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包迪
目的 探讨分析流感疫苗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稳定期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阻肺常规治疗,接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种流感疫苗,比较两组患者接种前和接种后12个月肺功能、接种后急性加重的发病率、发作次数、急性期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流感发病率、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接种后12个月两组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显著提高,接种组患者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的发病率、发作次数、急性期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流感发病率和次数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疫苗后慢阻肺急性加重保护率为55.17%,流感保护率为79.99%;结论 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稳定期老年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减少住院时间与次数,安全性高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吴世臣;邓琼;张瑞丹;张建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晚期肺癌患者的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状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MDASI-C)和生活质量量表(EORTC-C30)对156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56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症状对日常生活产生困扰的发生率高(51.28% -80.13%),疾病症状群平均得分(31.68 ± 3.28)分、胃肠道症状群平均得分(12.85 ± 3.56)分、疲乏症状群平均得分(4.17 ± 3.55)分、情绪症状群平均得分(14.55 ± 2.07)分,4个症状群与患者日常生活困扰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症状是日常生活困扰的预测因子.情绪症状是生活质量的有效预测因子.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受多个症状群困扰,应及时干预患者胃肠道症状,减轻日常生活困扰,改善患者情绪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孟娜;钟媛;刘珊珊;李宜敏;符琰;郑儒君;李俊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腺癌胸水TCT涂片褪色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肿瘤科就诊96例肺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检查后对其胸水TCT涂片进行褪色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将两种检查方式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染色与胸水涂片褪色后行免疫组化染色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发现,二者的肿瘤细胞抗原CK5/6、p40、TTF-1以及Napsin 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肺腺癌胸水TCT涂片褪色后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病理学检查手段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能够作为临床上细胞学诊断的辅助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梅英;李伟;王伟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肿瘤,其恶性度高,转移早,死亡率高,多由皮肤黑痣恶变而来,也可见于直肠,肛门等消化道[1];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现报道1例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呼吸内科应用内科胸腔镜联合病理确诊的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王正艳;王琦;李金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AB、CRP、ApoA1及CHE的检测对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患者入住ICU内第1个24 h,记录APACHEⅡ参数值,计算APACHEⅡ评分;于患者入住ICU的24 h内,检测患者的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 Apo A1)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通过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存活组的PAB、CHE和ApoA1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存活组的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B、CHE、ApoA1、APACHEⅡ和CRP的AUC分别为0.911、0.900、0.894、0.922和0.892,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除APACHEⅡ评分系统外,PAB、CHE、ApoA1、APACHEⅡ和CRP可以有效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会芳;高波;王丽丽;朱丰;张金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诊内科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经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2例,依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肺部感染组40例和非肺部感染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研究心力衰竭患者的糖尿病、LVEF、CRP、慢阻肺、侵入性操作、高血压疾病等影响因素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并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肺部感染组患者年龄≥80岁,在C反应蛋白(CRP)、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住院时间等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55%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非肺部感染者(P<0.05);对比两组患者有无侵入性操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与糖尿病是导致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心理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有糖尿病、慢阻肺、住院时间,而CRP升高与肺部感染相关,针对上述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
作者:许旭东;马剑锋;林欣庚;方壮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rbations of chor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呼出NO(FeNO)的变化,分析FeNO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为急性组,选取同期门诊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稳定组,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健康组,分别测定三组对象的FeNO、CRP、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以及CAT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FeNO水平将急性组以27ppb为界限,分为高FeNO患者与低FeNO患者,高FeNO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低FeNO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静脉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进行CAT分值.结果 三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稳定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稳定组的Fe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中的亚组高FeNO患者(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与低FeNO患者(未使用静脉激素治疗)在治疗后进行CA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测定可有效评估AE-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水平,无创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在指导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玉磊;刘莉敏;谢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到2016年6月选择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经胃喂养途径,观察组采用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途径.两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时间为7 d,记录与两组VAP发生与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的胃液pH值分别为6.13 ± 1.38和4.01 ± 1.8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98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肠内营养期间的VAP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观察组的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值都明显高于营养支持前(P<0.05),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值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12 ± 2.13d和12.76 ± 1.98d,与对照组的10.56 ± 2.89d和16.33 ± 2.11d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碍,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维持正常胃液pH值,从而减少VAP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常金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33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及实验组(n=67),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X线吸收率;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WBC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X线吸收率分别为86.57%、97.01%,分别较对照组的56.06%、83.33%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BC及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组患儿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并有效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建华;朱莉;郭秀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有研究表明细菌可能参与慢阻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近些年来微生物和慢阻肺的相关性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此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慢阻肺和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高小娟;王娜;常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SCT超低剂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气喘患儿可疑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64例行256层MSCT检查气喘患儿,随机分为超低剂量组(100 kVp、15 mAs、iDose4重建)及常规剂量组(120 kVp、100 mAs、FPB重建)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超低剂量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评分均较常规剂量组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喘患儿采用超低剂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行MSCT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利顺;聂红艳;孙静涛;司成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改进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6例,按常规伏立康唑静脉治疗;观察组96例,给予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及92.7%,对照组分别为88.5%及93.8%,两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给药治疗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良好,且降低了不良反应.
作者:姚奇;陈福英;谢婷;刘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评价AECOPD患者吸入激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科住院AECOPD病人96例;根据FeNO水平与是否吸入激素治疗,分为高FeNO水平吸入激素组和对照组;低FeNO水平吸入激素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分别测定患者FeNO水平、肺功能(FEV1、FEV1%pred)及CAT评分,比较前后差异.结果 高FeNO水平吸入激素治疗后较治疗前FeNO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FeNO水平对照组及低FeNO水平组治疗前后FeNO值则无明显降低;不同FeNO水平,吸入激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FEV1与FEV1% pred及CAT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检测FeNO值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激素治疗反应,避免糖皮质激素过度使用.
作者:汪浩;丁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Rho激酶抑制剂组,缺血1小时再灌注2小时后,获取左肺标本,对三组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检测三组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结果 经Rho激酶抑制剂预处理后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IR组轻,同时肺组织湿干重比、TNF-α/IL-6、MPO的水平也较IR组低,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通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氧自由基的产生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程载兴;王明亮;万黎;胡元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在RICU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80例氧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AIRVO2高流量湿化氧疗仪氧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吸氧装置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吸氧舒适性、痰液性状、插管率、氧合指数(PaO2/PiO2)、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结果 在吸氧舒适性、痰液性状及插管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氧疗后2h及24h SPO2、PaO2/PiO2、HR、P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仪AIRVO2对于适应症患者可以增加患者吸氧舒适性,促进痰液稀释排出,明显改善氧合,降低心率及二氧化碳分压,减少气管插管率.
作者:范永强;刘春香;王虹;李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诊断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及胸部CT特征.肺结核合并肺癌68例为试验组,另以单纯肺结核60例为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吸烟史、咳嗽、胸痛和消瘦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LDH、ADA、CE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CT特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空洞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吸烟史、咳嗽、胸痛、消瘦症状和血清LDH、ADA、CEA水平增高对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CT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早期肺结核合并肺癌疾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联合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王尚虎;闵旭红;李源;宋彪;王彬;陈鹏;李烦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病原体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收治T2DM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各9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组痰培养检出革兰阳性菌1株,革兰阴性菌24株,真菌18株.与对照组相比,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蛋白(ALB)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hs-CRP和ALB为T2DM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各因素的OR值分别为1.407,1.217,0.587.结论 T2DM合并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注意对高龄患者的监护、降低hs-CRP水平、提高ALB水平,对预防T2DM并发肺部感染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俊;张英;但汉雄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二阶段随机抽样法确定10个调查点,样本总量,各年龄层的设定参照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方法的研究设定,被调查者完成慢阻肺筛查问卷,总分大于9分的对象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确诊患者参照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呼吸困难程度评估,并调查近一年内发生急性加重的次数,根据2013GOLD指南的标准分为A,B,C,D四组,并结合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分级.结果 共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问卷2500份,回收资料完整的共2491份,其中筛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201例,占调查人数8.0%,其中A组87例,(43.3%),B组25例,(12.3%),C组53例,(26.4%),D组36例,(18.0%).70岁以上组与70岁以下各组的慢阻肺患病率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大于200支年、家族呼吸疾病史和生物燃料暴露史是发生慢阻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尽早发现病例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捷晖;陆风英;吴庆盛;陈宏;周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TB-DNA与TB培养两种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2016年4月到12月收治的587例初次住院患者标本,其中肺结核组525例,非肺结核组6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BALF标本,同时做TB-DNA (FQ-PCR法)检测和TB培养,比较两方法的阳性率差异和性能指标.结果 (1) BALF的TB-DNA(FQ-PCR法)和TB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41.40%和31.86%,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种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分别为46.1%和35.62%,特异度分别为98.39%和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59%和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73%和15.50%、诊断效率分别为51.62%和42.42%.(3)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2.19%,特异度为98.39%,阳性预测值为99.64%,阴性预测值为19.55%,诊断效率为57.07%.结论 BALF的TB-DNA(FQ-PCR法)和TB培养两方法在肺结核的诊断上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BALF的FQ-PCR检测TB-DNA和TB培养联合检测,能更有效的提高肺结核诊断率.
作者:李春梅;施旭东;邵吉宝;董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老年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老年机械通气V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EN组和PN组,干预2周,于干预前、干预后7日、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学参数、炎性指标及VAP的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的提升水平、C-反应蛋白含量的下降程度均高于PN组,EN组患者VAP康复有效的比率高于PN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老年VAP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水平、促进康复,其中肠内营养效果更为显著,为临床医师制定老年VAP患者相应的营养治疗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周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