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丰;杨成;崔伟;刘进;叶均;贾靖
目的:探讨ICS/LABA联合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肺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模型组( B组)、川芎嗪组( C组)、中剂量ICS/LABA组( D组)、中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E组)、高剂量 ICS/LABA组( F组)、高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G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法建立COPD模型。吸入ICS/LABA中、高2个剂量及川芎嗪腹腔注射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CD4、CD8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物(SLPI)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COPD肺组织病理改变,各干预组均有所减轻;B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比A组大鼠显著升高;CD4/CD8比A组大鼠明显降低。经ICS/LABA及川芎嗪干预后,各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与B组大鼠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CD4/CD8、SLPI比B组大鼠有显著提高(P<0.05),以G组疗效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MMP-9与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r=0.8613,P<0.01);SLPI 与FEV0.3/FVC呈正相关(r=0.8321,P<0.01)。结论 ICS/LABA和川芎嗪均可抑制COPD大鼠肺部炎症,高剂量ICS优于低剂量ICS,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MMP-9水平并调节SLPI及CD4、CD8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金明哲;熊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 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0岁高血压伴T2DM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每组40例,对照组A口服厄贝沙坦;对照组B口服氨氯地平;观察组联合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每组患者给予12 w 治疗,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三组治疗12 w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 P<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A 及对照组 B(均 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 T2DM,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佑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首次诊断为DNⅥ期合并有中度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7例。在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进入到4 w导入期,终102例患者入选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每组34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w后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 UMA)、肾血流、尿6-酮-前列素F1α、血栓素B2的改变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4 w后UMA、尿总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序贯治疗组下降程度与前列地尔组相比更为明显( P<0.05)。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4 w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序贯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前列地尔组更为明显。治疗4 w后前列地尔组与序贯治疗组患者尿6-酮-前列素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尿血栓素B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与前列地尔组相比,序贯治疗组变化程度更明显。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临床期DN患者的肾血流和血栓素A2与前列腺素I2的平衡,降低尿蛋白。
作者:张林霞;孙茜;孙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和老化对大鼠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大鼠老化模型;高脂饮食的同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复合病理模型。生化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含量、载脂蛋白E、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的心钠肽、脑钠肽含量和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采用析因设计对高脂和老化两种因素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高脂饮食组和老化组的TC、载脂蛋白E、脑钠素含量均较空白组有显著差异。析因分析显示,高脂饮食和老化因素对载脂蛋白E、LDL/HDL比值、血管紧张素Ⅱ、心钠肽和脑钠肽的影响有交互效应。结论高脂饮食和老化两个因素对于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和心功能减退上有交互作用,过度摄入高脂食物会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
作者:郁志华;陈久林;陈川;迟惠英;邢三丽;刘特;吴蓓玲;林水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照顾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郑州市2个社区的110例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照顾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照顾者积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t=-2.001,P<0.05),消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t=2.360,P<0.05);社会支持得分为(30.02±4.98),低于国内常模(t=-9.353,P<0.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796,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832,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照顾者主要采用消极应对,社会支持低,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改善照顾者的应对方式,给予并指导促使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
作者: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张瑞星;张秋实;朱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HPV)液态芯片基因分型与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预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80例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及E6/E7 mRNA检测,评价这两种方法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效能。结果 HPV液态芯片基因分型阳性检出率为79.6%,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5.3%,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个宫颈病理细胞学分级中,HPV 液态芯片基因分型与HPV E6/E7 mRN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癌筛查中,结合HPV液态芯片基因分型和HPV E6/E7mRNA检测对临床诊疗、疾病预后具有很好的价值。
作者:陈勇;周华蓉;黄玉秀;刘灿;王文华;陈永东;马跃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156例患者,男82例,女74例,年龄30~72岁〔平均(55.28±8.91)〕岁,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通过记录各组患者血浆Hcy、hs-CRP、IL-10水平,分析Hcy、hs-CRP、IL-10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CHD)组Hcy、hs-CRP、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 CHD组(P<0.05),且三者的血浆水平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Hcy、hs-CRP、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董自双;刘灿灿;姜雅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铝负荷致慢性脑损伤大鼠皮层前列腺素( PGs)合酶-PGs-PGs受体信号通路的变化特征。方法 SD雄性大鼠经灌胃给予葡萄糖酸铝溶液( Al3+200 mg/kg),1次/d,每周持续灌胃5 d,共20 w,建立慢性铝负荷致大鼠脑损伤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组织病理学、生化酶学指标观察慢性铝负荷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采用ELISA方法检测皮层组织PGs(PGD2、PGE2、PGF2α、6-keto-PGF1α、TXB2)含量变化,RT-PCR方法测定大鼠皮层PGs合酶(cPGES、mPGES-1、H-PGDS、PGIS、TXAS)和 PGs受体(EP1、EP2、EP3、EP4、DP1、FP、TP、IP)mRNA表达,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皮层PGs受体( EP2、EP3、DP1、FP、TP、IP)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铝负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皮层神经元核固缩;皮层组织SOD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增加;皮层PGE2、PGD2、PGF2α、6-keto-PGF1α、TXB2的含量均显著升高;mPGES-1、PGIS、TXAS、EP2、DP1、IP 、EP4 mRNA表达明显升高,EP3、FP、TP mRNA表达明显降低,H-PGDS、cPGES、EP1 mRNA无明显变化;皮层EP2、I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 E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P1、FP、TP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铝负荷大鼠的皮层PGs合酶-PGs-PGs受体信号通路平衡失调,其可能参与了铝负荷致大鼠皮层神经损伤机制。
作者:魏玉玲;王健峰;阳群芳;胡馨月;纪超男;杨洋;匡胜男;麦少珊;杨俊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早于1825年由Ribes报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伴随颅内压增高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以中青年人多见,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VST逐渐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病死率已有所下降。本文总结近几年CVST的影像学检测方法,描述其临床表现,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朱美娜;邢影;吴淼;郑昭时;杨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Allegro Oculyzer系统是经Scheimpflug光学原理实施断层扫描获取眼前节三维图像和数据,从而可反映自眼球角膜的前表面至晶状体的后表面具有的全部数据〔1〕。目前,国内外临床上主要使用其进行角膜分析,特别是评价部分眼科屈光手术后患者角膜参数具有的重复性变化〔2〕,而较少应用于评价浅前房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眼前节结构改变。本文即通过应用该系统对此加以评价,旨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长寿群体白细胞端粒长度与端粒酶基因 hTERC 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TaqMan MGB 探针检测广西壮族长寿群体TERC基因位点(rs12696304、rs16847897和rs3772190)多态性,并与其第一代子女组及同地区普通人群即对照相比较,同时分析其与白细胞端粒长度(LTL)的相关性。结果(1)rs12696304、rs16847897及rs3772190的基因型频率在三个组间的分布无差异,P值分别为0.83、0.33和1.00;等位基因频率在三个组间也是相似的,P值分别为0.70、0.83和0.98;三个位点的小等位基因分别是C、G和G。(2) TERC基因三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LTL在总人群、长寿组及子女组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在位点rs3772190,GA基因型LTL长,其次为 GG基因型,AA基因型 LTL短,P=0.02。(3)建立LTL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总人群中显示 LTL与年龄是明显相关的,但与 TERC 基因位点的各基因型并不相关。结论TERC基因多态性对广西壮族长寿群体LTL无明显影响。
作者:黎海燕;罗晓秋;刘承武;王艺苑;吴华裕;葛琳;彭均华;潘尚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祛痰、吸氧、抗生素、营养补充等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治疗3 d后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PaO2/吸入氧浓度(FiO2)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除PaO2、SaO2水平于治疗3 d后有明显改善外,T、WBC、PaO2/FiO2水平均于治疗7 d后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肌酐(Cr)的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对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全身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无明显的肝肾损伤等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曦;王绍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1〕。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长寿人口数量在1980年以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长寿现象及其相关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作者:黄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患者110例,其中经直肠超声造影穿刺者(研究组)58例,普通直肠超声穿刺者(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穿刺情况。结果研究组所有者共穿刺456针,平均为7.9针,对照组所有者共穿刺426针,平均为8.2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10例为前列腺癌,其阳性率为15.5%,对照组7例为前列腺癌,阳性率是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显示,研究组阳性的针数为56针(12.3%),对照组为20针(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过程中均存在不适感和疼痛感,但是均可以耐受,穿刺结束以后研究组血尿8例,血便3例,发热1例,对照组血尿9例,血便2例,发热3例,经过处理以后上述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安全可靠。
作者:何毅;姜睿;李映川;袁方;张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该院需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 T0)、诱导后( T1)、气管插管前( T2)、插管成功后即刻(T3)、插管成功后1 min(T4)、3 min(T5)、5 min(T6)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和有创动脉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血压( MAP)〕,并计算出各点SBP与HR乘积( RPP)值。对比两组不同时期HR、SBP、DBP、MAP以及RPP值变化。结果与T0相比,两组T1和T2时的HR均减慢,而T3~T6时对照组HR增快的幅度显著大于右美托咪定组(均P<0.05);与T0相比,两组T1和 T2时的 SBP、DBP及 MAP水平均有下降,而T3~T6时对照组的增高幅度显著大于右美托咪定组(均P<0.05);两组在T0~T2时RPP值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在T3~T6时RPP值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老年人冠脉搭桥手术全麻诱导时可明显减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和心肌耗氧,更好地维持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继波;李媛莉;赵金石;高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75%~80%。由于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完全无任何症状,且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约20%〔1〕。至今肿瘤细胞增殖的复杂过程及机制等尚未被完全阐明,学者们致力于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肿瘤代谢特点等方面对肺癌的进展和转移进行研究,并试图寻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近期提出的维生素D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观点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且已被证实维生素D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并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
作者:李彪;王旭;曹洪明;李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遵义市疾病分布情况以进行针对性防治。方法选取该市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急诊死亡者334例,统计患者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季度等病情资料,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急诊老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死亡病例的性别分布、死因分布、死亡时间及季度分布。结果死因分布:按频率排列为心脑血管病、创伤和猝死、消化系统病、呼吸系统病、中毒等,其中心脑血管病多见;季度分布:第一和第四季度死亡较多,而第二和第三季度较少;死亡时间分布:急诊死亡多发于0∶00~6∶00;性别分布:男女之间死亡率差异明显,综合男女比例为1.34∶1。结论应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制定防治措施,包括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创伤和猝死疾病,注重凌晨时间段的急救护理;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莪术多糖(CZP)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 CZP对 Lewis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中性红比色法检测CZP对小鼠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建立 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检测CZP对Lewis 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脏器指数及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表明,CZP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或P<0.01);体内实验表明,CZP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26.9%、31.9%和39.7%,荷瘤小鼠脾脏指数、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 P<0.01)。结论CZP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抑制作用,可改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实现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陈志强;张英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纤维蛋白原( FIB)及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FIB和 hs-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均大于21分,hs-CRP和FIB含量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9.32±2.08)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15.53±2.24)分,观察组患者hs-CRP和FLB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较多(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患者9例痊愈,5例有效,8例患者有进步,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7484,P=0.006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血管疼痛,1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的现象,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ACI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治愈率高,复发率极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显著降低患者体内FIB和hs-CRP水平,降低血管内血液瘀滞,改善血液循环。
作者:熊劲;江显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集的非鳞状NSCLC患者,随机分至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组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恶化时间、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总生存期( OS)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和延迟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值疾病PFS分别为4.2和2.9个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使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减少35%(风险比=0.63,P=0.00053)。维持组患者中位OS(17.5个月)较延迟组(12.3个月)长,两组的OS及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18)。维持组患者报告的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较延迟组例数多,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002,0.005,0.031,0.002),其他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恶化时间中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比延迟治疗组患者长( P=0.041 ),但在治疗过程中,维持治疗组患者需要镇痛药的剂量和次数较维持组显著减少,且维持组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强的止痛药。在需要4个周期疗程的患者中,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120例(92%)患者在和延迟治疗组34例(90%)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对治疗之后患者症状恶化程度跟踪随访,发现约10%的病人咯血症状恶化(维持组15例,延迟组5例),且延迟组患者症状恶化时间显著较长(P=0.038)。两组患者在食欲不振、疲劳、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困扰、活动困难和整体生活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OS及无疾病进展期,但在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上仍具有部分副作用,如可能令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等。
作者:王大鹏;徐忠玲;赵辉;郑广;张程;肖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