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廖伟
目的:检测肺腺癌中组织蛋白酶( Cath)-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7的表达,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76例肺腺癌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30例原位腺癌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肿瘤边缘正常肺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三组中 Cath-D和MMP-7的表达。结果三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与脉管累犯、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二者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肺腺癌中Cath-D和 MMP-7高表达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价值。二者无协同作用。
作者:朱坤;徐楠楠;马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TAK)1和核因子(NF)-κB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术后蜡块组织,37例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TAK1和NF-κ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大径相关,TAK1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TAK1和NF-κB均与患者的年龄、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TAK1和NF-κB呈正相关性。结论 TAK1和NF-κB高表达对促进肿瘤性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意义,二者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刘广寅;刘琳;张志勇;崔永兴;王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同期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期行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1例老年患者完成同期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9 h(3.7~9.9 h)。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3.9 h(4.1~19.5 h),术后住监护室时间平均3 d(1~5 d),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3 d(10~15 d)。术中出血量平均500 ml(400~800 ml);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浓度由术前132 g/L(115~149 g/L)下降至114 g/L(100~145 g/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14 g/L。1例患者术后48 h发生急性肾损伤,治疗后恢复。11例患者整体血肌酐水平出院前与入院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平均发热3 d(1~8 d),无心包、纵隔、胸腔感染发生。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及新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结论基础心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的老年患者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陈夏欢;孙丹;黄波;耿慧;董士勇;商学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miR-27a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治老年AMI患者95例,以行骨髓标本检查的非白血病老年人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取小剂量MA方案治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27a表达。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6年4月30日,以miR-27a相对表达量的P25值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n=24)和高表达组(n=71),利用Kaplan-Meier法对miR-27a相对表达量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单核系高于非单核系(P<0.05);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 相对表达量与年龄、细胞遗传学、FLT3-ITD 基因、NPM1/FLT3-ITD基因、白细胞(WBC)分组、首疗程治疗效果和NCCN预后分组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5.6个月,高表达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9.3个月,Log 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P<0.001)。结论 miR-27a在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年龄、染色体核型、基因位点突变及患者预后有关,有望为老年AMI基因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李爱国;杨连华;徐刚;冀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衰退症的疗效安全。方法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状腺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有明显下降,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则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是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甲状腺功能衰退症,患者脂代谢,其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相比甲状腺素片更加具有安全性。
作者:吴卫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老年 VD 患者65例为观察组,老年认知功能正常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教育水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因素进行矫正,比较两组血浆ADMA、Hcy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三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矫正前、后对照组患者血浆ADMA、Hcy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DMA与Hcy呈正相关关系(r=0.631,P=0.004),而血浆ADMA、Hcy均与MMSE呈现负相关关系(r=-0.353,-0.441;P=0.023,0.017)。矫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血浆ADMA(OR=2.314,P=0.013)与Hcy(OR=1.834,P=0.006)是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机体血浆ADMA与Hcy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高水平血浆ADMA及Hcy是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杜双霞;张晓红;祖明立;唐彦;吕志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来我院体检的50岁以上246例体检者的颅脑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健康体检者颅脑MRI异常者18例(7.3%)。共发现7种疾病,其中,检出率高的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按年龄分为四组:50~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81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年龄组颅脑MRI检查异常率高。结论健康体检中头颅MRI的总体阳性率以60岁以上较高,不适合作为一般人群及60岁以下健康体检的备选项目,而作为60岁以上群体健康体检时的常规项目是适宜的。
作者:邢玉荣;李飞飞;海姣;刘爱勤;党丽峰;安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MicroRNA(miRNA,miRNAs)是一类长度在18-22nt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UTRs(3′-untranslated regions )结合使基因沉默或诱导mRNA降解、阻断蛋白的翻译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 Wnt信号通路主要分为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非经典的Wnt 信号通路(钙离子依赖的Wnt 信号通路和Wnt细胞极性信号通路)。到目前为止有19个不同的Wnt 蛋白( Wnt1, Wnt2, Wnt2B, Wnt3, Wnt4, Wnt5A, Wnt5B, Wnt6,Wnt7A,Wnt8A,Wnt8B,Wnt9A,Wnt9B,Wnt10A,Wnt10B, Wnt11,Wnt16)被发现,其在骨骼的发育和稳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新研究发现microRNA可以调控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其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熙;郭健民;邹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CNKI)、MEDLINE及PUBMED数据库,汇总有关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患者较单纯肺部感染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OR及95%CI为2.43(1.33,4.44)。对发表偏倚及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不明显,剔除任意一篇文献后结果无变化。结论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较单纯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临床用药应兼顾该菌。
作者:赵广丹;李方治;赵明静;王玲玲;孙佳英;王笑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 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D诊断,将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TCD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并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81例患者共检测到狭窄血管106条,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准确性依次为72.23%、72.06%、86.17%、100.00%,敏感性依次为80.00%、47.22%、57.14%、92.86%,特异性依次为71.83%、85.56%、94.02%、98.92%,阳性预测值依次为58.33%、62.96%、70.59%、92.86%,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7.93%、75.62%、89.84%、98.89%。 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TCD诊断结果与DSA金标准一致性较好( K=0.51)。结论 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有非常可靠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准确性很高,与DSA比较有很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作者:孟云;周宏斌;尚芙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死亡焦虑作为一种与死亡直接关联的负性心理状态,会对身心健康带来有极大危害〔1〕。而农村留守老人作为弱势群体,既要承受“空巢”的心理压力,又要承受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压力。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在面对亲友的死亡及自身的生老病死等死亡提醒下的心理焦虑状况。
作者:焦卉;陈丽;郭检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95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静注丹红注射液(20 ml/d),检测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Urea)、肌酐(Cr)、餐后2 h 血糖(2 hPG)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4%)。治疗前后两组DN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FPG、2 hPG、UAER水平显著降低;治疗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显著降低了FPG、2 hPG、HbA1C、TC、TG、LDL-C、Urea与 UAER水平,提高了HDL-C水平;且治疗组治疗后的HbA1c、TC、TG、LDL-C、Urea与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DN患者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可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
作者:李明霞;赵轶峰;于珮;王俊芳;任卫东;苏胜偶;董运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哮喘可以在各年龄段发病,但在老年患者中通常容易被误诊〔1〕。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哮喘发病率6.5%~17%〔2〕,老年性哮喘具有不同种类的表型并且症状与其他闭塞性气道疾病( OAD)相似甚至有可能存在共病现象,对哮喘正确诊断形成障碍〔1~4〕。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肺功能往往下降大约40%〔5〕,肺功能丧失可以对诊断及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流量-容积曲线产生特殊性变化,而此变化通常为呼吸道末梢疾病典型特征〔4〕。此外老年性哮喘患者由于不同的哮喘表型具有更广泛的结构性改变,并对皮质类固醇药物敏感性下降使治疗产生困难〔6〕。血清标志物仅需要血液样本可进行重复抽取并易于定量。与哮喘相关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发现将大大提高诊断和检测效率,成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选择。
作者:王光辉;刘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 PD)是一种较为常见、复杂多层次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疾病,是以早期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 PD的症状具有异质性,并伴具有临床显著性的非运动症状。 PD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疼痛、疲劳等。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从程度上可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和痴呆。 PD-MCI常见于早期PD患者,帕金森病痴呆( PDD)常见于中晚期PD患者。PD认知功能障碍会降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经济及非经济负担,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徐一心;陈秋惠;张医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收集60~80岁老年CHF患者338例临床资料,失访128例,终入组210例。按纽约心脏协会( 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另收集健康体检者2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心衰组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甲状腺素水平差异并分析FT3、T3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再将心衰患者按是否出现低T3综合征分为低T3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以 FT3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心衰组 FT3、T3低于对照组(P<0.01),T4、FT4、TS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FT3、T3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之间有差异(P<0.01),并且随心功能级别增高呈下降趋势,T4、FT4、TSH在各心功能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3)心衰患者 FT3、T3水平与 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与LVEF值呈正相关。(4)低T3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高于甲状腺素正常组(χ2=20.139,P<0.01;2=5.711,P<0.05;χ2=5.037,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CRP与FT3水平有关。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多伴有甲状腺代谢异常,表现为FT3、T3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FT3、T3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指标;心衰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可能与血清白蛋白下降、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升高有关。
作者:刘昌松;刘东凤;苏双;冯骞;林捷琪;吴赛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结束时(T2)和术后48 h(T3)4个时间节点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影响,同时通过简易智力状态简易量表( MMSE)评估术前、术后6 h和术后48 h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 T0相比,对照组患者 T1~T3各时点HR、SBP和DBP均明显增高(P<0.05),同时T1~T3时间点E、NE和Cor水平也均明显增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1~T3各时间点HR、SBP和DBP以及E、NE和Cor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6 h和术后48 h MMSE评分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48 h 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全麻手术可减轻麻醉药物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
作者:王冬;何锦;袁媛;蔡辉;李星辉;刘燕;汪宏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随着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对于肠道群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也日益引起重视。肠道菌群的失调不仅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肠道疾病有关,与肥胖、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肠道菌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药物、益生菌、卫生条件、年龄、性别、基因型、地域等。
作者:俞佼;徐积兄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胱抑素C、几丁质酶-3(YKL-40)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7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4例(CHD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劳力型心绞痛20例(SAP组)和急性冠状综合征24例(ACS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8例)和多支病变组(26例);23例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临床分型和不同冠脉病变支数CHD患者与对照组胱抑素C、OPG和YKL-40水平的变化。结果胱抑素C水平:ACS组低,SAP组次之,对照组高(F=19.9608,P<0.05);对照组高,单支病变组次之,多支病变组低(F=19.2670,P<0.05)。 OPG水平:ACS组高,SAP组次之,对照组低(F=14.1696,P<0.05);多支病变组高,单支病变组次之,对照组低(F=15.7612,P<0.05)。 YKL-40水平:ACS组高,SAP组次之,对照组低(F=13.5517,P<0.05);多支病变组高,单支病变组次之,对照组低(F=13.2829,P<0.05)。结论胱抑素C、OPG和YKL-40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作为诊断CHD特别是ACS的参考指标,为冠心病患者临床分型提供依据,亦可间接反映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晶晶;刘会晶;胡建峰;王涛;孙宏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毛尖蘑子实体粗多糖( MJMP)对H22荷瘤小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H22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记录小鼠生存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P53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JMP可减少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T-PCR法表明,经毛尖蘑粗多糖处理后,P53 mR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结论 MJMP对H22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P53 mRNA及蛋白高表达有关。
作者:罗文哲;吕冬霞;金岳雷;金绍静;张虎;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老年发热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以年龄≥60岁的119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没有明确发热原因,因不排除结核菌感染,进行T-SPOT.TB检测。对T-SPOT.TB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50例(42.02%) T-SPOT.TB检测阳性,64例(53.78%) T-SPOT.TB检测阴性,5例(4.02%)可疑阳性。 T-SPOT.TB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既往有无结核病史、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影像学有无结核病灶方面T-SPOT.TB检测阳性组较阴性组有更高的阳性率(20.45% vs 10.17%),T-SPOT.TB检测阴性组较阳性组更多地表现为影像学正常(45.76% vs 34.09%);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在T-SPOT.TB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有显著差异( P=0.039),在终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方面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发热患者中,T-SPOT.TB检测结果与既往是否存在活动性结核病无关,但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相关,在排除其他感染的同时如炎症反应相关实验室检查升高,结合T-SPOT.TB检测阳性,要警惕结核病的可能,尤其是潜伏性结核菌感染的存在。
作者:成金英;加丽丽;汪杨;王峰;鲍万国;李玉香;张凯宇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