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残余尿量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

薛超萍;刘海燕;沙可夫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微血管并发症, 残余尿量, 肾小球滤过率
摘要:目的 评估无排尿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肾病(DN)患者残余尿量(PVR)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收治的门诊随访无排尿症状的T2DM患者42例,年龄53~85岁,平均(58.2±3.6)岁,其中男19例,女23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0~11分,平均3.7分,病程1~34年,平均11.9年.对患者的泌尿系统、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膀胱扫描仪测量PVR,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神经病变患者与视网膜病变患者较非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患者的PVR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N患者的PVR较非DN患者高(P=0.04).7例(16.7%)患者的PVR>50 ml,平均eGFR显著降低,其中1例(14.3%)为微量白蛋白尿,6例(85.7%)伴有明显蛋白尿.eGFR和PVR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33,P=0.03),eGFR升高则是PVR> 50 ml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OR=:0.94;95% CI:0.88~0.99;P=0.04).结论 eGFR下降是PVR>50ml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早期测量PVR预测DN的发生,降低eGFR早期预防及治疗DN并发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残余尿量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

    目的 评估无排尿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肾病(DN)患者残余尿量(PVR)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收治的门诊随访无排尿症状的T2DM患者42例,年龄53~85岁,平均(58.2±3.6)岁,其中男19例,女23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0~11分,平均3.7分,病程1~34年,平均11.9年.对患者的泌尿系统、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膀胱扫描仪测量PVR,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神经病变患者与视网膜病变患者较非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患者的PVR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N患者的PVR较非DN患者高(P=0.04).7例(16.7%)患者的PVR>50 ml,平均eGFR显著降低,其中1例(14.3%)为微量白蛋白尿,6例(85.7%)伴有明显蛋白尿.eGFR和PVR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33,P=0.03),eGFR升高则是PVR> 50 ml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OR=:0.94;95% CI:0.88~0.99;P=0.04).结论 eGFR下降是PVR>50ml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早期测量PVR预测DN的发生,降低eGFR早期预防及治疗DN并发症.

    作者:薛超萍;刘海燕;沙可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玉屏风口服液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的免疫学机制

    目的 探讨玉屏风口服液对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接种于C57B/L小鼠皮下,构建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玉屏风口服液0、0.5、1和2 ml,1次/d,共28 d,末次给药的第2天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取瘤测瘤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学变化,取脾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玉屏风口服液处理后,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体积缩小,肿瘤组织出现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血清中IL-2、IFN-γ及TNF-α含量增加.结论 玉屏风口服液可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作用与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隋欣;贾琼;李辉;黄连弟;李俊玮;黄歆梅;曹琛;李娜;粟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晚期大肠癌化疗过程中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晚期大肠癌化疗过程中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组)(21例)和对照组(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下降组)(22例),均接受XELOX方案:OXA(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第1天;希罗达1000 mg/m2口服,2次/d,第1~14天,3 w重复,应用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时停用.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47.6%)低于对照组(77.3%)(P<0.05).观察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提高+稳定者57.1% (12/21),低于对照组[72.7%(16/2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肠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提示预后不佳,存在因肿瘤异质性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病灶未控制可能.

    作者:陈红;石国刚;宋文广;刘海霞;任淑华;杨贺江;杨连秀;胡金瑶;王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日常生活能力(ADL)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1].本研究旨在了解唐山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与ADL.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2012年9~11月选取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疾病、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者,表达不清、沟通障碍者,拒绝调研者,调查时外出居住者)[2]1 581人,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94.88%).

    作者:尹文瑜;宋琼;陈长香;李淑杏;任兰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踝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踝蛋白(Talin)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并用免疫印迹验证其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筛选出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44个,其中23个下调蛋白.结论 Talin 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作为研究大肠癌发生机制指标之一.

    作者:郭宏华;高申;王海;何成彦;李玲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防治重症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是否有梗阻、手术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结石大小、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年龄结构等情况与术后并发重症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热(>38℃)9例(16.1%),脓毒败血症1例.有急性梗阻、术前已有尿路感染、手术时间长、结石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感染性结石的患者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并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发热比较常见,有可能并发重症感染,术前应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规范操作,控制手术时间,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春雷;谷欣权;高吉;韩宇平;孟繁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肝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8例,分两组进行运动疗法实验对比.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组除服用常规药物外,外加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通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血脂[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来分析疗效.结果 在治疗40 w,运动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的(168.2±5.3) mmHg和(95.8±7.2) mmHg降到了(139.6±6.5)mmHg和(86.0±5.5) mmHg(P<0.05);治疗40 w后运动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运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肝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在临床实践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坤;杨建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失禁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失禁性皮炎(IAD)是大小便失禁引起的并发症,也是失禁病人常见的临床问题[1].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移动障碍、营养不良及自我保护能力下降等因素易并发IAD,发生IAD创面愈合缓慢或不愈易继发感染,炎症难以控制,延长住院时间,加重其经济负担,严重时会因继发败血症危及生命,导致死亡,也给临床护理带来负担.本研究旨在观察藏红花高渗盐水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IAD的效果.

    作者:陈芳;陈进翠;刘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金丝草提取物对急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中载脂蛋白M的表达及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目的 金丝草提取物对急性肾衰竭(ARF)大鼠肾组织中载脂蛋白(Apo)M的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6只,7~10周龄,体重(200±30)g,分为模型组18只、金丝草组19只、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F)组19只及对照组20只.以摘除右肾,结扎左肾动脉血流建立ARF模型,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金丝草组按80 mg/kg腹腔注射金丝草水提物;PDTF组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PDTF 100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d,连续8 w.模型组和对照组均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8 w.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ApoM、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各组SCr、BUN水平、ApoM、NF-κB蛋白除模型组的外均明显下降(P<0.05),与PDTF组相比金丝草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且ApoM与NF-κB的表达符合直线正相关(r=0.838,P<0.01).病理切片显示金丝草组可见极少炎性细胞,肾脏病变比PDTF组明显减轻.结论 金丝草提取物及NF-κB抑制剂能够明显降低ARF大鼠肾组织中ApoM的表达水平.

    作者:李元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社区糖调节受损及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调查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

    目的 探讨该市糖调节受损(IGR)及2型糖尿病(T2DM)患病情况及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4年6~9月选择该市常住居民7000人进行现场调查,对调查资料完整者进行数据分析.在筛查出的IGR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研究,根据有无进行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两组进行3个月观察.检测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2h血糖(OGTT2 h PG)水平,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对调查中的资料完整者6 378人进行统计分析,检出T2DM患者1 078例(16.90%),其中新诊断病例259例(24.03%),检出IGR患者463例(7.26%);对检出的IGR和T2DM患者进行分组分析,IGR组和T2DM组男女比例、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NGM)(P<0.05),T2DM组FPG、TC、TG水平显著高于IGR组(P<0.05);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干预组FPG、OGTT 2 h PG、HbA1c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BMI、舒张压、收缩压和TC、T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市T2DM患病形势严峻,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IGR患者FPG、OGTT 2 h PG、HbA1c指标,降低血脂,控制体重和血压,疗效确切,对降低T2DM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琼;朱红芳;潘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MLN2238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MLN2238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按照MLN2238终浓度0、25、50、75、100 nmol/L分为5组,处理24、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孔吸光值并计算存活率以评价MLN2238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经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1TC)和碘化丙啶(PI)双标或PI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相同作用时间(24、48或72 h)下,随着MLN2238浓度的增加,MLN2238处理后BGC-823、SGC-7901细胞的存活率降低(P<0 05);相同MLN2238浓度(25、50、75或100 nmol/L)情况下,除100 nmol/L MLN2238作用24 h和48 h的BGC-823细胞存活率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随MLN2238作用时间的延长,MLN2238对BGC-823、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也基本呈递增趋势(P<0.05);MLN2238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48 h后,除75、100 nmol/L MLN2238作用BGC-823细胞各周期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随MLN2238浓度的增加,BGC-823、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均升高,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且MLN2238的促凋亡效应和促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 05).结论 MLN2238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及G0/G1期阻滞,MLN2238的以上作用与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有关.

    作者:郭锰;万里新;张成辉;徐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进行不同心理干预措施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随机将68例老年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手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34例手术前不采取心理干预,手术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68例老年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分组进行评定.结果 SCL-90评定显示心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躯体化和强迫症状等明显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实验组SAS和SD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定显示实验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术后疲乏、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和食欲丧失发生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围术期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秀贞;黄玉莲;潘燕;田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ETP基因I405V多态性对海南汉族老年脑梗死的分子预警作用

    目的 研究CETP遗传多态性位点I405V与海南汉族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317例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305例海南省汉族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利用Snapshot的方法检测CETP基因I405V位点多态性,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I405V的AA、AG、G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中为23.66%、47.63%、27.71%,在对照组中为16.07%、48.20%、35.74%,组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A和G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0.30%和60.03%,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47.48%和52.5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I405V与海南汉族脑梗死关联性密切,有望成为脑梗死的分子预警指标.

    作者:梁培日;龙登毅;张应魏;朱福连;胡鸿炜;陈元椿;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对放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了解老年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1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EORTC QLQ-C30量表评价不同VEGF表达水平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但变化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发生在食管上部和食管中下部患者的VEGF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VEGF浓度随分化程度加剧、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浸润深度加深明显增高(P<0.01或P<0.05).具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VEGF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P<0.01).放疗前和治疗中40 Gy时,VEGF>118.43 ng/L患者EORTC QLQ-C30量表指标与VEGF≤118.43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VEGF>118.43 ng/L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明显低于VEGF≤118.43 ng/L,而疲乏、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方面则明显增高(P<0.01),但其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VEGF高表达负性影响放疗效果.

    作者:苏宝安;蔡文杰;李艾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V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V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T2DM住院患者,经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国际通用血管分级标准,符合下肢血管病变V级共97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97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75%,60岁以下占25%;糖尿病平均病程12.4年,10年以上占56%,5年以上占84%;多段血管闭塞占52.9%;远端小动脉闭塞占89.7%,同期近端大、中动脉血管DSA显示正常或轻中度狭窄;87例膝以下3支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总动脉)出现闭塞,1支血管闭塞、2支血管闭塞、3支血管闭塞的分布率无统计学差异,足部坏疽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足坏疽患者占37.1%,且均发生在膝以下V级血管病变患者中.结论 T2DM下肢动脉V级血管病变患者多发生在60岁以上,发现T2DM到下肢动脉闭塞平均病程为12年,闭塞程度具有广泛性,以膝以下远端小动脉闭塞为主,3支动脉同期闭塞是足坏疽和高位截肢的直接原因.

    作者:李佳琳;窦艳华;李镝;吕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检测在宫颈鳞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组织蛋白酶(Cath)-D水平检测对宫颈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的水平.分为宫颈鳞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25例;慢性宫颈炎组25例.宫颈鳞癌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检测血清SCCAg和Cath-D浓度,分析其对宫颈鳞癌预后的情况.CIN、慢性宫颈炎组仅检测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分析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明显高于CIN、慢性宫颈炎组(P=0.001,0.00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2、0.321).宫颈鳞癌组术后1年内未复发患者动态检测SCCAg和Cath-D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0.02,0.04).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计算血清SCCAg和Cath-D诊断宫颈鳞癌及预测盆腔淋巴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0.95、3.21和17.33、20.25 ng/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8和0.95、0.90;同时对SCCAg和Cath-D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检测对宫颈鳞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术后疗效、预后判断及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更高参考价值.

    作者:王攀;晋其云;王东红;杨昌伟;郑家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成瘾药物滥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神经艾滋病

    成瘾药物滥用主要影响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躯体和(或)精神依赖,引起慢性复发性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已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30% ~ 50%的患者发展为神经艾滋病(NeuroAIDS).

    作者:黄筱钧;侯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临床鉴别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其临床鉴别.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患者86例,根据典型造影将患者分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组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缺血程度、临床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的临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形成多发生于髂股动脉(x2=4.31,P=0.15),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无明显好发部位;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x2 =7.489,P<0.05)和运动障碍(x2=4.782,P<0.05)、对侧动脉搏动正常(x2=9.487,P<0.05)的临床表现较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x2=9.029,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x2 =3.129,P<0.05),而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x2=3.443,P<0.05);具有糖尿病(x2=10.698,P<0.05)、高血压(x2=9.658,P<0.05)及吸烟病史(x2=3.766,P<0.05)的患者,急性血栓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患者(x2=3.148,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x2 =2.848,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梗塞部位、缺血程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既往史的情况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吴宁;蒲红;王娜;赵原;黄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白内障手术中灌注液加入妥布霉素注射液对术后眼内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灌注液中加入妥布霉素注射液对术后眼内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 2014年在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20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手术中灌注液加入妥布霉素注射液,对照组为单纯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后眼内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有1例术后发生眼内炎,对照组术后没有眼内炎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灌注液内加入妥布霉素注射液对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没有明显作用.

    作者:张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居民377例,其中抑郁者130例,无抑郁者247例,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结果 与无抑郁组比较,抑郁组女性、抑郁家族史、无配偶、脑卒中家族史所占比例明显升高,HAMD评分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家族史、抑郁家族史、女性、无配偶是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开展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状态筛查,对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爱芳;朱桂萍;杨萍妹;张培丽;周晓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