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Meta分析

刘岚;王云霞;郭建强

关键词: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Meta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早期胃癌( EG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EGC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制定全面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得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 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共检出656篇,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2篇文献,共纳入5242个病灶,其中2692个病灶行ESD治疗,2550个病灶行EMR治疗。进行Meta分析显示病灶大块切除率(93.11%vs56.71%)、完全切出率(89.05%vs53.21%)及组织治愈性切除率(81.50%vs60.89%)ESD组均高于EMR组;术后复发率ESD组(13/1737)显著低于EMR组(100/1888)(OR=0.12,95%CI 0.07~0.22),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但出血发生率ESD组(6.39%)与EMR组(6.32%)基本一致(OR=1.45,95% CI 0.83~2.53);穿孔发生率 ESD组(89/2503)高于EMR组(24/2500)(OR=3.54,95% CI 2.28~5.50),手术时间 ESD组明显长于 EMR组(WMD=55.41,95% CI 23.84~86.98),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ESD治疗EGC的病灶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等疗效性指标均显著优于EMR组,但安全性指标中ESD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未见改善,且穿孔发生率高,这些均有待技术、设备及操作熟练度的提高和改进。对于老年患者及小病灶,EMR技术仍可酌情选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社区退休居民的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散居退休居民营养及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微型营养评定( MNA)问卷调查,结合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腓肠肌围、腰围、臀围等,对99名广州市社区退休居民进行营养评估。结果30人(30.3%)MNA总分<23.5,属于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危状态;应用腰围、腰臀比和BMI评估,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5.7%、65.7%和51.5%;MNA 总分与多项人体测量学指标显著相关。结论社区退休居民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低下并存,必须加强营养干预。

    作者:王雪吟;卢晓翠;李洁莹;甘雨;王默颖;邓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源螺旋CT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稳定性

    目的:利用64层双源CT(64-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分析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特征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明确为CHD患者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 CHD组(n=69)和老年 T2DM合并CHD组(n=60)。经64-DS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和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差异。结果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CHD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T2DM合并 CHD与老年组比较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CHD组软斑所占比例比老年CHD组高(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白细胞介素(IL)-6、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清学标志物 IL-6、VCAM1、MMP-9、Hcy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作者:杨莉;何燕;杨文慧;魏云鸿;邓洁;左明鲜;王瑞萍;叶秋芳;杨永丽;董阳;刘师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人体育锻炼过程中突然发生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置原则

    目的:探讨在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处置原则。方法回顾分析甘肃省中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因运动损伤而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的问卷调查资料,依据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对老年体育锻炼时损伤危险因素予以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并归纳应急处置原则。结果回归方程中可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年龄、室外的硬化场地、安全知识水平、准备活动的时间在5~10 min、运动习惯、准备活动的时间在10 min以上。结论老年体育锻炼发生运动损伤后,应结合损伤的具体情况,立即予以冷敷、制动及加压包扎等临时处理,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医学处置方法,不仅可有效缓解症状,而且能够减少进一步损伤发生的概率,应在老年运动人员中推广。

    作者:马梅英;李培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对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经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后的SKOV3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SKOV3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生长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SKOV3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从而使S期细胞减少,造成G2/M期细胞相对增多,诱导SKOV3细胞凋亡。

    作者:关永红;祁盛昆;刘贤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测定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患者68例DN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DN1)23例、临床肾病组(DN2)23例、尿毒症组(DN3)22例,另选取该院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DN0),均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其GFR,分析各组两种方法所测 GFR 的关系。结果 DN0、DN1及 DN2组组内用肾动态显像法和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即gGFR与tGFR)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DN3组gGFR与tGF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0、DN1、DN2及DN3组肾动态显像法所测的GFR与双血浆法测定的GF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均可以灵敏地发现早期DN及临床 DN时 GFR的变化,但肾动态显像法对于尿毒症期的患者诊断准确性差、灵敏度低,应联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李明浩;崔时珍;玄日;沈娟;赵国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长寿之乡”成因研究述评与展望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1〕。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长寿人口数量在1980年以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长寿现象及其相关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作者:黄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脑心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心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脑钠肽( BNP)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衰评分总有效率87.5%,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3.8%,75.0%)。两组患者心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BN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搏出量( SV)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CHF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心室重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邵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大柴胡颗粒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采用高脂复合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类似于临床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剂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脂复合STZ造糖尿病(DM)模型,取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07 g/kg)、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1、2.2、4.4 g/kg),另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同时观察大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等常规指标。用试剂盒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糖原、肌糖原、血脂等各项指标。取胰腺、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二甲双胍组、大柴胡颗粒3种剂量组对高脂复合STZ所致 DM 大鼠血糖、HbA1c、肌糖原及血脂含量均有降低作用,对胰岛素、肝糖原含量升高作用。结论大柴胡颗粒对高脂复合STZ所致DM大鼠有一定的降糖的作用。

    作者:陶玉菡;许惠琴;张志芬;王兆龙;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外膜滋养血管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种心血管疾病( CVD)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免疫与缺氧等多种机制。既往研究往往认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关于血管外膜的潜在作用往往被忽视。近年研究证实在AS早期,外膜就已经出现病变,甚至先于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以,AS不仅存在“由内向外”内膜-中膜-外膜的发病机制,“由外向内”外膜-中膜-内膜的发病途径也是AS的重要机制之一。脉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结合点。“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络学说认为外膜是营卫交会生化的重要场所,外膜的孙络-微血管病变是AS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外膜滋养血管探讨AS发病机制,对于全面揭示AS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美之;郎艳松;贾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纤维蛋白原( FIB)及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FIB和 hs-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均大于21分,hs-CRP和FIB含量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9.32±2.08)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15.53±2.24)分,观察组患者hs-CRP和FLB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较多(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患者9例痊愈,5例有效,8例患者有进步,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7484,P=0.006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血管疼痛,1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的现象,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ACI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治愈率高,复发率极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显著降低患者体内FIB和hs-CRP水平,降低血管内血液瘀滞,改善血液循环。

    作者:熊劲;江显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知识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纳入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药物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4篇 RCT,共计病例数1456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较,中医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能提高NSCLC的客观缓解率〔RR=1.37,95%CI(1.16~1.61),P=0.0001〕,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P=0.006),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P<0.00001),改善中医证候(P<0.00001),降低白细胞减少(P<0.00001)及血小板减少(P=0.0002)、血红蛋白减少(P=0.002)等骨髓抑制的风险。结论中医益气养阴解毒复方联合化疗治疗NSCLC比单纯化疗更具优势,但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金玲;徐萌;刘畅;韩莉;王攀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s-CRP、IL-10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156例患者,男82例,女74例,年龄30~72岁〔平均(55.28±8.91)〕岁,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通过记录各组患者血浆Hcy、hs-CRP、IL-10水平,分析Hcy、hs-CRP、IL-10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CHD)组Hcy、hs-CRP、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 CHD组(P<0.05),且三者的血浆水平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Hcy、hs-CRP、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董自双;刘灿灿;姜雅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SK-7041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SK-7041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肥大组、SK-7041组。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模型,并给予SK-7041进行干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 mRNA表达;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在AngⅡ作用下表面积增加,超微结构发生改变;β-MHC mRNA和c-fos蛋白表达增加(P<0.05)。给予SK-7041干预后,上述变化显著缓解(P<0.05)。结论 SK-7041可抑制AngⅡ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为临床上治疗心肌肥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陆莹;肖刚;任鹏;蒋桂华;王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κB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 NF)-κ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老年体检人员血管行超声检测,选择38例具有颈动脉硬化血管重构者为研究对象(颈动脉重构组),以同龄颈动脉正常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表达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与 NF-κB活化率的相关性。结果①颈动脉重构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增加。②颈动脉重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NF-κB活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颈动脉重构组NF-κB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重构与 NF-κB 活化率密切相关,NF-κB 可能参与了颈动脉重构及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

    作者:郑舒展;李郁;罗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与中青年患者下呼吸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比

    假丝酵母菌是临床下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深部真菌,耐药率逐年增加〔1〕。本文对比分析老年与中青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假丝酵母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

    作者:梁文杰;张征;张冬;李德思;马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 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经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O、IGF-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GF-1和MIF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 NO、IGF-1低表达,MIF高表达,IGF-1和MIF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促进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陈宝友;李强;刘爱;周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人虐待问题研究进展

    虐待老年人不仅损害着老年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1〕,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严重者导致死亡〔3〕。虐待老年人现象在各社会阶层中普遍存在〔4〕。本文就虐待老人现状综述。

    作者:肖霖;王庆妍;蒋芬;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效应。方法3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 组), DM UTI 干预组( DM-U 组),每组15例。 DM-U 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5000 U/kg UTI,DM组静脉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测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单肺通气前(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24 h(T4)各时点血糖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2、IL-4、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变化以及T2、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上述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3及T4时点血糖及血清中IL-6、IL-8均较T1时点升高(P<0.05),DM-U组T3、T4两个时点血清中的IL-6、IL-8较DM组降低(P<0.05);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IL-6、IL-8、TNF-α均较T2时点升高(P<0.05),通气侧肺各因子较同时点非通气侧肺明显减低(P<0.01),与同时点DM组比较,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TNF-α降低(P<0.05),但IL-6及IL-8则DM组和DM-U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0及TNF-α均升高,预先静脉给予5000 U/kg UTI可抑制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释放。

    作者:张灿洲;古妙宁;吴苏龙;冯凤兰;叶靖;梁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莪术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莪术多糖(CZP)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 CZP对 Lewis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中性红比色法检测CZP对小鼠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建立 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检测CZP对Lewis 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脏器指数及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表明,CZP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或P<0.01);体内实验表明,CZP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26.9%、31.9%和39.7%,荷瘤小鼠脾脏指数、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 P<0.01)。结论CZP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抑制作用,可改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实现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陈志强;张英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