去势手术造成雄性SD大鼠低雄激素状态,并观察其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去势组(n=10).对去势组进行去势手术.手术8周后.观察各组动物体重改变、血清睾酮(T)、硫化去氢表雄酮(DHEAs)、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在第8周时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以评价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去势组大鼠T水平明显下降(5.94±1.13降至0.11±0.02 nmol·L-1,P<0.01),DHEAs水平明显下降(12.49±3.17降至9.19±2.87 ng·ml-1,P<0.05),血清FIns水平(0.92±0.38 ng·dl-1)高于对照组(0.34±0.14 ng·dl-1)(P<0.01),葡萄糖清除率(GDR)(6.45±2.86 mg·kg-1·min-1)低于对照组(16.21±4.73 mg·kg-1·min-1),(P<0.01),FBG无明显差异.结论 雄性SD大鼠去势后,体内T、DHEAs降低,FIns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

    作者:李凡;李小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第三届第二次编辑委会在连召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完善多管道管理机制对提高老年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建立完善的多管道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制定管道管理流程,采用责任护士负责制与质量管理小组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对48例多管道留置的老年脑血管病重症患者实施干预.结果 48例患者中,41例(85.4%)无管道留置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14.6%)发生相关并发症,均及时发现,有效处置;4例管道留置疑难病例经会诊,改进管理措施,均留置成功;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管道断裂、堵塞.结论 完善的多管道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预防管道留置并发症,提高老年重症患者的多管道护理质量.

    作者:龚兴霞;杨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并观察抗PD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测定了2007年8~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6t例PD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对患者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第Ⅱ、Ⅲ、Ⅴ部分评分.评分结果与患者多巴胺(DA)水平行相关性分析.观察患者停用多巴丝肼片后48h和服药后1.5 h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 PD组的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4.39±2.31,7.35±2,74,P<0.01),其它神经递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DA水平与UPDRS评分和Hoehn & Yahr分级呈负相关(r=-0.317,P=0.013;r=-0.430,P=0.001).服用多巴丝肼片后脑内DA水平明显高于停药后(9.95±3.94,4.38±2.10,P<0.01).结论 PD患者脑内DA存在明显变化,利用脑功能分析仪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为PD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韩艳;王振福;孙虹;陈现红;陈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留置尿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膀胱癌患者在膀胱灌注中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需灌注化疗前置管的老年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置管前先用10ml盐酸利多卡因凝胶经尿道表面麻醉,然后按常规方法将尿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应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后留置尿管.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患者灌注前和灌注后的主观感受.结果 实验组留置尿管后焦虑反应(SAS 44.49±5.24分)低于对照组(52.95±9.16分),实验组留置尿管一次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可明显减轻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时留置尿管的焦虑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作者:周翠鸾;田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