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智勇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检测对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病情活动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6例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采集固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抗原,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 AECA,比较两组患者 AECA 阳性率的差异,分析 AASV 患者 AECA 与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 AECA 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 AASV 患者中的血清 AECA 阳性率比较发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血清 AECA 阳性率明显高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血清 AECA 阳性率明显高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P<0.05),AASV 病情活动期血清 AECA 阳性率、血清 AECA 和血沉(ESR)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情缓解期( P<0.05),且 AECA 阳性组 BVAS 分值和 ESR 水平明显高于 AECA 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抗内皮细胞抗体在 AASV 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活动程度预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蒋茵;唐开奖;宋星慧;覃玉花;韦阳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丙肝病毒(HCV)感染可以引起肝脏损害,进而导致全身功能紊乱,而糖尿病(DM)是以血液中葡萄糖升高为主的代谢性疾病,亦可以引起全身大血管及微血管病理改变,影响机体整体代谢,Naing 等〔1〕进行的 Meta 分析证明 HCV 感染与糖尿病关系密切;Mason 等〔2〕证实在 DM 患者中,HCV 感染的患者所占比例很大。因此正确理解 HCV 感染致 DM 的发病机制,积极治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新转;朱秀洁;田秀娟;王桂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糖尿病(DM)心肌病(DCM)是 DM 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生理特点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晚期也有收缩功能的降低〔1〕。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心肌病变作为 DM 的独立并发症而存在。随着 DM 发病率的逐年增高,DCM 已成为老年 DM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阐述 DM 心肌重构的病因、病理、机制及防治。
作者:曾菊绒;胥晓丽;徐天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疾病、高血压、内分泌疾病、细菌毒素、肺气肿等均可造成心力衰竭(HF)的发生。 HF 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的特点〔1〕。新的统计数据表明,HF 30 d、1年、5年的死亡率分别为10%、20%、42%,5年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相仿〔2,3〕。 HF 治疗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医药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4〕。
作者:唐娟;唐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脂质代谢的特点。方法检测30例 COPD 稳定期患者和20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用 ELISA 方法测定两组血清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水平,进行组间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 组血清 TC、TG 明显降低(P<0.05),而 HDL-C 和 LDL-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 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 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 COPD 患者血脂水平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 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参与了脂质代谢的调节,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云;孙璐瑶;张连莲;于振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该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120例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分别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术后近期功能恢复,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的患者近期及远期手术优良率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有助于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邵鸿飞;杨维明;曹英肖;马增路;栗振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ATP 敏感钾通道(KATP)在丹参酮ⅡA(TSA)对抗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检测高糖诱导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以及血管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 KATP抑制剂格列本脲(Gly)对 TSA 的作用。结果高糖显著降低了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TSA 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了高糖诱导的损伤。高糖显著降低了血管组织中 NO 含量和 SOD 活性而增加了 MDA 含量,TSA 逆转了高糖的作用,而 Gly 部分取消了 TSA 的作用。结论 TSA 能对抗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 TSA 增加 NO 的释放,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Gly 能部分地阻断 TSA 的这种保护作用。
作者:胡海燕;李跃艳;李春霞;李兴;陈梦华;周寿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老年患者的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方法比较 OLP 老年患者58例(观察组)和随机选取年龄相近的正常健康的志愿者40例(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结果,并探讨观察组 SAS、SDS 评分与病程、病变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 SAS 得分(t =3.332,P<0.01)、焦虑阳性率(χ2=8.556,P<0.01)、SDS 得分(t =3.713,P<0.01)、抑郁阳性率(χ2=9.578,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SAS 评分( t =3.546,P <0.01)、SDS 评分( t =2.779,P <0.01)均与病程相关;SAS 评分( r =0.534,P =0.013)、SDS 评分(r =0.464,P =0.015)均与病程呈正线性相关;观察组精神质(t =3.178,P<0.01)、神经质(t =2.225,P =0.028)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OLP 老年患者有抑郁和焦虑倾向,病程越长,程度越重,且有精神质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
作者:高琪;闫丽娜;陈慧珍;柴宝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市老人”的养老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借用社会支持理论,在自编量表的基础上,以攀枝花市为例,以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市老人”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新城市老人”养老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并且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养老支持结构与功能各变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从而给出提高老年人特别是“新城市老人”健康促进的对策与建议。结果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老人中男性多于女性(56.5% vs 43.5%),年龄低于69岁的低年龄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高龄老人。从接受教育情况来看文盲及小学文化所占比例高。从婚姻状况来看大部分老人有老伴陪伴,但是单身独居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35.2%),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更值得关注。从健康状况来看攀枝花市患者的健康状况良好,说明大部分新城市老人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从月收入来看,在被调查新城市老人中86%的老人有3个或以上子女,但是由于属于城镇化后的新城市老人,其收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低于400元。所以,攀枝花市在城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城市老人在生活保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年龄不同、子女数量不同的个体在养老支持总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月收入在养老支持总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个体特征是影响攀枝花市城镇化新城市老人获得不同养老支持的重要因素。除年龄对获得养老支持数量与质量的影响较小外,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状况、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在空巢老人的养老支持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t =-3.357、3.533、5.280、4.255、4.368,P<0.05)。除了性别和子女数量两个因素外,其他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月收入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均对攀枝花市城镇化新城市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t =2.885、9.707、4.336、12.399、3.378,P<0.05)。总体养老支持结构各变量与总体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54~0.366。养老支持功能各变量与生活满意度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202~0.459。结论从整体看,“新城市老人”存在着心理适应更困难的现状,根据增强弱支持力,同时保证强支持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则为前提,全面开展提升老年人特别是“新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感及健康促进工作尤为迫切,确保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市老人”在养老过程中,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获得足够的物质保障和生活照料等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
作者:张群;朱冬菊;于红;张利萍;魏小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老年自发性气胸多继发于胸膜或肺部病变〔1〕。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2〕。电视腹腔镜(VATS)已经作为新的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治疗。但传统3孔 VATS 手术中易出现出血及损伤神经,对创伤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因此探索出一种适用于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低创伤性术式对于提高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组采用单孔 VATS 及传统3孔 VATS 两种术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作者:蒋清;曾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阐明银杏叶提取物(GBE)对 H2 O2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UVEC 分为对照组、H2 O2处理组、50 mg /L 及100 mg /L GBE 处理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 Western 印迹分析各组细胞(NF-κB P65)表达。结果 H2 O2处理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BE 高、低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 H2 O2处理组(P<0.01,P<0.05)。各组细胞细胞核 NF-κB P65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与 H2 O2处理组比较,GBE 高、低剂量组 NF-κB P65核/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 GBE 通过 NF-κB 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赵外欧;李相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沉默 G250基因对肾癌786-0细胞移植瘤 S 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 G250的 siRNA 表达质粒 pshRNA-G250并转染肾癌786-0细胞,12只 BALB /c 裸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干扰成瘤组,干扰成瘤组每只裸鼠皮下接种5×106个 G250基因沉默后的肾癌786-0细胞(786-0/si-G250-b),以转染空质粒的细胞(786-0/si-G250-0)为对照。成瘤3 w 后,处死裸鼠后切取瘤块,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Skp2的表达。结果5×106个细胞皮下接种 BALB /c 裸鼠3 w 后均成瘤,Skp2在阴性对照组和干扰成瘤组裸鼠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3.33%(5/6)和16.67%(1/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0.04)。结论 G250基因表达沉默抑制了肾癌细胞移植瘤 Skp2的表达。
作者:赵俊峰;肖耀军;姜耀东;赵善超;杨旭凯;郑少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苷酸成酶(TS)5′非编码区28 bp 重复序列(rs34743033)及3′非编码区遗传多态性( rs34489327)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股骨头坏死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海南省股骨头坏死患者216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对照21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 PCR 方法及焦磷酸测序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 TS 基因 rs34743033多态位点3R /3R、2R /3R、2R /2R 基因型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9例(36.6%)、68例(31.5%)、69例(31.9%),在对照组中为103例(47.7%)、76例(35.2%)、37例(17.1%),组间差异显著(χ2=13.27,P<0.05)。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3R /3R 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R /2R 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TS 基因 rs34489327多态性位点可检测出三种基因型,+6 bp /+6 bp、+6 bp /-6 bp、-6 bp /-6 bp 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68例(31.5%)、83例(38.4%)、65例(30.1%),在对照组中为95例(44.0%)、78例(36.1%)、43例(19.9%),组间差异显著(χ2=13.27,P<0.05)。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6 bp /+6 bp 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6 bp /-6 bp 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基因型3R /3R 和-6 bp /-6 bp 可能是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昌新;吴国志;王晖;陈文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湘西社区妇女乳腺癌防治认知情况及健康行为形成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湘西社区989名25~65岁妇女进行乳腺癌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妇女对患乳腺癌后会出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的知晓情况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乳房会出现肿块的知晓率(48.94%)明显高于乳房皮肤粗糙有凹陷、乳头有流液及腋下有肿块的知晓率(12.13%、8.19%、5.76%)(χ2=1327.564,P<0.01)。不同年龄、民族、学历、职业的社区妇女对乳腺癌症状和体征的认知不同;社区女性对预防乳腺癌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普遍较低,预防乳腺癌的自我检查、临床触诊、B 超与钼靶 X 线的检查率(5.67%、3.94%、2.83%、0.9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63,P<0.05)。低家庭经济月收入(<500元)的妇女无预防乳腺癌的健康行为,自费与医疗保险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有显著差异(χ2=46.042,P<0.01)。结论应通过社区加强重点人群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有效筛查,提高妇女对乳腺癌防治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杨明艳;罗雪梅;杜建林;陈世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 C 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CT)鉴别诊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感染的价值。方法200例 SLE 患者包括发生感染的100例为观察组和未发生感染的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RP 及 CT 的含量,同时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PCT)、CRP、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28±2.11) vs (1.81±0.23)μg /L,(17.14±1.94) vs (8.45±0.95) mg /L,(185.5±10.9) vs (67.4±19.5) mm /h,(14.8±1.9) vs (6.2±0.8)×109/L,(75.42±10.24) vs (51.81±8.21)%〕(均 P<0.05);CT、CRP 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90% vs 58%,93% vs 64%;90% vs 70%,93% vs 72%);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 CRP 和 PCT 含量有差异,且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真菌及支原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患者。结论 CRP 联合 CT 能够提高老年 SLE 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有助于鉴别感染病原菌的种类。
作者:郑擎;郑玲;陈树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烷对转 APP 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藻糖的干预保护作用。方法60只12月龄转 APP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组)、异氟烷组(Iso 组)、海藻糖组(Iso+Tre 组),每组20只。 Iso+Tre 组和 Iso 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 腹腔注射海藻糖400μg /kg 或等量生理盐水,然后给予1.4%异氟烷吸入麻醉2 h,麻醉后24 h 应用 Morris 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麻醉后6、24 h 杀鼠取脑,采用 TUNEL 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应用 ELISA 法检测 Aβ含量,Western 印迹法检测 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小鼠总体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时间明显缩短( P <0.01),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Aβ含量、Bax/Bcl-2比值及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Iso+Tre 组与 Iso 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P<0.05),Aβ含量、Bax /Bcl-2比值及 Caspase-3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海藻糖能够改善异氟烷诱导转 APP 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及 Aβ的生成。
作者:张成媛;朴美花;刘楠;苑野;冯春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受体 GFR-a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 Mor-ris 水迷宫筛选56只健康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正常组常规饮水和饲料,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大鼠均采用聚集态 Aβ25~35所致 AD 模型,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处理。电针组施以电针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百会、大椎等穴位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疗程4 w。治疗后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后取海马,用免疫组化和 RT-PCR 检测大鼠海马 GDNF 及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 GDNF 及其受体 GFR-a1阳性细胞表达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 GDNF、 GFR-a1阳性细胞及 GDNF mRNA 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对 AD 大鼠海马 GDNF 及其受体 GFR-a1表达增强的影响,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刘忠锦;张海燕;孙丽慧;郎尉雅;孙忠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头晕/眩晕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常突然发病,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且易反复发作,神经内科门、急诊每天都会接诊头晕/眩晕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其病因涉及神经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心血管内科等,大量的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头晕/眩晕与颈部及颅内血管的硬化、狭窄、闭塞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头晕/眩晕患者颈部及颅内动脉血管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郭薇;王亚芬;方乐;崔瑞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 N 端前体脑钠肽( 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在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无创 BiPAP 治疗;对照组62例,在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以及 NT-proBNP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 MA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 NT-proBNP 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呼吸抑制、意识障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急性左心衰患者予以 Bi-PAP 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 NT-proBNP 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唐庆业;刘文举;蒲宏伟;李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神经退行性疾病(ND)是由神经元及(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1,2〕,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以致功能障碍。 ND 病理改变有两种:一是细胞凋亡引起的大量神经细胞丢失;二是神经系统没有明显的神经元数量减少,但神经元出现结构和功能进行性退行性变性〔3〕。目前这些复杂疾病的病因仍未明确阐明。
作者:曾纪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