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张英志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是否能够改善老年女性的柔韧性、反应时间和肌肉力量,从而降低跌倒的次数。方法60例65岁以上的老年妇女自愿参与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完成3次/w,1 h/次的普拉提运动,共12 w。运动前和运动后测量柔韧性、反应时间和肌肉力量。运动前和12 w中记录跌倒的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柔韧性、反应时间和肌肉力量显著改善( P<0.05)。结论普拉提运动可有效改善老年女性的柔韧性、反应时间和肌肉力量,同时降低跌倒的倾向。
作者:樊贤进;李月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1〕。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长寿人口数量在1980年以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长寿现象及其相关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作者:黄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壮骨关节胶囊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尼美舒利口服治疗,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观察组:采用尼美舒利、壮骨关节胶囊及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部功能评分及膝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部行走、上下阶梯、手杖支撑都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部疼痛、伸直迟滞都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总评分(P<0.05)。结论壮骨关节胶囊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膝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王志彬;陈传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患者68例DN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DN1)23例、临床肾病组(DN2)23例、尿毒症组(DN3)22例,另选取该院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DN0),均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其GFR,分析各组两种方法所测 GFR 的关系。结果 DN0、DN1及 DN2组组内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即gGFR与tGFR)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DN3组gGFR与tGF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0、DN1、DN2及DN3组肾动态显像法所测的GFR与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均可以灵敏地发现早期DN及临床 DN时 GFR的变化,但肾动态显像法对于尿毒症期的患者诊断准确性差、灵敏度低,应联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李明浩;崔时珍;玄日;沈娟;赵国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正常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认知功能的衰退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老年期痴呆。适当的运动干预,有望改善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症状,延缓神经退行性症状的发生过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本文就运动干预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梦姣;曾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可以发生于多种脑血管疾病中,其病理生理过程是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作用机制复杂。脑缺血后各种致炎因子表达上调,导致血脑屏障( BBB)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形成〔1〕。水通道蛋白( AQP)4是一种特异性分布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上的对水有特异性通透作用的蛋白分子,研究表明AQP4通过影响BBB的通透性,对脑缺血后脑组织水肿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中医药可通过调节AQP4的表达发挥保护BBB的作用,进而修复神经元损伤。本文拟从AQP4在CIRI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对其调节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任非非;刘敬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现将近几年对PD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陈长香;王莉;崔颖;刘广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CS/LABA联合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肺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模型组( B组)、川芎嗪组( C组)、中剂量ICS/LABA组( D组)、中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E组)、高剂量 ICS/LABA组( F组)、高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G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法建立COPD模型。吸入ICS/LABA中、高2个剂量及川芎嗪腹腔注射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CD4、CD8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物(SLPI)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COPD肺组织病理改变,各干预组均有所减轻;B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比A组大鼠显著升高;CD4/CD8比A组大鼠明显降低。经ICS/LABA及川芎嗪干预后,各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与B组大鼠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CD4/CD8、SLPI比B组大鼠有显著提高(P<0.05),以G组疗效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MMP-9与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r=0.8613,P<0.01);SLPI 与FEV0.3/FVC呈正相关(r=0.8321,P<0.01)。结论 ICS/LABA和川芎嗪均可抑制COPD大鼠肺部炎症,高剂量ICS优于低剂量ICS,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MMP-9水平并调节SLPI及CD4、CD8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金明哲;熊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高脂复合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类似于临床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剂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脂复合STZ造糖尿病(DM)模型,取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07 g/kg)、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1、2.2、4.4 g/kg),另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同时观察大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等常规指标。用试剂盒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糖原、肌糖原、血脂等各项指标。取胰腺、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二甲双胍组、大柴胡颗粒3种剂量组对高脂复合STZ所致 DM 大鼠血糖、HbA1c、肌糖原及血脂含量均有降低作用,对胰岛素、肝糖原含量升高作用。结论大柴胡颗粒对高脂复合STZ所致DM大鼠有一定的降糖的作用。
作者:陶玉菡;许惠琴;张志芬;王兆龙;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十分多见〔1〕,由此引发骨折亦非少见〔2〕。阿仑膦酸钠是强有力的二磷酸盐制剂,可抑制骨质吸收〔3〕,并可增加骨密度( BMD)降低骨折危险性〔4〕。每天一次应用甲状旁腺激素制剂亦增加骨质疏松病人的BMD〔5〕,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折危险。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增加BMD效果可能优于单独使用。本研究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BMD的影响。
作者:刘长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规律健身运动对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以杭州市54例年龄从70~79周岁的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规律健身运动组22例,静态组32例。 Colin VP-1000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上臂-脚踝间的脉搏传导速度(baPWV);Inbody3.0身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体重、体脂%;“健民”国民体质检测仪检测身高和握力。所有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身运动组 baPWV明显低于静态组〔(12.3±1.18)m/s与(14.6±1.41)m/s,t=-7.9,P<0.01〕。 baPWV与运动频率和握力显著相关(r=0.64,P<0.01;r=0.40,P<0.05)。健身运动组,baPWV与体脂%显著相关(r=0.76,P<0.01);静态组,baPWV与BMI指数(r=0.62,P<0.05)、体脂%(r=0.86,P<0.05)显著相关。结论健身运动改善了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程度,且运动频率越高、肌肉力量越大,血管弹性越好;伴随肥胖的产生,动脉血管弹性下降。
作者:陈文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 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经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O、IGF-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GF-1和MIF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 NO、IGF-1低表达,MIF高表达,IGF-1和MIF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促进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陈宝友;李强;刘爱;周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利用64层双源CT(64-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分析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特征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明确为CHD患者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 CHD组(n=69)和老年 T2DM合并CHD组(n=60)。经64-DS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和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差异。结果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CHD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T2DM合并 CHD与老年组比较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CHD组软斑所占比例比老年CHD组高(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白细胞介素(IL)-6、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清学标志物 IL-6、VCAM1、MMP-9、Hcy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作者:杨莉;何燕;杨文慧;魏云鸿;邓洁;左明鲜;王瑞萍;叶秋芳;杨永丽;董阳;刘师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高效稳定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SD大鼠,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与胰酶反复消化法传代,得到纯度更高产量更多的肺成纤维细胞。所得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加以鉴定,且进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肺成纤维细胞纯化率可达99.3%,细胞增殖快,生长良好,产量大。结论成功建立了肺成纤维细胞纯化与传代的方法,适用于细胞水平上的间质性肺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何爱明;李晓晖;李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重症医学科( ICU)的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85例为脑出血组,并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入院后24 h内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的差异,并探索IL-1、IL-6、IL-10、血糖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参数预测脑出血继发MODS的回归模型。结果血清 IL-1、IL-6、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在对照组、非 MODS 组和 MODS 组逐渐增高(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血肿体积、血清IL-10活性及APACHE Ⅱ评分与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的MODS密切相关。结论入院24 h内高血糖、血肿体积大、血清IL-10活性升高及APACHE Ⅱ评分高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杨中良;杨秀云;郭梅凤;孙宝玲;刘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低反应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EPO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口服治疗,低剂量治疗组予骨化三醇0.25μg/d口服,高剂量治疗组予骨化三醇0.5μg/d口服。以16 w 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钙、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低剂量治疗组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磷水平,hs-CRP,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血清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剂量治疗组相对低剂量治疗组hs-CRP、IL-6水平进一步降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进一步提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血清钙磷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液透析EPO低反应性患者采用骨化三醇口服治疗,不仅仅是通过降低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改善贫血;更多的是同时能明显减轻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且可能是改善EPO低反应性更重要的途径。
作者:袁飞;莫文辉;谭艺灵;刘思明;刘国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 NF)-κ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老年体检人员血管行超声检测,选择38例具有颈动脉硬化血管重构者为研究对象(颈动脉重构组),以同龄颈动脉正常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表达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与 NF-κB活化率的相关性。结果①颈动脉重构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增加。②颈动脉重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NF-κB活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颈动脉重构组NF-κB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重构与 NF-κB 活化率密切相关,NF-κB 可能参与了颈动脉重构及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
作者:郑舒展;李郁;罗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制备可复性完全性左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模型成熟后随机分为3组,NAC组,生理盐水( NS)组与模型对照组。3 d后NAC组和NS组大鼠注射造影剂,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药物1 d后,各组取半数大鼠处死取材检测肾脏形态学变化、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肾组织Bcl-2 mRNA表达;剩余大鼠手术解除输尿管梗阻,3 w后处死,同样作上述项目检测。结果注射造影剂的 NAC组和 NS组用药后第1天,大鼠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和重量差异显著(P<0.05),血清NGAL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NAC组较 NS组 NGA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三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梗阻后3 w,各组NGAL水平较前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NAC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NS组( P<0.05)。结论 NAC 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引起的肾损害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表达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夏强;刘春晓;钟志勇;郑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假丝酵母菌是临床下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深部真菌,耐药率逐年增加〔1〕。本文对比分析老年与中青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假丝酵母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
作者:梁文杰;张征;张冬;李德思;马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效应。方法3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 组), DM UTI 干预组( DM-U 组),每组15例。 DM-U 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5000 U/kg UTI,DM组静脉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测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单肺通气前(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24 h(T4)各时点血糖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2、IL-4、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变化以及T2、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上述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3及T4时点血糖及血清中IL-6、IL-8均较T1时点升高(P<0.05),DM-U组T3、T4两个时点血清中的IL-6、IL-8较DM组降低(P<0.05);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IL-6、IL-8、TNF-α均较T2时点升高(P<0.05),通气侧肺各因子较同时点非通气侧肺明显减低(P<0.01),与同时点DM组比较,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TNF-α降低(P<0.05),但IL-6及IL-8则DM组和DM-U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0及TNF-α均升高,预先静脉给予5000 U/kg UTI可抑制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释放。
作者:张灿洲;古妙宁;吴苏龙;冯凤兰;叶靖;梁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