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老年人日常饮食营养调查

王学屏;陈瑞鹏;邢朝云;张囡囡;郭秀珍

关键词:饮食习惯, 膳食结构, 疾病
摘要:目的:研究山东省济南长清区农村老年人群的营养知识了解程度、饮食习惯、膳食结构、营养与健康现况。方法选择济南市长清区某人口密集的农村,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19名进行调查及健康宣教,发放饮食营养知识手册。结果农村老年人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不够理想,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存在相关性。结论农村老年人膳食营养价值不高,可能与营养知识缺乏和经济条件受限等有关,应关注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饮食,指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 NAC)200 mg,每日3次,疗程共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C-I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cy、hs-CRP、LDL-C水平及C-IMT厚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y、LDL-C及Hcy是C-IM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AC能够降低MHD患者C-IMT水平,减轻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对动脉硬化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超声检查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AS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关系,大部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AS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1,2〕。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颈AS ( CAS )斑块的超声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金琳;王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以及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 NO)、神经肽Y( 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2例,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加味五磨饮子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 SP、VIP、NO及 NPY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便燥结程度、排便费力程度等症状较治疗前均存在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IP、NO和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IP、NO和NPY均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清SP水平,抑制VIP、NO、NPY水平。

    作者:张宇翔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利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依据 AVFB 值大小分为低流量组( AVFB<400 ml/min,28例)、中流量组( AVFB 在400~600 ml/min,33例)和高流量组( AVFB>600 ml/min,29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患者进行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期间患者高危事件及内瘘失功能发生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在透析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1个月)、透析1年后测定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结果三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流量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流量组和中流量组(P<0.05)。三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低流量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 P<0.05)。透析后,三组 CO、CI和 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流量组各指标值较低流量组、中流量组显著升高,( P<0.05),与透析前比较,中流量组、高流量组CO、CI和EF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应注意限制血流量,既要避免因血流量过低引起的内瘘功能丧失,又要防止因血流量过大所致的心力衰竭。

    作者:汤跃武;罗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例中老年RA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定,36条项目简明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老年RA患者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的关系。结果156例 RA 中,SAS标准分为(47.12±7.35),有焦虑症状者51例(32.69%);SDS标准分为(52.83±8.12),有抑郁症状者79例(50.64%),其中轻度抑郁44例(28.21%),中度抑郁29例(18.59%),重度抑郁6例(3.85%);同时有焦虑、抑郁症状者29例(18.59%);与国内常模组标准分比较,RA患者SAS、SDS评分显著增高(P<0.05)。 SAS、SDS标准分均与疼痛、睡眠、饮食和疲劳四项VAS指标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健康变化呈正相关(P<0.05),而与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无关(P>0.05)。结论中老年RA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且与类风湿病情及生活质量有关。通过改善负性情绪可能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丽;石香花;孙仕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单、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行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62例,根据术式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32例32个椎体,双侧组30例30个椎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伤椎高度恢复值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随访时 VS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单侧组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平均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9.4%,双侧组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脱离椎体后缘进入神经椎管,也未发现骨水泥渗漏引起的临床症状。结论经皮单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掌握好进针角度,并采用多次推注的方法,可以达到与传统的经皮双侧PVP同样的临床效果,且经皮单侧PVP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术中 X线辐射剂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术者优先选择。

    作者:王玺;寇剑铭;贾学军;侯建文;田伟;高冲;仇志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管收缩药物和白蛋白治疗穿刺放腹水后老年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收缩药物和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老年患者穿刺放腹水后的效果。方法58例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缩血管组30例(放腹水后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白蛋白组28例(放腹水后给予白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缩血管组和白蛋白组血浆肾素、醛固酮、肌酐(Scr)、血钠、体重、平均动脉压(MAP)、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尿素氮(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缩血管组肾素、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BUN值显著低于白蛋白组(P<0.05),缩血管组体重、MAP值显著高于白蛋白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素、Scr、体重、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BUN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两组醛固酮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P<0.05)。结论血管收缩药物较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老年患者穿刺放腹水后能够维持血容量稳定,防止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

    作者:李宇;高敏;李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胶质瘤干细胞的内皮分化和管腔形成能力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内皮分化和形成管腔的能力。方法以含有10%胎牛血清的 DMEM 培养液培养U87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胶质瘤干细胞,先行形态学观察,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33、Nestin和GFAP表达,鉴定胶质瘤干细胞。将分离所得的胶质瘤干细胞在添加20μ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μg/ml FGF和2μ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10%DMEM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分别取培养3 d和7 d的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内皮特定蛋白的表达。同时将诱导培养7 d的细胞接种于涂有Matri-gel的24孔板中,12 h和24 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结果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出的胶质瘤细胞团呈现明显的CD133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但GFAP未显示荧光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被诱导的胶质瘤干细胞随着时间延长,CD133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CD31和vWF表达由弱到强;Matrigel结果显示被诱导7 d的胶质瘤干细胞明显形成了完整的管腔。结论胶质瘤干细胞在内皮细胞生长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形成管腔的能力。

    作者:展涛;陈丽丽;颜彬;曹永;马志红;岳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便秘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具有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及老龄化等特殊情况,其胃肠道黏膜常充血、水肿,肠管分泌液减少,肠壁平滑肌功能减退,粪便的正常排泄功能受阻,因而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便秘〔1〕。便秘是以症状为基础的、多种机制导致的排便障碍。便秘根据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至少可分为3个亚型〔2〕:慢传输型( STC ),主要表现为粪便在结肠的通过时间延长;不协调排便,也称作排便梗阻盆底肌肉不协调收缩或松弛障碍所致的排便功能障碍或是出口梗阻,以粪便排出费力或不能为特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主要表现为便秘同时伴有腹痛及腹部不适症状。本文就COPD并发便秘常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张民;王格;张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缺铁性贫血与老年冠心病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老年 CHD 患者根据血红蛋白( Hb)水平分为IDA组46例和非IDA组54例,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ID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非ID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前蛋白(PA)值显著低于非IDA组(P<0.05);IDA组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冠脉三支病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IDA组( 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合并IDA可能会加重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病情。

    作者:冀晓红;李健成;杨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持续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灌注组和常规灌注组各42例。热灌注组接受持续热灌注化疗,常规灌注组接受常规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热灌注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66.67%,χ2=4.200,P<0.05)。热灌注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灌注组(t=7.183~8.912,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 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t=6.658~7.38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6.19% vs 64.29%)(χ2=1.424,P<0.05)。结论持续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抑制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VEGF的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刘扬帆;万里新;屈中玉;张永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DAPD组(40例)和CAP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6个月行一次心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透析前、透析12个月、24个月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DAPD 组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和15.00%,而 CAPD 组分别为17.50%和35.00%,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两组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 DAPD 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小于 CAPD组,DAPD左心室内径小于CAPD组(P<0.05)。24个月时D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50%,明显高于CAPD组55.00%(P<0.05)。 DAPD组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高于CAPD组(P<0.05)。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事件影响小。

    作者:白彝华;蒋红樱;杨敏;廖云娟;何振坤;曾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以老年斑( SP)、神经纤维缠结( NFT)、神经元死亡为特征性病理改变,以慢性、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行为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终导致痴呆和死亡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据统计〔2〕目前约50%的70岁以上的人正承受AD的折磨。在我国,通过北京、上海等39个地区4万多名中老年人的调查〔3〕显示,55岁以上人群AD患病率接近3%,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根治AD的方法,预防是好的手段。研究证明运动可以提高脑功能,促进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恢复。本文综述运动对AD的影响。

    作者:唐光旭;赵丽;王大涛;范江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优势。结果全数字化 X 线摄影对乳腺癌检出率96.74%(89/9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4.78%(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特点包括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韩立江;洪常华;孙德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脂多糖诱导胶质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对细菌脂多糖( LPS)所致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利用LPS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超氧化自由基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炎性因子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LPS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促进其释放超氧化自由基,诱导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大幅上调TNF-α、IL-1β、IL-8炎性因子和升高iNOS蛋白质水平( P<0.05),EGCG明显抑制超氧化自由基及上述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减轻LPS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毒性。结论 EGCG能减弱LPS引起的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作者:陈华;苗加伟;李晶;郝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39例,健康对照者52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将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7例,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CHD患者分为1支病变组60例、2支病变组46例、≥3支病变组3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asp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vaspin、1,25(OH)2D3低于健康对照组, TNF-α、IL-6、IL-10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按临床类型分组:AMI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UAP组,TNF-α、IL-6、IL-10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TNF-α、IL-10高于SAP组,(P<0.05)。将CHD 患者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分组:≥3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TNF-α、IL-6、IL-10、Gensini 积分高于1支病变和2支病变组(P<0.05)。2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TNF)-α、(IL)-10、Gensini积分高于1支病变组,(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CHD 组血清vaspin与BMI、1,25(OH)2D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2、0.214,P<0.05),与TNF-α、IL-6、IL-10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0.238、-0.321,P<0.05)。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组:Gensini积分与vaspin、1,25(OH)2D3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8、-0.242,P<0.05),与TNF-α、IL-6、IL-1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5、0.265、0.341,P<0.05)。结论 CHD患者具有较低浓度的vaspin,vaspin含量与炎性因子相关,与CHD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海英;杨收平;秦继宝;冯小娟;安仲武;吴兆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人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老年人的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主观幸福感量表( PGC)和个体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城乡地区、患慢性病状况、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状况、月收入有关(P<0.05);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32,P=0.000)。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庞宝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合并闭塞的分期治疗1例并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闭塞病变在血管重建时降低高灌注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1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的同时存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颈内动脉极重度狭窄的病人先行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然后二期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小球囊扩张,三期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结果患者血管重建良好,症状缓解,未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结论对于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病人,通过多次分期治疗多血管病变,可避免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毛颖;南光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郑州市老年人居家替换照顾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郑州市老年人对居家替换照顾的需求现状,探讨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15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服务的因素。结果1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130份,其中89人(68.5%)愿意选择替换照顾者;选择的替换照顾人员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护理员81人(62.3%),服务内容需求主要为日常生活照料116人(89.2%)等;影响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性别(P=0.033)、婚姻状况(P=0.028)、居住情况(P=0.006)等;服务提供方因素:服务质量87人(66.9%)、价格78人(60.0%)、专业技术61人(46.9%)等。结论老年人对居家替换照顾者的需求较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颖;裴慧丽;刘灵灵;史小艳;孔培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及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脂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西药组62例和联合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强心治疗等)相同,西药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等炎症细胞因子、血脂和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 CRP、白细胞介素(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肌钙蛋白( CTn) 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RP、血脂及心肌酶水平。

    作者:鲁玉明;金燕;唐艳;涂琳;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