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崔秀成;董志军

关键词:菩人丹超微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摘要:目的:探讨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灌胃,时间为3个月。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 ICAM-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视网膜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RD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RD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4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KS1 siRNA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中CKS1蛋白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 CKS1 siRNA 对人舌鳞状细胞癌 Tca8113细胞中 CKS1蛋白的干扰作用。方法设计特异性 CKS1插入序列,转入Tca8113细胞,应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印迹检测Tca8113细胞中CKS1蛋白的表达。结果 CKS1 siRNA成功导入并抑制了 Tca8113细胞中CKS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CKS1 siRNA能抑制Tca8113细胞中CKS1蛋白的表达,应用CKS1 siRNA治疗舌癌具有可行性。

    作者:徐亚娟;孙旭;李烁烯;段秀梅;李树蕾;刘文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对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行前列腺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老年患者96例,以及同期经穿刺证实的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在术前均行3.0T 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选取0、100、800 s/mm2。取患者的病灶、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周围带,对比表观扩散系数。结果前列腺癌灶、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周围带(PZ)的表观扩散系数之间差异显著(P<0.01);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表观扩散系数为1.23×10-3 mm2/s时,曲线下面积(AUC)=0.998,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为99.3%;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2)时,AUC=0.924,前列腺癌检出率为80.15%。表观扩散系数值在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方面明显优于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2)(P<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对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组织鉴别诊断方面有较大价值,且表观扩散系数值更为敏感。

    作者:张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郑州市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效果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1〕。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复发率高达40%〔3〕,这些功能障碍往往使脑卒中患者失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自我管理是指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促进健康,减少疾病对自身情感和技能的影响〔4〕,有效的自我管理是为了保持满意的生活质量,患者本人必须具有监测身体状况、管理行为改变以及情感反应的能力,自我管理强调的是患者本人的责任和协调能力〔5〕。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度过急性期,病情稳定后会回归家庭,但仍需要长期的措施(如服药、康复锻炼、饮食控制、情绪管理等)来促进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在此过程中需要患者本人或照顾患者的家属共同参与疾病的管理和康复锻炼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

    作者:陈素艳;张振香;渠利霞;单岩;林蓓蕾;刘腊梅;李秋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纳米雄黄干预肺癌A549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干预肺癌A549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缺氧诱导因子( HIF)-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肺癌A549细胞,采用RT-PCR技术与免疫组化法观察纳米雄黄对人肺癌A549细胞VEGF、HIF-1的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纳米雄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米雄黄可明显降低VEGF、HIF-1表达(P<0.05),并随药物浓度增高作用增强(P<0.05),与顺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纳米雄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实现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HIF-1的表达有关。

    作者:齐元富;李慧杰;于连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检测 Lewis肿瘤细胞在不同时间段(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构建C57BL/6N纯系小鼠肺癌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 D1阳性表达。结果 Lewis肿瘤细胞在给药48 h,新型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连续给药21 d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抑制率为43.38%;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型肽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 D1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作者:王溪原;史育萌;钱鑫;匡野;赵志涛;王毅;周庆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检测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胸恶性腔积液脱落细胞、转移性淋巴结和气管镜活检组织标本,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RMS)法进行EGFR突变检测。结果在34例NSCLC患者标本中发现EGFR突变19例(56%),包括15例19外显子缺失,2例21外显子点突变,2例外显子19、21双突变。 EGFR突变更多的出现非吸烟、肺腺癌患者中(P<0.05),与年龄、性别、身体状态评分、标本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 EGFR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组患者在组织标本和细胞学标本中DN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9例接受氨酸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TKIs)治疗的患者中EGFR突变阳性较突变野生型患者临床获益更多(P<0.05)。结论ARMS法检测胸恶性腔积液脱落细胞、转移性淋巴结和气管镜活检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其结果可靠、实用,为晚期NSCLC患者在无法获得足量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的情况下实行TKIs治疗提供预测依据。

    作者:王沣;王继灵;操乐杰;徐修才;伍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照顾功能的影响

    根据全国老龄委2006年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另外,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4-2-1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对老人的照顾压力越来越大,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青壮年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1〕。在社会资源有限的环境下,深圳市桃源社区从2010年4月开始,对如何利用社区已有资源来提高老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家人对老人的照顾能力,终完善并提高家庭的照顾功能进行了探索,开展了与社区动员相结合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2〕。本文分析桃源社区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照顾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雪梅;周育瑾;赵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灌胃,时间为3个月。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 ICAM-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视网膜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RD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RD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秀成;董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管特征及检查时机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管特征及检查时机的选择。方法536例疑似冠心病的DM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分组,40~60岁163例,61~80岁299例,≥81岁74例,引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一高危因素不同年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积分的差异。结果三组男性比例均大于女性;平均年龄、患高血压、高血脂、吸烟、DM病程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比、肥胖度(BMI)方面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60岁患者,冠状动脉主要以轻度狭窄为主(52.00%),单支病变所占比例(30.67%)大,钙化水平主要是轻度钙化(39.88%),61~80岁患者中冠状动脉主要以轻度和中度狭窄为主,双支病变(32.56%)、中度钙化(33.78%)为主;≥81岁患者中,重度狭窄、多支病变、重度钙化尤为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管钙化程度、病变累及支数、血管狭窄水平与年龄均程正相关(r=0.723,0.608,0.522,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段 DM 患者均应早期进行冠脉检查,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

    作者:耿云平;尤国庆;郭广春;刘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多脏器联合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探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多脏器联合伤患者细胞免疫产生的影响。方法多脏器联合损伤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术后3、10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10 d,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预后好。

    作者:孙文栋;徐诗雄;张国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腮腺肿瘤的MRI诊断

    腮腺肿瘤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的作用,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多参数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及邻近解剖结构,为术前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具有其特殊性,针对老年患者腮腺肿瘤的研究较少,文献罕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老年腮腺肿瘤的认识及诊断率。

    作者:程克磊;郭俊男;孙戈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离退休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校图书馆有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104例离退休老年人,纳入有查询行为组。另选择高校无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离退休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归入无查询行为组。通过WHOQOL-BREF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统计并分析影响老年人查询行为的相关因素,查询信息的内容以及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影响老年人查询行为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病症以及使用网络检索的熟练程度等;其中有查询行为组的老年人在年龄60~70岁、男性、无合并内科病症、能熟练使用网络检索等方面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无查询行为组(均P<0.05);老年人查询信息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专业书籍、健康知识、社会福利,查询科普知识、财经信息以及其他内容的老年人亦有一定比例;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水平提升、知识积累、阅历丰富以及日常沟通顺利等方面,其中专业水平提升的比例高。进一步根据 Pe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老年人生活信息查询行为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其与心理领域的相关性高,其次为环境领域及生理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相关性程度低。结论离退休老年人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联系紧密,老年人可从强化信息查询着手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刘丽娅;薛秀珍;李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氟伐他汀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心力衰竭( HF)患者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 NT-ProBNP)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年龄≥60岁老年HF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 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汀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12个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9.0%,χ2=13.07,P<0.01);观察组患者 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NT-ProBNP、TNF-α、hs-CRP 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TNF-α、IL-6、hs-CRP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LVEF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0,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改善HF患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其血浆 NT-ProBNP和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春梅;郝淑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1〕,在65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中,约1/3在3个月内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VD )。 VD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发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2〕。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损伤后修复相当困难,因此该病的治疗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难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是一种来源广泛、再生能力强、有较强分化潜能、免疫原性低的干细胞,近年来已经进行了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VD,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其在VD治疗中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作者:王毅鹏;金醒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回族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医药在相关领域的文献散有记载,仍待进一步的收集、整理、证实和挖掘。回族医药著作《回回药方》中蜜煎菖蒲等多首具有促进脑卒中(中风)引起半身不遂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方药记载,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少见。从制备合理的动物模型入手,结合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特点,开展回族医药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程度间歇性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及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

    目的:复制不同程度间歇性低氧动物模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20)、轻度间歇低氧组(n=20)、重度间歇低氧组(n=20)。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间歇低氧组分别暴露于不同低氧条件下(100 ml/L和50 ml/L,暴露时间每天8 h,持续时间2、4、6、8 w)。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低氧时间的延长,两间歇性低氧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 TUNEL阳性细胞增多(P<0.05);水迷宫检测动物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台次数减少(P<0.05);上述变化在重度间歇性低氧组为显著(P<0.05);轻度间歇性低氧组TUNEL阳性细胞6 w达高峰,组内各时间差异显著(P<0.05);重度间歇性低氧组TUNEL阳性细胞8 w达高峰,组内各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且认知损伤程度和神经细胞凋亡与间歇性低氧的时间和程度有关。

    作者:赵雅宁;王红阳;李琳;马素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的,这为人口老龄化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可谓“先富后老”,而中国是在“未富先老”。本文通过既往文献研究分析得出我国中老年人目前心理健康水平及常见心理问题、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滕丽新;王健瑜;赵娟;王国威;卫丽;黄希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模型组和微波辐射加药物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微波辐射模型组采用微波辐射装置辐射6 min,照射平均功率密度为200 mW/cm2;微波辐射加药物治疗组照射条件同微波辐射模型组,微波辐射后开始用桦褐孔菌多糖溶液灌胃,连续10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活性,观察各组胸腺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微波辐射模型组的胸腺皮质和髓质中的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生发中心减少;药物治疗组大鼠胸腺组织的损伤有所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IL-6的活性显著降低,而TNF-α的活性有所升高(P<0.05);与微波辐射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IL-2、IL-6的活性升高,TNF-α的活性降低(P<0.05)。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免疫器官具有损伤效应,桦褐孔菌多糖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而发挥防辐射作用。

    作者:孙艳美;钟秀宏;吕士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患者先后入院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知识讲座-个别指导-出院后随访相结合的模式,对病人进行以糖尿病自我管理为主的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下,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自我效能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存在负相关(r=-0.83,P<0.05),自我效能越高,生存质量越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在实施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芳;夏慧玲;江月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