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玉明;金燕;唐艳;涂琳;沈祥春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具有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及老龄化等特殊情况,其胃肠道黏膜常充血、水肿,肠管分泌液减少,肠壁平滑肌功能减退,粪便的正常排泄功能受阻,因而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便秘〔1〕。便秘是以症状为基础的、多种机制导致的排便障碍。便秘根据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至少可分为3个亚型〔2〕:慢传输型( STC ),主要表现为粪便在结肠的通过时间延长;不协调排便,也称作排便梗阻盆底肌肉不协调收缩或松弛障碍所致的排便功能障碍或是出口梗阻,以粪便排出费力或不能为特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主要表现为便秘同时伴有腹痛及腹部不适症状。本文就COPD并发便秘常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张民;王格;张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BLBC)和非BLBC( NBLBC)癌组织中TopoⅡα、C-MYC 基因扩增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该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经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其中100例BLBC癌组织、100例 NBLBC癌组织,对照组选取100例同期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结果TopoⅡα与C-MYC基因改变类型主要为扩增与缺失,TopoⅡα、C-MYC和Ki-67在对照组表达不显著。100例BLBC病理组织中,TopoⅡα与 C-MYC基因扩增分别为43例和51例,缺失分别为57例49例;Ki-67阳性76例,阴性24例;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与Ki-67表达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例NBLBC病理组织中,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分别为34例和43例,缺失66例和57例;Ki-67阴性16例,阳性84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opoⅡα、C-MYC 基因扩增与 Ki-67表达相关(P<0.05),TopoⅡα与 C-MYC 基因扩增呈正相关(P<0.05)。与NBLBC比较,BLBC的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略多。结论 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与 Ki-67相关。与 NBLBC比较,BLBC癌组织的 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较多,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春燕;李春旭;杨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长期护理对护理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老年人综合功能评估表发现护理问题,给予动态整体护理,观察入院时、入院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变化情况。结果75.73%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为好和较好,1.94%为较差,47.57%生活满意度指数A评分为好和较好,9.71%为较差;生活质量在长期护理1年时优于入院时( P=0.028)。结论护理院老年人生命质量较有保障,但其心理问题突出,需加强专科医护教育,提高医疗、心理护理服务水准,建立弱势老年群体低护理费用保障机制。
作者:刘丽萍;李英利;吴彬;蒋琛娴;何芹;陈志英;蓝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激活剂( TM)增加肺癌A549细胞对顺铂( DDP)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DDP和TM处理肺癌A549细胞,MTT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Cleaved Caspase-7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 DDP(0,10,20,50μmol/L)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下降;TM诱导内质网应激后,提高了DDP(20μmol/L)诱导的细胞凋亡率(55.23%±2.31%,P<0.05);同时检测到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7表达增加。结论 DDP能够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但是TM通过上调GRP78增加了肺癌A549细胞对DDP敏感性,联合应用TM和DDP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新策略。
作者:石少敏;赵建军;赵凤芹;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郑州市老年人对居家替换照顾的需求现状,探讨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15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服务的因素。结果1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130份,其中89人(68.5%)愿意选择替换照顾者;选择的替换照顾人员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护理员81人(62.3%),服务内容需求主要为日常生活照料116人(89.2%)等;影响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性别(P=0.033)、婚姻状况(P=0.028)、居住情况(P=0.006)等;服务提供方因素:服务质量87人(66.9%)、价格78人(60.0%)、专业技术61人(46.9%)等。结论老年人对居家替换照顾者的需求较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颖;裴慧丽;刘灵灵;史小艳;孔培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老年 CHD 患者根据血红蛋白( Hb)水平分为IDA组46例和非IDA组54例,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ID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非ID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前蛋白(PA)值显著低于非IDA组(P<0.05);IDA组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冠脉三支病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IDA组( 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合并IDA可能会加重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病情。
作者:冀晓红;李健成;杨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 Vit) B12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清叶酸及VitB12水平较低(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高(P<0.05)。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P<0.05)。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患者血清 Hcy水平:无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多发斑块组( 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 Hcy 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 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Hcy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612,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 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作者:宋成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及与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60只,前2组根据出血时间分12、24、36、48、72、120 h 6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饲养,用 Berderson 法评定大鼠神经症状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ELISA法测定IL-1β表达水平,分析大鼠血清IL-1β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12、24、36、48、72、120 h的Berderson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间实验组Berderson评分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造模成功;实验组在12、24、36、48、72、120 h的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IL-1β表达水平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指标均在48 h达到峰值。同一时间实验组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 IL-1β水平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应尽量在48 h以内抢救,防止脑水肿形成。
作者:朱日磊;王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颞叶皮层的生物学网络调控机制及关键节点在痴呆早期的病机机制。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老年性痴呆患者颞叶皮层的基因芯片数据,采用在线分析软件STRING和PANTHER对表达明显差异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调控网络分析,寻找关键节点基因。结果在40个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蛋白中,有19个蛋白与其他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TBP、AKT1、CS、HSPB1及PARD6A蛋白为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蛋白。差异明显的基因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催化活性及转录调节活性功能,与阿尔茨海默病( AD)-早老素信号通路、γ-氨基丁酸合成通路、AD-淀粉样蛋白分泌酶通路有关,参与了颞叶皮层的细胞间通讯、糖脂代谢、细胞转运等生理学过程。结论 AD颞叶皮层的发病与TBP、AKT1、CS、HSPB1及PARD6A等基因密切相关,主要涉及AD-早老素信号通路、γ-氨基丁酸合成通路和AD-淀粉样蛋白分泌酶通路,有利于针对性的采用具有调节相应网络功能的药物进行早期干预,保护AD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虞雪云;牛吉攀;张占军;王磊;白卫国;卫东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DAPD组(40例)和CAP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6个月行一次心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透析前、透析12个月、24个月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DAPD 组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和15.00%,而 CAPD 组分别为17.50%和35.00%,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两组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 DAPD 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小于 CAPD组,DAPD左心室内径小于CAPD组(P<0.05)。24个月时D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50%,明显高于CAPD组55.00%(P<0.05)。 DAPD组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高于CAPD组(P<0.05)。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事件影响小。
作者:白彝华;蒋红樱;杨敏;廖云娟;何振坤;曾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宁波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现状与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随机抽取宁波市8个社区约400名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宁波市老年人文化水平高者、经济收入多者、生活能力强者其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P<0.05)。性别与社会参与差异不显著(P>0.05)。文化水平高、月收入高、生活能力强者其生活质量水平较高(P<0.05)。性别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社会应更加重视老年人日常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园;高飞;张红;岑爱飞;阎道武;张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未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对中国广东、上海、黑龙江、山西、湖北、新疆及安徽七省(市)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757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询问是否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再调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是否遵循医生的要求服药,以医院体检诊断记录作为依据。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28例,其中进行治疗(即服药)119例,未治疗(即不服药)189例(57.6%),20例未提供是否接受治疗的信息。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发现高年龄组(OR=1.67,95%CI=1.031~2.719),自认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OR=2.03,95%CI=1.001~4.235),农民、家族妇女等(OR=1.90,95%CI=1.079~3.335),有心脏病史的患者(OR=1.60,95%CI=1.002~2.550)更不愿意接受治疗。结论七省(市)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未接受治疗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年龄、自认健康状况良好、农民家庭妇女及有心脏病史是未治疗的影响因素,改善这一状况需要个人、家庭及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王晶晶;胡志;张冬梅;马颖;秦侠;汪琦;陈若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之间的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752例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表土砂砾百分率(X1)、表土粉粒百分率(X2)、表土黏粒百分率(X3)有很显著的相关性,得出中老年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回归预测方程:Y^=-3.275-0.253 X1+0.335 X2-0.145 X3+8.147 X4-0.024 X5+0.235 X6-0.144 X8-0.054X9±2.146。结论综合10项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 ArcGIS软件可绘制出我国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分布图,更加科学准确地确定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
作者:谷琳琳;葛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 IB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和对照者血清中25( OH)维生素D水平,将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I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17.9±9.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3.2±14.7)ng/ml(P<0.05);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 D 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均无相关性。结论 IBS患者存在血清维生素D缺乏。
作者:于惠玲;李田阳;尹玲;王阳阳;鲁素彩;常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对胸腰椎单脊椎脊柱转移癌的术后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5例均行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受压脊髓360°环形减压,人工椎体VBOSS椎体支持系统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及预后。结果均获得随访资料(3~18个月),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5.07±1.33)分下降到术后(2.13±1.30)分(P<0.05)。1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0例大部分恢复,4例部分恢复,Frankel分级从术前的(3.60±0.83)上升到术后的(4.43±0.46)(P<0.05)。随访过程中1例乳腺癌患者和1例肺癌患者死亡,余植骨融合良好,椎弓根螺钉无松动,病椎切除周围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转移癌累及脊柱胸腰椎单节段的患者,后路一期全脊椎病变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大龙;姚运壮;孙东;黄建;徐红;王壮壮;张炳近;臧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通过卵巢摘除手术( OVX)构建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手术造成大鼠股骨中段骨折,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1周给予唑来膦酸0.1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在骨折术后第1天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用显微CT、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骨质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分析股骨结构和宏观及微观强度。结果骨折术后6 w,实验组骨小梁数( Tb.N)、骨小梁厚度( Tb.Th)、连按密度( Conn.D)、骨体积分数( 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周,实验组1Tb.N、Tb.Th、Conn.D、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S/B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验组2 TB.S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 Tb.N、Conn.D、BV/TV显著低于实验组1,BS/BV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1。实验6 w和12 w,实验组骨痂大弯曲载荷和位移及骨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早期愈合,增加骨痂强度,并且尽早给药有助于断端骨痂恢复至更高力学强度。
作者:马文泽;李文成;丁尔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据目前统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占2%~5%,仅次于糖尿病、骨质疏松〔1〕,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甲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使甲亢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0%,尤其是老年患者。心房颤动是甲亢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类型,在一般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仅占0.5%~9.0%,而在甲亢患者则占10%~28%,特别是在老年或存在基础性心脏病的甲亢患者中高发〔2〕。心房颤动具有高血栓栓塞性及心衰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3〕。本文就对甲亢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做如下综述。
作者:陈海兰;高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7例老年ACS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150例老年非ACS受试者纳入对照组。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受试者Hp感染率,分析阴性感染、轻度感染、重度感染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脂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Hp感染率、感染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患者Hp感染程度的加重,其Gensini评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示,14 C每分钟衰变数与老年ACS患者Gensini评分、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 P<0.05),14 C每分钟衰变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p可通过影响机体血脂代谢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剧老年ACS患者冠脉狭窄程度。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对细菌脂多糖( LPS)所致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利用LPS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超氧化自由基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炎性因子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LPS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促进其释放超氧化自由基,诱导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大幅上调TNF-α、IL-1β、IL-8炎性因子和升高iNOS蛋白质水平( P<0.05),EGCG明显抑制超氧化自由基及上述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减轻LPS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毒性。结论 EGCG能减弱LPS引起的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作者:陈华;苗加伟;李晶;郝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的检出率与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7834例中老年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计算筛查的检出率和成本,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计算低剂量螺旋 CT在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筛查的早诊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 EDCI),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筛查成本。结果共纳入21462人,累积体检27834人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肺癌疑似患者32例,经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3例,早诊率71.88%,体检人群肺癌检出率82.63/10万(23/27834),筛查总费用为41330064元,发现1例肺癌患者的费用为1796959元(41330064/23);年龄≥65岁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年龄<65组,女性肺癌总检出率为144.88/10万,高于男性肺癌总检出率的49.53/10万(χ2=6.947,P=0.008),女性各年龄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筛查费用(2803970.2元)明显高于女性(935309.4元),以2014年中国人均GDP计算,EDCI人均122.85,男性87.39,女性35.47,男性是女性的2.46倍。结论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中老年体检人群中肺癌筛查检出率,由于筛查成本过大,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寻找高危人群,再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进行肺癌的筛查。
作者:房芳;王松;刘玉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