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强;刘春晓;钟志勇;郑侠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首次诊断为DNⅥ期合并有中度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7例。在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进入到4 w导入期,终102例患者入选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每组34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w后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 UMA)、肾血流、尿6-酮-前列素F1α、血栓素B2的改变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4 w后UMA、尿总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序贯治疗组下降程度与前列地尔组相比更为明显( P<0.05)。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4 w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序贯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前列地尔组更为明显。治疗4 w后前列地尔组与序贯治疗组患者尿6-酮-前列素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尿血栓素B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与前列地尔组相比,序贯治疗组变化程度更明显。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临床期DN患者的肾血流和血栓素A2与前列腺素I2的平衡,降低尿蛋白。
作者:张林霞;孙茜;孙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患者110例,其中经直肠超声造影穿刺者(研究组)58例,普通直肠超声穿刺者(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穿刺情况。结果研究组所有者共穿刺456针,平均为7.9针,对照组所有者共穿刺426针,平均为8.2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10例为前列腺癌,其阳性率为15.5%,对照组7例为前列腺癌,阳性率是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显示,研究组阳性的针数为56针(12.3%),对照组为20针(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过程中均存在不适感和疼痛感,但是均可以耐受,穿刺结束以后研究组血尿8例,血便3例,发热1例,对照组血尿9例,血便2例,发热3例,经过处理以后上述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安全可靠。
作者:何毅;姜睿;李映川;袁方;张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使用药物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臻杰;李钊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156例患者,男82例,女74例,年龄30~72岁〔平均(55.28±8.91)〕岁,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通过记录各组患者血浆Hcy、hs-CRP、IL-10水平,分析Hcy、hs-CRP、IL-10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CHD)组Hcy、hs-CRP、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 CHD组(P<0.05),且三者的血浆水平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Hcy、hs-CRP、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董自双;刘灿灿;姜雅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K-7041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肥大组、SK-7041组。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模型,并给予SK-7041进行干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 mRNA表达;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在AngⅡ作用下表面积增加,超微结构发生改变;β-MHC mRNA和c-fos蛋白表达增加(P<0.05)。给予SK-7041干预后,上述变化显著缓解(P<0.05)。结论 SK-7041可抑制AngⅡ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为临床上治疗心肌肥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陆莹;肖刚;任鹏;蒋桂华;王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早期胃癌( EG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EGC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制定全面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得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 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共检出656篇,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2篇文献,共纳入5242个病灶,其中2692个病灶行ESD治疗,2550个病灶行EMR治疗。进行Meta分析显示病灶大块切除率(93.11%vs56.71%)、完全切出率(89.05%vs53.21%)及组织治愈性切除率(81.50%vs60.89%)ESD组均高于EMR组;术后复发率ESD组(13/1737)显著低于EMR组(100/1888)(OR=0.12,95%CI 0.07~0.22),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但出血发生率ESD组(6.39%)与EMR组(6.32%)基本一致(OR=1.45,95% CI 0.83~2.53);穿孔发生率 ESD组(89/2503)高于EMR组(24/2500)(OR=3.54,95% CI 2.28~5.50),手术时间 ESD组明显长于 EMR组(WMD=55.41,95% CI 23.84~86.98),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ESD治疗EGC的病灶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等疗效性指标均显著优于EMR组,但安全性指标中ESD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未见改善,且穿孔发生率高,这些均有待技术、设备及操作熟练度的提高和改进。对于老年患者及小病灶,EMR技术仍可酌情选用。
作者:刘岚;王云霞;郭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 AD)组,其中MCI组29例,AD组32例,30例选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 B12以及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MCI 组 Hcy (17.52±4.38)μmol/L 与 AD 组 Hcy (21.46±9.22)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Hcy (15.06± 4.39)μmol/L浓度(分别为P=0.035,P=0.001);AD组与MCI组Hcy浓度有显著差异(P=0.04);各组的叶酸、维生素 B12、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差异(P>0.05)。结论 HHcy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孙芹敏;王哲;曲梦琦;李士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 NF)-κ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老年体检人员血管行超声检测,选择38例具有颈动脉硬化血管重构者为研究对象(颈动脉重构组),以同龄颈动脉正常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表达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与 NF-κB活化率的相关性。结果①颈动脉重构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增加。②颈动脉重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NF-κB活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颈动脉重构组NF-κB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重构与 NF-κB 活化率密切相关,NF-κB 可能参与了颈动脉重构及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
作者:郑舒展;李郁;罗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后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普外科行上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39例,手术前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经静脉泵输入;对照组36例,予泵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 NGF)、神经营养因子( BDNF)含量及外周血NGF、BDNF mRNA的表达量。结果麻醉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认知功能在6、24、72 h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NGF、BDNF浓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对照组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实验组手术后 NGF、BDNF mRNA的表达量较手术前均明显升高,对照组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促进七氟烷麻醉后NGF、BDNF的表达,修复神经细胞,保护神经功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林鹏焘;张良成;赖忠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八月札水提物对H22肝癌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 CTX)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通过计算肿瘤抑制率和胸腺(脾)重量指数以及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H22荷瘤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IL)-2水平,观察八月札水提物对H22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CTX的增效减毒效果。结果 CTX组、水提低组、水提高组、联合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荷瘤鼠肿瘤重量明显降低,肿瘤组织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4.0%、36.4%、38.0%、58.4%和60.0%;而且八月札水提组及联合用药组小鼠存活数量明显高于CTX组;CTX组、水提低组、水提高组、联合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能够显著降低H22荷瘤鼠胸腺、脾重量指数;CTX组、水提低组、水提高组、联合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荷瘤鼠血清中IL-2和TNF-α水平。结论八月札水提物对H22荷瘤鼠肿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荷瘤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同时,八月札水提物与CTX联合应用对荷瘤鼠血清中TNF-α和IL-2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明显优于单独CTX组,推测八月札对CTX存在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白雪;关宝生;孙艳男;张丽颖;纪汉庭;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虐待老年人不仅损害着老年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1〕,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严重者导致死亡〔3〕。虐待老年人现象在各社会阶层中普遍存在〔4〕。本文就虐待老人现状综述。
作者:肖霖;王庆妍;蒋芬;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外动脉狭窄与侧脑室旁白质发生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侧脑室旁脑白质是否发生脑白质疏松,分为无脑白质疏松组(56例)和脑白质疏松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颅外动脉狭窄情况、梗死灶的大小以及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颅外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和心脏病发生率和颈动脉斑块大小均高于无脑白质疏松组( P<0.05);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31.9%)明显高于无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14.3%)(P<0.05);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患者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颅外大动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直径明显大于无脑白质疏松组( 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外动脉狭窄与侧脑室旁发生脑白质疏松相关,值得关注。
作者:许丽娜;贾龙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现将近几年对PD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陈长香;王莉;崔颖;刘广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前公开报道的年龄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为94岁〔1〕。近年来老年AIDS病毒感染者( PL-WHA)越来越多,2005年全球约有4000万老年PLWHA,其中老年人约280万,占7%〔2~4〕。由于年龄老化、生理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感染AIDS后在流行特点与心理状态方面会与青壮年有所不同,是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应引起社会人群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对我国老年PLWHA的流行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了综述。
作者:阮叶;熊杨;王红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激活素( Act) A细胞内高表达对 ActA/Smads通路基础活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以 ActβA 重组载体( ActA-pIRES2-EG-FP)和空载体(pIRES2-EGFP)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为阳性和阴性转染组,正常PC12细胞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内ActA、Smad3和磷酸化Smad3在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 Smad4的质核分布情况。结果与阴性转染组相比,阳性转染组ActA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提高4.5和1倍,Smad3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分别提高了36.4%和86.9%,Smad4蛋白在阳性转染组细胞核内分布增加。结论 ActA内源性高表达可提高PC12细胞内ActA/Smads通路的基础活化水平。
作者:王姣琦;徐仲航;王一鸣;何金婷;邵延坤;纪秋野;刘永峰;莽靖;徐忠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肪酸( FAs)含量与性别、年龄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统计主成分分析( PCA)方法评估92例健康人血清FAs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血清中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0~44岁组和45~59岁组两样本之间血清FAs个成分含量差异(P>0.05);45~59岁组与60~79岁组血清中亚油酸、油酸、山嵛酸、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 PCA法分析表明男、女组以及三个年龄段分组均能直观区分。结论人血清FA组成及含量与性别及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孙凤;张裕祥;朱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照顾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郑州市2个社区的110例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照顾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照顾者积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t=-2.001,P<0.05),消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t=2.360,P<0.05);社会支持得分为(30.02±4.98),低于国内常模(t=-9.353,P<0.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796,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832,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照顾者主要采用消极应对,社会支持低,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改善照顾者的应对方式,给予并指导促使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
作者: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张瑞星;张秋实;朱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 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经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O、IGF-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GF-1和MIF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 NO、IGF-1低表达,MIF高表达,IGF-1和MIF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促进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陈宝友;李强;刘爱;周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集的非鳞状NSCLC患者,随机分至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组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恶化时间、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总生存期( OS)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和延迟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值疾病PFS分别为4.2和2.9个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使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减少35%(风险比=0.63,P=0.00053)。维持组患者中位OS(17.5个月)较延迟组(12.3个月)长,两组的OS及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18)。维持组患者报告的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较延迟组例数多,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002,0.005,0.031,0.002),其他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恶化时间中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比延迟治疗组患者长( P=0.041 ),但在治疗过程中,维持治疗组患者需要镇痛药的剂量和次数较维持组显著减少,且维持组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强的止痛药。在需要4个周期疗程的患者中,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120例(92%)患者在和延迟治疗组34例(90%)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对治疗之后患者症状恶化程度跟踪随访,发现约10%的病人咯血症状恶化(维持组15例,延迟组5例),且延迟组患者症状恶化时间显著较长(P=0.038)。两组患者在食欲不振、疲劳、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困扰、活动困难和整体生活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OS及无疾病进展期,但在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上仍具有部分副作用,如可能令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等。
作者:王大鹏;徐忠玲;赵辉;郑广;张程;肖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实验分为槲皮素组(给予终浓度为30μg/ml槲皮素)、顺铂组(给予终浓度为3μg/ml顺铂)及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 DMSO)〕。采用ELISA法检测Caspase-3浓度;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检测PARP裂解片段阳性细胞荧光强度;采用 Western 印迹分析检测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强度。结果槲皮素可明显升高Caspase-3浓度、增强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片段阳性细胞荧光强度、抑制NF-κB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 NF-κB 表达而诱导 A549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 NSCLC 的机制之一。
作者:袁玫;王松;张増雷;罗海龙;姜爱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