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李小鹰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疗养院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临床路径应用干高血压专科疗养的总体效果.方法 388名师职疗养员分为传统组(206例)和临床路径组(182例),比较两组的医疗费用、疗养护理质量及疗养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临床路径不能减少整体费用,可以减少药费支出,增加理疗和体疗费支出,使经费使用更为合理有效;临床路径显著提高疗养员的满意度,提高疗养护理质量.结论 临床路径可以在疗养院实施,是提高疗养、护理质量的一个值得推广的管理方法.
作者:孙清华;董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健康飞行人员窦性心率正常值范围,为其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仪,采集3 313名健康男性飞行人员常规心电图并分为4个年龄组,计算和分析各年龄组心率的中位数和95%范围的正常上、下限.结果 正常心率中位数为68.1次/min.95%范围的正常上、下限为51.1~92.9次,min,心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快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飞行人员窦性心率偏慢,正常心率范围以50~90次/min较为合理.
作者:戴伟川;李艳娟;胡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完善的多管道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制定管道管理流程,采用责任护士负责制与质量管理小组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对48例多管道留置的老年脑血管病重症患者实施干预.结果 48例患者中,41例(85.4%)无管道留置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14.6%)发生相关并发症,均及时发现,有效处置;4例管道留置疑难病例经会诊,改进管理措施,均留置成功;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管道断裂、堵塞.结论 完善的多管道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预防管道留置并发症,提高老年重症患者的多管道护理质量.
作者:龚兴霞;杨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3岁,患高血压60年,2型糖尿病10年,身高175 cm,体重70kg.给予降压治疗,口服吲达帕胺2.5 mg,1/d,硝苯地平5 mg.3/d,血压控制在130~110/80~60 mmHg.口服自购降糖药糖安平胶囊(降糖中成药.主要成分为松叶、乌梅、黄芪等)治疗糖尿病,0.5 g,3/d,餐后服.空腹血糖波动在4.2~5.0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4.5~7.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4.5%~5.6%,空腹血浆胰岛素7~16 μU/ml,未服用其它药物.
作者:王慧杰;高筱雅;高玉红;李冰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去势手术造成雄性SD大鼠低雄激素状态,并观察其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去势组(n=10).对去势组进行去势手术.手术8周后.观察各组动物体重改变、血清睾酮(T)、硫化去氢表雄酮(DHEAs)、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在第8周时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以评价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去势组大鼠T水平明显下降(5.94±1.13降至0.11±0.02 nmol·L-1,P<0.01),DHEAs水平明显下降(12.49±3.17降至9.19±2.87 ng·ml-1,P<0.05),血清FIns水平(0.92±0.38 ng·dl-1)高于对照组(0.34±0.14 ng·dl-1)(P<0.01),葡萄糖清除率(GDR)(6.45±2.86 mg·kg-1·min-1)低于对照组(16.21±4.73 mg·kg-1·min-1),(P<0.01),FBG无明显差异.结论 雄性SD大鼠去势后,体内T、DHEAs降低,FIns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
作者:李凡;李小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方法 对秦皇岛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106人进行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白蛋白等检查.结果 秦皇岛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CKD的患病率为17.0%,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0.6%、18.9%、34.0%及11.3%.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CKD患病率较高,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干预和治疗.
作者:李长春;周柱亮;杨群生;杨丹;张志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居死因的前3位,是危害人类健康.威胁生命的疾病,过去认为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来发现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从预防的观点提示我们.预防脑血管病应从青少年开始,特别是重点抓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注意到,微量元素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认为与脑血管病关系比较密切的铜(Cu)、锌(Zn)、铬(Cr)、硒(Se)、锰(Mn)等微量元素作一综述.
作者:伍薛源;薛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反复发作心悸就诊,经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给予小剂量胺碘酮控制心率,服药1个月心率维持在70~80次/min,无不良反应,但房颤仍间断发作;于2005年8月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替洛尔12.5 mg,2/d.心率控制在60~65次/min,服用2个月房颤无再发:2006年5月10日患者因阿替洛尔断药,自行改用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2.5 mg,2/d,1 d后患者口唇出现肿胀,即停服美托洛尔,给予抗过敏治疗,当日口唇肿胀逐渐减轻消退,3 d后症状消失.2007年3月再服美托洛尔,1 d后患者口唇肿胀再发,考虑美托洛尔致敏,停服美托洛尔,症状逐渐消失.以后无冉发.
作者:佟绍师;夏福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HRT)的特点,评估HRT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为3个亚组:杓型组17例,非杓型组22例,反杓型组19例,选择体检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TO、TS与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0(%)[-7.1~6.8(-0.3)]>对照组[-5.8~-0.1(-1.9)](P<0.01),TS(ms)(7.53±4.05)<对照组(10.01±3.72)(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TO[分别为-6.7~6.5(-0.3),-7.1~6.8(0.5)]>对照组[-5.8~-0.1(-1.9)](P<0.05),非杓型组TS(6.79±2.99)<对照组(10.01±3.72)(P<0.05),反杓型组TS(6.51±3.71)<对照组(10.01±3.72)(P<0.01);TO与总体标准差(SDNN)呈负相关(P<0.05);TO与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TS与SDNN、SDANN无相关性(P>0.05);TO、TS与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HRT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HRT明显减弱.提示HRT在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缪京莉;陈蕾;刘波;侯晓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及起搏治疗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置入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囊袋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晔;李焱焱;贺治民;罗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解放军第153医院住院患者56例,年龄60~99岁,平均78岁.除外肿瘤、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所致的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有基础心脏疾病;(2)有慢性心衰的症状;(3)至少有1项或1项以上心血管异常的指标.包括病因学、心脏形态及心脏功能性指标.
作者:董淼伟;柳韶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8 临床上有几种心功能分级?如何应用?目前常用的是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该分级是依据活动和症状的关系来分级,比较粗糙,也是人为的分级,但当前应用普遍.
作者:郑秋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咳嗽、畏寒、发热6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病史多年,无药物过敏史.缘于6 d前因洗澡受凉,次日感全身不适,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并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测体温39.0℃.予以布洛芬0.2 g及抗病毒颗粒冲服.
作者:李路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并观察抗PD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测定了2007年8~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6t例PD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对患者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第Ⅱ、Ⅲ、Ⅴ部分评分.评分结果与患者多巴胺(DA)水平行相关性分析.观察患者停用多巴丝肼片后48h和服药后1.5 h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 PD组的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4.39±2.31,7.35±2,74,P<0.01),其它神经递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DA水平与UPDRS评分和Hoehn & Yahr分级呈负相关(r=-0.317,P=0.013;r=-0.430,P=0.001).服用多巴丝肼片后脑内DA水平明显高于停药后(9.95±3.94,4.38±2.10,P<0.01).结论 PD患者脑内DA存在明显变化,利用脑功能分析仪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为PD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韩艳;王振福;孙虹;陈现红;陈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交(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探讨其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0年5月~2004年5月间,对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老年糖尿病人群进行眼底检查.如发现有微小血管瘤或更严重的改变则确诊为DR,并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4年中新发D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207例糖尿病患者参与检查,平均随访3.8年,DR的患病率从2000年的19.8%上升到2004年的21.6%,发病率为14.01/1000人年.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微量尿白蛋白定量与DR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 该研究组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较以往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为高,但其DR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较其它调查组明显降低,表明对相关危险因素良好的控制可有效降低DR的发生.
作者:王兆艳;李昕;张卯年;李星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深入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55例CRF患者和71例非CRF患者进行临床情况分析,回顾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CRF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比率明显高于非CRF组.(2)CRF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RF组,以频发房早(43.6% vs 26.7%)、房颤(32.7%vs 15.5%)、多源室早(36.4%vs 16.9%)、室早RenT(16.3%vs 4.23%)、短阵室速(12.7%vs 2.82%)以及窦性停搏(18.2%vs 7.04%)、房室传导延迟(29.1%vs 13.0%)明显增加为特点.(3)CRF组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4.6±1.4 vs 2.8±1.1)、ST段压低幅度(2.6±0.5 vs 1.9±0.7)、ST段压低持续时间(7.3±3.2 vs 4.1±2.6)明显高于非CRF组.Holter记录到心肌缺血发作时.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CRF组明显低于非CRF组(18.2%vs52.1%).(4)随访期,CRF组急性冠脉综合征(41.8%vs 21.1%)、急性左心衰竭(10.9%vs 1.4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RF组.(以上比较均P<0.05).结论 CRF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心肌缺血程度高于非CRF组,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多;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作者:苗冬梅;秦爱梅;曹瑞华;刘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选择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214例,其中狭4<70%者145例;狭窄≥70%者69例.将214例患者因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分为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明显症状组、危险症状组.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和神经精神症状及脑梗塞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的逐渐加重,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也逐渐加重;出现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与出现危险症状的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分别为6.0%、8.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1,P=0.670).结论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引起脑梗塞的风险不容忽视,应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以有效控制或延缓脑梗塞的发生.
作者:栾智勇;史跃;徐卫东;张慧;周军;张耀文;杭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