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哲;吕冬霞;金岳雷;金绍静;张虎;王丹丹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收集60~80岁老年CHF患者338例临床资料,失访128例,终入组210例。按纽约心脏协会( 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另收集健康体检者2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心衰组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甲状腺素水平差异并分析FT3、T3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再将心衰患者按是否出现低T3综合征分为低T3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以 FT3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心衰组 FT3、T3低于对照组(P<0.01),T4、FT4、TS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FT3、T3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之间有差异(P<0.01),并且随心功能级别增高呈下降趋势,T4、FT4、TSH在各心功能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3)心衰患者 FT3、T3水平与 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与LVEF值呈正相关。(4)低T3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高于甲状腺素正常组(χ2=20.139,P<0.01;2=5.711,P<0.05;χ2=5.037,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CRP与FT3水平有关。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多伴有甲状腺代谢异常,表现为FT3、T3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FT3、T3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指标;心衰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可能与血清白蛋白下降、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升高有关。
作者:刘昌松;刘东凤;苏双;冯骞;林捷琪;吴赛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哮喘可以在各年龄段发病,但在老年患者中通常容易被误诊〔1〕。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哮喘发病率6.5%~17%〔2〕,老年性哮喘具有不同种类的表型并且症状与其他闭塞性气道疾病( OAD)相似甚至有可能存在共病现象,对哮喘正确诊断形成障碍〔1~4〕。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肺功能往往下降大约40%〔5〕,肺功能丧失可以对诊断及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流量-容积曲线产生特殊性变化,而此变化通常为呼吸道末梢疾病典型特征〔4〕。此外老年性哮喘患者由于不同的哮喘表型具有更广泛的结构性改变,并对皮质类固醇药物敏感性下降使治疗产生困难〔6〕。血清标志物仅需要血液样本可进行重复抽取并易于定量。与哮喘相关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发现将大大提高诊断和检测效率,成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选择。
作者:王光辉;刘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ys) C水平,并分析其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以CysC水平中位数(2.33 mg/L)为界分为观察组(n=42,CysC>2.33 mg/L)及对照组(n=43,CysC≤2.33 mg/L)。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肌酐(Scr)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CysC水平为(2.60±0.25)mg/L,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ysC水平与Scr及IL-6水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 CysC水平与肾功能及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剑;赵茜;李素彦;何源;李春芝;宋津晓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VD方法复制VD模型;2 w后PVN注射AVP,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AVP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 PVN注射AVP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AVP及 NE含量增多。结论 VD的发生可能与下丘脑释放的AVP量减少导致大脑海马内AVP及NE含量减少有关。
作者:李春颖;徐兆忠;李菁;崔雅惠;崔影;曲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 ASS)对阿米卡星所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40只新生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米卡星组、刺五加注射液组、刺五加注射液和阿米卡星联合用药组。在耳蜗底回采用内耳微量注射阿米卡星的方式建立豚鼠耳聋模型,连续用药5d后采用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测各组听阈阈值并对毛细胞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前ABR测定各组听功能正常;阿米卡星组 ABR阈值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刺五加注射液组差异显著,扫描电镜显示阿米卡星组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出现融合、散乱、倒伏甚至缺失现象;ASS可显著改善阿米卡星所致听力损伤和毛细胞结构改变。结论 ASS可拮抗阿米卡星所致新生豚鼠耳蜗毛细胞结构损伤造成的听力损害。
作者:邹艳红;刘洁薇;李春玉;李涵;贾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改变情况,探讨甲基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4例、糖尿病肾病组98例,选取同期体检的老年健康志愿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提取3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初筛3组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DNA甲基化人群,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技术检测3组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DNA甲基化水平。 ELISA法检测3组血清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组 TGF-β1蛋白表达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TGF-β1基因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比例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进一步降低。单纯糖尿病组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糖尿病肾病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进一步升高。血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UACR、BUN、Scr、FBS、PBS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基因甲基化呈明显负相关。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和基因甲基化与血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是影响 TGF-β1表达的因素。血清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12个CpG位点甲基化含量与病理分级相关。结论 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是高糖诱导系膜细胞TGF-β1基因表达激活的重要机制,参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金琳;王海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毛尖蘑子实体粗多糖( MJMP)对H22荷瘤小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H22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记录小鼠生存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P53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JMP可减少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T-PCR法表明,经毛尖蘑粗多糖处理后,P53 mR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结论 MJMP对H22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P53 mRNA及蛋白高表达有关。
作者:罗文哲;吕冬霞;金岳雷;金绍静;张虎;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86例膀胱癌患者,提取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总RNA以及蛋白,采用RT-PCR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2组患者DAPK1 mRNA 以及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6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阳性表达率为27.91%(24/8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67.44%(58/86)(χ2=26.94,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 DAPK1 mRNA阳性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21.33,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 DAPK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17.99,P<0.05)。 TNM分期为Ⅰ~Ⅱ级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Ⅲ级(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1)。癌组织DAPK1 mR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结论 DAPK1在膀胱癌组织标本中较癌旁组织表达低,推测其与抑制膀胱癌表达以及转移相关。
作者:谢剑云;陈伟东;杨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MicroRNA(miRNA,miRNAs)是一类长度在18-22nt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UTRs(3′-untranslated regions )结合使基因沉默或诱导mRNA降解、阻断蛋白的翻译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 Wnt信号通路主要分为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非经典的Wnt 信号通路(钙离子依赖的Wnt 信号通路和Wnt细胞极性信号通路)。到目前为止有19个不同的Wnt 蛋白( Wnt1, Wnt2, Wnt2B, Wnt3, Wnt4, Wnt5A, Wnt5B, Wnt6,Wnt7A,Wnt8A,Wnt8B,Wnt9A,Wnt9B,Wnt10A,Wnt10B, Wnt11,Wnt16)被发现,其在骨骼的发育和稳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新研究发现microRNA可以调控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其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熙;郭健民;邹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95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静注丹红注射液(20 ml/d),检测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Urea)、肌酐(Cr)、餐后2 h 血糖(2 hPG)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4%)。治疗前后两组DN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FPG、2 hPG、UAER水平显著降低;治疗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显著降低了FPG、2 hPG、HbA1C、TC、TG、LDL-C、Urea与 UAER水平,提高了HDL-C水平;且治疗组治疗后的HbA1c、TC、TG、LDL-C、Urea与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DN患者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可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
作者:李明霞;赵轶峰;于珮;王俊芳;任卫东;苏胜偶;董运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TAK)1和核因子(NF)-κB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术后蜡块组织,37例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TAK1和NF-κ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大径相关,TAK1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TAK1和NF-κB均与患者的年龄、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TAK1和NF-κB呈正相关性。结论 TAK1和NF-κB高表达对促进肿瘤性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意义,二者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刘广寅;刘琳;张志勇;崔永兴;王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衰老是阿尔茨海默病( AD)进展的大风险,近十年对AD及炎症机制研究不断增加。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启动炎症反应,激活小胶质细胞( MG),募集星型胶质细胞,引起与神经、突触损伤有关的细胞因子、化学因子、活性氧( ROS)和神经毒性因子的释放〔1〕。表达突变型双转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和tau蛋白的小鼠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神经脱失,因此,设想通过增加炎性成分可能会建立更合理的AD模型。本文旨在总结不同基因、药物处理AD动物模型,通过研究炎症机制来确定AD的炎性标志物。
作者:张美;狄婷婷;王瑞婷;赵杨;申家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miR-27a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治老年AMI患者95例,以行骨髓标本检查的非白血病老年人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取小剂量MA方案治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27a表达。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6年4月30日,以miR-27a相对表达量的P25值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n=24)和高表达组(n=71),利用Kaplan-Meier法对miR-27a相对表达量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单核系高于非单核系(P<0.05);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 相对表达量与年龄、细胞遗传学、FLT3-ITD 基因、NPM1/FLT3-ITD基因、白细胞(WBC)分组、首疗程治疗效果和NCCN预后分组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5.6个月,高表达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9.3个月,Log 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P<0.001)。结论 miR-27a在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年龄、染色体核型、基因位点突变及患者预后有关,有望为老年AMI基因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李爱国;杨连华;徐刚;冀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与靶器官功能损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初诊时HDL-C水平将患者分为HDL-C正常组(≥1.29 mmol/L)和HDL-C降低组(<1.29 mmol/L)。主要观察指标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患者初诊时 GFR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45±8.95)vs(125.73±9.43)ml· min-1·1.73 m-2,P=0.237〕。与HDL-C正常组比较,HDL-C降低组患者12个月时GFR显著降低〔(120.58±8.56)vs(123.58±9.53)ml· min-1·1.73 m-2, P=0.012〕;24个月时 GFR 显著降低〔(115.54±9.48)vs(122.53±10.54)ml· min-1·1.73 m-2,P=0.000〕;36个月时 GFR 显著降低〔(110.43±10.49)vs(120.48±8.83)ml· min-1·1.73 m-2,P=0.000〕。两组患者初诊和12个月时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L-C正常组比较,HDL-C降低组患者24个月时 IMT 显著增加〔(1.34±0.14)vs(1.24±0.13)mm,P=0.000〕;36个月时 IMT 显著增加〔(1.37±0.14)vs(1.26±0.15) mm,P=0.000〕。结论 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功能损伤显著相关。
作者:许青宗;马超;魏宏炜;耿玉秀;金晓洁;王向杰;陈凤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槐耳清膏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制备浓度为0、3、6、9 mg/ml的槐耳清膏与人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后,采用流式细胞检测观察细胞凋亡率,并分析药物干预36 h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槐耳清膏各浓度组均可发生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浓度组可使人肺腺癌A549细胞G0/G1、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多。结论槐耳清膏能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可能与细胞被阻滞于G2/M期有关。
作者:鲁明骞;卢宏达;许新华;卢忠心;孔庆志;雷章;徐冰清;李颖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调查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通辽市社区215名汉族老年人和265名蒙古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02.67±7.59)分,蒙古族老年人为(101.16±7.07)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汉族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6.13±6.70)分,蒙古族老年人为(37.03±7.63)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r=0.326,P<0.01)。结论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照护者可通过逐步完善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拓宽老年人社会支持渠道,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周小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WB-DWI)在老年骨转移瘤与骨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骨转移瘤(骨转移瘤组)和骨感染(骨感染组)患者各50例,分析两组患者WB-DWI扫描结果。结果骨感染组患者ADC值为(1.43±0.24)×10-3mm2/s,明显高于骨转移瘤组(0.95±0.18)×10-3mm2/s;CNR值为(13.38±3.94),低于骨转移瘤组(26.97±4.76)(P<0.05)。 ADC阈值≤1.20×10-3mm2/s时诊断骨感染的阳性率为4.00%,ADC阈值>1.20×10-3mm2/s、>1.25×10-3mm2/s、>1.30×10-3mm2/s、>1.35×10-3mm2/s、>1.40×10-3mm2/s时诊断骨感染的阳性率为96.00%、90.00%、80.00%、70.00%、56.00%;ADC阈值≤1.00×10-3mm2/s、≤1.10×10-3mm2/s、≤1.15×10-3mm2/s、≤1.20×10-3mm2/s时诊断骨转移瘤的阳性率为76.00%、84.00%、94.00%、98.00%,ADC阈值>1.20×10-3mm2/s时诊断骨转移瘤的阳性率为2.00%;在各个不同ADC阈值时诊断骨感染和骨转移瘤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DWI用于老年骨转移瘤与骨感染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根据ADC值对骨转移瘤与骨感染进行鉴别。
作者:史云菊;李肖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在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腰段椎体病变老年病患76例均采取数字X线摄影检测,并结合实际胸腰段椎体病变状况应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调整,保证病灶点位骨质影像数据的准确性,探析应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技术前后影像质量情况。结果在常规数字 X 线摄影胸腰段椎体正位摄片的甲级片率与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胸腰段椎体侧位摄片图像中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甲片率明显优于常规数字X线摄影(P<0.05);将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的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常规数字 X 线摄影诊断准确率,结果表明常规数字 X线摄影检测漏诊率为17.11%(13/76)、误诊率5.26%(4/76)。结论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准确率较高,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均得到明显的提升,可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彭小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1 NLRP3组成介绍1.1 NOD样受体( NLR)模式识别受体( PRR)是固有免疫中的免疫受体,其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相互识别和作用是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目前已知的PRR有四种:NLRs、Toll样受体( TLR)、RIG样解旋酶( RLHs)和C型凝集素( CTL)。与TLR这个膜结合受体不同,NL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诱导细胞内病原体的先天免疫。到目前为止, NLR内发现了23个人类相关基因。 NLR由三个部分组成:中央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C 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LRRs)和N-末端的半胱天冬酶( Caspase )区域。 NLR的上游信号通过与C端LRR结构域的结合与改变N端结构域,从而产生一系列炎症应答〔1〕。
作者:黄纬凌;杨俊;杨简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