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结核性脓胸分期新方法——CT分期

刘小玉;盛健;蒋钰辉;戴希勇;雷美

关键词:结核性脓胸, CT分期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变化特点,为CT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CT特点将2014.11 -2016.11我院收治的83例经手术治疗的结核性脓胸分为初期组(27例)、进展期组(23例)、稳定期组(33例),对各组病程、术前抗结核时间、ESR、CRP、病理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初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短,ESR、CRP等炎性指标高,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病理以纤维素及纤维素坏死改变为主,胸腔镜病灶廓清术手术100%治愈.进展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较初期显著延长(P<0.05),ESR有所下降,但CRP下降更明显(P<0.001),病理有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等多种改变并存,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治愈率26.1%.稳定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长,ESR、CRP指标进一步下降,除新发少量钙化外(15.2%),其它病理类型与进展期相同,但稳定期干酪样坏死(39.4%)比例显著低于进展期(82.6%,P=0.003),而玻璃样变及坏死(84.8%)明显高于进展期(30.4%,P<0.001),纤维板剥脱术治愈率84.8%,显著高于进展期(P<0.001).结论 结核性脓胸CT分期的依据较充分,可为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决策提供参考.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脂多糖结合蛋白联合CURB-65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联合CURB-65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CAP患者127例,根据其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56例)和非重症组(71例),同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107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Ⅱ评分,比较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以及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的血清LBP水平和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重症组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1),死亡组的血清LBP水平、CURB-65及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BP水平和CURB评分均与APACHE 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3.181, 4.723;P<0.01).结论 血清LBP水平、CURB-65评分与CAP患者病情呈明显正相关,能够一定程度提示死亡风险,对患者病情和治疗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成苏杭;吉泽;黄娴;朱祥;倪殿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常规资料、血细胞分析、动脉血气分析、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以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值,将患者分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 16例和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住院疗程、治疗5天后的动脉血气和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阳性组患者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及住院疗程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治疗5天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PaO2、PaCO2) 的改善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嗜酸性粒细胞较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用量少,住院疗程短,动脉血气改善快,临床疗效好.提示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中有指导作用.

    作者:曹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支气管镜在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了解支气管镜技术在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住院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210例.对210例侵袭性肺真菌病病例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210例,其中确诊患者30例(14.3%),临床诊断患者79例(37.6%),拟诊患者101例(48.1%);男139例,女71例,平均年龄64岁.210例中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9例,未行支气管镜患者101例,在支气管镜组确诊患者占20.2%(22/109),非支气管镜组确诊患者占14.3%(8/101).两组的确诊率比较,支气管镜组确诊率高于非支气管镜组(P<0.05).210例患者中痰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以下简称痰检)阳性率29.8%(59/19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阳性率7.9%(8/101);G试验阳性率13.3%(22/166);支气管黏膜活检(EBB)阳性率22.1%(15/68);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NB)阳性率47.4%(9/19).同时行痰检 +G 试验阳性率41.1%(65/158);同时行痰检+G试验+BALF+EBB检查阳性率57.1%(28/49).痰检+G+BALF+EBB组的阳性率高于痰检+G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检+G+BALF+EBB组的阳性率与PCN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IPFD患者确诊率的提高,联合应用包括支气管镜在内的多种检查手段有助于IPFD患者获得微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的诊断依据.

    作者:宋杰;徐莉莉;王晓娟;伍燕兵;童朝晖;王臻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肺运动试验与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记录相关的参数对其进行严重程度的评价,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结果;并对其2年后再进行肺功能检查,对比前后诊断结果严重程度的比较.结果 肺功能检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轻度的16人,中度26人,重度的14人,极重度4人;心肺运动试验诊断为轻度阻塞性肺疾病4人,中度8人,重度32人,极重度16人;经卡方检验,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年后对同批病人再次行肺功能检查诊断轻度8人,中度12人,重度29人,极重度11人,经卡方检验对比2年前后肺功能诊断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与2年前的心肺功能试验诊断无显著差异(P=0.361).结论 CPET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较常规肺功能检查更灵敏.

    作者:贾慧英;王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FeNO、FEV1/FVC%、BPT在小儿CVA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106例,其中CVA患儿41例,非CVA患儿65例,所有患者均行FeNO、肺功能及BPT检测.结果 CVA组FEV1/FVC为(76.10 ± 6.29)%,明显低于非CVA组(P<0.05),而FeNO为(35.10 ± 16.29)ppb,明显高于非 CVA 组(P <0.05);CVA 组 BPT 阳性率为85.37%,明显高于非 CVA 组(P <0.05),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时乙酰甲胆碱累计剂量(PD20)为(0.32 ± 0.13)mg,明显低于非CVA组(P<0.05);FEV1/FVC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P<0.05,截断值为79.74%时,FEV1/FVC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9.20%和85.37%;FeNO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P<0.05,截断值为27.64ppb时,FeNO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8.22%和85.37%;BPT诊断CV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7%和78.36%.结论 FeNO与BPT试验在小儿CVA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晓娜;谭淑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检出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18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资料.呼吸道病毒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果 共检出病毒检测阳性42例,阳性率为22.2%;检出病毒49株,其中鼻病毒感染检出率高,占26.5%,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1株,占22.4%,肠道病毒6株,占12.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MNA评分、m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aO2、PaCO2、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多于病毒感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7、5.612、6.532、4.369,P<0.05).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呼吸道病毒感染,鼻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措施,防止病毒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丽;张春燕;邱镞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呼吸专科医师如何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民健康事业的需求,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具备了合理的专业结构,并掌握了必要的技术、技能,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科研实践,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时,既要考虑到其知识结构的全面完整性,又要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他,同时还要根据科学发展及时更新和调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工作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网络时代的读书策略应当是——越界阅读,即不能只限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只读那些目前认为有用的书,具体说来可以包括以下若干层面.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小儿重症肺炎93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大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1g/kg.d),B组采用基础治疗+小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400mg/kg.d),C组采用基础治疗+等量安慰剂,比较三组患者总体治疗疗效;对比三组患者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观察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 B 组(80.65%)、C组(7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促、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IgG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1441108 均明显高于B、C组,明显高于治疗前,1441108 明显低于B、C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人丙种免疫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免疫力,可有效缓解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缩短治疗周期.

    作者:阿衣吐拉·阿不热衣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为降低其发病率提出相关措施.方法 调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6岁上呼吸道感染儿童3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反复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析引发患儿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引发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孕期健康状况、新生病史、早产、过敏史、父母过敏史、哮喘史及厌食(P<0.05),另外妊娠期健康状况、有无哮喘、早产、是否厌食、父母过敏史5项指标与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 引发3-6岁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多因素共同作用,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对儿童进行防治.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董宇莹;严家威;马稚强;王晓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种结核性脓胸分期新方法——CT分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变化特点,为CT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CT特点将2014.11 -2016.11我院收治的83例经手术治疗的结核性脓胸分为初期组(27例)、进展期组(23例)、稳定期组(33例),对各组病程、术前抗结核时间、ESR、CRP、病理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初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短,ESR、CRP等炎性指标高,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病理以纤维素及纤维素坏死改变为主,胸腔镜病灶廓清术手术100%治愈.进展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较初期显著延长(P<0.05),ESR有所下降,但CRP下降更明显(P<0.001),病理有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等多种改变并存,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治愈率26.1%.稳定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长,ESR、CRP指标进一步下降,除新发少量钙化外(15.2%),其它病理类型与进展期相同,但稳定期干酪样坏死(39.4%)比例显著低于进展期(82.6%,P=0.003),而玻璃样变及坏死(84.8%)明显高于进展期(30.4%,P<0.001),纤维板剥脱术治愈率84.8%,显著高于进展期(P<0.001).结论 结核性脓胸CT分期的依据较充分,可为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刘小玉;盛健;蒋钰辉;戴希勇;雷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左肺上叶舌段血管瘤1例

    肺血管瘤也称肺血管畸形,是比较少见的肺部血管疾病.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较为少见左肺上叶舌段血管瘤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因体检发现左肺阴影人院,入院时查体:T 36. 8℃, P 68次/分,R,18次/分,Bp 131 /83mmHg,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四项,肿瘤标志物、T-SOPT等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CT平扫显示:左肺上叶舌段条团状密度增高影,病灶与血管相连走形,边界清晰,大横截面积约4.1?1.9cm,密度尚均匀,CT值约33HU,增强扫描强化形式与肺动脉类似,考虑增粗畸形血管可能性大(图1、图2).术前诊断:左肺上叶舌段血管瘤.完善术前检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肺上叶舌段见一大小约4.5× 2.0cm大小包块,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液性,搏动不明显(图3).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肺上叶血管瘤,伴肺泡腔内淤血及局灶区域平滑肌组织增生(图4).

    作者:曾小飞;尚观胜;周平;姚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气管腺样囊性癌手术切除1例并文献复习

    通信作者:史宏灿,E-mail:shihongcan@hotmail. com气管腺样囊性癌( 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是一种罕见病,其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很容易错过早期诊断,而导致治疗的延误.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范懿魏;任卫东;史宏灿;单一波;石维平;陆世春;金卫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沉默Bmi-1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沉默原癌基因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 1)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34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NCI-H345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im-1 NC组(转染转染Bmi-1基因阴性对照序列)和Bmi-1转染组(转染转染Bmi-1基因序列)3组,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上述各组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Bmi-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i-1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转染Bmi-1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mi-1转染组NCI-H345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im-1 NC组和对照组相比,Bi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mi-1 NC组细胞中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转染组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S期和G2/M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mi-1 NC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Bmi-1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mi-1转染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mi-1 NC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Bmi-1基因沉默能诱导NCI-H345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G0/G1期和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轩斌;金博;彭飞;刘培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气管镜在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气管镜在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菌病(ITBA)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加深对该病的气管镜下表现的了解.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经气管镜直视检查疑是气道曲霉菌病共24例,对后明确诊断的13例ITB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气管镜下特征、检查结果及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气管镜检查疑是气道曲霉菌病病例24例,后明确诊断ITBA共13例,诊断率54.2%(13/24);13例ITBA均有基础疾病,主要为恶性肿瘤,共10例(10/13,76.92%)(其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7例,肺癌3例),2型糖尿病1例,系统性血管炎1例,肺结核1年后1例.感染的常见诱因为化疗8例,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6例、粒缺5例、长期用大量抗生素3例,放疗3例,单侧肺全切术后2例,HCST2例,低白蛋白血症7例,中度贫血5例,中央静脉置管3例;1例有明确的霉菌吸入史;②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1例(84.6%),咳嗽咳痰8例(61.5%),咯血4例(30.8%);胸闷气急4例(30.8%);胸痛3例;③ 患者影像学表现多为沿着气道分布多发小叶中心型结节影及管腔内气道阻塞、肺不张征象;④ BALF培养曲霉菌阳性6例,阳性率25%(6/24),诊断率46.15%(6/13);痰培养曲霉菌阳性4例,阳性率16.67%(4/24),诊断率30.77%,BALF及痰诊断一致率为50%(3/6);经镜下活检明确2例,诊断率(2/13,15.4 %);病原菌以烟曲霉为主;⑤ 分别予抗真菌治疗结合适度的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患者有效率92.3%.结论 ITBA主要发生于严重免疫缺陷患者,亦可侵犯轻度免疫功能低下及健康宿主.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获取标本明确诊断,清理呼吸道,迅速解除气道阻塞,联合BAL、镜下活检、1,3,β-D葡聚糖试验、GM试验、痰培养、肺活检等,可提高诊断率及鉴别率等,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抗真菌治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陈林桂;黄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作用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观察组35例采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随访3年,两组1年和3年存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NSCLC切实可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既可充分发挥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又可达到与传统手术治疗相当的远期效果.

    作者:张舸;张哲峰;赵晓龙;杜海荣;马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7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 vs 78.9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发热、紫绀、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和ICU留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SP-A和SP-D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的降幅为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具有的较高临床疗效,并可以有效调节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

    作者:郑雪莹;张余转;游海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64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对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对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的耐药情况,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 -2016年盐都区264株痰培养阳性结核菌株,采用比例法进行利福平(RFP)、异烟肼(INH)、氧氟沙星(Ofx)及卡那霉素(Km)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分析耐药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后纳入的264例患者中,初治199例,复治65例,结核分枝杆菌对 Ofx的耐药率(9.47%,25/264)高于对 Km的耐药率(3.03%,8/264)(χ2=9.341,P=0.002).在仅耐1种药病例中,耐Km率(7.41%)低于耐Ofx率(37.04%) (χ2=6.857,P=0.008).耐多药病例中,耐 Ofx 率(45.45%)高于耐 Km 率(13.60%)(χ2=5.349,P =0.020).耐药病例中,耐Km率(14.81%)低于耐Ofx率(46.30%)(χ2=12.610,P<0.001).男性患者对Ofx的耐药率(11.94%,24/201)高于女性患者(1.59%,1/63)(χ2=5.997,P=0.014).结论 盐都区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对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Ofx的耐药,给我区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临床上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鹏鹏;朱凤刚;张宏兰;何飞;朱顺芹;徐伟;杨长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部超声和临床评估在新生儿突发性气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新生儿突发性气胸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通过对比肺部超声(LUS)和胸部X线(CXR)与胸部透射(CTR)对气胸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肺部超声对新生儿突发性气胸的诊断价值.同时通过对各项临床评估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各项临床评估在诊断新生儿突发性气胸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至2017年120例接受肺部超声、胸部X线和胸部透射三种检查的突发性气胸新生儿,同时随机抽取同时间段120例接受肺部超声、胸部X线和胸部透射三种检查的非气胸性呼吸困难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胸部X线为金标准,计算三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同时收集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通过建立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各项临床指标对新生儿突发性气胸的诊断价值.结果 LUS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98、0.99,比CTR高(P<0.05)与金标准CXR无统计学差异.(P=0.23).根据Logistics回归分析,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新生儿突发性气胸呈负相关,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重发生新生儿突发性气胸的概率越小,而胎膜早破、肺透明膜疾病、胎粪吸入、产妇糖尿病、产妇妊高症是新生儿突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结论 LUS对新生儿突发性气胸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与新生儿和孕妇的相关临床评估可应用于预测新生儿突发性气胸.

    作者:牛慧敏;徐丽瑾;高洁;于明月;薛红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B型脑钠肽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B型脑钠肽(BNP)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之间的相关性,评估BNP是否可作为判断BPD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早产儿重症监护室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住院患儿,分为无BPD组,轻度BPD组,中度BPD组,重度BPD组.在矫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检测血中BNP浓度,比较不同程度BPD患儿与非BPD组患儿血浆BNP浓度,检测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心血管功能,评估肺血管压力.结果 中重度BPD组患儿血浆BNP浓度分别与轻度BPD组,非BP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轻度BPD组患儿血浆BNP浓度与非BPD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7天,胎龄,血浆BNP水平是胎龄<32周患儿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BPD合并PH患儿的血浆BNP浓度为2545.78(1933.21-3167.93)pg/mL, BPD不伴PH患儿的血浆BNP浓度为678.89(139.56-1234.89)pg/mL,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进行ROC曲线分析,血浆BNP水平在1892.78pg/mL时,预测中重度BPD合并PH的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89.5%.结论 检测血BNP水平有助于判断重度BPD合并PH,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提高重度BPD患儿救治成功率.

    作者:余增渊;孙慧清;李明超;邢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泡B淋巴细胞微粒在慢阻肺进展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肺泡B淋巴细胞微粒(BLMPs)在慢阻肺发生、发展中的含量变化,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影响该微粒水平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条件的87例慢阻肺患者及20例志愿者进行实验,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微粒数量,并分析其含量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能够影响 B淋巴细胞微粒含量的因素.结果 志愿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LMPs数目为(238.5 ± 10.6)个/100μL,急性进展组为(45.3 ± 5.3)个/100μL,稳定期组为(113.4 ± 9.7)个/100μL.急性进展组及稳定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LMPs数目较志愿组少;稳定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LMPs数目较急性进展组多.年龄≥65岁组患者 BLMPs 数目为(76.9 ± 5.4)个/100μL, <65岁组患者BLMPs数目为(115.9 ± 6.7)个/100μL,年龄越大数目越少.体表面积≥1.7 m2组患者BLMPs数目为(115.1 ± 5.3)个/100μL,体表面积<1.7 m2组患者BLMPs数目为(78.9 ± 6.1)个/100μL,体表面积越小数目越少.经分析,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吸烟组患者BLMPs数目为(85.9 ± 5.6)个/100μL,不吸烟组患者BLMPs数目为(84.9 ± 6.8)个/100μL.经分析,不具统计学意义(t=0.7,P>0.05).结论 B淋巴细胞微粒数量变化与慢阻肺疾病进展存在关联,疾病急性发作期其含量降低,至稳定期后其水平又会有所回升.年龄及体表面积可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年龄增加及体表面积下降均可造成其含量的降低,故可推测年龄增加及肥胖对慢阻肺产生促进作用.吸烟未对B淋巴细胞微粒数量产生影响.

    作者:杨再兴;熊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