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周小丹

关键词: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摘要:目的:调查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通辽市社区215名汉族老年人和265名蒙古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02.67±7.59)分,蒙古族老年人为(101.16±7.07)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汉族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6.13±6.70)分,蒙古族老年人为(37.03±7.63)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r=0.326,P<0.01)。结论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照护者可通过逐步完善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拓宽老年人社会支持渠道,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VD方法复制VD模型;2 w后PVN注射AVP,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AVP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 PVN注射AVP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AVP及 NE含量增多。结论 VD的发生可能与下丘脑释放的AVP量减少导致大脑海马内AVP及NE含量减少有关。

    作者:李春颖;徐兆忠;李菁;崔雅惠;崔影;曲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宝石能谱CT临床应用进展

    超声、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1~3〕都各有其影像学优点和缺点。 DSA是目前肿瘤检测的金标准〔4〕;由于DSA常规检测的侵入性,使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开发简单、微创的影像技术仍然是当今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宝石能谱CT实现了CT领域高清晰与低剂量成像的完美结合;在临床应用中,大大提高了诊断精度和安全性,将影像诊断成功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目前CT业内先进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为临床的早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宝石能谱CT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成像,清晰显示解剖部位的细节结构。能谱成像对同一解剖部位进行两个不同能量级别的扫描,准确区别不同组织的化学成分,从而对正常解剖结构和病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容积螺旋实现动态500排技术,成像能够覆盖312.5 mm的扫描范围,0.5 mm薄层、足够完成全身所有器官的四维成像。在灌注评估中,可以在轴向穿梭80 mm,覆盖范围达120 mm以上,大大地提高时间分辨率,使心脏检查顺利完成。全身低剂量成像、宝石探测器的应用、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ASIR)可降低图像噪音,大大减少了扫描剂量。本文综述宝石能谱CT应用的进展。

    作者:蒋娜;陈志民;方天舒;田英;李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豫南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自我管理

    目的:调查豫南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COPD)患者稳定期1年自我管理的疗效。方法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以系统教育。比较两组患者1年中症状、生存质量、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症状的评估差值。结果与初次比较,两组患者1年前后的生存质量总分下降(P<0.01),但FEV1、症状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患者症状评估差值的比较:在FEV1、症状、住院次数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但生存质量、6MWD、呼吸困难评分及6MWD差异显著(P<0.01或 P<0.05)。结论系统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豫南地区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和延缓TMWD下降。

    作者:甘文云;赵兵;李海明;李春苗;王运;赵冲;翟展艺;刘辉;张勇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3C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3C胰岛素泵与双C方案(胰岛素泵联合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治疗脆性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2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并分为3C组(16例)和双C组(16例),均治疗6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情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6天3C组空腹血糖〔FPG,(6.3±0.6)mmol/L vs (7.1±0.5)mmol/L〕、平均血糖〔MBG,(7.87±0.72)mmol/L vs (10.86±1.08)mmol/L〕明显低于双C组(P<0.05),3C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79±0.50)mmol/L vs (4.98±0.41)mmol/L〕、低血糖风险系数〔LGBI,(0.39±0.13) vs (1.08±0.32)〕明显低于双 C 组(P<0.05),3C 组血糖<3.9 mmol/L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9,0.11±0.04)mmol· L-1· h-1 vs (0.49±0.15)mmol· L-1· h-1〕明显低于双C组(P<0.05)。结论3C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双C方案。

    作者:杨晓琳;刘阁玲;俞芳;肖红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诊断2、24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tcpO2、tcpCO2、动脉血乳酸等动态监测,同时计算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随机抽取30例治愈即将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根据28d后的预后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16),与对照组比较诊断2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诊断2h的tcpO2水平低于对照组,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2、PaC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tcp-CO2、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tcpO2、氧偏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诊断2h、24h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均呈正相关(r=0.491、0.433,均P<0.05)。同一时间的评估指标中,二氧化碳偏移度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动脉血乳酸,诊断2h、24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1、0.762、0.915、0.811。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密切相关,并且早期监测二氧化碳偏移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乐瑾;朱永;王华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两种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预后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SLTC)及二次脑损伤( SBI)因素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 STBI)预后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 STB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SLTC术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统计两组高热、低氧血症、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SBI因素,分析两种术式和SBI因素对老年 STBI预后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①观察组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Ⅳ级、Ⅴ级分别为35%、21.67%,明显高于对照组(28.33%、16.67%)(P<0.05);②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ICP)低于对照组,脑灌源压(CCP)高于对照组(P<0.05);③共发生SBI 72例(60%),SBI患者术后 GOSⅠ、Ⅱ级分别为23.61%、12.50%明显高于非SBI组(10.42%、4.17%);Ⅳ级、Ⅴ级分别为25.00%、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9.58%、20.83%)(P<0.05);④SBI患者术后1、3、7 d ICP、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明显高于,脑组织氧摄取率(CMRO2)、CCP明显低于非SBI患者(P<0.05)。结论 SLTC术式、预防 SBI因素可有效提高老年STBI患者预后,改善脑代谢能力。

    作者:龙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Quadrant下髓核摘除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OVCF)方面已达到共识,但部分OVCF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少有报道。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Quadrant下髓核摘除治疗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疗效。

    作者:刘春磊;胡懿郃;王贵清;汤勇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脂多糖诱导建立AD炎症模型,利用八臂迷宫刺激器进行被动回避反应和信号方位辨别反应测试,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信号方位辨别能力的改变;观察脑内海马组织切片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率均显著优于模型组( P<0.01);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形态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姜黄素可改善 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抗炎症、抗氧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护骨素表达水平及对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检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护骨素( OPG)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比较两组骨密度以及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等血液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O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 RANK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前臂、大转子、股骨颈及L1~L4四个部位骨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骨密度与OPG呈显著正相关(r=0.929,P<0.01),而与TNF-α(r=-0.936,P<0.01)及RANKL(r=-0.951,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低表达OPG而高表达促炎因子,这与其骨密度值降低密切相关,OPG有望成为改善此类患者骨质代谢的新靶点。

    作者:陆治平;高晓夏;汤海林;成旭东;席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生物反馈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60例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做Kegel运动锻炼盆底肌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尿失禁量、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息状态都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状态(8.26±0.15)低于对照组(15.26±3.19),(P<0.05);两组患者的大收缩力、协调能力都有所上升,观察组〔(88.29±6.13)、(6.15±1.03)〕高于对照组〔(65.29±5.18)、(4.13±0.57)〕(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尿流率(39.48±5.16)明显高于对照组(33.26±5.16),(P<0.05);观察组 PFIQ-7评分(0.56±0.02)低于对照组(1.03±0.03)(P<0.01);治疗2、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量都有所下降,观察组〔(1.85±0.03)、(1.43±0.02)〕低于对照组〔(2.06±0.05)、(1.59±0.01)〕(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P<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戴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衰退症的疗效安全。方法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状腺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有明显下降,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则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是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甲状腺功能衰退症,患者脂代谢,其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相比甲状腺素片更加具有安全性。

    作者:吴卫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Ras相关区域1 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关联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Ras相关区域1A(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综合研究。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有关比较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对照研究实验,并评价入选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共803例患者,且11篇均为临床对照实验(C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95%CI:1.51~11.27,P<0.05)。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21~1.35,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50岁分界组无统计学意义,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40岁分界组有统计学意义,即>40岁组 RASSF1A基因甲基化表达增加(95%CI:1.38~6.73,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有统计学差异(OR=4.03,95%CI:1.39~11.75,P<0.05)。结论RASSF1A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ASSF1A甲基化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甲状腺癌浸润转移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与无浸润转移组,但与年龄相关性仍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作者:马建赢;胡如进;柯立池;冯红芳;刘钢;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毛尖蘑粗多糖对H22荷瘤小鼠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毛尖蘑子实体粗多糖( MJMP)对H22荷瘤小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H22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记录小鼠生存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P53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JMP可减少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T-PCR法表明,经毛尖蘑粗多糖处理后,P53 mR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结论 MJMP对H22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P53 mRNA及蛋白高表达有关。

    作者:罗文哲;吕冬霞;金岳雷;金绍静;张虎;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铁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铁蛋白( S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13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 I组(急性冠脉综合征73例)、Ⅱ组(稳定型冠心病69例)、Ⅲ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71例),应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法( Gensini)评价Ⅰ组和Ⅱ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测三组血清中Hcy和 SF水平,应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SF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Ⅰ组、Ⅱ组血清Hcy和SF水平显著高于Ⅲ组,Ⅱ组血清Hcy和SF水平显著高于Ⅲ组(P<0.05);I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 SF水平呈正相关(r=0.825,P<0.05);血清 Hcy、SF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82,0.73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SF水平高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预测的指标。

    作者:叶志荣;林勇军;洪娜娇;吴远生;吴玉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改变及机制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改变情况,探讨甲基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4例、糖尿病肾病组98例,选取同期体检的老年健康志愿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提取3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初筛3组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DNA甲基化人群,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技术检测3组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DNA甲基化水平。 ELISA法检测3组血清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组 TGF-β1蛋白表达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TGF-β1基因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比例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进一步降低。单纯糖尿病组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糖尿病肾病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进一步升高。血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UACR、BUN、Scr、FBS、PBS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基因甲基化呈明显负相关。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和基因甲基化与血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是影响 TGF-β1表达的因素。血清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12个CpG位点甲基化含量与病理分级相关。结论 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是高糖诱导系膜细胞TGF-β1基因表达激活的重要机制,参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金琳;王海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在急性脑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酯酶(Lp-PL)A2对急性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过病史、症状和体查拟诊为疑似脑CT患者115例,再采用诊断金标准分为脑CT(65例)和非脑CT组(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Lp-PLA2,采用循证检验医学的方法统计各诊断价值性能指标。结果脑CT组Lp-PLA2为(250.6±145.6)ng/ml,较非脑 CT组〔(152.9±59.0)ng/ml〕浓度非常显著升高(P<0.001)。Lp-PLA2对脑CT具有高诊断效率的诊断界值为173.5 ng/ml,在该界值的诊断灵敏度为67.7%,特异性为84.0%,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66.7%,阳性似然比4.23,阴性似然比0.38,诊断效率74.8%。根据拟诊率50.5%,计算获得 Lp-PLA2对脑 CT 的诊断概率81.2%,误诊概率18.8%,漏诊概率27.8%,排除概率72.2%。结论单一指标Lp-PLA2对急性脑CT的诊断价值为中等。

    作者:周少雄;朱浓娣;谢伟贤;邓爱红;简咏芬;江志兰;董少文;黄泽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径向运动功能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径向应变能力。方法选取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41例及已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40例,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及各个切面的总体纵向峰值应变,计算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结果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尖两腔心观、心尖四腔心观及心尖左心室长轴观总体纵向峰值应变低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有心包覆盖的室壁纵向峰值应变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的纵向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一定的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射血分数更早地检测出心肌损伤,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方法。

    作者:刘琨;喻林;张玉红;胡卯秀;彭红兰;黄玲;罗进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团体音乐治疗对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团体音乐治疗对社区老年人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对南昌市某社区老年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和一般情况的测评,随机选取100例老年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观察组进行常规睡眠促进宣教,干预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开展团体音乐治疗,干预2个月后再次测评与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和睡眠问题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团体音乐治疗2个月后,除睡眠药物维度外,干预组PSQI评分和睡眠问题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观察组(P<0.05);观察组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音乐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作者:孙伟铭;袁也丰;董香丽;卢和丽;邹卿;何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在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在肾癌(RCC)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诊治并有完整超声造影影像学资料的RCC患者50例( RCC组)和RAML患者30例( RAML组)。超声造影检查并采集动态造影数据,导入SW-UCS-1型超声造影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对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并获得以下参数:曲线下面积(AUC)、强度增幅(AMP)、峰值减半斜率(a2)、上升支斜率(a3)、峰值强度(PI)、基础强度(BI)、达峰时间(TTP)、显影时间(AT)、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增强强度及增强模式。结果 RCC组与RAML组比较,AUC、a3、PI、AM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a2、BI、TTP、AT、MTT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强模式研究发现:RCC组主要为“快进快出”(78%),RAML组主要为“慢进慢出”(83.33%),增强强度发现:RCC组主要为高增强(84%),RAML组主要为低增强(83.33%)。结论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是一种鉴别RCC与RAML的良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寒冰;马麒;王澂;王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