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豫南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自我管理

甘文云;赵兵;李海明;李春苗;王运;赵冲;翟展艺;刘辉;张勇刚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 疾病管理, 豫南地区
摘要:目的:调查豫南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COPD)患者稳定期1年自我管理的疗效。方法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以系统教育。比较两组患者1年中症状、生存质量、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症状的评估差值。结果与初次比较,两组患者1年前后的生存质量总分下降(P<0.01),但FEV1、症状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患者症状评估差值的比较:在FEV1、症状、住院次数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但生存质量、6MWD、呼吸困难评分及6MWD差异显著(P<0.01或 P<0.05)。结论系统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豫南地区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和延缓TMWD下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关系

    目的:检测肺腺癌中组织蛋白酶( Cath)-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7的表达,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76例肺腺癌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30例原位腺癌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肿瘤边缘正常肺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三组中 Cath-D和MMP-7的表达。结果三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与脉管累犯、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二者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肺腺癌中Cath-D和 MMP-7高表达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价值。二者无协同作用。

    作者:朱坤;徐楠楠;马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死亡焦虑状况

    死亡焦虑作为一种与死亡直接关联的负性心理状态,会对身心健康带来有极大危害〔1〕。而农村留守老人作为弱势群体,既要承受“空巢”的心理压力,又要承受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压力。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在面对亲友的死亡及自身的生老病死等死亡提醒下的心理焦虑状况。

    作者:焦卉;陈丽;郭检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切割球囊成形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切割球囊成形术在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比两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血管小直径和狭窄程度、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观察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6.28±2.65)%〕明显小于对照组〔(20.08±12.56)%〕(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随访各时刻血管小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管腔直径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老年患者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血管扩张效果明确,再狭窄率低,可作为首选的球囊扩张方案之一。

    作者:刘静;达军;张铁亮;戴远辉;黄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传统开放、后腹腔镜两种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35例肾癌根治术患者,其中6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70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5、60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3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后腹腔镜组中转开放3例。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放组(P<0.05)。两组均观察到术后第1、5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 CD3+、CD4+下降、CD4+/CD8+比值下降,CD8+无明显变化,其中传统手术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 P<0.05),术后第60 d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 CD3+、CD4+、CD4+/CD8+比值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腹腔镜途径治疗肾癌,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手术相似,创伤小恢复快,对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比传统手术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高亮;谢梅茂;周伟敏;胡涌;黄骥;郝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通辽市社区215名汉族老年人和265名蒙古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02.67±7.59)分,蒙古族老年人为(101.16±7.07)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汉族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6.13±6.70)分,蒙古族老年人为(37.03±7.63)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r=0.326,P<0.01)。结论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照护者可通过逐步完善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拓宽老年人社会支持渠道,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周小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脂多糖诱导建立AD炎症模型,利用八臂迷宫刺激器进行被动回避反应和信号方位辨别反应测试,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信号方位辨别能力的改变;观察脑内海马组织切片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率均显著优于模型组( P<0.01);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形态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姜黄素可改善 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抗炎症、抗氧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原因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收集60~80岁老年CHF患者338例临床资料,失访128例,终入组210例。按纽约心脏协会( 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另收集健康体检者2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心衰组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甲状腺素水平差异并分析FT3、T3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再将心衰患者按是否出现低T3综合征分为低T3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以 FT3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心衰组 FT3、T3低于对照组(P<0.01),T4、FT4、TS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FT3、T3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之间有差异(P<0.01),并且随心功能级别增高呈下降趋势,T4、FT4、TSH在各心功能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3)心衰患者 FT3、T3水平与 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与LVEF值呈正相关。(4)低T3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高于甲状腺素正常组(χ2=20.139,P<0.01;2=5.711,P<0.05;χ2=5.037,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CRP与FT3水平有关。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多伴有甲状腺代谢异常,表现为FT3、T3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FT3、T3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指标;心衰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可能与血清白蛋白下降、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升高有关。

    作者:刘昌松;刘东凤;苏双;冯骞;林捷琪;吴赛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组织变化,各组大鼠炎症因子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未出现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系膜基质增生;阳性对照组与黄葵胶囊各剂量组肾脏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低、中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黄葵胶囊高剂量组 TNF-α、CRP、Scr、BUN、UA 含量接近与正常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TNF-α、CRP、Scr、BUN、U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TNF-α、CRP、Scr、BUN、UA 含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中的剂量组TNF-α、CRP、Scr、BUN、UA含量明显低于黄葵胶囊低剂量组( 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通过降低 TNF-α、CRP水平,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反应,可通过降低Scr、BUN、UA水平,保护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

    作者:张俊峰;林菊;朱永坚;浦坚;沈炎;邱岭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IgA肾病患者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肾脏病理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ADM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IgA肾病诊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82例,由体检中心选取健康志愿者2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抽取空腹血测量血浆ADMA、血脂、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和蛋白尿( UP)水平。肾组织行HE染色,采用肾小球损伤评分及肾间质、小管损伤评分评价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IgA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血肌酐、ADMA水平明显升高,eGFR水平明显减低(均P<0.01)。 IgA肾病组ADMA与Scr、UP呈显著正相关,与 eGFR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DMA与Scr呈正相关(β=0.343,P<0.01),与UP呈正相关(β=0.331,P<0.01),与eGFR呈负相关(β=-0.346, P<0.01)。血浆ADMA与肾小球损伤评分(β=0.050,P<0.01)、肾间质小管损伤评分(β=0.358,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gA 肾病患者在eGFR未发生明显下降的时期,血清ADMA已出现明显升高,ADMA可能作为评价IgA肾功能的指标和反映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指标。

    作者:董春霞;胡天晓;牛凯;胡志娟;史亚男;王利军;高占红;刘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人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标本中神经丛素1与细胞增殖抗原的阳性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标本中神经丛素A1(plexinA1)和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阳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脑胶质瘤患者本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根据病理分级Ki-67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1例(Ⅰ~Ⅱ级),B组29例(Ⅲ~Ⅳ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标本中神经丛素A1及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神经丛素A1在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81%(5/21),低于B组72.41%(21/29)(P<0.05);Ki-67在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29%(3/21),低于B组55.17%(16/29)(P<0.05);神经丛素 A1及Ki-67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 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组织中神经丛素A1进行检测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Ki-67和神经丛素A1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作者:王子谦;赵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双源CT在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容积及功能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容积及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PAF患者心电门控扫描资料(扫描时PAF发作29例,未发作31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用同样方法扫描的30例无心肺疾病的对象为对照组。利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分析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容积和功能。结果 PAF非发作组和 PAF发作组、对照组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分别为(102.32±30.36)ml、(120.71±41.58)ml和(93.36±18.82)ml;小容积(LAVmin)分别为(44.63±15.29)ml、(64.72±30.81)ml和(94.88±41.23)ml;PAF发作组LAVmax、LAVmin高于PAF非发作组和对照组,储器功能(LARV)、管道功能(LACV)及射血功能(LAEF)低于对照组(P<0.05)。 PAF非发作组、PAF 发作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别为(139.21±26.65)ml、(130.94±36.83)ml 和(159.82±33.67)ml,收缩末期容积(LVESV)分别为(50.87±15.16)ml、(66.14±31.72)ml 和(54.91±18.85)ml;PAF发作组 LVEDV、LVEF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作组左心室每搏射血量(LVSV)低于非发作组和对照组,且非发作组低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评价左心功能是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PAF患者左心房重构,功能受损,累及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弱,充盈增强,不发作时有不同程度恢复。

    作者:周舟;王道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大、小剂量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8w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血清hs-CRP、TNF-α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有所恢复(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海英;王庆辉;孙亚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生物反馈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60例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做Kegel运动锻炼盆底肌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尿失禁量、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息状态都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状态(8.26±0.15)低于对照组(15.26±3.19),(P<0.05);两组患者的大收缩力、协调能力都有所上升,观察组〔(88.29±6.13)、(6.15±1.03)〕高于对照组〔(65.29±5.18)、(4.13±0.57)〕(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尿流率(39.48±5.16)明显高于对照组(33.26±5.16),(P<0.05);观察组 PFIQ-7评分(0.56±0.02)低于对照组(1.03±0.03)(P<0.01);治疗2、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量都有所下降,观察组〔(1.85±0.03)、(1.43±0.02)〕低于对照组〔(2.06±0.05)、(1.59±0.01)〕(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P<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戴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 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D诊断,将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TCD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并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81例患者共检测到狭窄血管106条,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准确性依次为72.23%、72.06%、86.17%、100.00%,敏感性依次为80.00%、47.22%、57.14%、92.86%,特异性依次为71.83%、85.56%、94.02%、98.92%,阳性预测值依次为58.33%、62.96%、70.59%、92.86%,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7.93%、75.62%、89.84%、98.89%。 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TCD诊断结果与DSA金标准一致性较好( K=0.51)。结论 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有非常可靠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准确性很高,与DSA比较有很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作者:孟云;周宏斌;尚芙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居家不出干预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预居家不出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DL)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唐山市的5个社区中的居家不出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亲身体验、间接体验、言语劝导和情绪反应4个方面干预,1~2次/w,共干预6个月,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ADL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的3个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居家不出老年人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其ADL,改善心理状况。

    作者:宋玉钰;邢凤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icroRNA在成骨分化和骨代谢疾病中对Wnt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miRNAs)是一类长度在18-22nt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UTRs(3′-untranslated regions )结合使基因沉默或诱导mRNA降解、阻断蛋白的翻译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 Wnt信号通路主要分为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非经典的Wnt 信号通路(钙离子依赖的Wnt 信号通路和Wnt细胞极性信号通路)。到目前为止有19个不同的Wnt 蛋白( Wnt1, Wnt2, Wnt2B, Wnt3, Wnt4, Wnt5A, Wnt5B, Wnt6,Wnt7A,Wnt8A,Wnt8B,Wnt9A,Wnt9B,Wnt10A,Wnt10B, Wnt11,Wnt16)被发现,其在骨骼的发育和稳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新研究发现microRNA可以调控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其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熙;郭健民;邹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Ras相关区域1 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关联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Ras相关区域1A(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综合研究。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有关比较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对照研究实验,并评价入选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共803例患者,且11篇均为临床对照实验(C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95%CI:1.51~11.27,P<0.05)。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21~1.35,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50岁分界组无统计学意义,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40岁分界组有统计学意义,即>40岁组 RASSF1A基因甲基化表达增加(95%CI:1.38~6.73,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有统计学差异(OR=4.03,95%CI:1.39~11.75,P<0.05)。结论RASSF1A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ASSF1A甲基化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甲状腺癌浸润转移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与无浸润转移组,但与年龄相关性仍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作者:马建赢;胡如进;柯立池;冯红芳;刘钢;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在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在肾癌(RCC)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诊治并有完整超声造影影像学资料的RCC患者50例( RCC组)和RAML患者30例( RAML组)。超声造影检查并采集动态造影数据,导入SW-UCS-1型超声造影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对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并获得以下参数:曲线下面积(AUC)、强度增幅(AMP)、峰值减半斜率(a2)、上升支斜率(a3)、峰值强度(PI)、基础强度(BI)、达峰时间(TTP)、显影时间(AT)、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增强强度及增强模式。结果 RCC组与RAML组比较,AUC、a3、PI、AM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a2、BI、TTP、AT、MTT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强模式研究发现:RCC组主要为“快进快出”(78%),RAML组主要为“慢进慢出”(83.33%),增强强度发现:RCC组主要为高增强(84%),RAML组主要为低增强(83.33%)。结论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是一种鉴别RCC与RAML的良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寒冰;马麒;王澂;王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诊断2、24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tcpO2、tcpCO2、动脉血乳酸等动态监测,同时计算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随机抽取30例治愈即将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根据28d后的预后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16),与对照组比较诊断2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诊断2h的tcpO2水平低于对照组,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2、PaC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tcp-CO2、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tcpO2、氧偏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诊断2h、24h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均呈正相关(r=0.491、0.433,均P<0.05)。同一时间的评估指标中,二氧化碳偏移度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动脉血乳酸,诊断2h、24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1、0.762、0.915、0.811。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密切相关,并且早期监测二氧化碳偏移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乐瑾;朱永;王华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牛蒡根与保护血管内皮作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牛蒡是菊科牛蒡属2年生草本植物,也称东洋参。牛蒡根为牛蒡的肉质直根,呈梭形,表面深褐色且有皱纹,性粘且脆易折断,断面呈黄白色,味略苦,极具食用和药用价值〔1〕。近年来,通过药理研究发现,牛蒡根具有抗氧化〔2〕、抗肿瘤〔3〕、抗炎及抗过敏〔4〕、抗菌及抗病毒〔5~7〕、抗衰老〔8,9〕、免疫调节〔9〕、降低血尿酸〔10〕、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1〕、提高运动耐力〔12〕、镇痛〔13〕、促进胃肠道蠕动〔14〕、降糖〔15〕、护肝〔16〕等作用。本文主要对牛蒡根与保护血管内皮作用的相关性做以下综述。

    作者:赵娜;马维红;苏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