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玲
目的:观察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 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应用 wortmannin 阻断 PI3K/Akt通路,探讨灵芝酸是否具有抗癫痫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 组:癫痫模型组,C组:灵芝酸干预组,D组:wortmannin抑制剂组,E组:二甲基亚砜( DMSO)对照组。每组给予相应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HE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D、E 组p-Akt、Akt的表达量相对较高(P<0.01);灵芝酸干预后,C、D、E组p-Akt、Akt的表达量明显比B组增高(P<0.05);PI3K/Akt通路被阻断后,C、E 两组 p-Akt、Akt的表达量明显比D组增高(P<0.05)。结论灵芝酸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的活化并影响其下游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丽欣;刘蕾;刘君星;马小茹;王芳芳;梁衍锋;吴佳梅;王淑秋;齐亚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 AD)组,其中MCI组29例,AD组32例,30例选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 B12以及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MCI 组 Hcy (17.52±4.38)μmol/L 与 AD 组 Hcy (21.46±9.22)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Hcy (15.06± 4.39)μmol/L浓度(分别为P=0.035,P=0.001);AD组与MCI组Hcy浓度有显著差异(P=0.04);各组的叶酸、维生素 B12、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差异(P>0.05)。结论 HHcy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孙芹敏;王哲;曲梦琦;李士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知识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纳入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药物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4篇 RCT,共计病例数1456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较,中医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能提高NSCLC的客观缓解率〔RR=1.37,95%CI(1.16~1.61),P=0.0001〕,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P=0.006),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P<0.00001),改善中医证候(P<0.00001),降低白细胞减少(P<0.00001)及血小板减少(P=0.0002)、血红蛋白减少(P=0.002)等骨髓抑制的风险。结论中医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治疗NSCLC比单纯化疗更具优势,但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金玲;徐萌;刘畅;韩莉;王攀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龄关节炎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实际效用。方法任意抽选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接收的42例高龄关节炎病人,在平均分组模式下进行研究,将其中21例高龄病人归纳为实验组,其余纳入对照组。通过 TKA为实验组的高龄病人实施髌骨治疗,采取非置换手术方案为对照组病人实施治疗,手术前后统计42例病人的 KSS 分数以及 Feller 分数,分析手术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高龄病人接受手术后,膝盖部位的功能均有所恢复,而髌骨的复原情况也良好。相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取得的效果更佳( 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置换膝关节的手术方案进行普及,提升高龄关节炎病人髌骨的复原速率,提高病人膝关节部位的活动机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可以发生于多种脑血管疾病中,其病理生理过程是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作用机制复杂。脑缺血后各种致炎因子表达上调,导致血脑屏障( BBB)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形成〔1〕。水通道蛋白( AQP)4是一种特异性分布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上的对水有特异性通透作用的蛋白分子,研究表明AQP4通过影响BBB的通透性,对脑缺血后脑组织水肿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中医药可通过调节AQP4的表达发挥保护BBB的作用,进而修复神经元损伤。本文拟从AQP4在CIRI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对其调节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任非非;刘敬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规律健身运动对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以杭州市54例年龄从70~79周岁的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规律健身运动组22例,静态组32例。 Colin VP-1000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上臂-脚踝间的脉搏传导速度(baPWV);Inbody3.0身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体重、体脂%;“健民”国民体质检测仪检测身高和握力。所有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身运动组 baPWV明显低于静态组〔(12.3±1.18)m/s与(14.6±1.41)m/s,t=-7.9,P<0.01〕。 baPWV与运动频率和握力显著相关(r=0.64,P<0.01;r=0.40,P<0.05)。健身运动组,baPWV与体脂%显著相关(r=0.76,P<0.01);静态组,baPWV与BMI指数(r=0.62,P<0.05)、体脂%(r=0.86,P<0.05)显著相关。结论健身运动改善了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程度,且运动频率越高、肌肉力量越大,血管弹性越好;伴随肥胖的产生,动脉血管弹性下降。
作者:陈文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 NF)-κ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老年体检人员血管行超声检测,选择38例具有颈动脉硬化血管重构者为研究对象(颈动脉重构组),以同龄颈动脉正常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表达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与 NF-κB活化率的相关性。结果①颈动脉重构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增加。②颈动脉重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NF-κB活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颈动脉重构组NF-κB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重构与 NF-κB 活化率密切相关,NF-κB 可能参与了颈动脉重构及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
作者:郑舒展;李郁;罗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散居退休居民营养及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微型营养评定( MNA)问卷调查,结合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腓肠肌围、腰围、臀围等,对99名广州市社区退休居民进行营养评估。结果30人(30.3%)MNA总分<23.5,属于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危状态;应用腰围、腰臀比和BMI评估,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5.7%、65.7%和51.5%;MNA 总分与多项人体测量学指标显著相关。结论社区退休居民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低下并存,必须加强营养干预。
作者:王雪吟;卢晓翠;李洁莹;甘雨;王默颖;邓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集的非鳞状NSCLC患者,随机分至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组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恶化时间、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总生存期( OS)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和延迟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值疾病PFS分别为4.2和2.9个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使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减少35%(风险比=0.63,P=0.00053)。维持组患者中位OS(17.5个月)较延迟组(12.3个月)长,两组的OS及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18)。维持组患者报告的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较延迟组例数多,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002,0.005,0.031,0.002),其他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恶化时间中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比延迟治疗组患者长( P=0.041 ),但在治疗过程中,维持治疗组患者需要镇痛药的剂量和次数较维持组显著减少,且维持组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强的止痛药。在需要4个周期疗程的患者中,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120例(92%)患者在和延迟治疗组34例(90%)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对治疗之后患者症状恶化程度跟踪随访,发现约10%的病人咯血症状恶化(维持组15例,延迟组5例),且延迟组患者症状恶化时间显著较长(P=0.038)。两组患者在食欲不振、疲劳、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困扰、活动困难和整体生活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OS及无疾病进展期,但在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上仍具有部分副作用,如可能令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等。
作者:王大鹏;徐忠玲;赵辉;郑广;张程;肖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现将近几年对PD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陈长香;王莉;崔颖;刘广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对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经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后的SKOV3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SKOV3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生长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SKOV3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从而使S期细胞减少,造成G2/M期细胞相对增多,诱导SKOV3细胞凋亡。
作者:关永红;祁盛昆;刘贤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使用药物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臻杰;李钊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处置原则。方法回顾分析甘肃省中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因运动损伤而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的问卷调查资料,依据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对老年体育锻炼时损伤危险因素予以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并归纳应急处置原则。结果回归方程中可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年龄、室外的硬化场地、安全知识水平、准备活动的时间在5~10 min、运动习惯、准备活动的时间在10 min以上。结论老年体育锻炼发生运动损伤后,应结合损伤的具体情况,立即予以冷敷、制动及加压包扎等临时处理,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医学处置方法,不仅可有效缓解症状,而且能够减少进一步损伤发生的概率,应在老年运动人员中推广。
作者:马梅英;李培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重症医学科( ICU)的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85例为脑出血组,并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入院后24 h内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的差异,并探索IL-1、IL-6、IL-10、血糖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参数预测脑出血继发MODS的回归模型。结果血清 IL-1、IL-6、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在对照组、非 MODS 组和 MODS 组逐渐增高(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血肿体积、血清IL-10活性及APACHE Ⅱ评分与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的MODS密切相关。结论入院24 h内高血糖、血肿体积大、血清IL-10活性升高及APACHE Ⅱ评分高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杨中良;杨秀云;郭梅凤;孙宝玲;刘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测量42例左室肥厚合并高血压、40例老年2型糖尿病、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及高血压及37例老年对照组的IGF-1、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IGF-1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左室肥厚合并高血压组IGF-1是明显升高(P<0.05)。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及高血压组IGF-1的水平与老年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左室肥厚合并高血压组的 IGF-1浓度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r=0.615)、左室后壁厚度(r=0.737)、室间隔厚度(r=0.347)及左室重量指数(r=0.693)密切相关,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及高血压组的IGF-1浓度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r=0.459)、左室后壁厚度(r=0.357)及左室重量指数(r=0.675)密切相关。结论 IGF-1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左室肥厚、高血压时心脏及血糖的病理变化,老年人高水平的IGF-1会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同时是临床治疗及预防的一项可靠的参考指标。
作者:晋瑞;李嫚;张铁英;王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分别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情况、术中止血情况、术中脑组织损伤情况、术后复查、病人恢复〔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性别、平均年龄、血肿、术前 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为自手术开始切开头皮组织至缝合完头皮,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3.34±0.59)h〕明显短于颞叶皮层入路〔(5.69±1.27)h〕(P<0.05);②血肿清除:经外侧裂-岛入路组大部清除18例,占60.00%,部分清除9例,占30.00%;颞叶皮质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11例,占42.31%,部分清除12例,占46.15%;外侧裂-岛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率高于经颞叶皮层入路组( P<0.01);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止血情况:外侧裂-岛入路组经低功率电凝26例(86.67%)能顺利止血;颞叶皮质入路组20例(76.92%)能顺利止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评价:术后随访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价,经外侧裂-岛入路组预后良好有21例,占70.00%;颞叶皮质入路组11例,占4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冯家丰;杨成;崔伟;刘进;叶均;贾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室壁中层缩短率( MFS)在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的正常群体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糖血压等相关指标、左心室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分析MF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糖(Glu)、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表面积(BS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质量(LVM)与LVM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MFS与应力相关MFS(S-cMF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根据 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MFS与LVMI及HbA1c均呈负相关(r=-0.653,-0.582,P<0.05)。结论糖尿病型心脏病进展缓慢,临床诊断时,MFS可敏感检测出患者早期心肌收缩力降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苟静;许梅;万静;罗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 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经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O、IGF-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GF-1和MIF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 NO、IGF-1低表达,MIF高表达,IGF-1和MIF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促进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陈宝友;李强;刘爱;周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高脂复合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类似于临床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剂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脂复合STZ造糖尿病(DM)模型,取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07 g/kg)、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1、2.2、4.4 g/kg),另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同时观察大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等常规指标。用试剂盒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糖原、肌糖原、血脂等各项指标。取胰腺、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二甲双胍组、大柴胡颗粒3种剂量组对高脂复合STZ所致 DM 大鼠血糖、HbA1c、肌糖原及血脂含量均有降低作用,对胰岛素、肝糖原含量升高作用。结论大柴胡颗粒对高脂复合STZ所致DM大鼠有一定的降糖的作用。
作者:陶玉菡;许惠琴;张志芬;王兆龙;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肪酸( FAs)含量与性别、年龄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统计主成分分析( PCA)方法评估92例健康人血清FAs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血清中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0~44岁组和45~59岁组两样本之间血清FAs个成分含量差异(P>0.05);45~59岁组与60~79岁组血清中亚油酸、油酸、山嵛酸、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 PCA法分析表明男、女组以及三个年龄段分组均能直观区分。结论人血清FA组成及含量与性别及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孙凤;张裕祥;朱筠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