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聪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照顾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郑州市2个社区的110例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照顾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照顾者积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t=-2.001,P<0.05),消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t=2.360,P<0.05);社会支持得分为(30.02±4.98),低于国内常模(t=-9.353,P<0.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796,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832,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照顾者主要采用消极应对,社会支持低,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改善照顾者的应对方式,给予并指导促使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
作者: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张瑞星;张秋实;朱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重症医学科( ICU)的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85例为脑出血组,并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入院后24 h内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的差异,并探索IL-1、IL-6、IL-10、血糖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参数预测脑出血继发MODS的回归模型。结果血清 IL-1、IL-6、IL-10活性及血糖水平在对照组、非 MODS 组和 MODS 组逐渐增高(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血肿体积、血清IL-10活性及APACHE Ⅱ评分与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的MODS密切相关。结论入院24 h内高血糖、血肿体积大、血清IL-10活性升高及APACHE Ⅱ评分高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杨中良;杨秀云;郭梅凤;孙宝玲;刘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 NF)-κ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老年体检人员血管行超声检测,选择38例具有颈动脉硬化血管重构者为研究对象(颈动脉重构组),以同龄颈动脉正常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表达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与 NF-κB活化率的相关性。结果①颈动脉重构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增加。②颈动脉重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NF-κB活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颈动脉重构组NF-κB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重构与 NF-κB 活化率密切相关,NF-κB 可能参与了颈动脉重构及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
作者:郑舒展;李郁;罗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T2DM患者1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在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的基础上服用格列吡嗪。观察组:在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的基础上服用那格列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0.01);餐后2 h 血糖(2 h 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那格列奈治疗T2DM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IR和白细胞介素β,调节血糖,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作者:陈锦凤;原明风;陈诺琦;谢良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患者110例,其中经直肠超声造影穿刺者(研究组)58例,普通直肠超声穿刺者(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穿刺情况。结果研究组所有者共穿刺456针,平均为7.9针,对照组所有者共穿刺426针,平均为8.2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10例为前列腺癌,其阳性率为15.5%,对照组7例为前列腺癌,阳性率是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显示,研究组阳性的针数为56针(12.3%),对照组为20针(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过程中均存在不适感和疼痛感,但是均可以耐受,穿刺结束以后研究组血尿8例,血便3例,发热1例,对照组血尿9例,血便2例,发热3例,经过处理以后上述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安全可靠。
作者:何毅;姜睿;李映川;袁方;张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现将近几年对PD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陈长香;王莉;崔颖;刘广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地理环境因素纳入左心室Tei指数正常参考值制定的考量范围内及分析其对健康人左室 Tei指数参考值的影响。方法选取地形、气候、土壤3大类25项地理环境指标与健康人左心室Tei指数进行相关分析,选取有显著相关的9项指标参与多层感知器与 RBF网络建模,通过学习训练加强预测精度建立模型,与未参与建模的实测值对比,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较好,在95%的置信度下,二者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数据的正态性检验分析,选取析取克里金插值法内插出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预测的中国健康人左心室 Tei指数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拟合参考值的三维空间趋势图并分析环境对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左心室Tei指数与纬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年平均风速,表土粉土阳离子交换量,表土CaSO4含量,表土碱度,表土盐分有显著相关性,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的预测值分布趋势由北向南依次递减,自西向东先减小后增大。结论综合生理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对参考值的影响,能够更加科学地确定参考值的分布。
作者:韩啸;董婕;葛淼;王子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早于1825年由Ribes报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伴随颅内压增高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以中青年人多见,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VST逐渐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病死率已有所下降。本文总结近几年CVST的影像学检测方法,描述其临床表现,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朱美娜;邢影;吴淼;郑昭时;杨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CS/LABA联合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肺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模型组( B组)、川芎嗪组( C组)、中剂量ICS/LABA组( D组)、中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E组)、高剂量 ICS/LABA组( F组)、高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G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法建立COPD模型。吸入ICS/LABA中、高2个剂量及川芎嗪腹腔注射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CD4、CD8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物(SLPI)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COPD肺组织病理改变,各干预组均有所减轻;B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比A组大鼠显著升高;CD4/CD8比A组大鼠明显降低。经ICS/LABA及川芎嗪干预后,各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与B组大鼠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CD4/CD8、SLPI比B组大鼠有显著提高(P<0.05),以G组疗效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MMP-9与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r=0.8613,P<0.01);SLPI 与FEV0.3/FVC呈正相关(r=0.8321,P<0.01)。结论 ICS/LABA和川芎嗪均可抑制COPD大鼠肺部炎症,高剂量ICS优于低剂量ICS,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MMP-9水平并调节SLPI及CD4、CD8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金明哲;熊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 AD)组,其中MCI组29例,AD组32例,30例选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 B12以及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MCI 组 Hcy (17.52±4.38)μmol/L 与 AD 组 Hcy (21.46±9.22)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Hcy (15.06± 4.39)μmol/L浓度(分别为P=0.035,P=0.001);AD组与MCI组Hcy浓度有显著差异(P=0.04);各组的叶酸、维生素 B12、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差异(P>0.05)。结论 HHcy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孙芹敏;王哲;曲梦琦;李士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处置原则。方法回顾分析甘肃省中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因运动损伤而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的问卷调查资料,依据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对老年体育锻炼时损伤危险因素予以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并归纳应急处置原则。结果回归方程中可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年龄、室外的硬化场地、安全知识水平、准备活动的时间在5~10 min、运动习惯、准备活动的时间在10 min以上。结论老年体育锻炼发生运动损伤后,应结合损伤的具体情况,立即予以冷敷、制动及加压包扎等临时处理,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医学处置方法,不仅可有效缓解症状,而且能够减少进一步损伤发生的概率,应在老年运动人员中推广。
作者:马梅英;李培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效应。方法3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 组), DM UTI 干预组( DM-U 组),每组15例。 DM-U 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5000 U/kg UTI,DM组静脉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测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单肺通气前(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24 h(T4)各时点血糖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2、IL-4、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变化以及T2、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上述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3及T4时点血糖及血清中IL-6、IL-8均较T1时点升高(P<0.05),DM-U组T3、T4两个时点血清中的IL-6、IL-8较DM组降低(P<0.05);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IL-6、IL-8、TNF-α均较T2时点升高(P<0.05),通气侧肺各因子较同时点非通气侧肺明显减低(P<0.01),与同时点DM组比较,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TNF-α降低(P<0.05),但IL-6及IL-8则DM组和DM-U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0及TNF-α均升高,预先静脉给予5000 U/kg UTI可抑制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释放。
作者:张灿洲;古妙宁;吴苏龙;冯凤兰;叶靖;梁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患者68例DN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DN1)23例、临床肾病组(DN2)23例、尿毒症组(DN3)22例,另选取该院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DN0),均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其GFR,分析各组两种方法所测 GFR 的关系。结果 DN0、DN1及 DN2组组内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即gGFR与tGFR)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DN3组gGFR与tGF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0、DN1、DN2及DN3组肾动态显像法所测的GFR与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均可以灵敏地发现早期DN及临床 DN时 GFR的变化,但肾动态显像法对于尿毒症期的患者诊断准确性差、灵敏度低,应联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李明浩;崔时珍;玄日;沈娟;赵国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龄关节炎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实际效用。方法任意抽选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接收的42例高龄关节炎病人,在平均分组模式下进行研究,将其中21例高龄病人归纳为实验组,其余纳入对照组。通过 TKA为实验组的高龄病人实施髌骨治疗,采取非置换手术方案为对照组病人实施治疗,手术前后统计42例病人的 KSS 分数以及 Feller 分数,分析手术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高龄病人接受手术后,膝盖部位的功能均有所恢复,而髌骨的复原情况也良好。相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取得的效果更佳( 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置换膝关节的手术方案进行普及,提升高龄关节炎病人髌骨的复原速率,提高病人膝关节部位的活动机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纤维蛋白原( FIB)及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FIB和 hs-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均大于21分,hs-CRP和FIB含量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9.32±2.08)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15.53±2.24)分,观察组患者hs-CRP和FLB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较多(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患者9例痊愈,5例有效,8例患者有进步,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7484,P=0.006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血管疼痛,1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的现象,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ACI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治愈率高,复发率极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显著降低患者体内FIB和hs-CRP水平,降低血管内血液瘀滞,改善血液循环。
作者:熊劲;江显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制备可复性完全性左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模型成熟后随机分为3组,NAC组,生理盐水( NS)组与模型对照组。3 d后NAC组和NS组大鼠注射造影剂,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药物1 d后,各组取半数大鼠处死取材检测肾脏形态学变化、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肾组织Bcl-2 mRNA表达;剩余大鼠手术解除输尿管梗阻,3 w后处死,同样作上述项目检测。结果注射造影剂的 NAC组和 NS组用药后第1天,大鼠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和重量差异显著(P<0.05),血清NGAL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NAC组较 NS组 NGA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三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梗阻后3 w,各组NGAL水平较前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NAC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NS组( P<0.05)。结论 NAC 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引起的肾损害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表达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夏强;刘春晓;钟志勇;郑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Allegro Oculyzer系统是经Scheimpflug光学原理实施断层扫描获取眼前节三维图像和数据,从而可反映自眼球角膜的前表面至晶状体的后表面具有的全部数据〔1〕。目前,国内外临床上主要使用其进行角膜分析,特别是评价部分眼科屈光手术后患者角膜参数具有的重复性变化〔2〕,而较少应用于评价浅前房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眼前节结构改变。本文即通过应用该系统对此加以评价,旨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酸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就诊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按随机码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10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日常活动功能、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完成全过程观察患者72例,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腰背部疼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治疗前后两组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顾夙;郭一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使用药物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臻杰;李钊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集的非鳞状NSCLC患者,随机分至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与延迟治疗组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恶化时间、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总生存期( OS)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和延迟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值疾病PFS分别为4.2和2.9个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使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减少35%(风险比=0.63,P=0.00053)。维持组患者中位OS(17.5个月)较延迟组(12.3个月)长,两组的OS及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18)。维持组患者报告的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较延迟组例数多,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002,0.005,0.031,0.002),其他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恶化时间中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比延迟治疗组患者长( P=0.041 ),但在治疗过程中,维持治疗组患者需要镇痛药的剂量和次数较维持组显著减少,且维持组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强的止痛药。在需要4个周期疗程的患者中,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120例(92%)患者在和延迟治疗组34例(90%)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对治疗之后患者症状恶化程度跟踪随访,发现约10%的病人咯血症状恶化(维持组15例,延迟组5例),且延迟组患者症状恶化时间显著较长(P=0.038)。两组患者在食欲不振、疲劳、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困扰、活动困难和整体生活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OS及无疾病进展期,但在药物的安全性与毒性上仍具有部分副作用,如可能令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疲劳等。
作者:王大鹏;徐忠玲;赵辉;郑广;张程;肖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